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响艺术,它不仅悦耳动听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从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入手,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注重幼儿的能力培养,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体验创造想象的愉悦,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增强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才能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从而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关键词】 培养 精心设计 音乐 兴趣 模仿 陶冶性情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会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音乐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赋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善于感受美和表现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
1 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引起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仿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合理选材,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精心设计,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兴味盎然。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兴趣,我们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兴趣发展的良好环境。幼儿兴趣的产生与他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音乐气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早上来园时,为幼儿播放一些欢快,活拨的乐曲或歌曲。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性质,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进餐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使幼儿产生安宁,亲切的感觉,孩子就能安静的进餐,也发展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精心设计好教学,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2.1 组织教学语言中体现音乐趣味。比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平时我不管上什么课都能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比如准备上课的时候我就先弹奏《小燕子》这首歌曲来组织幼儿进入教室,班上的孩子们听到这首歌曲都能自觉的回到教室坐好,之后我再弹奏《幸福拍手歌》来组织孩子们拍手坐好,孩子们都愉快、乐意的接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幼儿,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2.2 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的动静交替。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他们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在“动”中活跃思维,产生想象,进行创造。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2.3 运用适当的手势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适当的手势可加深幼儿的印象,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例如:我在上音乐课《白莲·盘歌》的时候,我一边运用适当的手势和一些舞蹈动作来吸引幼儿,一边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输给他们,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还能动动手动动脚,他们对于这种教学方法都十分的感兴趣。因此,简明的手势能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速度统一,进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音乐共鸣。
2.4 用夸张、形象的体态语表现音乐丰富的内涵。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花仙子》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花仙子的神态。如在唱《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且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演试,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容易丧失其效能。教师应在引起幼儿音乐兴趣的基础上,设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增强。
幼儿都特别爱在集体、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形式多样的表演,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动静交替,在表演中体验快乐,让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让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时,我利用了一个情景表演《拔萝卜》,让幼儿分别扮演老爷爷、老婆婆、小花猫……用“嘿哟嘿、嘿哟嘿”的声音表示用力地拔萝卜,借助拔萝卜时的语言节奏来体会切分节奏,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切分节奏。还有的小朋友想到借助自己的身体,敲打出了节奏,如拍手拍腿……
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碗或盒子,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uo、la的音高,培养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击熟悉的歌曲。
4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增强兴趣
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是我在音乐活动中非常注意的。在音乐课堂上,我对每个幼儿的要求也不同。我会注意到每个幼儿的不同差异,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之处,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都不同,这样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例如: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叫漫漫,我们都说她是人如其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吞吞的,或者是漫不经心的,虽然她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她的注意力只能保持那么几分钟,就开始漫不经心地做其他的事了,我发现了之后在上音乐课时,就特别注意观察她,每次表演的时候都经常请漫漫上来,自从那以后,漫漫上课开始变得认真专心,对音乐课也更感兴趣了。同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从自发性学习进入自觉性乐感的形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要经过多次活动才能实现。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集体操作的方式——起到互相迁移促进;有个别操作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建构音乐元素,教师在其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做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拔。
总而言之,兴趣培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根之木。如果说音乐学习是目的,那么兴趣培养是手段、过程,所以要发展幼儿的音乐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而教师应在幼儿音乐活动中不断引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以此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稳定性,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幼儿音乐教育
3 教育心理学
4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关键词】 培养 精心设计 音乐 兴趣 模仿 陶冶性情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会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音乐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赋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善于感受美和表现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
1 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引起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仿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合理选材,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精心设计,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兴味盎然。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兴趣,我们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兴趣发展的良好环境。幼儿兴趣的产生与他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音乐气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早上来园时,为幼儿播放一些欢快,活拨的乐曲或歌曲。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性质,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进餐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使幼儿产生安宁,亲切的感觉,孩子就能安静的进餐,也发展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精心设计好教学,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2.1 组织教学语言中体现音乐趣味。比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平时我不管上什么课都能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比如准备上课的时候我就先弹奏《小燕子》这首歌曲来组织幼儿进入教室,班上的孩子们听到这首歌曲都能自觉的回到教室坐好,之后我再弹奏《幸福拍手歌》来组织孩子们拍手坐好,孩子们都愉快、乐意的接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幼儿,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2.2 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的动静交替。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他们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在“动”中活跃思维,产生想象,进行创造。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2.3 运用适当的手势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适当的手势可加深幼儿的印象,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例如:我在上音乐课《白莲·盘歌》的时候,我一边运用适当的手势和一些舞蹈动作来吸引幼儿,一边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输给他们,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还能动动手动动脚,他们对于这种教学方法都十分的感兴趣。因此,简明的手势能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速度统一,进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音乐共鸣。
2.4 用夸张、形象的体态语表现音乐丰富的内涵。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花仙子》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花仙子的神态。如在唱《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且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演试,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容易丧失其效能。教师应在引起幼儿音乐兴趣的基础上,设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增强。
幼儿都特别爱在集体、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形式多样的表演,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动静交替,在表演中体验快乐,让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让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时,我利用了一个情景表演《拔萝卜》,让幼儿分别扮演老爷爷、老婆婆、小花猫……用“嘿哟嘿、嘿哟嘿”的声音表示用力地拔萝卜,借助拔萝卜时的语言节奏来体会切分节奏,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切分节奏。还有的小朋友想到借助自己的身体,敲打出了节奏,如拍手拍腿……
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碗或盒子,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uo、la的音高,培养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击熟悉的歌曲。
4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增强兴趣
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是我在音乐活动中非常注意的。在音乐课堂上,我对每个幼儿的要求也不同。我会注意到每个幼儿的不同差异,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之处,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都不同,这样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例如: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叫漫漫,我们都说她是人如其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吞吞的,或者是漫不经心的,虽然她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她的注意力只能保持那么几分钟,就开始漫不经心地做其他的事了,我发现了之后在上音乐课时,就特别注意观察她,每次表演的时候都经常请漫漫上来,自从那以后,漫漫上课开始变得认真专心,对音乐课也更感兴趣了。同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从自发性学习进入自觉性乐感的形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要经过多次活动才能实现。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集体操作的方式——起到互相迁移促进;有个别操作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建构音乐元素,教师在其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做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拔。
总而言之,兴趣培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根之木。如果说音乐学习是目的,那么兴趣培养是手段、过程,所以要发展幼儿的音乐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而教师应在幼儿音乐活动中不断引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以此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稳定性,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幼儿音乐教育
3 教育心理学
4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