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在中职院校,舞蹈课以模块课、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中职学生的舞蹈教育淡化了舞蹈的技术技巧,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身感受。一般舞蹈课在音乐的运用上都放在最后来展现作品的完整性,其实音乐的作用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本文提出可运用音乐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动作的美感转移到自身身体的变化上的观点,该方法能使教学设计更新颖,课堂氛围更活跃。
关键词:舞蹈教学 感受音乐 中职学生
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一种人类情感抒发和表达的方式,是和人类情感连接最深的一门艺术。
一般传统舞蹈课上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动作美感及舞蹈的技术技巧,而中职舞蹈以一种新的形式——模块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她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提升而非专业技能,这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在舞蹈课上感受音乐的过程。
音乐和舞蹈可谓“秤砣不分家”,在音乐课上运用简单的舞蹈律动感知音乐的节奏;在合唱中,拍拍手、跺跺脚、摇曳身姿、抒发情感,舞蹈动作让音乐表演锦上添花。而在舞蹈课上,音乐的运用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舞蹈课上我们一般将音乐放在一段动作学完以后再合,或者是整个舞蹈学完以后再合音乐,从而感受舞蹈动作及作品的完整性。这种方法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较为枯燥呆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且并没有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中职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选修舞蹈的学生基础也弱且羞于表现自己,但他们对舞台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希望被关注,希望通过舞蹈雕塑体型、培养气质。抓住这一“纠结”的心态,我们首先要重新点燃学生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动起来,而音乐就是很棒的“催化剂”。
一、音乐让学生释放身体,对舞蹈“一见钟情”
传统舞蹈课一般都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合着音乐训练的方式来进行,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只关注自己的动作是否具有美感,是否更接近老师,从而很难关注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不能很好地帮他们找到自信。而舞蹈模块课淡化了舞蹈的技能技巧,更重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及音乐感受能力,让学生关注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
首先,在舞蹈第一课时,笔者会让学生用肢体表现“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情绪,通过语言的引导及示范,从而释放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觉得舞蹈课是一节“好玩儿”的课。
接下来,教师给他们听不同种类,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害羞不愿意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旁用动作及语言鼓励学生迈出第一步。在选歌曲的时候也可先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快节奏流行歌曲,调动气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动作是完全“原生态”的,他们在其中玩儿得很开心,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努力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
在之后的课程中笔者给学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感知音乐的各个要素。
二、音乐让学生锻炼舞感,使“热情保鲜”
1.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
欣赏古典舞蹈《扇舞丹青》,感受古琴曲《高山流水》中音乐的强弱变化,舞蹈开始部分,青年舞者王亚彬将身韵的“提沉”运用到舞蹈中,强拍动作抑扬顿挫,弱拍动作连绵舒展,从而使学生学会配合呼吸,掌握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动作要领。
2.在舞蹈中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
欣赏并亲身试跳华尔兹(快三)与维也纳华尔兹(慢三),感受慢三与快三速度上的变化。同样的舞步所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感受,华尔兹营造浪漫优雅的氛围,而维也纳华尔兹则热情奔放。再比如,同一首音乐旋律通过改变它的节奏,从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然后配合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舞蹈风格。
3.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民族性
如在笔者上藏族舞蹈创编教学时就是从一首歌开始的,韩红的《天路》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学习了藏族舞蹈元素动作及踢他、弦子等组合后,笔者要求学生对《天路》的最后一个八拍进行创编,经过多次的上课试验,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献哈达这个代表性的动作,也有小部分学生选择了单臂袖和眺望远方,学生们认为献哈达这个舞蹈动作在藏族中最具有代表意义,而这个举动却都是学生自发的,是音乐中的民族性促使学生用了这个动作,旋律的下行与动作的由上而下结合,因此将它用在结尾正好契合主题。
4.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情感
许多歌曲都会有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音乐的情感是创编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同样一个蹲的动作,如何表达开心、难过、悲伤、忧愁等不同的情绪,这是我们之前在第一课时体验的“喜怒哀乐”的延伸,而这时的学生接触舞蹈已经有一段時间,有了一定的基础;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需要学生从外化的学习单一的动作到内化明白这个动作所表达的内涵再由内而外用身体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需要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更需要一定舞蹈基础的支撑,“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表现当然也会存在各种差异,因此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这是潜移默化的,应该在每节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笔者建议多给同学们听一些世界名曲、经典音乐,还可以多结合音乐课的内容。
三、音乐让师生协同创新,促“共同成长”
在课堂上,老师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设计等环节不断创新,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表现也同样给予老师新的想法,师生协同创新,共同成长,这样创新就该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音乐是开启人类宝库的一把重要的钥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舞蹈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因此舞蹈课并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跳舞学习动作,而是能够运用各种元素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使得我们的孩子更加活跃,使舞蹈更具活力和自身的色彩。舞蹈培养学生的气质,因为在舞蹈课上不仅锻炼了学生外在的形体,更在音乐的帮助下熏陶了内在的灵魂。舞蹈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从而能够把握节奏,跟上节拍。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舞蹈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学习舞蹈的动作美,抒发情感美,创造意境美,展现灵魂美。在舞蹈中,音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辅助学生提高舞蹈水平,激发学生灵感。舞蹈是舞者用肢体在诠释音乐,因此也让音乐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冯双白.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中国古典舞(中专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
