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的“种族”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梳理了列维-斯特劳斯《种族与文化》一文中对种族概念的批判与重构,并简略结合基督教两次在华传播的不同情况以及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的困境,指出列维-斯特劳斯对种族的批判的意图绝不仅仅在于一时一代的种族冲突,而是有更深切的忧虑与更长远的眼光。
  关键词:种族;文化;多样性;不平等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29-01
  
  一、种族
  种族之所以被列维-斯特劳斯批判为一个虚妄的概念,在于以所谓“在某些基因上出现的频率更大或更小而区别于其他人群”的说法作为其划分依据的的不合理。对于流行的两种支持并解释种族的观点,作者分别做了批判。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在其早期就已经进行了分化,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与混合,表现出人们今天看到的人的多样性。列氏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不科学的、教条式的假设,种族不过是用以解释用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历史文化多样性的假设而已,故所谓的种族的多样性实质上乃是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人类群体在遗传方面的独立出现在更近的时期,因此可观察的种族间的区别必然来自由自然环境的地区性差异而导致的对遗传因素的适应性选择。这一假设中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种族划分所参考甚至依赖的基因全部与以下可见特性有关:身体、肤色、颅形、头发等。而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存在不能为感官所察觉的其他特性,于是关键不是可见特性比不可见特性更真实,而是主体因种种原因选择了前者而漠视后者,并且后者的地理分布与前者完全不同,如若采用它为种族划分的标准,极可能彻底偏颇的、“以暴易暴”的。不论是采用以上何种依据都没有区别,都是一种偏狭的短见。其次,由于始终涉及比例的问题,必须引入一个标准来确定比例的界限;而实际上这些比例的变化是渐变而非突变,难以察觉,更重要的是,根本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引用。于是那些被确立的界限显得如此武断甚至别有用心——调查者为了分类或其他目的抓住某些现象、忽略另外一些现象,无论如何都称不上科学、客观、公正。转而回视人生的最初阶段,试图在相对单纯的婴儿甚至胎儿时期找到不能抹煞的种族的烙印。人类学家似乎为提供了一些证据:他们考察世界各地的婴儿从出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发现其中似乎存在着影响动作和性格的差异。但是如果说差异是天生的,那么每一差异都与一种基因相关就太复杂了,而且多种基因交互作用的机制更是复杂到不可想象;其次,什么也不能证明这些差异是天生的——胎内生活已被科学证明从来是与外界文化环境有关的,对胎儿来说,文化环境的差异可以仅仅是被长时间放在摇篮里还是抱在母亲怀里的区别。概而言之,就最乐观的方向看,种族也不过是一个权宜方便之词。
  二、从多样性到不平等性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化的多样性作为客观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认为,理论上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它的含义,甚至因为其太过显见与易见而在实质上被忽视。我们带着观光旅游的轻松心态去观看少数民族的村落,他们因为我们的休闲而致富的同时,所谓的民族认同与自豪感变得不再纯净,而这种污染谁说不是从另一个方向走向灭亡的根源呢?作者认为,多样化的文化存在间的主流关系是相对的平和。说它相对,是因为有时候每种文化都自称是唯一真正的存在,值得去经历,它不知道其他文化,甚至否认它们作为文化的存在,有的甚至不承认别人有人的地位。这自然与我们现在所倡言的真正的平和不同。而我们仍然称它为平和的,是因为虽然有时候敌视甚至战争会主导某种文化,但那主要是报复、掠夺祭祀用品等,却罕有因此毁灭一种文化的情形,或者因为不承认它的积极存在而迫使它屈服。也就是说,只要各种文化只是简单地保持多样化,它们就可以或者有意互不了解,或者把对方视为所希望的对话者。即使互相间有威胁和攻击,但不会真正危及对方的存在。只有在双方承认的多样性概念在其中一方被建立在权利关系之上的优越感所取代,而对文化多样性的肯定或否定让位于对其不平等性的确认的时候,形势才会天翻地覆。试看第二次基督教来华传播的高潮与第一次的区别,我们就不能不痛心地发现这一点:阿罗本带来福音,留下的是与中国儒道相通的《一神论》,利玛窦带来的却是流血的“教案”,留下的是把上帝实体化的《天主实义》。后者所处时代的欧洲人因为科技的发达便以为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筹,如此认知,以其对《圣经》真谛的歪曲为根源,以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侵略为表现。
  三、一个宽容的未来:幻想还是理想
  列维-斯特劳斯悲观地指出,一个平等、博爱与多样性共在的人类社会的图景乃是我们的幻想,这种二律背反的话语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官腔。文化的丰富与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他文化价值的漠视甚至敌视,过度的交流会让多样性、原创性受到损害。于是,我们面临着双重的危险:一方面,全球化的现实让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过去不可能也不现实;另一方面,人类的历史又积累了太多像种族仇恨这样的紧张关系,今天我们还以生物学上的人种界线为借口,将来,是否我们会不再需要这块遮羞布,赤裸裸地仇视一切非主流、非己方文化?前者在普遍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的确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后者在历史上造成的灾难也时时提醒着我们,所谓的生物学界线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我们过去能制造种族,将来就能寻求到其他族群的生物学支持,比如我们有时在对待同性恋问题的态度上所见的。
  
  参考文献:
