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许多高中实施了选课走班制教学。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班从选课、编班到教学组织管理,再到教学评价评估,每个环节都与现有行政班教学有很大不同,要让走班有序、教学有效,学校必须提前谋划、管理到位。
关键词:走班制 选课与编班 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江西省尚未有普通高中全面铺开走班制,大多数中学尚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探索“走班制”教学实施路径的试验台,从少量课时的选修课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江西某普通高中(以下简称A高中)以创建“传承赣鄱文化”特色学校为契机,根据特色育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选课与编班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提出: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校本选修不少于144课时。A高中要求学生的校本选修不少于180课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将近两千名学生全员参与,经过自愿选课、系统编班,同一行政班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选修课程的教学班,实施走班上课。经过6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课程推介—学生选课—学校编班”三个环节的选课编班流程。
在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A高中把校本课程的选修集中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三、四节课同一时段开设,这便于同一年级的学生跨班级选课。每个学期在同一年级设置2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需要专业的指导。为落实选课指导,A高中成立了课程管理和指导中心,由课程管理和指导中心根据学校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从而提出选修课程开发要求,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师负责做好课程介绍和选修说明。课程中心每学期开学初编制内容详实的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导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由于这些课程是基于学生的需求而推出的,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课热情非常高,以至于每学期选课期间都会出现学生抢课的热闹景象。为此,A高中引入了 “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网上进行自主选课。在进入新高考改革之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与高校的专业要求有关,因此,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高一开始就要进行从认识自我开始的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自我认知意识,让学生能够为了将来,更好地自主选择课程。选课环节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要留给学生一段适应的时间。
每位学生提交两个平行课程志愿,系统将根据学生所选课程,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选修课程教学班中进行走班学习。编班是以尽可能满足学生志愿、适当调剂集中为原则,每个教学班控制在50人以内,选修人数不足15人的课程取消开课,两个志愿均落选的学生需要重新选课,这使得开设的课程相对集中,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也可以缓解学校教室资源有限的压力。校本选修课程虽然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时段开设,但还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一个走班教学的课程教学班学生都来自同一年级,这样就保持了年级组行政班在教学管理上的延续性。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
对绝大多数普通中学而言,走班制是新生事物,要让走班有序、教学有效,必须权责明晰、管理到位。
对选课走班制的班级管理,目前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双重管理模式,即教务处管教学班和政教处管行政班。具体而言,教务处负责对教学班的教学实施管理,统筹管理走班课程的学时设置、上课教室安排、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政教处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具体实施对行政班的管理,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行为规范的管理。在双重管理的模式下,选课走班制可以平稳高效地运行。
在走班制教學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教管合一,即任课教师班主任化。每个授课教师一岗双责,既肩负选修课教学班的教学,又负责班级管理。教学班的授课教师要及时处理教学班中出现的情况,并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同时还需要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及时向相关行政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行表现。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的管理中必须组建与行政班相似的班干部队伍,并将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编为同一小组管理,由这个小组的组长牵头负责走班课程出勤点到、作业收发等工作,这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在走班教学制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繁多,包括教务处、政教处、教学班授课老师、行政班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等,主体间相互关联但交流方式混杂,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智慧校园来构建让各主体“相交”的教学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实时发布课程教学班、常规行政班的各种信息。具体某学科的走班选修课安排固定的上课时间在固定教室进行,这使得现有教室不再是某个班级的专属,变成了轮替使用的学科走班教室。基于智慧校园的电子班牌,可以解决走班制带来的许多问题。首先是电子班牌的面孔识别功能,可以高效快速完成学生考勤,并且及时将学生出勤信息自动提交给任课老师和相应的行政班班主任,还特别标注出未出勤学生的信息。电子班牌可以关联走班排课软件,老师和学生亦可实时查看课程信息。同时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的App、QQ工作群和微信家长群等社交软件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各责任主体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实现更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
三、教学评价与自我评估
课程的生命力很大程度来自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估。
在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标准方面,我们通常采用学分制。校本选修课程侧重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评价上应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考核中可以增加过程性体验环节。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过程引导和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开拓精神,而且要在过程中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所有选修课程教学班的任课教师都要为学生建立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课程结束时,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要求,采用学习报告、现场演示及笔试等灵活的终结性评价手段,两项成绩均为合格以上者予以学分认定。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过程的数字化,为普通高中教学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可能。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可以建设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教育评价平台,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以解决在走班制实施过程中评价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新高考改革要求普通中学建立和完善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要素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走班选修课的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教育评价平台,还建立了学生发展长期跟踪与反馈数据库,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涵盖五大要素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进行样本研究,有效监控特色育人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普通高中学校仍需不断研究高考政策,逐步扩大实践走班教学的规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积极做好相关高考改革和走班教学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实现走班教学的新突破,最终顺利完成高考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江西省学情的新高考体制下分层分类走班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8PTZD002)成果。
