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变得丰厚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本堂古诗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自觉引领下,勇于求索。力求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创新的专业人格,去实现古诗教学的三大突破。
  一、主题凝聚、资源整合,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课程导入开始,以“杨柳依依”典故,引出系列杨柳送别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4.刘禹锡就有《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以杨柳依依离别愁绪主题引诗入文,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这样整合,同中求异,奠定了古诗的情感基调;异中求同,索解出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为后文的学习铺垫情感和意象的基础。
  二、深挖素材、介绍背景,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
  前面说到,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着重抓住诗中提到的几个地名:阳关、渭城、安西,这个是唐朝时候的命名,年代久远,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在这里我不仅增加了注释,还用课件展示了大唐时期的地图,从地图上感受,渭城、安西、阳关实际的距离其实有3千多公里,然后直接介绍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故事,再课件出示“西出阳关”之后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从中学生就能深切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这样的情景渲染,大大减缩时空的距离,学生置身其间,情如泉涌,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三、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老师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实现了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西出阳关”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黄沙漫天,荒无人烟,诗人举目无亲,举步维艰……试想,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于是自然而然就理解诗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的无奈、心酸、祝福、豪情!并且这里反复引读,老师渲染情境,那种离愁别绪在课间弥漫……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课本,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期刊
《数学课标》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和谐发展需要有和谐的课堂。笔者认为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智慧挑战的课堂,是有效益的课堂,更是开放创新的课堂。  以下围绕和谐数学课堂的这几个要素谈一些感想,同大家交流。  一、把数学课上得有趣些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数学课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数
期刊
创作于1957年的《茶馆》标志着老舍解放后戏剧创作的最高峰,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特别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其价值更为人们所认识和称誉,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限于本人知识范围和认识水平,本文仅以大家公认的老舍先生的戏剧代表作《茶馆》为主,牵涉其他有限几个话剧,力争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找出老舍戏剧创作的相通之处,感悟老舍话剧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以资抛砖引玉,引起广
期刊
一、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产生  1.元朝时期德宏的土司制度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廷升金齿安抚司为宣抚司,立金齿六路建立军民总管府,六路即麓川路(今瑞丽和陇川)、平缅路(今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路(今盈江)、镇康路(今镇康县)、茫施路(今芒市坝)、柔远路(怒江坝),在六路之外并设南赕(今盈江北部),亦属金齿宣抚司,这是元朝为加强统治在德宏设置的第一个土司府。在六路一赕中,除镇康和柔
期刊
摘 要: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叙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氛围 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角色和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下面是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2和选修1至6共8本书进行研究。必修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定位基础,而选修课程则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许多知识不必在必修模块上做过多的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学 主体性 教学氛围 课堂结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期刊
一、归纳总结式  结课时,教师要归纳全课,提示要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深化理解,提高认识,进而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结尾可帮助学生把“厚”书读“薄”,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比如,《小镇的早晨》用三段(总分结构)具体写了小镇的恬静、热闹、紧张,且每段的语言结构都相似。所以课结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加以总结,以便使学生印象更
期刊
摘 要:当下提倡“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仅有一个小小的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想学”的状态。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才可能全力以赴。我们应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状态。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处于“想学”的状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课堂 梦想 状态  当下提倡“梦”, 我没有多么高远的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仅有一个小小的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