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思维、学科思维方法与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在联系,归纳、筛选、提炼有效的学科思维方法,可以重新审视、确立学科思维方法在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训练;训练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高中阶段是人的思维趋于成熟的阶段。现代高中生已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层的认识,他们要求探索事物的本质,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给学生思维、探索的方法。所以,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思维逻辑性的训练
从思维入手阅读文章,首先就得理清文章思路,这是由思路的内涵决定的。“思路”即思维的脉络,形成文字称之为“语脉”,最终成为文章称之为“文脉”。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放弃对文章写作思维,内部结构的分析,以“文本”为“本”,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本”的脉络,把握住文本的内容结构。文学创作中,“意”为先导,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而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感知到的是文章本身,然后才是把握文章的主旨,还原作家的创作构思,找出作者思维的轨迹。这应该是阅读的基本规律。 不同体裁的文本,其创作的思维构架是有所不同的,如叙事类文章往往涉及到诸多的人和事,诸多的矛盾;而每写一件事又涉及到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人又涉及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品质。但为了突出主题,作品往往会以一个人或一件事为主要内容、主要矛盾。当然,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求“文脉”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文脉”,而不是另一个?如果是另一种安排,会对文章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比如鲁迅的《药》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暗线: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妈妈上坟。这两条线索从刑场开始,在茶馆交会,终结于坟场。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即主人公华老栓以人血馒头治痨病的无知(明线)。同时,还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即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即招来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群看客, 鲜血还被人当“药”吃掉,连自己的老母在上坟时都感到“羞愧”(暗线)。通过探索文章的“思路”、“文脉”,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结构安排的目的,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訓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放思维培养
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它的快节奏特性是很容易被体会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更加需要能够适应这样快节奏的人才。而要适应这样的快节奏生活,那么他的思维也一定要敏捷,因为只有敏捷的思维,才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用自身独有的方式将其快速的解决掉。例如,我们以《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并对残疾后的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有所体会”。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快速性与跳跃性,可以进行如下的引导,即“有我与地坛能够想到什么?地坛是指什么?这篇课文属于哪种文章?它的作者是谁?作者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他思考的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怎样的?如果思考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课文中的那样,作者会怎样?在这之后,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如果你就是地坛,你会说话,你会如何引导作者……”通过这样的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思考课文中的问题的时候,又能够思考一些课外的话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并不是固守于课本,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让他们可以放开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能够做到畅所欲言。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因为改变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定式,因此能引发出超乎寻常的思想和效应。逆向思维是语文教学中求新求异的方法。它能给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将课本的知识转化和深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去能真正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计划一些学习和训练。通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对文学知识有较深刻的印象。最后学生才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和升华。在课堂上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以外,还应该在自己的课后时间,积累其他的知识。要知道只有更多的积累,才有更高的感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老师在思维方面教导学生,在课堂方面教育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后扩展阅读量,这样也能大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要基于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跟随着课本内容自由地发散,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用完全依赖于老师或者资料书,语文这门学科与数学不同,没有一种十分标准的答案,它可以具有多个分析角度和解释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单一的框框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在新课程改革中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2]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训练;训练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高中阶段是人的思维趋于成熟的阶段。现代高中生已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层的认识,他们要求探索事物的本质,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给学生思维、探索的方法。所以,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思维逻辑性的训练
从思维入手阅读文章,首先就得理清文章思路,这是由思路的内涵决定的。“思路”即思维的脉络,形成文字称之为“语脉”,最终成为文章称之为“文脉”。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放弃对文章写作思维,内部结构的分析,以“文本”为“本”,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本”的脉络,把握住文本的内容结构。文学创作中,“意”为先导,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而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感知到的是文章本身,然后才是把握文章的主旨,还原作家的创作构思,找出作者思维的轨迹。这应该是阅读的基本规律。 不同体裁的文本,其创作的思维构架是有所不同的,如叙事类文章往往涉及到诸多的人和事,诸多的矛盾;而每写一件事又涉及到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人又涉及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品质。但为了突出主题,作品往往会以一个人或一件事为主要内容、主要矛盾。当然,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求“文脉”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文脉”,而不是另一个?如果是另一种安排,会对文章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比如鲁迅的《药》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暗线: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妈妈上坟。这两条线索从刑场开始,在茶馆交会,终结于坟场。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即主人公华老栓以人血馒头治痨病的无知(明线)。同时,还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即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即招来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群看客, 鲜血还被人当“药”吃掉,连自己的老母在上坟时都感到“羞愧”(暗线)。通过探索文章的“思路”、“文脉”,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结构安排的目的,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訓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放思维培养
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它的快节奏特性是很容易被体会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更加需要能够适应这样快节奏的人才。而要适应这样的快节奏生活,那么他的思维也一定要敏捷,因为只有敏捷的思维,才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用自身独有的方式将其快速的解决掉。例如,我们以《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并对残疾后的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有所体会”。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快速性与跳跃性,可以进行如下的引导,即“有我与地坛能够想到什么?地坛是指什么?这篇课文属于哪种文章?它的作者是谁?作者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他思考的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怎样的?如果思考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课文中的那样,作者会怎样?在这之后,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如果你就是地坛,你会说话,你会如何引导作者……”通过这样的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思考课文中的问题的时候,又能够思考一些课外的话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并不是固守于课本,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让他们可以放开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能够做到畅所欲言。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因为改变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定式,因此能引发出超乎寻常的思想和效应。逆向思维是语文教学中求新求异的方法。它能给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将课本的知识转化和深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去能真正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计划一些学习和训练。通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对文学知识有较深刻的印象。最后学生才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和升华。在课堂上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以外,还应该在自己的课后时间,积累其他的知识。要知道只有更多的积累,才有更高的感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老师在思维方面教导学生,在课堂方面教育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后扩展阅读量,这样也能大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要基于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跟随着课本内容自由地发散,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用完全依赖于老师或者资料书,语文这门学科与数学不同,没有一种十分标准的答案,它可以具有多个分析角度和解释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单一的框框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在新课程改革中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2]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