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源初,一位出生于贫困家庭的艺术家,因为对于艺术的热爱,而执着于艺术创作。出生于大陆,而后转战香港、美国,地理空间的不断变化,让这位本来就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艺术家,在面对破碎的文艺记忆和迷离的现实体验更多了一份纠葛。
面对自然,人类是脆弱的;面对社会,物欲横流和自我强调之重以及个人现实的虚幻,人类是悲剧的……多重生活现实,多重的思维视角,多重的生活触动,让陈源初摒弃了早期清新的都市人物的创作,开始了现在“苍茫、深沉、梦幻、浑厚、叠加、措置”系列作品的创作。于是在陈源初的作品里,各种“现实的”与“想象的”、“具象的”与“抽象的”、“东方的”与“西方的”、“象征的”与“表现的”总总形象元素纷纷出现。陈源初在主动放弃逻辑的、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的经验相融合,追求一种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
艺术创作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陈源初正是在不断追求内心最深处的声音,通过措置的空间将自我的心象物化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物象与物象自然流露在画面中的措置,反而使得陈源初的画面具有了诗歌意象一般的美学意味。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错置、重叠、梦幻系列作品的创作?
陈源初:从1973年离开中国起。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样的执着让您选择了艺术家的身份?
陈源初:小时候家里非常穷苦,到了国外逐渐好转。我没有选择,我是自然而然地生活,艺术对于我是与生俱来,没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影响我,在上小学时就在语文算术本上画满画。之后不管读书,谋生,经商,都离不开艺术。
东方艺术·大家:您早年也从事都市人物的创作,写实功底很好,是什么样的思想触动让您开始选择从事现在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
陈源初:都市人物只是我多种题材中的一部分,我更多的作品是与自然,原野,苍穹,海洋等等有关。我创作的动机是我想表达对人类命运的种种感觉和思考。
东方艺术·大家:从大陆到香港,再到美国,地理空间上的不断变换对您思想和创作上会有怎样的影响?
陈源初:变换时间地点和空间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在中国,我会更多的体会到环境的污染,人和人的拥挤、矛盾、受骗、办理事情的麻烦等等,在俄罗斯会感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却物质条件太差,在日本感到空间太小,各种资源都给利用上了,人必须要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泰国感到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在印度感到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在欧洲感到生活的精致和对物资的节俭,在美国感到经济的衰退,但人们仍然大大方方地浪费。我不可能在这些绝然不同的地域创作出一样的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用色大胆、混沌,您选择这样一种处理色彩方式的原因是怎样的?
陈源初:我的作品同时叠合了现实与梦幻、不安的灵魂和日常情感,构图松缓不定,光色节奏感阴弱,彩色空间减轻。在现实的图景中,总漂泊着我的游移不定的来自心灵的阴影和神秘部分纠缠。我的很多作品中景色凄厉, 遍地哀鸿, 人物神色哀戚、情绪奇诡。仿佛是一批幽秘莫测的魂灵,从日常情景中挣脱出来,形成了超越实物的虚幻表象,使现实与梦幻同时都变得难以捉摸。我希望用飘渺的笔触,交错相叠的形景,浮雕般的肌理,光斑闪烁不定的色彩,形成画面的神秘意味。
东方艺术·大家:您擅长写作、写诗,您觉得您这种文人的视角对于您的个人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陈源初:我不擅长写作、写诗,所以才努力地尝试。我的画里有诗有文,文里有诗,诗里有画,互相纠缠,混淆不清,浑浑沌沌,互相影响。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如何看待别人对您作品的评价“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一直在不停的穿行之中”?
