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及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对化学研究极为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程序,注意观察的针对性、真实性、目的性、综合性、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只是被一些实验器材的形态、颜色或实验过程中某些表面现象所吸引,不愿意深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用“新”“奇”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重点观察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实验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讲清实验内容,确定观察目标。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程序,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做铜絲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告诉学生先观察实验前铜絲和氯气的颜色、状态,再观察铜絲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最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指一系列实验操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各种仪器的使用、药品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仪器的组装和实验操作的步骤等等。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验目的、器材准备、药品选择、装置设计、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分析等环节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动手,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反复练习,以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从而达到花钱少、效果好的目的。例如:做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石棉网,将细钢丝取下后,用砂纸反复打磨,这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十分明显。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的演习实验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边观察边记录并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自己处理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实验的正确结果。例如: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节时,可首先设疑:“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及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 如何保证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呢?”这样提出疑问,以疑导思,深入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在配制时把握好各个环节, 以减少溶质的损失, 和保证容液体积的淮确,再让学生动手实验, 配制500毫升0.4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对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正硧的结论。
4.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因此激励学生设计实验无疑是培养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如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的鉴别,铁离子的鉴别等。这样的实验设计,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和评判,从而达到既巩固课本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目的。由于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给学生提出一些来源于教材的课外小实验,定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出由课本知识延伸的实验,如由AgNO3和HCL反应深化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氨气、甲烷的制法,导出固体物质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规范装置等,学生自己设疑,自己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氨创新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收稿日期:2011-09-09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对化学研究极为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程序,注意观察的针对性、真实性、目的性、综合性、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只是被一些实验器材的形态、颜色或实验过程中某些表面现象所吸引,不愿意深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用“新”“奇”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重点观察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实验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讲清实验内容,确定观察目标。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程序,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做铜絲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告诉学生先观察实验前铜絲和氯气的颜色、状态,再观察铜絲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最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指一系列实验操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各种仪器的使用、药品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仪器的组装和实验操作的步骤等等。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验目的、器材准备、药品选择、装置设计、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分析等环节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动手,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反复练习,以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从而达到花钱少、效果好的目的。例如:做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石棉网,将细钢丝取下后,用砂纸反复打磨,这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十分明显。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的演习实验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边观察边记录并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自己处理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实验的正确结果。例如: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节时,可首先设疑:“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及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 如何保证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呢?”这样提出疑问,以疑导思,深入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在配制时把握好各个环节, 以减少溶质的损失, 和保证容液体积的淮确,再让学生动手实验, 配制500毫升0.4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对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正硧的结论。
4.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因此激励学生设计实验无疑是培养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如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的鉴别,铁离子的鉴别等。这样的实验设计,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和评判,从而达到既巩固课本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目的。由于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给学生提出一些来源于教材的课外小实验,定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出由课本知识延伸的实验,如由AgNO3和HCL反应深化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氨气、甲烷的制法,导出固体物质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规范装置等,学生自己设疑,自己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氨创新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收稿日期: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