  [1](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刑克超译.遥远的目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方基于社会发展的二元化而将人权和公民权看作两种不同的权利,然而汉娜·阿伦特在其专著《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分析了战后无国籍者由于失去公民权利而导致人权丧失的情况,从而提出一个观点:人权应该通过公民权来实现。  关键词:人权;公民权;阿伦特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2-01    18世纪末的《人权宣言》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它的意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相比国内运输而言,国际运输所经过的路途更远、耗费的时间更长,货物在运输途中所承受的风险也更大。因此,作为货物的运输者、保管者——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成为关注的重点。在最新通过但尚未生效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简称《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革。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承运人;义务
期刊
摘 要:目前铜仁地区仅有两所本科院校,铜仁学院是其中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历史专业作为本院的主要专业,已经开办20多年。由于近年来铜仁地区经济文化研究和基础教育的发展,铜仁学院开设历史学本科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铜仁学院;增设;历史本专业;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1-02    一、申请增设历史学
期刊
摘 要:在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面前,在单个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矛盾面前,具有公益性质的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国际环境法主体理论和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实践中所起作用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肯定其国际环境法主体地位。  关键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国际法主体  中图分类号:D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1-01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院校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员?如何面对未来新形势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关键字:武警院校;双主体地位;学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7-01    当前武警部队院校不仅面临着院校调整的任务,还面临着如何积极建设现代化武警院校的重任。如何建设现代化武警院
期刊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对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顶岗实习学生中可以广泛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本文旨在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88-01    一、概述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我国自从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就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央行更是频繁地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但是具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引来了学界包括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学者们的争论。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本文拟从经济法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探究存款准备金制度
期刊
摘 要:面对逐年增多的音乐艺术生和竞争更加激烈的音乐高考,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课高考成绩、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这是每一位艺术教师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教育;艺术生;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0-01    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中的音乐艺术教育。目
期刊
摘 要: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采用城邦与个人互喻的方式,带领大家去探讨正义的本质。他首先驳斥了几种对于正义的流俗之见,又因世人趋利而导,将正义归结为一种真正的利益。通过分析正义的受惠者——灵魂的三个层次,我们看到,灵魂的爱智部分领导激情和欲望的部分,才是实现了各归其位的正义,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永恒的利益。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不离不异的。我们有达到正义的理想国的能力。  关键词:《理想国
期刊
摘 要:《悲惨世界》显示了雨果对十九世纪法国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资本主义黑暗社会的抨击,表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为人类文化思想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8-01    一、引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