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学科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知识的理解难度高,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理解上建立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对实验教学则相对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物理实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基于此,本文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04-02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科学的思维以及科学的态度与责任。物理观念主要是基于物理知识学习,对物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知识观察了解世界;科学思维既包括物理学科的观念,也包括从物理学科研究方式中获取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与责任,则是需要在科学观念以及科学思维的应用下逐渐建立的。因此,需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1.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中,需要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原理,达成了解实验核心内容,并在认识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实验教学需要分为两个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基本过程与实验的原理,首先,可以应用视频的形式,引导学观察实验的过程,再对实验过程展开讲解;其次,由于初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更为充分,所以要示范实验,按照课本的实验规划与要求,展开实验的操作,学生观察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过程,学生能认识到实验的原理,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原理的本质,并从自己原理的角度反方向思考实验的经过。
例如,在学习压力部分知识的实验中,教师要先从视频导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实验,进而展开课堂阶段的实验示范,要求学生说明实验要验证结果以及实验的设计原理,在学生充分的认识其中的物理观念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认识与体验。
2.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科学思维的建立首先要求学生对实验这种验证方式的重视,现代物理学的建立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构建的,同时现代的物理学也是现代其他学科的认识基础之一。因此,教师要明确的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结论是要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得到证实的,帮助学生建立实验验证的意识。
在此之后,教师要应用具体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优化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实验等方式,建立科学的思维。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实验中,“研究动能与物理质量速度的关系”中,就需要应用小钢球这一实验物品,然而,对小钢球的控制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在实验时可以由学生选择其他的替代物品代替小钢球,需要注意替代物品所具有的质量要与小钢球保持一致。
3.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系统以及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的眼光审视世界,观察不同物理现象时,可以根据一般物理原理给予合理的解释。物理知识系统的建立,需要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目录进行,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多,因此课程目录在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例如,运动知识与温度的变化这两个章节没有明显的联系,因此学生的知识系统构建,要以现实场景的认识与观察为依托。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某一时段的家庭生活场景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现象出现的原理。生活的横截面形式,能连接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更为清楚的了解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正确认识是开启科学态度的先决条件,学生在生活中对一切事物都采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观察与研究,即是表现出科学态度的建立。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责任
初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尚且不完善,因此在个人的责任感思考上往往是有所缺失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责任感,需要从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进行入手。对目前教学中的物理实验进行调查,能够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评价并不高,因此通过普通的物理实验教学,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以及科学的整体性学科情感。要从研究趣味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趣味物理实验中建立学科兴趣、学科信心与学科情感。例如,通过实验磁铁从铜铸管中通过会减速,引导学生从反复的实验验证中感受物理实验的趣味与神奇,从而建立研究的兴趣。事实上,趣味实验的数量较多,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的制作,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一些安全的物理实验,趣味实验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有限,因此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自由的研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温度”实验教学中,可设计实验“将冰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直至冰融化,持续观察液面的变化”。提出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以此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学科及环境的关系,培养科学责任。
5.创新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一是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師要注重演示过程的规范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除了演示实验以外,还要以分组实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产生直观认识,加深印象。二是引入趣味性与探究性实验内容。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活创新精神。三是利用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在室内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一定的力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课外进行的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实践,开展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完成实验课题。教师在设置实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然后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课外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体验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每人交了一份实践报告,这种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拓展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正确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性的激发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的时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勇气去面对和探讨。相反,如果教师给了学生不当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及时的鼓励会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给予学生用勇气学习和探究,使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更足。
7.结束语
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展开引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理清思路,把握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具备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达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传景.浅论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33):49-50
[2]雷贤明.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7):34-35
[3]林志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0+8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04-02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科学的思维以及科学的态度与责任。物理观念主要是基于物理知识学习,对物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知识观察了解世界;科学思维既包括物理学科的观念,也包括从物理学科研究方式中获取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与责任,则是需要在科学观念以及科学思维的应用下逐渐建立的。因此,需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1.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中,需要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原理,达成了解实验核心内容,并在认识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实验教学需要分为两个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基本过程与实验的原理,首先,可以应用视频的形式,引导学观察实验的过程,再对实验过程展开讲解;其次,由于初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更为充分,所以要示范实验,按照课本的实验规划与要求,展开实验的操作,学生观察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过程,学生能认识到实验的原理,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原理的本质,并从自己原理的角度反方向思考实验的经过。
例如,在学习压力部分知识的实验中,教师要先从视频导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实验,进而展开课堂阶段的实验示范,要求学生说明实验要验证结果以及实验的设计原理,在学生充分的认识其中的物理观念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认识与体验。
2.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科学思维的建立首先要求学生对实验这种验证方式的重视,现代物理学的建立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构建的,同时现代的物理学也是现代其他学科的认识基础之一。因此,教师要明确的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结论是要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得到证实的,帮助学生建立实验验证的意识。
在此之后,教师要应用具体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优化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实验等方式,建立科学的思维。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实验中,“研究动能与物理质量速度的关系”中,就需要应用小钢球这一实验物品,然而,对小钢球的控制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在实验时可以由学生选择其他的替代物品代替小钢球,需要注意替代物品所具有的质量要与小钢球保持一致。
3.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系统以及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的眼光审视世界,观察不同物理现象时,可以根据一般物理原理给予合理的解释。物理知识系统的建立,需要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目录进行,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多,因此课程目录在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例如,运动知识与温度的变化这两个章节没有明显的联系,因此学生的知识系统构建,要以现实场景的认识与观察为依托。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某一时段的家庭生活场景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现象出现的原理。生活的横截面形式,能连接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更为清楚的了解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正确认识是开启科学态度的先决条件,学生在生活中对一切事物都采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观察与研究,即是表现出科学态度的建立。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责任
初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尚且不完善,因此在个人的责任感思考上往往是有所缺失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责任感,需要从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进行入手。对目前教学中的物理实验进行调查,能够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评价并不高,因此通过普通的物理实验教学,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以及科学的整体性学科情感。要从研究趣味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趣味物理实验中建立学科兴趣、学科信心与学科情感。例如,通过实验磁铁从铜铸管中通过会减速,引导学生从反复的实验验证中感受物理实验的趣味与神奇,从而建立研究的兴趣。事实上,趣味实验的数量较多,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的制作,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一些安全的物理实验,趣味实验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有限,因此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自由的研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温度”实验教学中,可设计实验“将冰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直至冰融化,持续观察液面的变化”。提出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以此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学科及环境的关系,培养科学责任。
5.创新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一是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師要注重演示过程的规范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除了演示实验以外,还要以分组实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产生直观认识,加深印象。二是引入趣味性与探究性实验内容。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活创新精神。三是利用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在室内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一定的力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课外进行的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实践,开展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完成实验课题。教师在设置实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然后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课外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体验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每人交了一份实践报告,这种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拓展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正确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性的激发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的时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勇气去面对和探讨。相反,如果教师给了学生不当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及时的鼓励会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给予学生用勇气学习和探究,使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更足。
7.结束语
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展开引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理清思路,把握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具备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达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传景.浅论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33):49-50
[2]雷贤明.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7):34-35
[3]林志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