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进一步活化教材,增添教材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时代特征;贴近生活;热点、焦点
中图分类号:G6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2-02
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于用社会和生活案例来理解政治学科的思想和基本理论,在于将理解的理论和思想指导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因此,政治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及时丰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体做法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和生活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感染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活化教材内容,增添教材的时代特征
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如果以“紧扣教材”、“以纲为纲”为由,保持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或年复一年地利用陈旧事例解释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固定化,必定会降低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甚至信度,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关注现实,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第一时间的大量信息,做好整理、筛选工作,形成大批生动、新鲜的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书本上简单的理论有了当今时代中大量鲜活事例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生活的素养。
例如,我在讲“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时,我将“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争端”这个同学们非常关心的材料作为背景,来分析中日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争端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并通过与19世纪腐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弱国无外交”的对比来说明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背靠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大舞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都开阔。但作为教材的思想政治课本的案例不可能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且往往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这就难免使学生感觉课本内容不新鲜,进而产生政治教学内容和生活是互不相关的两码事、政治课特点就是死记硬背的成见。
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除了“新鲜”以外,还要真正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材料,或是让他们能够真正受到触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感受到政治思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政治思想课在他们心目中的信度。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就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我在讲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一问题时,我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同学利益的问题:你的理想是考取哪一所大学?你以现在的学习状态能考哪一所大学?同学们算过命吗?算命先生告诉过你吗?为什么不能信算命先生的话?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总结整理出封建迷信活动的本质和危害,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了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斗志,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既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而真正提高政治课的信度,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报国信念。
如现阶段学生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的职工下岗、贫富悬殊等问题,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腐败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也是关心的,但限于能力又无法理解,如果放任不管,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意识和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好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辩论、观看展览等等丰富多采的形式进行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防止贫富悬殊,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的学习,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的家庭困难吗?为什么困难?你家附近有大款吗?他是怎么富裕的?贫富悬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同学们运用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并能够正确认识产生贫富悬殊的原因、危害,还提出了多种建议和解决办法。
作为教师,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搜索供讨论的问题,还坚持看每天早晨的《朝闻天下》,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系起来,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我们政治思想学科教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时代特征;贴近生活;热点、焦点
中图分类号:G6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2-02
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于用社会和生活案例来理解政治学科的思想和基本理论,在于将理解的理论和思想指导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因此,政治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及时丰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体做法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和生活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感染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活化教材内容,增添教材的时代特征
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如果以“紧扣教材”、“以纲为纲”为由,保持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或年复一年地利用陈旧事例解释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固定化,必定会降低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甚至信度,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关注现实,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第一时间的大量信息,做好整理、筛选工作,形成大批生动、新鲜的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书本上简单的理论有了当今时代中大量鲜活事例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生活的素养。
例如,我在讲“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时,我将“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争端”这个同学们非常关心的材料作为背景,来分析中日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争端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并通过与19世纪腐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弱国无外交”的对比来说明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背靠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大舞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都开阔。但作为教材的思想政治课本的案例不可能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且往往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这就难免使学生感觉课本内容不新鲜,进而产生政治教学内容和生活是互不相关的两码事、政治课特点就是死记硬背的成见。
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除了“新鲜”以外,还要真正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材料,或是让他们能够真正受到触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感受到政治思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政治思想课在他们心目中的信度。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就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我在讲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一问题时,我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同学利益的问题:你的理想是考取哪一所大学?你以现在的学习状态能考哪一所大学?同学们算过命吗?算命先生告诉过你吗?为什么不能信算命先生的话?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总结整理出封建迷信活动的本质和危害,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了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斗志,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既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而真正提高政治课的信度,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报国信念。
如现阶段学生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的职工下岗、贫富悬殊等问题,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腐败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也是关心的,但限于能力又无法理解,如果放任不管,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意识和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好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辩论、观看展览等等丰富多采的形式进行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防止贫富悬殊,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的学习,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的家庭困难吗?为什么困难?你家附近有大款吗?他是怎么富裕的?贫富悬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同学们运用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并能够正确认识产生贫富悬殊的原因、危害,还提出了多种建议和解决办法。
作为教师,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搜索供讨论的问题,还坚持看每天早晨的《朝闻天下》,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系起来,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我们政治思想学科教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