责任编辑:胡波波
关键词:走班制 选课与编班 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江西省尚未有普通高中全面铺开走班制,大多数中学尚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探索“走班制”教学实施路径的试验台,从少量课时的选修课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江西某普通高中(以下简称A高中)以创建“传承赣鄱文化”特色学校为契机,根据特色育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选课与编班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提出: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校本选修不少于144课时。A高中要求学生的校本选修不少于180课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将近两千名学生全员参与,经过自愿选课、系统编班,同一行政班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选修课程的教学班,实施走班上课。经过6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课程推介—学生选课—学校编班”三个环节的选课编班流程。
在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A高中把校本课程的选修集中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三、四节课同一时段开设,这便于同一年级的学生跨班级选课。每个学期在同一年级设置2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需要专业的指导。为落实选课指导,A高中成立了课程管理和指导中心,由课程管理和指导中心根据学校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从而提出选修课程开发要求,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师负责做好课程介绍和选修说明。课程中心每学期开学初编制内容详实的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导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由于这些课程是基于学生的需求而推出的,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课热情非常高,以至于每学期选课期间都会出现学生抢课的热闹景象。为此,A高中引入了 “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网上进行自主选课。在进入新高考改革之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与高校的专业要求有关,因此,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高一开始就要进行从认识自我开始的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自我认知意识,让学生能够为了将来,更好地自主选择课程。选课环节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要留给学生一段适应的时间。
每位学生提交两个平行课程志愿,系统将根据学生所选课程,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选修课程教学班中进行走班学习。编班是以尽可能满足学生志愿、适当调剂集中为原则,每个教学班控制在50人以内,选修人数不足15人的课程取消开课,两个志愿均落选的学生需要重新选课,这使得开设的课程相对集中,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也可以缓解学校教室资源有限的压力。校本选修课程虽然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时段开设,但还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一个走班教学的课程教学班学生都来自同一年级,这样就保持了年级组行政班在教学管理上的延续性。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
对绝大多数普通中学而言,走班制是新生事物,要让走班有序、教学有效,必须权责明晰、管理到位。
对选课走班制的班级管理,目前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双重管理模式,即教务处管教学班和政教处管行政班。具体而言,教务处负责对教学班的教学实施管理,统筹管理走班课程的学时设置、上课教室安排、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政教处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具体实施对行政班的管理,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行为规范的管理。在双重管理的模式下,选课走班制可以平稳高效地运行。
在走班制教學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教管合一,即任课教师班主任化。每个授课教师一岗双责,既肩负选修课教学班的教学,又负责班级管理。教学班的授课教师要及时处理教学班中出现的情况,并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同时还需要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及时向相关行政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行表现。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的管理中必须组建与行政班相似的班干部队伍,并将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编为同一小组管理,由这个小组的组长牵头负责走班课程出勤点到、作业收发等工作,这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在走班教学制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繁多,包括教务处、政教处、教学班授课老师、行政班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等,主体间相互关联但交流方式混杂,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智慧校园来构建让各主体“相交”的教学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实时发布课程教学班、常规行政班的各种信息。具体某学科的走班选修课安排固定的上课时间在固定教室进行,这使得现有教室不再是某个班级的专属,变成了轮替使用的学科走班教室。基于智慧校园的电子班牌,可以解决走班制带来的许多问题。首先是电子班牌的面孔识别功能,可以高效快速完成学生考勤,并且及时将学生出勤信息自动提交给任课老师和相应的行政班班主任,还特别标注出未出勤学生的信息。电子班牌可以关联走班排课软件,老师和学生亦可实时查看课程信息。同时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的App、QQ工作群和微信家长群等社交软件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各责任主体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实现更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
三、教学评价与自我评估
课程的生命力很大程度来自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估。
在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标准方面,我们通常采用学分制。校本选修课程侧重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评价上应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考核中可以增加过程性体验环节。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过程引导和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开拓精神,而且要在过程中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所有选修课程教学班的任课教师都要为学生建立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课程结束时,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要求,采用学习报告、现场演示及笔试等灵活的终结性评价手段,两项成绩均为合格以上者予以学分认定。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过程的数字化,为普通高中教学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可能。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可以建设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教育评价平台,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以解决在走班制实施过程中评价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新高考改革要求普通中学建立和完善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要素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走班选修课的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教育评价平台,还建立了学生发展长期跟踪与反馈数据库,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涵盖五大要素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进行样本研究,有效监控特色育人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普通高中学校仍需不断研究高考政策,逐步扩大实践走班教学的规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积极做好相关高考改革和走班教学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实现走班教学的新突破,最终顺利完成高考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江西省学情的新高考体制下分层分类走班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8PTZD002)成果。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