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不仅是必修课,而且还是初中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一个重要平台。学好地理不仅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还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地理实践力课程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在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有些地理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很少交流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枯燥,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集中,最终导致初中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操作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有待提升。
  有些地理教师操作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不高是导致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因素。
  3.学生对于地理学科不感兴趣。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些学生在初中就确定了学习理科的方向,而对于地理等文科的重视程度不足,用于地理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远远不够。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偏科现象十分严重。地理学习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量的积累。要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初中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就要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二、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重点提到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力课程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力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空间跨度也大,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三、初中地理实践力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
  1.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地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激发学生对地理实践力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由于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材上的图片对于一部分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吃力。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信息技术设备,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丘陵、盆地等地形类型图片,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前提。教师只有想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能表达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下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科的内容庞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地理学科虽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学生只要细心学习,善于发现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归纳记忆,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的教材归纳记忆法指的是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以某个标准将知识点分类组合,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使学生加深对于某一类知识点的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亚洲的地理位置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微课呈现地理位置的判断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进而自主学习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相關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方便学生区分各个大洲之间的不同,还可以避免学生记忆混淆导致出错。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初中地理教师要向初中生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初中生可以通过课前积极预习、课上认真听课以及课下及时复习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地理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方法。初中生对地理教材的掌握程度绝大部分取决于地理教师在课上对地理教材的分析深度。课堂上,地理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要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方便课下复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七大洲和四大洋制作成动画拼图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子拼图游戏,从而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海洋占地球的面积比例、陆地占地球的面积比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加图形的直观性。在讲到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可以借助视频将乌拉尔山脉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看到了动态的乌拉尔山脉更加容易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总而言之,在地理实践力课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地理实践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更好地进行地理实践力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材料分析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高中生的各种能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本文主要从文字材料和图文结合的材料入手来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一、现状分析  课标中提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考命题组的命题方式也更加多元。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发现
中职学校每年为国家输送许许多多具备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课改提出,中职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中职院
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关注生本,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与文化品格的形成。智慧,是顺应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学习潜能;智慧,是释放天性,解放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能自由地发展,生命得以绽放。教师要由知识本位走向智慧本位、由成绩本位走向发展本位,崇尚学生的智慧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识成智,构建开启智慧课堂  在智慧课堂教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和合作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能力与品格都能够得以发展,最终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史料实证能力,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一、绘制时间轴,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所谓的时空观,就是一个人对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内发生的
本文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嵌套知识域理论以及复杂性理论并且提出了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同时也研究了知识管理的编码化模式和个性化模式以及
随着20世纪末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知识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的两个表现
通过挤压填充-真空抽吸的涂覆方式将不同浆料分别涂覆于不同蜂窝陶瓷载体制得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通过测试评估涂层脱落率、光学显微镜观察涂层界面形貌、压汞仪测试微孔孔径
<正>一、网络营销的关键:占有顾客 伴随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在网上虚拟市场里,企业与最终顾客可以直接接触,实现即时双向互动;企业只生产顾客需要的东西,“猜”(猜测顾客需求
本文将近几年来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献型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章中的应用,并简要地做一番分析和解读。从
2001年9月,拉开了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对如何更好地构建高中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配合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研究。思维导图这一概念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被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