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黑色反战喜剧片《第22条军规》以感性、直观的形象,展现了在所谓的“第22条军规”的笼罩之下的世界的荒诞悖谬,表现了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疯狂,揭示出人的困惑与无奈,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试图通过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自我救赎来给现代人指出一条选择之路。
关键词 《第22条军规》 荒诞与悖谬 困惑与无 反思 自我救赎
电影《第22条军规》是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一部黑色反战喜剧片,它改编自著名的“黑色幽默”经典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海勒着重描绘了战争及与之相联系的战争机器的荒谬、疯狂、不可理喻,并以第22条军规为象征,达到了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艺术王国。表现了西方人士对人类所处的危险境况的恐惧。电影较好地忠实了原著,通过演员的演绎,以感性、直观的形象,展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奈,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疯狂与混乱
电影一开始,满耳的飞机轰鸣声便把观众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然而整部影片。却没有具体地表现战争,只是以众多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联系的画面,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光怪陆离,头绪纷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怪诞的事情不断发生。各种怪癖的人物不停地窜动,演出了一幕幕狂想型的人间闹剧。诸如飞行联队的德里德尔将军,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佩克姆将军等人的荒诞行为;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不惜一切向上爬,终于当上了中将司令官:大发战争横财的伙食管理员米洛:将全部黑市买卖的收入都花在纯碱威士忌酒和下流图片上的内图勒,等等。这些人物。他们的言谈是那样不合情理,举止是那样的离奇怪诞。有他们构成的世界确实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然而它又不是毫无现实生活依据的“天方夜谭”。在这个世界中,起主宰作用的便是那“第22条军规”。影片开始不久。尤索林和丹尼尔医生的一段对话,便让人领略到了军规的荒谬及其不可抗拒。到电影结束,观众终于明白,第22条军规是个并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象浮云一样漂忽不定,象梦幻一样瞬息万变,一会儿命令这个。一会儿又限制那个,它有无数项内容,对一切领域都生效。它具有超指鹿为马故伎的无边:去力,能使蛮横显得公允,残暴成为正义,白痴变成智慧,盗窃成为荣誉。正是有了这第22条军规,卡思卡特上校才能无视飞行员的死活,无休止地增加飞行次数,以邀宠上司,满足他升官发财的欲望:米洛才能借口改善伙食。堂而皇之地在国际范围内大搞投机买卖。从事着那种超越道德正义、丧尽天良的所谓的自由贸易。而士兵们则摄于第22条军规的淫威,不得不胆颤心惊地去执行每一次飞行任务,于是在不可预知的一瞬间被击中,消失在硝烟弥漫的云空,为卡斯卡特们的“祖国”而“光荣”牺牲。自始至终,影片都笼罩在“第22条军规”的阴影中。它象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着一切:又象一根魔棒。在制造着一切。在它统治的世界里,没有正义、爱国、真理和勇敢,有的只是谎言、欺骗、自私、贪婪、疯狂和混乱。这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在它统治下,广大官兵束手待毙,官僚阶层则为非作歹,黎民百姓流离颠沛,奸商掮客肆意牟利……它纯属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看不见找不到,但任何人都避不开,躲不过,它像一个有魔力的圈套,使人陷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正如海勒在小说的扉页上写的那样:“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22条军规”。
二、悖谬中的无奈
在这神秘莫测而又荒诞悖谬的第22条军规的笼罩下,人们或徒然地作生的挣扎,或漠不关心地任其摆布,或堂而皇之地大加利用。因而有的神经兮兮,有的疯疯癫癫,有的道貌岸然。他们相互碰撞。相互厮杀。共同构成了影片中的世相百态。面对荒诞悖谬,芸芸众生不知道该如何摆脱也根本无法摆脱,他们恐惧、绝望又无可奈何。我们看到“第22条军规”本身就是悖论的典型。如它规定:疯子必须停飞;又规定: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一但某人因精神的原因提出停飞的申请。就说明他的心理正常,所以必须还得飞行。又如它规定:飞满六十次可以停飞,但无论何时都要执行司令官的命令。滴水不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布下了天罗地网,使人哭告无门、走投无路,它是抽象的任意捉弄人、摧残人的异己力量的象征。