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经济学维度透视地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改方向,新兴的语言经济学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利用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对高职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内容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提高大学英语学科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8-014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3.038
   1 . 引言
  21世纪注定是中国扬眉吐气的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国际盛事,再加上我国经济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良好的表现,英语作为交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职业英语水平成为影响高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2008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2013年1月14日在《中国青年报》上,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副会长俞仲文教授在《时代呼唤高职教育3.0版》一文中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于“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定位目前被大多数从事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教师们认可。而“培养既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通晓相关职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8)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这实际上也为高职英语教育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职业英语能力、社会实际需求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2 .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语言教育研究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以跨经济学和语言学为主,同时涉及多种学科门类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采用经济学的理论范式,把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语言变量的研究中,同时也研究语言与传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张卫国,2009)。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对收入的影响、语言与经济发展、语言类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语言规划选择的成本与收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等问题。
  2 . 1 国外研究现状
  语言经济学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Marschak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语言除了作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经济学属性,即:价值和效用、成本和效益。尽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无疑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此后的几十年间,语言经济学逐渐成熟并蓬勃发展。Vaillancourt(1989)系统概述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标志着该学科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期,欧洲经济学家也开始投入到语言与经济关系的调查中来,其研究聚焦于经济变量对语言变量的影响,如收入或价格对个人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对语言动态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经济学家都开始关注经济学在评价语言政策中的工具作用,并对不同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如:(1)语言教育政策与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Thorburn, 1971; Vaillancourt, 1987、1996; Grin & Vaillancourt, 1999);(2)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语言规划研究(Reagan, 1983; Vaillancourt, 1983; Wright, 1995);(3)语言政策的经济学分析(Ridler & Pons?Ridler, 1986; Grin, 1996、1997)等(转引自莫再树,2008)。
  2 . 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语言经济学研究最早是由语言学界和外语学界发起的。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语言学和外语学者开始认识到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但研究比较粗浅,主要集中于语言的市场价值方面。20世纪末,国内研究人员依据Marschak的语言经济学观点,开始尝试利用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来分析我国的外语教育和教学,涌现出一批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许其潮(1999)首次介绍了国外的语言经济学研究,正式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他呼吁更多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语言与经济”研究的行列中来,拉开了我国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之后,张善军(2004)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改中的若干问题,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应该及时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以利于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实用能力;张晓青(2009)以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为理论依据对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改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唐庆华(2010)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学习的预期收益,体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江桂英(2010)考察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问题,并进行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王琤、徐晓晴(2012)提出高校英语教学应以语言经济学为视角,对英语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努力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以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纵观国内外关于语言教育的研究,以语言经济学视角对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职业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利用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英语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职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 .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正陷入一种教学窘境:即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费财低效、重复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成为阻碍教育收益最大化的主要原因。
  3 . 1 英语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大学英语的学生来自众多不同的专业,就业市场对各个专业学生英语词汇有不同的需求,而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普遍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学生学无所用,自然缺少了学习动力,这是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其价值的实现,既决定于行为主体,也取决于市场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主体的有效参与,缺乏市场的实际需要,语言资本产生的效益自然会降低。
  3 . 2 交际教学法的不足
  交际教学法的应用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从199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开始,几乎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趋向“以主题为中心”。然而,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实行大班教学,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使得课堂组织出现松散的局面:师生互动时,一部分未参与的学生往往无所事事;学生之间互动时则出现由于某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而使得小组活动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虽然交际教学法改变了听说法的教学重点,但其仍强调以习得日常交际口语为基本学习目标。听读写仍然是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它只是强调规范化语境(normative context)而不是广泛的交际行为。
   4 . 语言经济学指导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4 . 1 基于区域经济,实现英语经济价值最大化
