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在我国目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现实的教育与理想中的模式还是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为了改善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浪潮以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上所占据的辅助地位,从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引导、促进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不断挖掘其潜在的能力,最终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果。本文就活动教学的基本概念、若干种有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活动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高中物理教师完成新课程改革下肩负着的任务,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活动教学 应用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180-01
1 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
活动教学的内涵及原理都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高中物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准确的运用活动教学形式,就必须掌握活动教学的基本概念。活动教学本质的概念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观察分析所看到的现象,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物理原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观念与行动相互协调统一,而且选择的活动形式自身应该具有吸引力、创造性等特点,能够切实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若干种有效的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措施
高中物理教师在深入理解活动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来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活动教学形式,其施行过程必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及教育性,学生是活动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思考及实践。活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战略目标,以下是几种具有很强可行性的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措施。
2.1 高中物理概念讲解中的活动教学
高中物理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难度高而且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在讲解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索物理概念的潜在内涵。教师可以创造适宜引发物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再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探索内在的变化规律,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在讲解位移与时间内在联系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两至三个同学,让其在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展现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同时教师向观看的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在运动主体保持均匀速度的前提条件下,时间的值越大,位移会产生怎样的变化?(2)运动的时间成倍增长,位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运动主体发生的位移与时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2 高中物理课堂引入的活动教学
物理这一门学科涉及的范围及内容都是比较广的,而且要细致研究其潜在的内涵,才能在实际中合理的运用。每一节物理课的引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引入部分穿插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小游戏或参与性的活动,就可以捕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保持充足的热情,从而满足高质量及水平课堂教育教学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及力矩平衡等知识点的时候,把一节五号电池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筒中,圆纸筒可以用废弃的报纸或试卷做成,用软纸塞住圆纸筒的两头,以圆纸筒中间为分界线,分别涂上红、蓝色,然后展示以下具有魔术性质的小表演:用一个支架支撑圆纸筒的中心部分,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把圆纸筒1/3红色部分放在桌面上,纸筒其余部分悬在半空中,此时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把圆纸筒1/3黑色部分伸出桌面,纸筒其余部分放在桌面上,此时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由于事先没有透漏圆纸筒的内部结构,在表演中呈现出来的奇特现象必然能够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看到的情况进行猜想、讨论、展示个人的想象能力,然后教师再解释圆纸筒的内部构造,引入杠杆原理及力矩的平衡条件。教师使用这种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挖掘学生的兴趣,而且物理知识的探究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3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活动教学
实验课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这门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有很多知识点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清楚,客观的文字无法表达其潜在的内涵及原理。物理概念只能传达片面的物理知识,文字只能让学生产生联想,而部分联想无法诠释正确的物理原理,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充分整合可以利用的实验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物理学习氛围。例如:在做关于惯性知识实验的时候,教师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实验室中开展相关的惯性实验,深刻领会惯性知识的潜在内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教师针对实验报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最后由每个小组以惯性为主题,编排一个小话剧在班级里进行表演。这种活动式的实验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 结语
物理这一门学科是结合生活实践的科学理论知识,物理知识是人类认识辨别世界的途径,在活动中掌握物理原理能够有效缩短认识世界的时间。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性,希望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思考辨别这些问题,活动教学法满足了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征,能够使学生自动参与到活动里,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形式的活动教学已经获得了很好效果,在我国新课改的春风下,活动教学的思想必然会更进一步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普及化将会改变传统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及生命力渗透到物理知识的每一个角落中。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活动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使活动形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楊莉娟.活动教学:理念、有效性与基本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2] 张国华.浅谈教学中的活动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 雷艳青.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课堂中的运用—— 以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为例[J].新课程学习(中),2011(2).
[4] 刘泽军.高中物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李鸿.物理教学中的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6).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活动教学 应用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180-01
1 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
活动教学的内涵及原理都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高中物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准确的运用活动教学形式,就必须掌握活动教学的基本概念。活动教学本质的概念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观察分析所看到的现象,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物理原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观念与行动相互协调统一,而且选择的活动形式自身应该具有吸引力、创造性等特点,能够切实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若干种有效的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措施
高中物理教师在深入理解活动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来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活动教学形式,其施行过程必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及教育性,学生是活动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思考及实践。活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战略目标,以下是几种具有很强可行性的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措施。
2.1 高中物理概念讲解中的活动教学
高中物理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难度高而且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在讲解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索物理概念的潜在内涵。教师可以创造适宜引发物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再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探索内在的变化规律,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在讲解位移与时间内在联系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两至三个同学,让其在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展现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同时教师向观看的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在运动主体保持均匀速度的前提条件下,时间的值越大,位移会产生怎样的变化?(2)运动的时间成倍增长,位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运动主体发生的位移与时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2 高中物理课堂引入的活动教学
物理这一门学科涉及的范围及内容都是比较广的,而且要细致研究其潜在的内涵,才能在实际中合理的运用。每一节物理课的引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引入部分穿插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小游戏或参与性的活动,就可以捕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保持充足的热情,从而满足高质量及水平课堂教育教学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及力矩平衡等知识点的时候,把一节五号电池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筒中,圆纸筒可以用废弃的报纸或试卷做成,用软纸塞住圆纸筒的两头,以圆纸筒中间为分界线,分别涂上红、蓝色,然后展示以下具有魔术性质的小表演:用一个支架支撑圆纸筒的中心部分,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把圆纸筒1/3红色部分放在桌面上,纸筒其余部分悬在半空中,此时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把圆纸筒1/3黑色部分伸出桌面,纸筒其余部分放在桌面上,此时圆纸筒能够保持平衡。由于事先没有透漏圆纸筒的内部结构,在表演中呈现出来的奇特现象必然能够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看到的情况进行猜想、讨论、展示个人的想象能力,然后教师再解释圆纸筒的内部构造,引入杠杆原理及力矩的平衡条件。教师使用这种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挖掘学生的兴趣,而且物理知识的探究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3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活动教学
实验课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这门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有很多知识点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清楚,客观的文字无法表达其潜在的内涵及原理。物理概念只能传达片面的物理知识,文字只能让学生产生联想,而部分联想无法诠释正确的物理原理,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充分整合可以利用的实验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物理学习氛围。例如:在做关于惯性知识实验的时候,教师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实验室中开展相关的惯性实验,深刻领会惯性知识的潜在内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教师针对实验报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最后由每个小组以惯性为主题,编排一个小话剧在班级里进行表演。这种活动式的实验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 结语
物理这一门学科是结合生活实践的科学理论知识,物理知识是人类认识辨别世界的途径,在活动中掌握物理原理能够有效缩短认识世界的时间。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性,希望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思考辨别这些问题,活动教学法满足了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征,能够使学生自动参与到活动里,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形式的活动教学已经获得了很好效果,在我国新课改的春风下,活动教学的思想必然会更进一步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普及化将会改变传统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及生命力渗透到物理知识的每一个角落中。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活动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使活动形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楊莉娟.活动教学:理念、有效性与基本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2] 张国华.浅谈教学中的活动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 雷艳青.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课堂中的运用—— 以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为例[J].新课程学习(中),2011(2).
[4] 刘泽军.高中物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李鸿.物理教学中的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