任何想摆脱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徒劳,它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丹尼卡军医想得到飞行补助,托人把自己的把自己的名字编入一个机组,不想飞机在麦克超低空飞行时撞山坠毁,他从此便不得不从活人的世界消失。根本没上过飞机却被宣判为死人,人们哀悼他的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同他说话。主管军士通知说。在上级没有对他的遗体安排做出决定之前,不要再露面。他妻子也不相信丈夫在“阵亡”之后写的亲笔信。丹尼卡医生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根本无法进行“自由选择”,只能像生病的老鼠一样在阴影中蹒跚。再如随军牧师希普曼,因为替飞行员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得罪上司。一天他突然被带到地下室受审。少校劈头就说:“这是你犯下的一项大罪。”“什么罪?”牧师困惑不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会调查清楚的。”少校让牧师签字,牧师照办了。少校看后大失所望地指责说:“这不是你的笔迹。”牧师恼怒地喊起来:“这当然是我的,你们看着我写的”,“问题就在这里,”少校痛苦地说。少校先入为主,已认定另一种笔迹是牧师的。由这个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牧师本人的笔迹是别人的结论。在这悖论的怪圈下,对真的证明,却成了假的证据,人无法证明自己的言行,陷于重重困境之中。
三、荒诞中的自我救赎
影片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是靠一个小人物将一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投弹手尤索林。他是个被大人物们任意摆布的“小人物”,是个荒诞社会的受害者。与众多普通军人——飞行员们一个个麻木不仁,酗酒嫖妓,醉生梦死,忘掉了求生本能。丧失了个人意志的情况相比,尤索林则显得与众不同。他虽然也吃喝嫖赌,也替米洛开飞机做投机生意,但这是在强烈的求生欲望支配下所选择的一种活命技巧。然而他的自我存在意识在荒谬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他显示得十分无能为力,但又不甘放弃自由意志,于是就形成了以自我嘲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如为了不穿军装他赤身裸体去参加授奖大会,为了抗拒空战任务他半夜里偷偷移动地图上的轰炸线,为了对官僚们进行报复他“想用开小差来难难他们”等等。
尤索林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贪生怕死,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他死了,那并不是为国捐躯,而是为了卡思卡特们送死。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尤索林费尽了心机逃避一切危险。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隐隐地感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似乎包含着某种正义,因为他觉得真正要消灭他的并不是那些德国人,而是他自己这边的卡思卡特们。较之那些德国人,他们显得更加凶险。因为德国人只能消灭他的肉体,而卡思卡特们不仅能在肉体上消灭他,更能在精神上胁迫他。他是个怯懦的士兵,没有什么原则,不关心政治。但他有足够的智力进行思考,他目睹了各种机构中的腐败现象,领悟到这不是一场神圣的战争。在这充满了混乱和恐怖,谎言和背叛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得不到温饱和正义。然而形形色色的卡思卡特们却还在趁火打劫,加重人民的苦难,正是他们把反法西斯战争变成了升官发财的交易所,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把一切高尚的理想变得荒唐可笑。他曾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可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他由于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疯子。他深感对这样一个“世界”无能为力,逐渐意识到只能靠自己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为了保存自己,逃避战争,尤索林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进行了近于疯狂的努力,最终逃离了这充满死亡的世界,逃往一个理想化了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的过程,成为一名“反英雄”,完成了荒诞世界中的自我救赎。
在荒诞悖谬的世界中,尤索林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他是一个向“第22条军规”企图打开缺口的人,对军规的惶惑和抗争成了这一形象的精神支点。他的怕死心理和活命哲学既是环境逼迫的结果,又是跟环境对抗的手段。一如存在主义哲学所宣扬的,他在无法超越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影片最后以尤索林乘上橡皮舟逃往幻想中的自由天地——瑞典结束。借此表明,要对付这个荒谬的现实社会,唯一的路就是逃脱。但逃脱能否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呢?恐怕不行,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成为固定于现代人性中的一种东西,因而解救的更好方法大概在于改造现代社会以使现代人性更加健康。借尤索林这个人物,电影表现出了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深深的反思。
