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但它同时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这是因为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方法上有明显的差异,尤其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也需要有所创新,要体现“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和“练习性”。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探究性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 问题驱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性教学方式就是保持或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方式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二、 经历过程,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只是为学而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也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再通过“问题串”的形式,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这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初步领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只有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必须让学生去做。教师要不仅仅注重此问题是否解决,而要注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教师可以根据探究过程中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此方法回顾讨论探究所获得的知识。
三、 解决学生探究时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切磋
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开始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提出问题的关键,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使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多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指导或点拨,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应当适当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求异精神。
另外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利用他们特有的表现欲,有效地发掘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创设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
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是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实验仪器、教学工具、与探究式教学配套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活动空间等。在探究教学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探究式教学将难以进行下去,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 探究教学中注意避免“滑过现象”
“滑过现象”一般表现为:教师将探究过程设计得过于详尽、顺畅,因问题坡度太小而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致使一些颇具探究价值的素材“一滑而过”;探究问题设计的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致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造成事实上的“滑过现象”,教师设计了合适的探究问题,但因教学进程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制约了其思维有效、深入地开展,使学生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流失。以上任何一种“滑过现象”都会使探究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课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临沂第三中学)
一、 问题驱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性教学方式就是保持或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方式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二、 经历过程,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只是为学而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也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再通过“问题串”的形式,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这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初步领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只有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必须让学生去做。教师要不仅仅注重此问题是否解决,而要注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教师可以根据探究过程中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此方法回顾讨论探究所获得的知识。
三、 解决学生探究时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切磋
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开始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提出问题的关键,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使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多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指导或点拨,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应当适当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求异精神。
另外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利用他们特有的表现欲,有效地发掘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创设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
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是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实验仪器、教学工具、与探究式教学配套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活动空间等。在探究教学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探究式教学将难以进行下去,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 探究教学中注意避免“滑过现象”
“滑过现象”一般表现为:教师将探究过程设计得过于详尽、顺畅,因问题坡度太小而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致使一些颇具探究价值的素材“一滑而过”;探究问题设计的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致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造成事实上的“滑过现象”,教师设计了合适的探究问题,但因教学进程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制约了其思维有效、深入地开展,使学生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流失。以上任何一种“滑过现象”都会使探究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课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临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