陈源初:我们实际上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被无限复合的若干的平行空间中。我尝试摆脱一种落后的艺术体系,“新”的、更为“科学”的艺术体系肯定是先进的吗?不容置疑的吗?我实际上是以一种自我虚拟结构代替一种已存在的超稳定结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乱象,都是源自于这个超稳定结构。现代物理学对于世界结构稳定性的挑战,已经世界范围内人际间交往、流动的频繁,使我们的世界观的社会观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长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让我对于艺术创作的姿态反而是开放的,没有确定指向的。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又是确定的,在表达多种平行空间的复合性、时间感,包括文化感是一种典型的措置,就是措置与重叠。从一个更大的背景来看,它的一种破碎的记忆、梦、恍惚的、无意识的片断、无意识的手法最后叠加在一起的一个结果。
穿行,并不一定要我的身体在穿行,我的思想一直在穿行,在不同的国家、地域、气候、人种、动物、植物、梦、神、痛苦、快乐、无奈之间不断穿行。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还带有一种“乡愁”的气质,多年国外的生活,常年空中漂泊的生活,是否已经让您这个“乡愁”变得没有实体的空间?
陈源初:我的漂泊的生命历程和复杂的阅历使得我带有一种乡愁气质,乡愁并非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它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带着何以存在的冲动去寻找诗意栖居的家园。在简单的日常反应和带有形而上意识的终极追问中寻找创造意义,面对日益繁杂的现实社会和高速发展的目不暇接,虚无感成为处在都市文化之中的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使我陷入了一种常常夹杂着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张力感;以致我易于将张力感和创作性的情绪混淆,甚至在创作的过程中处于焦虑状态。这更像是一种灵魂出走,通过出走寻找我心绪的慰藉。
乡在哪?我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远超中国,人们问我从哪来,我说从纽约来。小时候的家乡,是上海浦东,我幼时玩耍的地方,是东方明珠塔下,现在游客云集,没有一点乡的感觉。也引不起什么愁。祖上的故乡在宁波,去寻到故址,早就是市中心,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倒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小城Wilkes Berry 住过几年,看到越来越破落的街景和稀疏的当地纯朴而贫困的居民,有点穷乡僻壤的乡愁感觉。
东方艺术·大家:您最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当代表达又是怎样的?
陈源初:我想让我的作品表达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与梦幻、语言的抽象、感情的具象、历史与未来、哲学与美学等等。我对泼皮、无赖、傻笑、血腥、暴力、市井等等没有兴趣。
东方艺术·大家:您接下来的创作是否会延续这个主题,还有一些其它的尝试或者改变吗?
陈源初:我会不断尝试各种我有兴趣的主题,只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笑)。
面对自然,人类是脆弱的;面对社会,物欲横流和自我强调之重以及个人现实的虚幻,人类是悲剧的……多重生活现实,多重的思维视角,多重的生活触动,让陈源初摒弃了早期清新的都市人物的创作,开始了现在“苍茫、深沉、梦幻、浑厚、叠加、措置”系列作品的创作。于是在陈源初的作品里,各种“现实的”与“想象的”、“具象的”与“抽象的”、“东方的”与“西方的”、“象征的”与“表现的”总总形象元素纷纷出现。陈源初在主动放弃逻辑的、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的经验相融合,追求一种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
艺术创作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陈源初正是在不断追求内心最深处的声音,通过措置的空间将自我的心象物化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物象与物象自然流露在画面中的措置,反而使得陈源初的画面具有了诗歌意象一般的美学意味。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错置、重叠、梦幻系列作品的创作?
陈源初:从1973年离开中国起。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样的执着让您选择了艺术家的身份?
陈源初:小时候家里非常穷苦,到了国外逐渐好转。我没有选择,我是自然而然地生活,艺术对于我是与生俱来,没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影响我,在上小学时就在语文算术本上画满画。之后不管读书,谋生,经商,都离不开艺术。
东方艺术·大家:您早年也从事都市人物的创作,写实功底很好,是什么样的思想触动让您开始选择从事现在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
陈源初:都市人物只是我多种题材中的一部分,我更多的作品是与自然,原野,苍穹,海洋等等有关。我创作的动机是我想表达对人类命运的种种感觉和思考。
东方艺术·大家:从大陆到香港,再到美国,地理空间上的不断变换对您思想和创作上会有怎样的影响?