关键词 《第22条军规》 荒诞与悖谬 困惑与无 反思 自我救赎
电影《第22条军规》是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一部黑色反战喜剧片,它改编自著名的“黑色幽默”经典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海勒着重描绘了战争及与之相联系的战争机器的荒谬、疯狂、不可理喻,并以第22条军规为象征,达到了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艺术王国。表现了西方人士对人类所处的危险境况的恐惧。电影较好地忠实了原著,通过演员的演绎,以感性、直观的形象,展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奈,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疯狂与混乱
电影一开始,满耳的飞机轰鸣声便把观众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然而整部影片。却没有具体地表现战争,只是以众多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联系的画面,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光怪陆离,头绪纷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怪诞的事情不断发生。各种怪癖的人物不停地窜动,演出了一幕幕狂想型的人间闹剧。诸如飞行联队的德里德尔将军,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佩克姆将军等人的荒诞行为;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不惜一切向上爬,终于当上了中将司令官:大发战争横财的伙食管理员米洛:将全部黑市买卖的收入都花在纯碱威士忌酒和下流图片上的内图勒,等等。这些人物。他们的言谈是那样不合情理,举止是那样的离奇怪诞。有他们构成的世界确实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然而它又不是毫无现实生活依据的“天方夜谭”。在这个世界中,起主宰作用的便是那“第22条军规”。影片开始不久。尤索林和丹尼尔医生的一段对话,便让人领略到了军规的荒谬及其不可抗拒。到电影结束,观众终于明白,第22条军规是个并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象浮云一样漂忽不定,象梦幻一样瞬息万变,一会儿命令这个。一会儿又限制那个,它有无数项内容,对一切领域都生效。它具有超指鹿为马故伎的无边:去力,能使蛮横显得公允,残暴成为正义,白痴变成智慧,盗窃成为荣誉。正是有了这第22条军规,卡思卡特上校才能无视飞行员的死活,无休止地增加飞行次数,以邀宠上司,满足他升官发财的欲望:米洛才能借口改善伙食。堂而皇之地在国际范围内大搞投机买卖。从事着那种超越道德正义、丧尽天良的所谓的自由贸易。而士兵们则摄于第22条军规的淫威,不得不胆颤心惊地去执行每一次飞行任务,于是在不可预知的一瞬间被击中,消失在硝烟弥漫的云空,为卡斯卡特们的“祖国”而“光荣”牺牲。自始至终,影片都笼罩在“第22条军规”的阴影中。它象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着一切:又象一根魔棒。在制造着一切。在它统治的世界里,没有正义、爱国、真理和勇敢,有的只是谎言、欺骗、自私、贪婪、疯狂和混乱。这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在它统治下,广大官兵束手待毙,官僚阶层则为非作歹,黎民百姓流离颠沛,奸商掮客肆意牟利……它纯属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看不见找不到,但任何人都避不开,躲不过,它像一个有魔力的圈套,使人陷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正如海勒在小说的扉页上写的那样:“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22条军规”。
二、悖谬中的无奈
在这神秘莫测而又荒诞悖谬的第22条军规的笼罩下,人们或徒然地作生的挣扎,或漠不关心地任其摆布,或堂而皇之地大加利用。因而有的神经兮兮,有的疯疯癫癫,有的道貌岸然。他们相互碰撞。相互厮杀。共同构成了影片中的世相百态。面对荒诞悖谬,芸芸众生不知道该如何摆脱也根本无法摆脱,他们恐惧、绝望又无可奈何。我们看到“第22条军规”本身就是悖论的典型。如它规定:疯子必须停飞;又规定: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一但某人因精神的原因提出停飞的申请。就说明他的心理正常,所以必须还得飞行。又如它规定:飞满六十次可以停飞,但无论何时都要执行司令官的命令。滴水不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布下了天罗地网,使人哭告无门、走投无路,它是抽象的任意捉弄人、摧残人的异己力量的象征。任何想摆脱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徒劳,它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丹尼卡军医想得到飞行补助,托人把自己的把自己的名字编入一个机组,不想飞机在麦克超低空飞行时撞山坠毁,他从此便不得不从活人的世界消失。根本没上过飞机却被宣判为死人,人们哀悼他的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同他说话。