  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包括在人才市场上是否急需,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作为长三角先行规划、先行开发的重点城市,绍兴已与日本、美国、丹麦等世界上18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关系,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日本、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办厂超过4600家,被世界银行评为国内投资环境六大“金牌城市”之一。嘉绍跨江大桥动工建设,绍兴融入长三角和全球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一方面,许多企业普遍以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为准入门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尤其是口语表达流利,能和外商沟通交流。此外,要求学生能精通应聘企业所涉及的专业英语术语。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把语言当成是一门知识在传授,围绕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语言功能,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过分强调语言技能,忽视其“工具性”特征。通用英语语言水平并非市场所需。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把语言渗透到专业学科学习当中去,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如纺织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加砝码。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注重英语语言工具性和学科专业技能的结合,尽量做到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与产出关系合理化,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浪费,实现英语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4 . 2 降低英语学习的边际成本,实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高效的语言教学必须将学习主体的“边际成本”考虑在内(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参差不齐,传统的“一锅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是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大一新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然后按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设置三个层次的英语班(大学英语A级班、B级班和C级班),避免大学英语学习“齐步走”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英语学习主体的边际成本。首先,重点帮助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夯实英语基础,顺利获得英语B级考试证书,跨进职场英语的准入门槛。针对A班学生,要充分开发他们优质英语资源的潜能,学院可以因地制宜,为这些学生配备一流的英语教师,实行新颖灵活的课程设计,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备考四、六级证书。而B班的学生是中间层,学生人数最多,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之外,需进一步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以通过大学英语三级。与此同时,学院还可以成立培训中心,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取各类有助于就业的英语证书。当学生分级教学设置合理,英语学习方向目的性较强时,所培养的人才就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价值随之升高,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大,从而实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4 . 3 改变英语教材,实现教材专业化
  语言的经济价值表现为:语言在人才市场中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越高,用外语工作的经验越丰富,其待遇越好。目前,高职生就业率普遍较高,甚至超过一些本科院校。学校和社会应关注高职毕业生如何通过英语语言的使用,使其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充分地体现个人价值。教材的选择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是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目前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并不令人满意,教材讲得条条有理,忽视了实际的应用,理论不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后不能举一反三,以致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因此,学院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上,教材选择应趋于向专业化的过渡。
  4 . 4 充分发挥有限资源,实现英语师资队伍优化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今后就业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应用到工作岗位中,而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和技能仅仅依靠课本是学不到的。要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实践应用知识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自身拥有十分丰富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的经验,同时具备熟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大批高学历的教师加入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其中有部分年轻教师缺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真正需求,承用普通大学英语教学。这导致投资与产出的偏差,难以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懂英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胜任职业英语课程教学。许多老师缺乏实践经验,限于纸上谈兵。读教材时用英语,而讲解知识点或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自然而然地将语码转换成母语。这样的授课与其说是用英语授课,还不如说是老师用英语读课本,而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要用到英语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为达到高职英语投资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在职教师企业培训课程工作,鼓励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实践,鼓励教师向“双师型”靠拢,真正做到有限投资,更大产出。   4 . 5 采用内容型教学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基于交际教学法现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明确英语学习者要解决的并非只是单纯的完成交际任务,而是该任务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这就把交际教学法推向更高层次的教学模式,即:内容型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它摒弃了“为语言而语言”的外语教学环境和材料,基于“有意义的交际”环境,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融为一体。Krashen(1981)认为,当学习条件与母语的习得条件相同时,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可以达到最佳。这些条件包括以意义而非形式教学为重心、语言输入与学习者的水平相当或略高,以及在一个相对没有焦虑的环境下有足够的机会有意义地使用该语言。这意味着,第二语言的重心应放在学习有意义的事物,如,专业内容,同时将与专业相关的材料稍作润饰,以使其能够起到语言习得和专业学习有机融合的双重作用,使其真正认识到语言既可作为一种工具以获取其他知识和技能而形成人力资本,也可以为个人带来相对客观的效益,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语言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
   5 . 结语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经济学的广泛研究,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1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型社会,知识在高速增长、高速传播和高速转化,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的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促使学生尽可能地适应未来职场对各种英语人才的需要。就教师自身而言,也要转变观念,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积极投入到高职教育改革事业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INC, 1981.
  江桂英.中国英语教育——语言经济学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6-124.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ForeignLanguageWorld,2008(2):65-70.
  唐庆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114-117.
  王琤、徐晓晴.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04-107.
  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1999(4):43-48.
  俞仲文.时代呼唤高职教育3.0版[N].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14日.
  张善军.大英课程设置: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4(1):84-87.
  张卫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4日(理论版).
  张晓青.经济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9(16):110-111.
其他文献
教学与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测试对教学及学习者都会带来深层次的反拨作用。作者通过分析2008年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模式、新题型的设计和考查重心的变化,认为现代大学
摘 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能力建设是教师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能力建设应以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和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高职商务英语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依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ICELT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导师深入学员的课堂,进行课堂观察,评估和指导学员的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反思培训四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培训导师提出的建议,分析了ICELT培训视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目前环境保护相关公共标志C-E翻译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语言问题:文化问题:实用问题和交际失败行为。
标点符号是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行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提高写作。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掌握学生使用标点的情况并对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
本文总结了定语从句在商务英语中的一些要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归纳了商务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常用句型,阐述了商务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常见译法。
菲利普·路易斯认为:"翻译的创造与忠实是辩证统一的,创造与忠实的矛盾源于忠实是相对的,创造是绝对的。"对于文学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又要创造性地呈现出文章的情境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Sons and Lovers,it has inspired a wide range of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which testifies to its enduring status as a masterpiece of twe
期刊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趋势日益上升,典籍作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读本,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翻译策略入手,从词汇、句法和文体风格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