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学这一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短短几年间就涌现了许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笔者在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一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杂乱的知识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忽视。教师可以将这些杂乱的知識点进行整理,制作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前预习。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中的《地球上的海与洋》一节中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又很杂乱。比如,什么样的属于海,什么样的属于洋?全球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的形状特征、平均水温、岛屿数量、面积、水深,等等。为使学生在预习时最大限度地记忆这些知识点,尤其要对四大洋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记忆,就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四大洋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楚的认知。所以,在微课中笔者将涉及四大洋的知识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为使学生清楚地记忆四大洋的岛屿数量谁多谁少,笔者将四大洋的岛屿分布图在微课进行展示,并且在字幕中清楚地告诉学生具体的数量。为使学生深刻地记忆四大洋中谁最深、谁最浅,笔者也将四大洋的深度展示图在微课进行展示。这样一来,笔者通过系统的梳理,以及在微课中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记忆杂乱的知识点。
  二、解决知识中的难点
  地理是文科中最具有理科性质的学科,许多知识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要求较高。在面对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便于学生理解和反复观看。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中的《板块构造学说》,也是20世纪地球科学的最重要成果。类似于这样系统的地理学说的介绍,在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并不多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很有帮助。这一节的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清楚地记忆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特点,以及板块边缘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一知识难点,笔者向学生们播放了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电影《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片断:松鼠奎特疯狂地追逐着它梦寐以求的松果,但由于奎特的疯狂行径,在受到小小的连锁刺激后,原本相连的地表竟分裂成五大洲七大洋。通过这一段小视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最初板块还未分裂时的泛大陆的样貌一直到如今的六大板块的样貌在微课中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六大板块的分裂过程,以及板块运动的方向,从而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哪里是生长边界、哪里是消亡边界。
  三、利用微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消化难点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还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在不同的地区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教师可以从新闻中找来近期发生在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放到微课中,使学生增进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摆脱了单纯的课本教学的枯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可谓是一举两得。再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张亚马孙热带雨林美丽的摄影作品,以及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人类砍伐的场景的照片,还可以播放一段BBC拍摄的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纪录片。这样一来,通过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看到了亚马孙森林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微课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方面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勇于大胆尝试,使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关注生本,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与文化品格的形成。智慧,是顺应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学习潜能;智慧,是释放天性,解放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能自由地发展,生命得以绽放。教师要由知识本位走向智慧本位、由成绩本位走向发展本位,崇尚学生的智慧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识成智,构建开启智慧课堂  在智慧课堂教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和合作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能力与品格都能够得以发展,最终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史料实证能力,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一、绘制时间轴,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所谓的时空观,就是一个人对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内发生的
本文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嵌套知识域理论以及复杂性理论并且提出了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同时也研究了知识管理的编码化模式和个性化模式以及
随着20世纪末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知识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的两个表现
通过挤压填充-真空抽吸的涂覆方式将不同浆料分别涂覆于不同蜂窝陶瓷载体制得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通过测试评估涂层脱落率、光学显微镜观察涂层界面形貌、压汞仪测试微孔孔径
<正>一、网络营销的关键:占有顾客 伴随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在网上虚拟市场里,企业与最终顾客可以直接接触,实现即时双向互动;企业只生产顾客需要的东西,“猜”(猜测顾客需求
本文将近几年来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献型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章中的应用,并简要地做一番分析和解读。从
2001年9月,拉开了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对如何更好地构建高中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配合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研究。思维导图这一概念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被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
期刊
地理课不仅是必修课,而且还是初中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一个重要平台。学好地理不仅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还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地理实践力课程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在初
目前,有些高中历史课堂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现状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思想保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不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