[4]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创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吴彬.舞蹈(基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
关键词:舞蹈教学 感受音乐 中职学生
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一种人类情感抒发和表达的方式,是和人类情感连接最深的一门艺术。
一般传统舞蹈课上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动作美感及舞蹈的技术技巧,而中职舞蹈以一种新的形式——模块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她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提升而非专业技能,这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在舞蹈课上感受音乐的过程。
音乐和舞蹈可谓“秤砣不分家”,在音乐课上运用简单的舞蹈律动感知音乐的节奏;在合唱中,拍拍手、跺跺脚、摇曳身姿、抒发情感,舞蹈动作让音乐表演锦上添花。而在舞蹈课上,音乐的运用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舞蹈课上我们一般将音乐放在一段动作学完以后再合,或者是整个舞蹈学完以后再合音乐,从而感受舞蹈动作及作品的完整性。这种方法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较为枯燥呆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且并没有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中职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选修舞蹈的学生基础也弱且羞于表现自己,但他们对舞台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希望被关注,希望通过舞蹈雕塑体型、培养气质。抓住这一“纠结”的心态,我们首先要重新点燃学生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动起来,而音乐就是很棒的“催化剂”。
一、音乐让学生释放身体,对舞蹈“一见钟情”
传统舞蹈课一般都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合着音乐训练的方式来进行,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只关注自己的动作是否具有美感,是否更接近老师,从而很难关注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不能很好地帮他们找到自信。而舞蹈模块课淡化了舞蹈的技能技巧,更重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及音乐感受能力,让学生关注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
首先,在舞蹈第一课时,笔者会让学生用肢体表现“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情绪,通过语言的引导及示范,从而释放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觉得舞蹈课是一节“好玩儿”的课。
接下来,教师给他们听不同种类,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害羞不愿意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旁用动作及语言鼓励学生迈出第一步。在选歌曲的时候也可先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快节奏流行歌曲,调动气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动作是完全“原生态”的,他们在其中玩儿得很开心,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努力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
在之后的课程中笔者给学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感知音乐的各个要素。
二、音乐让学生锻炼舞感,使“热情保鲜”
1.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
欣赏古典舞蹈《扇舞丹青》,感受古琴曲《高山流水》中音乐的强弱变化,舞蹈开始部分,青年舞者王亚彬将身韵的“提沉”运用到舞蹈中,强拍动作抑扬顿挫,弱拍动作连绵舒展,从而使学生学会配合呼吸,掌握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动作要领。
2.在舞蹈中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
欣赏并亲身试跳华尔兹(快三)与维也纳华尔兹(慢三),感受慢三与快三速度上的变化。同样的舞步所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感受,华尔兹营造浪漫优雅的氛围,而维也纳华尔兹则热情奔放。再比如,同一首音乐旋律通过改变它的节奏,从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然后配合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舞蹈风格。
3.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民族性
如在笔者上藏族舞蹈创编教学时就是从一首歌开始的,韩红的《天路》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学习了藏族舞蹈元素动作及踢他、弦子等组合后,笔者要求学生对《天路》的最后一个八拍进行创编,经过多次的上课试验,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献哈达这个代表性的动作,也有小部分学生选择了单臂袖和眺望远方,学生们认为献哈达这个舞蹈动作在藏族中最具有代表意义,而这个举动却都是学生自发的,是音乐中的民族性促使学生用了这个动作,旋律的下行与动作的由上而下结合,因此将它用在结尾正好契合主题。
4.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情感
许多歌曲都会有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音乐的情感是创编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同样一个蹲的动作,如何表达开心、难过、悲伤、忧愁等不同的情绪,这是我们之前在第一课时体验的“喜怒哀乐”的延伸,而这时的学生接触舞蹈已经有一段時间,有了一定的基础;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需要学生从外化的学习单一的动作到内化明白这个动作所表达的内涵再由内而外用身体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需要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更需要一定舞蹈基础的支撑,“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表现当然也会存在各种差异,因此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这是潜移默化的,应该在每节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笔者建议多给同学们听一些世界名曲、经典音乐,还可以多结合音乐课的内容。
三、音乐让师生协同创新,促“共同成长”
在课堂上,老师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设计等环节不断创新,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表现也同样给予老师新的想法,师生协同创新,共同成长,这样创新就该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音乐是开启人类宝库的一把重要的钥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舞蹈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因此舞蹈课并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跳舞学习动作,而是能够运用各种元素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使得我们的孩子更加活跃,使舞蹈更具活力和自身的色彩。舞蹈培养学生的气质,因为在舞蹈课上不仅锻炼了学生外在的形体,更在音乐的帮助下熏陶了内在的灵魂。舞蹈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从而能够把握节奏,跟上节拍。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舞蹈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学习舞蹈的动作美,抒发情感美,创造意境美,展现灵魂美。在舞蹈中,音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辅助学生提高舞蹈水平,激发学生灵感。舞蹈是舞者用肢体在诠释音乐,因此也让音乐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冯双白.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中国古典舞(中专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
[4]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创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吴彬.舞蹈(基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