陈源初:变换时间地点和空间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在中国,我会更多的体会到环境的污染,人和人的拥挤、矛盾、受骗、办理事情的麻烦等等,在俄罗斯会感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却物质条件太差,在日本感到空间太小,各种资源都给利用上了,人必须要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泰国感到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在印度感到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在欧洲感到生活的精致和对物资的节俭,在美国感到经济的衰退,但人们仍然大大方方地浪费。我不可能在这些绝然不同的地域创作出一样的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用色大胆、混沌,您选择这样一种处理色彩方式的原因是怎样的?
陈源初:我的作品同时叠合了现实与梦幻、不安的灵魂和日常情感,构图松缓不定,光色节奏感阴弱,彩色空间减轻。在现实的图景中,总漂泊着我的游移不定的来自心灵的阴影和神秘部分纠缠。我的很多作品中景色凄厉, 遍地哀鸿, 人物神色哀戚、情绪奇诡。仿佛是一批幽秘莫测的魂灵,从日常情景中挣脱出来,形成了超越实物的虚幻表象,使现实与梦幻同时都变得难以捉摸。我希望用飘渺的笔触,交错相叠的形景,浮雕般的肌理,光斑闪烁不定的色彩,形成画面的神秘意味。
东方艺术·大家:您擅长写作、写诗,您觉得您这种文人的视角对于您的个人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陈源初:我不擅长写作、写诗,所以才努力地尝试。我的画里有诗有文,文里有诗,诗里有画,互相纠缠,混淆不清,浑浑沌沌,互相影响。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如何看待别人对您作品的评价“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一直在不停的穿行之中”?
陈源初:我们实际上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被无限复合的若干的平行空间中。我尝试摆脱一种落后的艺术体系,“新”的、更为“科学”的艺术体系肯定是先进的吗?不容置疑的吗?我实际上是以一种自我虚拟结构代替一种已存在的超稳定结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乱象,都是源自于这个超稳定结构。现代物理学对于世界结构稳定性的挑战,已经世界范围内人际间交往、流动的频繁,使我们的世界观的社会观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长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让我对于艺术创作的姿态反而是开放的,没有确定指向的。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又是确定的,在表达多种平行空间的复合性、时间感,包括文化感是一种典型的措置,就是措置与重叠。从一个更大的背景来看,它的一种破碎的记忆、梦、恍惚的、无意识的片断、无意识的手法最后叠加在一起的一个结果。
穿行,并不一定要我的身体在穿行,我的思想一直在穿行,在不同的国家、地域、气候、人种、动物、植物、梦、神、痛苦、快乐、无奈之间不断穿行。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还带有一种“乡愁”的气质,多年国外的生活,常年空中漂泊的生活,是否已经让您这个“乡愁”变得没有实体的空间?
陈源初:我的漂泊的生命历程和复杂的阅历使得我带有一种乡愁气质,乡愁并非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它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带着何以存在的冲动去寻找诗意栖居的家园。在简单的日常反应和带有形而上意识的终极追问中寻找创造意义,面对日益繁杂的现实社会和高速发展的目不暇接,虚无感成为处在都市文化之中的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使我陷入了一种常常夹杂着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张力感;以致我易于将张力感和创作性的情绪混淆,甚至在创作的过程中处于焦虑状态。这更像是一种灵魂出走,通过出走寻找我心绪的慰藉。
乡在哪?我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远超中国,人们问我从哪来,我说从纽约来。小时候的家乡,是上海浦东,我幼时玩耍的地方,是东方明珠塔下,现在游客云集,没有一点乡的感觉。也引不起什么愁。祖上的故乡在宁波,去寻到故址,早就是市中心,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倒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小城Wilkes Berry 住过几年,看到越来越破落的街景和稀疏的当地纯朴而贫困的居民,有点穷乡僻壤的乡愁感觉。
东方艺术·大家:您最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当代表达又是怎样的?
陈源初:我想让我的作品表达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与梦幻、语言的抽象、感情的具象、历史与未来、哲学与美学等等。我对泼皮、无赖、傻笑、血腥、暴力、市井等等没有兴趣。
东方艺术·大家:您接下来的创作是否会延续这个主题,还有一些其它的尝试或者改变吗?
陈源初:我会不断尝试各种我有兴趣的主题,只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