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武楼老家见闻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平和大山深处的家乡发生的沧桑巨变,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今日的家乡不再是从前那个贫穷落后和脏乱差的模样,她变美了、变富了、变年轻了,充满朝气、活力和魅力。今年国庆节回老家的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万千,意犹未尽。
  山村也闹堵车
  我的老家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土楼中的“美女楼”、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就坐落在蕉路村。国庆节不想远行,不想给景区“添堵”。10月2日早,我选择从漳州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又可享受节日休闲,一举两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刚进入蕉路村,车就被堵在路上了。抬眼望去,汽车像蜗牛般向前挪动,蜿蜒500多米远。城里堵车是常事,没想到山村也闹堵车。这多少让我意外。原来,国庆节期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驾着自家汽车回家,加之,许多慕名到绳武楼景区自驾游的游客,让原本不宽敞的乡村公路不堪重负。回到家里说起路上堵车的情形,邻居勇叔说道:这几年老家汽车井喷式增长,村道经常被堵,节假日或村里举办活动时,更为严重,村民也开始习惯堵车了。我所在的路下社,人口不到千人,300来户人家,汽车就近200辆,平均5个人拥有一辆汽车,一家两辆车的也不在少数。可见汽车在农村人家已普及了。9月城隍神诞辰,按习俗,乡亲们要到九峰镇城隍祖庙进香,在外的年轻人都会回乡参加进香活动,在外的、在家的汽车倾巢出动,组成长长的车队,浩浩荡荡向九峰出发,多达500多辆,绵延几公里长,形成一道车水马龙的景观,堵车在所难免。这该是农村致富后带来的新烦恼吧。
  家家都住楼房了
  在老家,我看到村里处处是新盖不到几年的三、四层高的楼房。走进他们家里,装修高档大气,看不出与城里的差别,电视、冰箱、电脑、宽带一应俱全。这几年,富裕起来的乡亲,盖楼房成风,几乎家家户户都盖新楼房,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本家一个堂弟在村里搞建筑。在闲聊时,我问道,咱村还有几家没盖新房的?他说,我们村90%都盖新房、住新房了。有些人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方便小孩在城里上学、工作。堂弟靠着一身手艺,在老家搞建筑、盖房子,活都忙不过来,几年前就盖了新房,去年还开上了本田CRV,日子过得很滋润。弟弟和弟媳原先在厦门打工,没攒下多少钱,选择回到老家种植柚子,平时管理柚子,柚子熟了的季节,就在老家打工,在蜜柚工场包装柚子,两口子一年收入也有10万元左右。他还在自家楼房开了便利店,方便村民,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对弟弟说,你在老家的收入都超过我一年的工资了。这几年,老家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主要是靠支柱产业——平和琯溪蜜柚。“一粒蜜柚富了平和百姓”。平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柚都,琯溪蜜柚被誉为中华名果,平和农民收入80%来自蜜柚。据说,今年平和蜜柚产量达120万吨,直接收入可达50多亿元。蜜柚产业还带动了商贸、运输、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靠柚子富起来的平和乡亲,跟城里人一样住进新楼房,购买了汽车,出门旅游渐成村里新时尚,很多乡亲把小孩送到县城和漳州条件好的学校上学。还有许多外出的年轻人,在漳州、龙岩、厦门打拼,办起了公司,有的回乡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农村加快发展。这些新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村里七八十岁老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我老邻居阿申婆今年84岁,手脚麻利,开朗乐天。闲聊时,她说,“自古来也没有这么好的时代,有力出有路,只要吃苦勤奋就有钱赚、就有好日子。我要是再年轻20岁,也能像年轻人一样赚钱该多好。”
  老家越来越美了
