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上刚刚进入青春期,心理上也随之出现很多新的变化,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环境等限制,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及其有限,所以,他们能够探究的问题往往局限在他们的生活范围内,做为初中教师,就是要在这种特定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并引导他们利用已知的规律去发现新的事物,尤其是初中思品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心里品质教育,并引导他们开阔视野,以一个全方位的视角,正确的去认识他们所生存的社会,去认识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从而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教学实效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接触,是生命的交往。当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时,我们更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
  要想在教学中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就离不开“研究型教学”,学者们认为中小学的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甚至创新教育意蕴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教学程序设计“开放”,放手让学生“思、说”
  开始上课时,师生可以共同确定新课学习和训练的重点、难点,明确学习方向,教师经过疏导和归纳,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目标。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情感化,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录像和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以形成强烈的达标意向,学生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着学习活动。
  学习探究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鼓励者。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不在于寻求什么结论,而在于展示“我是怎样寻找这个结论”的过程,展示思维过程,探索过程的独特性、层次性和创造性,表现出超越自我、超越别人的一种潜意识和能力,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方法,呈现出自主性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允许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别人的正确答案,也给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知识内化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特征联系生活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学生针对综合性的训练,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知识系统,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二、问题情境设计“开放”,放手让学生“动、做”
  真知源于实践,灌进去的知识学问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从自身修得来的,根据中学生好奇、好问、敢想的特点,多设计动手操作内容、开放题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动手操作
  新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地探究的机会,教学中不能用教师掌握的数据来代替,如教学中讲“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在课前向家里的长辈了解长辈们从前的生活状况,也可以找到长辈们从前的账本、照片等实物做资料。要求另一小组的学生利用先进的影像、图片等资料搜集自己这代人的生活状况。通过两组同学所搜集资料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那么是如何产生不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呢?学生可以很快的想到——因为国家实行了造福人民的制度,人民富裕了。这样做既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教学内容有说服力。
  2.开放题探究
  开放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极好材料,开放题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所给出的问题情境,易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个个跃跃欲试。如,在讲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时,让学生给社会、学校提出建议“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个问题有针对性,目的明确,学生既能联系教材,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时效性很强。
  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各科知识;敢于“放”,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或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产生重大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增强心理相容性呢?
  首先,发扬教学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一个否定,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肯定。是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的教学方法。
  其次,师生平等相待,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地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平时要经常下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学习,把自己融化于学生集体之中,教师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良师益友,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性,造就和谐氛围。
  再次,改进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来强化学生注意,随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各种反馈方式。应使提问激起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担心回答错误遭至教师指责等引起的紧张和焦虑。平时在课堂提问中,我是这样对待学生的见解的: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或报之掌声;若是在其见解的内容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我会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有时我还会自我检讨一番,大概是老师刚才还未讲清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时代的脉搏。著名特级教师陈凯曾深有感触地说:“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显得是那样的枯燥沉闷。一旦与现实问题结合,马上生动活跃起来。基于此,我十分注意把現实的内容注入教学,让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博。”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教师就得及时地恰当地注入时代的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焕发的地方。
其他文献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加上父母过于的溺爱,自理能力差,厌学等一些不良的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政治课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政治课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处使课堂教学举步难艰。如何让政治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来摆脱节暮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现,感受学习的乐趣,健康的
期刊
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是思考的方向。用问题组织和调控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引领学生积极体验和学习。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走近文本、解读文本、拓展文本三个方面谈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探索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创新则更被赋予了新的、更深刻的含义。  关键词:创新;源泉;新课改  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体现创新、实现创新,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驱动力  1.鼓励、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现在提倡用三案六环节模式上课,这样可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新课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然而如果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优秀的课件应容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课件业已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
期刊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社会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
期刊
摘 要:该文结合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构建创新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可从创造活泼的课堂生态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对话,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创新性;构建  新课程视角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与统一的过程。数学新课程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是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怎样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值得研究的问
期刊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义务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本人在教学乘法意义这部分基础知识时,本着以发展来构思,紧密联系学生身边中的事例,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探索、操作、体验、合作、讨论、交流、比较、反思等多种活动中主动学习,体会乘法意义,完成乘法的初步認识。最后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让学
期刊
摘 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和教育。该文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介绍了通过面授、刊授、函授和网络办好家长学校的4种基本途径,旨在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家庭心育水平,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发展
期刊
摘 要:物理学中隔离法与整体法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不仅适用于静力学和牛顿运动定理,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理、热学、电学等问题中均适用。  关键词:隔离法;整体法;系统;对象  隔离法与整体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所谓隔离法: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从整体或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称为隔离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整个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整体研究,这种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