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成为全球继北美之外的第二大家电消费市场,1992—2003年,中国电器及消费电子零售额从1340亿元增长到4400亿元,2004年,全国家电零售额约在5000亿元左右,今年还会继续增长。
作为家电零售行业中的佼佼者,“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优势家电零售商由于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年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速度,是家电零售行业渠道整合的最大赢家。“国美电器”的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09/乙元到2004年的238亿元,增长了118%;“苏宁电器”从2002年的59亿元到2004年的221亿元,增长了274%。其他家电零售商如三联商社、永乐家电、重庆商社、江苏红星电器分别列第三到六名。
专业家电连锁行业由于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强者更强的局面。不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家电专业连锁零售业还有相当的成长空间。在美国,仅百思买集团的市场份额就高达16%,依此预计,未来3—5年国内家电连锁零售商,特别是优势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仍会保持高增长势头。
由外至内加速扩张
作为高成长行业中的高成长公司,“苏宁电器”的成长是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的结合。销售规模的增大,带来销售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水平的提高,令“苏宁电器”稳居全国连锁零售商第二名。
其外延式的扩张主要来自于门店的扩张,这一扩张目前呈加速趋势。2001-2003年,“苏宁电器”新开门店22家,而2004年,新开门店数达到43家,预计2005年将再新开门店50-60家。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苏宁电器”已经拥有直营店95家,到2005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135家左右(图),同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其产品经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重点发展的3C(电脑、通讯和家电)产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连锁网络的规模化,直接带来的是销售收入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家电连锁零售商力量的壮大,能够直接与供货商进行价格谈判,降低进货价格,从而带来内涵式的盈利增长。这种内涵式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毛利率水平提高,2002-2004年,虽然家电的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苏宁电器”的毛利率仍从8,37%稳步提升到9.76%;销售收入越多,从供货商处获得的返利越多;从供货商处获得其他业务收入(如入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也更多。
促销费和进场费是“苏宁电器”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价外费还包括展台费、代理费、广告费等。2003-2004年,促销费和进场费收入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0%。另外,由于公司向供货商收取的价外费本身费用率极低,因此,其他业务利润对“苏宁电器”的利润贡献率极高,成为继传统的进销差价后新的利润来源(附表)。高成长得益治理优势
从公司的内部管理看,与直接通过买壳上市的“国美电器”不同,“苏宁电器”上市前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辅导,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苏宁电器”为整体上市,除了加盟店外,所有的直营门店都进入了上市公司,因此不存在母公司,也不存在母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公司目前的股东主要是自然人股东,总股本18632万股,其中发起人股本为13632万股,占73.16%,不可以流通;社会公众股东持有5000万股,占26.84%。主要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为基金,占总股本的9.7%,流通股占比36.14%。这一方面表明“苏宁电器”的成长性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也显示“苏宁电器”的流通股东中机构集中度较高。
虽然张近东是“苏宁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共计持有40.12%的股权,但“苏宁电器”也给予了管理层以股权激励,总裁孙卫民通过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间接持有3.29%的股权;副总裁金明、连锁中心总监丁遥以及财务负责人陈世清则分别持有2.19%、0,73%、0.73%的股权(图2)。“苏宁电器”的管理层共计持股47.06%,这有效保证了管理队伍的稳定与积极性。
在华夏证券研究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分析中,“苏宁电器”以平均得分4.56分获得较高的评价,未来,良好的公司结构还将为“苏宁电器”的持续成长提供支持。
作为家电零售行业中的佼佼者,“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优势家电零售商由于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年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速度,是家电零售行业渠道整合的最大赢家。“国美电器”的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09/乙元到2004年的238亿元,增长了118%;“苏宁电器”从2002年的59亿元到2004年的221亿元,增长了274%。其他家电零售商如三联商社、永乐家电、重庆商社、江苏红星电器分别列第三到六名。
专业家电连锁行业由于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强者更强的局面。不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家电专业连锁零售业还有相当的成长空间。在美国,仅百思买集团的市场份额就高达16%,依此预计,未来3—5年国内家电连锁零售商,特别是优势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仍会保持高增长势头。
由外至内加速扩张
作为高成长行业中的高成长公司,“苏宁电器”的成长是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的结合。销售规模的增大,带来销售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水平的提高,令“苏宁电器”稳居全国连锁零售商第二名。
其外延式的扩张主要来自于门店的扩张,这一扩张目前呈加速趋势。2001-2003年,“苏宁电器”新开门店22家,而2004年,新开门店数达到43家,预计2005年将再新开门店50-60家。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苏宁电器”已经拥有直营店95家,到2005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135家左右(图),同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其产品经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重点发展的3C(电脑、通讯和家电)产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连锁网络的规模化,直接带来的是销售收入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家电连锁零售商力量的壮大,能够直接与供货商进行价格谈判,降低进货价格,从而带来内涵式的盈利增长。这种内涵式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毛利率水平提高,2002-2004年,虽然家电的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苏宁电器”的毛利率仍从8,37%稳步提升到9.76%;销售收入越多,从供货商处获得的返利越多;从供货商处获得其他业务收入(如入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也更多。
促销费和进场费是“苏宁电器”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价外费还包括展台费、代理费、广告费等。2003-2004年,促销费和进场费收入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0%。另外,由于公司向供货商收取的价外费本身费用率极低,因此,其他业务利润对“苏宁电器”的利润贡献率极高,成为继传统的进销差价后新的利润来源(附表)。高成长得益治理优势
从公司的内部管理看,与直接通过买壳上市的“国美电器”不同,“苏宁电器”上市前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辅导,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苏宁电器”为整体上市,除了加盟店外,所有的直营门店都进入了上市公司,因此不存在母公司,也不存在母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公司目前的股东主要是自然人股东,总股本18632万股,其中发起人股本为13632万股,占73.16%,不可以流通;社会公众股东持有5000万股,占26.84%。主要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为基金,占总股本的9.7%,流通股占比36.14%。这一方面表明“苏宁电器”的成长性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也显示“苏宁电器”的流通股东中机构集中度较高。
虽然张近东是“苏宁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共计持有40.12%的股权,但“苏宁电器”也给予了管理层以股权激励,总裁孙卫民通过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间接持有3.29%的股权;副总裁金明、连锁中心总监丁遥以及财务负责人陈世清则分别持有2.19%、0,73%、0.73%的股权(图2)。“苏宁电器”的管理层共计持股47.06%,这有效保证了管理队伍的稳定与积极性。
在华夏证券研究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分析中,“苏宁电器”以平均得分4.56分获得较高的评价,未来,良好的公司结构还将为“苏宁电器”的持续成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