  这两年,外出游子回到芦溪、回到老家绳武楼,都不胜感慨,老家越来越美了。每次回家,不论是早晨还是黄昏,我都会绕着绳武楼周边走走看看,流连于家乡的美景,总看不够,每一次都发现新的美景、新的变化。我也喜欢上在朋友圈晒家乡的美图和视频,晒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土楼新貌、这里的乡里乡亲。记忆里,昔日老家贫穷落后,深处大山,交通不便,通往县城的山路弯曲狭窄,没有铺设水泥路面,简易的土路,每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则泥泞难走。那时外地老司机走“芦溪路”免不了害怕,大多不敢第二次进入芦溪。社里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厕所、猪圈盖在厝边,生活垃圾往溪边、厝边随地乱丢,垃圾成堆、苍蝇成群、臭味难闻。家里偶尔来了客人,饭桌上的苍蝇“嗡嗡”飞来飞去,无从下手夹菜,实是尴尬。年少时,对老家是自卑的,觉得那是一个边远闭塞、贫穷落后的山村,羞于向外面朋友提及。改革开放春风给山村带来巨变,乡亲们不仅摆脱贫困,还逐渐过上富裕日子。这几年,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乡村战略的推进,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家乡巨变一点不过。2015年,蕉路村被列为漳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里生活垃圾集中存放清理,村容变得整洁有序,村民乱丢垃圾的陋习不见了,环村铺上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更让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是,借助绳武楼保护开发的东风,村里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前几年,家乡贤能之士叶林青等人,回乡成立福建绳武楼旅游有限公司,开发绳武楼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继建成了水上餐厅、芦溪红酒酿酒作坊、福庆楼土楼旅馆以及樱花谷、荷塘月色等配套旅游项目,助推绳武楼旅游。去年国庆节期间,举办首届“福建绳武楼旅游暨芦溪美酒文化节”,吹响绳武楼旅游和美丽乡村游的集结号。在政府鼎力支持下,绳武楼周边环境整治渐入佳境。芦溪溪生态水系工程顺利实施,长达3公里的河道修建生态护岸、亲水步道,建起景观长廊,绳武楼周边环境变美丽了、变干净了。现在,白天时分,你可以约上恋人一起划船游弋芦溪溪,谈情说爱,畅享生活,欣赏岸上绳武楼美景;花灯初上,和恋人一起,顺着亲水步道漫步,你可以沉醉于水上餐厅波光下的美丽倒影,你可以闻一闻柚园里飘出的淡淡柚香,当然,在灯光辉映下,夜晚的绳武楼更是壮观迷人、如梦如幻。是呀,深藏大山的美女楼——绳武楼,缓缓地撩开她那神秘面纱,向客人展现出美女般曼妙身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芦溪,走进绳武楼,为她流连忘返,为她倾倒迷醉。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这是那个年少时让我感到自卑、不敢向朋友聊起的老家吗?这是那个藏在深山、贫穷落后的老家吗?是的,这是生我育我的老家,是我深爱的家乡。今天,她变了——变美了、变富了,变自信了。她已走出贫穷、走出落后,正以豪迈的步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漳州市区胜利路与新华东路有一个交叉口,胜利路两侧屹立的是现代时尚的楼台店面,新华东路北段是古早闽南味的骑楼门店,新华东路南段的古旧建筑早已拆建成千篇一律的商业建筑了。走到这个点上,你如果带着些许怀旧凭吊之意,东西南北对对眼,你会发现,这里似一鼎大锅,把现代时尚味与古早闽南味煮成一锅了,那是一种时空交错,一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悲欣感觉。走进古称“岳口街”的新华东路北段,走进漳州历史,沿街寻常人家的古旧
期刊
1785年10月,福建闽县(今福州)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了在河南推广红薯种植,拯救灾民,结果病逝于该省。乾隆帝闻讯,对其报国精神极为赞赏,赏给他国子监学政的职衔,以示嘉奖。这位福州老农便是陈世元。  陈世元的太祖父(五世祖)陈振龙是长乐县青桥村人(今长乐市鹤上镇青桥村),不到20岁便考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今天菲律宾)经商时,他发现当地高岗旷野,遍地青藤,家家户户种植红薯。它们
期刊
