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IT是准时生产制(Just-in-time)的缩写,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又称为无库存生产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提出了“非常准时”的思想以后,大野耐一从美国超市的管理结构和工作程序中受到启发,进而找到了通过看板工具来实现这一思想。这种生产方式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操作手段“零故障”、物资周转“零库存”、员工行为“零差错”、降低成本“零浪费”、现场管理“零松弛”的“尽善尽美”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JIT生产管理方式节省了生产空间,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废品与返工率,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调动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了生产运作管理的整体功能,克服了传统方法中质量管理、设备维修、技术工艺管理与工序管理相互脱节的弊端,形成个人、班组、工序、车间乃至整个企业层层配套的管理网络系统。JIT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获得成功后迅速在日本其他企业、行业普及开来,渐渐成为备受国际瞩目的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生产管理制。但JIT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成功实行离不开企业苛刻的内部条件与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管理相对落后,更应注意JIT的实施条件。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的市场体系。JIT生产方式离不开发达的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中小企业多样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低,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大,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很难准确及时地从企业外面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也很难得到足够而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为JIT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提供了劳动力保证。
2、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物流配送系统。供货商能否按质按量按时供货,直接关系到实施JIT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因为企业没有了库存,一旦原材料、外购件来源出现了问题,就可能立即面临危机。实施JIT生产方式的企业离不开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的高效供应链网络及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供应链节点成员的低效和延误,物流配送时间的不确定等均会造成企业生产的较大波动。单个中小企业只是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小小环节,更没有实力自建物流系统,故需要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的支持。
3、优越的地理位置。企业应位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并与其协作企业地域相对集中的地方,这样,物流配送方便,延误机率小。如丰田汽车有约80%的零部件是由分包协作企业生产供应的,但是这些分包协作企业大都坐落在丰田汽车公司的所在地——爱知县的丰田市。如果是大企业,在企业建成以后有可能有较多的配套小企业跟随而去,逐渐形成产业链,而中小企业对外界的吸引力低,如果兴建在一个偏僻且没有协作单位的地方,那么其运作成本、交易成本就会很高,并因无法保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供应而无法达到JIT应有的效果。
二、苛刻的内部条件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资源,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合格产品或满意服务。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生产系统中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实行JIT的基本保障。由于实施JIT会导致企业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如果在生产中出现了次品、废品、残品,需要留有缓冲时间和缓冲存货,否则,就造成生产中断,延误交货时间,降低用户的信任度。一旦损失超过了低存货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实施JIT就无意义了。只有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品的全部过程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向下道工序输送百分之百合格的零部件或制品才可谈得上运用JIT来进一步减少浪费,做到零缺陷,达到零库存,实现准时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2、营造JIT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软性”协调和粘合剂的作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形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凝聚力和内在驱动力。实施JIT是一项重大的企业变革,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责任变化、权力转移、利益调整、人际关系变动、观念更新等等,难免不遇到各种各样的变革阻力。企业要倡导和营造一种适合JIT生产方式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氛围,如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持续改进的精神,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使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被大家自觉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JIT起源于日本,其有效性与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包括其报酬方式如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价值观以及“和”文化密不可分。
3、构建以TPM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制。生产线上任何设备故障都会打破生产平衡,产能减少,制品不良,因此JIT提出了生产线零故障的目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设备管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低,设备出力率难以保证。实现设备零故障目标的要诀是实施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制度。TPM是以最有效的设备利用率为目标,以维修预防、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体运行体制,由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人员,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体参与,以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行生产维修,使损失为零。TPM通过开展“5s”活动、QC小组活动,运用点检制等手段,从初始清扫开始,然后针对问题“根源”进行攻关研究,逐渐形成自主维修和自主管理的全员维修机制,营造“绿色”工作环境,努力实现故障为零、事故为零和缺陷为零的设备管理目标。
4、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线化、平准化。JIT要求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线,根据产品的加工顺序排列设备,形成JIT制造单元。从投料、加工直至完工有一条明确的流动路线,这种生产布局称为流线式生产线。流线式生产布局主要采用U型布置,使得企业的有限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加强了企业员工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各个生产制造单元可以共享一组辅助作业人员,达到企业少人化的目的。通过组织混流生产、减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JIT制造单元、实现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质量等来实现生产平准化,即物料流的运动完全与市场需求同步,实现零库存。
5、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JIT生产方式不仅要求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捷、高效,而且还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准确无误,这样可保证物料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有效严密的传递,避免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迟滞,同时也可避免信息的重复处理而引起的成本提高,保证企业运作过程有计划、均衡有序地进行下去。所以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6、采用先进技术。JIT需要硬件要素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软件要素的信息技术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或由此结合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高新技术为基础,才能快速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7、运用看板管理。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有了看板,可以传送工作指令,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同时,可以进行“目视管理”,对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一目了然;通过逐渐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量,可以暴露出生产中的问题,然后通过不断改进来解决问题,提高生产线的“体质”。为了充分发挥看板的机能,有效地为生产系统服务,企业应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做到现场整洁、规范化、透明化。
8、坚持员工培训。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JIT生产方式所要求的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是以优秀的“多面手”员工为基础的,企业不是从实物里获取价值,而是从员工所固有的知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和竞争能力中获取价值。中小企业实力弱,无力用高薪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因此,必须对员工进行持久的培训,在整个组织内部树立JIT理念,使员工成为训练有素的具有多种技艺的“多面手”人才。
