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培养能力;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9-0064-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最基本的理念是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能力,又能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中有“关于电视,你有哪些问题”的内容,这就是从疑问开始,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到学习科学上来。这是第一次提出问题,所以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给出答案,有些留待以后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弄明白,相当于“埋下伏笔”,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二、利用实践活动增长学识
实践出真知。要想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参加实践活动必不可少。例如,学生夏季的活动“埋垃圾”,在这次活动之前,就引导学生对垃圾进行观察,看看垃圾中都有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待二十天以后再挖出来进行观察,能找出的物质就是不易腐烂的,找不出来的物质则是易腐烂的。这样活动,学生们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再填表:哪些物质易腐烂,哪些物质不易腐烂就不会错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还认识到塑料包装袋最不易腐烂,会造成环境污染,要保护环境,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和不乱扔它。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运用对比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提炼知识的能力
对比实验,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做好对比实验,并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是使学生辨明异同、促进理解、加深印象的好方法。比如,在教“保持水土”的内容时,师生共同完成并观察“在相等的时间、相同的高度,把等量的水慢慢倒在面积相等、坡度相同的土坡和草坡上”的实验,然后讨论:“草、土、水三者有何关系?你认为该怎样防止水土流失?”学生们通过观察对比现象,动脑思考,很容易就说出了“草能保护土不被水冲走”的结论,推知了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是保持水土的最根本方法。学生们对类似的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进行综合概括,横向对比,便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深化有关内容。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学生由观察实验到做实验,再由做实验到设计实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实验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学由“扶着走”到“自己走”的必然过程。通过设计实验,更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空气”时,有设计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学生们通过动脑、联想等,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塑料袋装空气,封闭袋口,袋子鼓鼓的方法证明;有的把气球压进水槽的水里,水槽的水位升高来证明;有的把纸团塞进杯底,倒扣着把杯子压进水里,再把杯子竖直提起,从水中拿出,看纸团仍然是干的来证明;有的用空饮料瓶,拧紧盖子,捏它不容易扁来证明……以上事实说明,学生的聪明才智一旦被调动起来,实验方法就会大量涌现起来,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快速提升。
五、开展探究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是根据一定的探究目的,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利用仪器设备等开展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结论等,这些能力都有利于学生将来独立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所以,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学习“电磁铁”,研究影响电磁力的因素时,我先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再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因为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不止一种,所以学生们就提出了几种假设和几种实验方法。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合作实验,并收集记录有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节数(电流大小)有关,或与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有关。通过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法和结论,同学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了全面的认识。采用这一模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实验,团结合作,心情愉快,既有利于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科学课教学,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爱学、乐学,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当然教无定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也有多种教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创造性的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9-0064-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最基本的理念是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能力,又能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中有“关于电视,你有哪些问题”的内容,这就是从疑问开始,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到学习科学上来。这是第一次提出问题,所以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给出答案,有些留待以后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弄明白,相当于“埋下伏笔”,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二、利用实践活动增长学识
实践出真知。要想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参加实践活动必不可少。例如,学生夏季的活动“埋垃圾”,在这次活动之前,就引导学生对垃圾进行观察,看看垃圾中都有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待二十天以后再挖出来进行观察,能找出的物质就是不易腐烂的,找不出来的物质则是易腐烂的。这样活动,学生们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再填表:哪些物质易腐烂,哪些物质不易腐烂就不会错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还认识到塑料包装袋最不易腐烂,会造成环境污染,要保护环境,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和不乱扔它。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运用对比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提炼知识的能力
对比实验,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做好对比实验,并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是使学生辨明异同、促进理解、加深印象的好方法。比如,在教“保持水土”的内容时,师生共同完成并观察“在相等的时间、相同的高度,把等量的水慢慢倒在面积相等、坡度相同的土坡和草坡上”的实验,然后讨论:“草、土、水三者有何关系?你认为该怎样防止水土流失?”学生们通过观察对比现象,动脑思考,很容易就说出了“草能保护土不被水冲走”的结论,推知了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是保持水土的最根本方法。学生们对类似的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进行综合概括,横向对比,便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深化有关内容。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学生由观察实验到做实验,再由做实验到设计实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实验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学由“扶着走”到“自己走”的必然过程。通过设计实验,更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空气”时,有设计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学生们通过动脑、联想等,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塑料袋装空气,封闭袋口,袋子鼓鼓的方法证明;有的把气球压进水槽的水里,水槽的水位升高来证明;有的把纸团塞进杯底,倒扣着把杯子压进水里,再把杯子竖直提起,从水中拿出,看纸团仍然是干的来证明;有的用空饮料瓶,拧紧盖子,捏它不容易扁来证明……以上事实说明,学生的聪明才智一旦被调动起来,实验方法就会大量涌现起来,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快速提升。
五、开展探究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是根据一定的探究目的,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利用仪器设备等开展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结论等,这些能力都有利于学生将来独立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所以,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学习“电磁铁”,研究影响电磁力的因素时,我先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再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因为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不止一种,所以学生们就提出了几种假设和几种实验方法。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合作实验,并收集记录有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节数(电流大小)有关,或与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有关。通过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法和结论,同学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了全面的认识。采用这一模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实验,团结合作,心情愉快,既有利于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科学课教学,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爱学、乐学,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当然教无定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也有多种教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创造性的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