孟春已去,仲春将来。  欣欣然行走于二月的九龙江畔,似乎总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相继醒来了,让人生出一些说不清的期待。微雨似油,润开了桃枝柳枝上的一串串蓓蕾。树的枝条明显有了活性,风吹过,树也会点点头。阳光也是绿色的,江水在盎然的绿意中,添加了新鲜的自由。不知不觉中,圆山脚下的小草继续松动着身边的硬土,幼小的昆虫丰满着它的翅膀,无边的草浪也正在向远处汹涌。即便在暗夜里,春天还是勃勃生长着的。偶有
期刊
我是一名女生,去年,有幸考入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刚刚入校就被誉为校花。就读本校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大三的师兄带着我几乎走遍了城市的每一处生态公园,让我一下子喜欢了漳州这片神奇的生态城市。我们曾经逛过郊野公园、碧湖生态公园、九龙公园、芝山公园、荔枝海公园以及本校前方的九龙江岸道,景色之美让我流连忘返。偶然,在凤凰台资讯网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漳州西院湖计划8月底开放 探营景观揭开神秘面纱》。据说西
期刊
清晨水边晨练,傍晚湖边发呆。湖,融入了漳州人的生活,成了漳州人的脸面,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五湖四海”,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城花海半城湖,城中有林有花有湖,作为中心城区,芗城区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持续探索“生态+”模式,推进“五湖四海”、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等建设,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古城文化、林語堂文化、陈元光文化……
期刊
周末的上午,迎着蒙蒙细雨,我们几位文友来到荷步村赏荷。荷塘位于荷步小学的斜对面,地点幽雅、静谧。每年,我都会来这里观赏荷花。这一片怡人的莲荷让我每每牵挂惦念,魂牵梦绕。面对荷塘,隔离车马喧嚣的三尺红尘,仿佛踏入超凡脱俗的境界,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舒展。  雨中的荷塘边,几乎没有其他的游人。绵密细腻的雨丝如烟似雾,微风过后,白茫茫一片笼罩在天地之间。远处,列队迎迓的莲荷映入眼帘,绿盖叠翠、白粉相衔,
期刊
老街香港路石牌坊下面,有一块立着的介绍这条老街情况的牌子,上面说这里有现代作家杨骚的故居。这座故居的正门在香港路90号,这是一处典型的闽南“竹竿厝”,后院的小巷连接另一条老街龙眼营。后院朝北另一处小院开了个边门,从香港路二巷出入。杨骚出生在这里,住了18年,一直到赴日本东京留学。从日本回来后,又住了几个月。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此时。  1985年,一个非常晴朗的初秋日子。天空透明得让人想到什么叫一
期刊
福建省诏安县靠海的梅岭镇,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城洲岛。据说,那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生态海岛,美丽的不得了。这个岛屿自从2012年被列入国家级海洋公园后,更是声名鹊起,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周日,天气晴朗,正是出游好时候,同事们相约一起去游览城洲岛。  我们坐在船上,向着美丽的岛屿前进。帅哥美女们一脸愉悦,笑容灿烂。在船上,远远看到的城洲岛,她彷如一只巨龟,在万顷碧波中闭目养神,好似在养精蓄锐等待远道而来
期刊
当年,在人市路与新华东路的交叉处是一个不小的三叉路口,非常“闹热”,这就是本地人称为 “巷口头” 的地方。  寻找老鼠尾巴  正对着叉口的是一家牛肉店,学校布置“除四害”的时候,父亲曾带我来这里找过老鼠尾巴。因为老师说一条老鼠尾巴可以抵一火柴盒苍蝇,我们的任务是:要么交三火柴盒苍蝇,要么交三条老鼠尾巴。我回家后向父亲说了这事,父亲认为牛肉店是吸引老鼠的地方,可能找得到老鼠尾巴,这样我就可以少打些苍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美人蕉聚在一起盛放。  这却不是头一回感受徐志摩在日记《西湖记》里说的“数大了似乎按照着一种自然律,自然的会有一种特别的排列,一种特别的节奏,一种特殊的式样,激动我们审美的本能,激发我们审美的情绪。”他把西湖的芦荻与花坞的竹林,都归类于数大的美,“那不是智力可以分析的,至少不是我们的智力可以分析。”  当我看见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既怕强风又惧霜冻的美人蕉,在这寒风吹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