主管军士通知说。在上级没有对他的遗体安排做出决定之前,不要再露面。他妻子也不相信丈夫在“阵亡”之后写的亲笔信。丹尼卡医生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根本无法进行“自由选择”,只能像生病的老鼠一样在阴影中蹒跚。再如随军牧师希普曼,因为替飞行员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得罪上司。一天他突然被带到地下室受审。少校劈头就说:“这是你犯下的一项大罪。”“什么罪?”牧师困惑不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会调查清楚的。”少校让牧师签字,牧师照办了。少校看后大失所望地指责说:“这不是你的笔迹。”牧师恼怒地喊起来:“这当然是我的,你们看着我写的”,“问题就在这里,”少校痛苦地说。少校先入为主,已认定另一种笔迹是牧师的。由这个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牧师本人的笔迹是别人的结论。在这悖论的怪圈下,对真的证明,却成了假的证据,人无法证明自己的言行,陷于重重困境之中。
三、荒诞中的自我救赎
影片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是靠一个小人物将一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投弹手尤索林。他是个被大人物们任意摆布的“小人物”,是个荒诞社会的受害者。与众多普通军人——飞行员们一个个麻木不仁,酗酒嫖妓,醉生梦死,忘掉了求生本能。丧失了个人意志的情况相比,尤索林则显得与众不同。他虽然也吃喝嫖赌,也替米洛开飞机做投机生意,但这是在强烈的求生欲望支配下所选择的一种活命技巧。然而他的自我存在意识在荒谬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他显示得十分无能为力,但又不甘放弃自由意志,于是就形成了以自我嘲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如为了不穿军装他赤身裸体去参加授奖大会,为了抗拒空战任务他半夜里偷偷移动地图上的轰炸线,为了对官僚们进行报复他“想用开小差来难难他们”等等。
尤索林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贪生怕死,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他死了,那并不是为国捐躯,而是为了卡思卡特们送死。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尤索林费尽了心机逃避一切危险。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隐隐地感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似乎包含着某种正义,因为他觉得真正要消灭他的并不是那些德国人,而是他自己这边的卡思卡特们。较之那些德国人,他们显得更加凶险。因为德国人只能消灭他的肉体,而卡思卡特们不仅能在肉体上消灭他,更能在精神上胁迫他。他是个怯懦的士兵,没有什么原则,不关心政治。但他有足够的智力进行思考,他目睹了各种机构中的腐败现象,领悟到这不是一场神圣的战争。在这充满了混乱和恐怖,谎言和背叛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得不到温饱和正义。然而形形色色的卡思卡特们却还在趁火打劫,加重人民的苦难,正是他们把反法西斯战争变成了升官发财的交易所,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把一切高尚的理想变得荒唐可笑。他曾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可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他由于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疯子。他深感对这样一个“世界”无能为力,逐渐意识到只能靠自己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为了保存自己,逃避战争,尤索林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进行了近于疯狂的努力,最终逃离了这充满死亡的世界,逃往一个理想化了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的过程,成为一名“反英雄”,完成了荒诞世界中的自我救赎。
在荒诞悖谬的世界中,尤索林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他是一个向“第22条军规”企图打开缺口的人,对军规的惶惑和抗争成了这一形象的精神支点。他的怕死心理和活命哲学既是环境逼迫的结果,又是跟环境对抗的手段。一如存在主义哲学所宣扬的,他在无法超越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影片最后以尤索林乘上橡皮舟逃往幻想中的自由天地——瑞典结束。借此表明,要对付这个荒谬的现实社会,唯一的路就是逃脱。但逃脱能否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呢?恐怕不行,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成为固定于现代人性中的一种东西,因而解救的更好方法大概在于改造现代社会以使现代人性更加健康。借尤索林这个人物,电影表现出了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深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