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了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但强化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突出了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与历史相关的问题,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当下的社会发展,为自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模式
  在有些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讲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完全没有自我思考的意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历史、自主探索历史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利用唯物主义史观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时候,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找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启了列强侵华的历史。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已经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给学生提供多种历史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历史资料,采取对比、判断、归纳的方法,提高分析史料、研究史料、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首先就要改进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优化教学方法,并能采用各种教学手段,重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洞悉历史的发展方向,以便能更清楚地规划人生。在学生形成具有自我特色历史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文明观和文化素养观,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和解决遇到的历史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可将德国占领山东胶州后出现的社会现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认识到,当时的清政府已经遭遇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瓜分,而且这种瓜分已经进入到了疯狂阶段,清政府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进行变法与革新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阶段进入到了实践阶段。这种变法是在触动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光绪皇帝进行的旨在改变现存危机的变法运动,这就在根本上注定了维新变法的先天不足,必将导致失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提高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前进了一大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高中历史教材是综合性的人文学习科目,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過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在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例如,在教学《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可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访谈自己的爷爷奶奶,从他们的叙说中了解不同社会阶段物质生活的不同、文化习俗的不同等。经过归纳和对比,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从而有效培养了文化观念,推动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此教学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进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将近几年来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献型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章中的应用,并简要地做一番分析和解读。从
2001年9月,拉开了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对如何更好地构建高中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配合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研究。思维导图这一概念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被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
期刊
地理课不仅是必修课,而且还是初中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一个重要平台。学好地理不仅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还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地理实践力课程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在初
目前,有些高中历史课堂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现状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思想保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不敢大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学这一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短短几年间就涌现了许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笔者在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一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杂乱的知识
为全面系统分析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从学习生态观视角出发,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
所谓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并以新课改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的,主张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依据,以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最终目标。高中地理教师应用参与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从情感、思维、认知等各个方面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概述  1.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指的
江苏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基本情况据有关部门1999年的统计:江苏省有科研开发机构2193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406个,占64.10%.
期刊
本文概述了国际贸易发展利益理论的演变,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评析,继而对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机制,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