推行JIT,需要对习以为常的生产方式、运作流程、物资供应、设施布置、作业方式、营销管理、思维习惯等进行全面变革,更需要提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快速转换和调整设备,保持物流顺畅,改善工序质量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实施JIT决非易事,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超常的意志和决心,踏踏实实地从下游工序(生产线)往上游工序(生产线)推进,进行永无止境的改善,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练好内功,不断创造实施JIT的内部条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运用JIT必须深知JIT之奥秘,学习改进生产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消化吸收JIT之精髓,结合中国的国情企情,学其“魂”,用其“神”,切勿匆匆上马,盲目决策。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的市场体系。JIT生产方式离不开发达的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中小企业多样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低,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大,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很难准确及时地从企业外面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也很难得到足够而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为JIT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提供了劳动力保证。
2、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物流配送系统。供货商能否按质按量按时供货,直接关系到实施JIT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因为企业没有了库存,一旦原材料、外购件来源出现了问题,就可能立即面临危机。实施JIT生产方式的企业离不开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的高效供应链网络及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供应链节点成员的低效和延误,物流配送时间的不确定等均会造成企业生产的较大波动。单个中小企业只是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小小环节,更没有实力自建物流系统,故需要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的支持。
3、优越的地理位置。企业应位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并与其协作企业地域相对集中的地方,这样,物流配送方便,延误机率小。如丰田汽车有约80%的零部件是由分包协作企业生产供应的,但是这些分包协作企业大都坐落在丰田汽车公司的所在地——爱知县的丰田市。如果是大企业,在企业建成以后有可能有较多的配套小企业跟随而去,逐渐形成产业链,而中小企业对外界的吸引力低,如果兴建在一个偏僻且没有协作单位的地方,那么其运作成本、交易成本就会很高,并因无法保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供应而无法达到JIT应有的效果。
二、苛刻的内部条件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资源,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合格产品或满意服务。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生产系统中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实行JIT的基本保障。由于实施JIT会导致企业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如果在生产中出现了次品、废品、残品,需要留有缓冲时间和缓冲存货,否则,就造成生产中断,延误交货时间,降低用户的信任度。一旦损失超过了低存货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实施JIT就无意义了。只有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品的全部过程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向下道工序输送百分之百合格的零部件或制品才可谈得上运用JIT来进一步减少浪费,做到零缺陷,达到零库存,实现准时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2、营造JIT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软性”协调和粘合剂的作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形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凝聚力和内在驱动力。实施JIT是一项重大的企业变革,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责任变化、权力转移、利益调整、人际关系变动、观念更新等等,难免不遇到各种各样的变革阻力。企业要倡导和营造一种适合JIT生产方式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氛围,如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持续改进的精神,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使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被大家自觉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JIT起源于日本,其有效性与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包括其报酬方式如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价值观以及“和”文化密不可分。
3、构建以TPM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制。生产线上任何设备故障都会打破生产平衡,产能减少,制品不良,因此JIT提出了生产线零故障的目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设备管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低,设备出力率难以保证。实现设备零故障目标的要诀是实施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制度。TPM是以最有效的设备利用率为目标,以维修预防、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体运行体制,由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人员,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体参与,以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行生产维修,使损失为零。TPM通过开展“5s”活动、QC小组活动,运用点检制等手段,从初始清扫开始,然后针对问题“根源”进行攻关研究,逐渐形成自主维修和自主管理的全员维修机制,营造“绿色”工作环境,努力实现故障为零、事故为零和缺陷为零的设备管理目标。
4、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线化、平准化。JIT要求按对象原则组织生产线,根据产品的加工顺序排列设备,形成JIT制造单元。从投料、加工直至完工有一条明确的流动路线,这种生产布局称为流线式生产线。流线式生产布局主要采用U型布置,使得企业的有限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加强了企业员工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各个生产制造单元可以共享一组辅助作业人员,达到企业少人化的目的。通过组织混流生产、减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JIT制造单元、实现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质量等来实现生产平准化,即物料流的运动完全与市场需求同步,实现零库存。
5、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JIT生产方式不仅要求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捷、高效,而且还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准确无误,这样可保证物料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有效严密的传递,避免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迟滞,同时也可避免信息的重复处理而引起的成本提高,保证企业运作过程有计划、均衡有序地进行下去。所以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6、采用先进技术。JIT需要硬件要素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软件要素的信息技术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或由此结合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高新技术为基础,才能快速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7、运用看板管理。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有了看板,可以传送工作指令,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同时,可以进行“目视管理”,对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一目了然;通过逐渐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量,可以暴露出生产中的问题,然后通过不断改进来解决问题,提高生产线的“体质”。为了充分发挥看板的机能,有效地为生产系统服务,企业应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做到现场整洁、规范化、透明化。
8、坚持员工培训。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JIT生产方式所要求的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是以优秀的“多面手”员工为基础的,企业不是从实物里获取价值,而是从员工所固有的知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和竞争能力中获取价值。中小企业实力弱,无力用高薪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因此,必须对员工进行持久的培训,在整个组织内部树立JIT理念,使员工成为训练有素的具有多种技艺的“多面手”人才。
推行JIT,需要对习以为常的生产方式、运作流程、物资供应、设施布置、作业方式、营销管理、思维习惯等进行全面变革,更需要提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快速转换和调整设备,保持物流顺畅,改善工序质量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实施JIT决非易事,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超常的意志和决心,踏踏实实地从下游工序(生产线)往上游工序(生产线)推进,进行永无止境的改善,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练好内功,不断创造实施JIT的内部条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运用JIT必须深知JIT之奥秘,学习改进生产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消化吸收JIT之精髓,结合中国的国情企情,学其“魂”,用其“神”,切勿匆匆上马,盲目决策。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