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如果从党建角度来认识,长期缺乏党内民主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导致苏联共产党逐渐丧失了思想活力、在组织上完成了官僚化的蜕变,因而在失去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的同时,也丧失了党内的凝聚力。苏联共产党的演变进程说明,失去党内民主的政党必将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是败亡。
  党内民主;苏共;思想活力;官僚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3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11-0057-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执政的共产党才能保持党的活力与生命力。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执政的共产党如果长期缺乏党内民主,将给党的建设带来多方面的恶果,导致党组织官僚化,党逐渐丧失思想活力与党内的凝聚力,并最终走向失败。
  一
  一个政党能否具有力量,首先取决于这个政党是否具有思想活力,一个没有思想活力的政党实际上已滑向衰败。而党内民主则是党保持思想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党内民主要求党务公开,鼓励党内就事关党的发展的所有问题展开讨论,思想活力在讨论中得到激发。
  缺乏党内民主首先使得党的领袖们惟我独尊,个人专断,不能容忍党内不同意见的存在,特别是不能容忍下级对领袖的哪怕是最轻微的批评意见。赫鲁晓夫以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闻名世界,他以最激烈的语言抨击斯大林的个人专断,但他本人不仅制造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而且也容不得下级的批评甚至是建议。他以“反党集团”的名义,将不同意他的路线的马林科夫等中央政治局委员赶出政治局,然后又将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五名成员以明显站不住脚的理由撤职,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阿里斯托夫仅仅因为建议赫鲁晓夫修改一下一个讲稿,就遭到赫鲁晓夫的反诘,而且不久后就被撤职。大力鼓吹“公开性”和“民主化”的戈尔巴乔夫,只是由于叶利钦对他的一个发言稿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就组织对叶利钦的围攻,并撤销了他在党内的领导职务。这一切都说明,在没有党内民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不可避免会表现出惟我独尊和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妨碍党内民主的正常发展,使全党的集体智慧无法发挥作用,不仅难以防止党的决策失误,还会在党内产生离心倾向。
  领袖个人的惟我独尊,个人专断现象的长期存在,是以消灭党内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自由表达与自由争论为基础的。信仰变成了类似于宗教教条一样的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被机械地重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语录所取代;而每一个在位的领袖不论其是否具有理论创造能力,都理所当然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与对实际问题的认真研究,被大量引证经典作家的论点以证明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所代替;对世界发展趋势与国内社会矛盾的客观认识让位于不着边际的空谈与自吹。苏共党内的思想活力与理论创新能力就这样完全消失,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已经退化到以经典作家的理论根据不同的需要对一切问题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裁决。
  苏共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与思想僵化毫无疑问是苏共走向失败的思想根源,但教条主义与思想僵化本身是缺乏党内民主的结果,是党内没有活跃的广泛的思想与理论的争论的必然产物。一位前苏共中央的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指出:“由于能够在苏联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把群众联合起来的创造性思想已消耗殆尽,党不能得到新的理论武装……无力地、教条地反抗着西方宣传的进攻。形形色色的经济和哲学学派的思想大杂烩,从资产阶级政治学中舶来的思想代用品开始充斥意识形态空间。”[1]利用这种理论大杂烩的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就是苏联的解体。而这一切都是执政的苏共缺乏党内民主的结果。
  党的生命力首先体现为党在思想上的活力,如果党丧失了思想活力,党就无法在理论上回答现实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无法对现实中产生的新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也就无法依据正确的理论来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更无法在思想领域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为了保持党的思想活力和理论上持续的创造力,党除了不断坚持发展党内民主,在党内持久地开展热烈的思想讨论、论战甚至是激烈的交锋,没有别的选择。当然,讨论、论战和交锋必须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为前提。
  二
  米歇尔斯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随着政党官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主义信念的两大核心支柱必然遭到削弱;对社会主义更为高远的文化理想目标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所呈现的多样性的认识。官僚机构本身变成了目的”。[2]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如何防止党的官僚化,保证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922年秋,列宁吃惊地发现,在党内和国家机关里,官僚主义等级制度的工作方法已经泛滥成灾。虽然早在1921年秋列宁就已经注意到党和国家领导机关中不断发生的官僚主义,并且向一批青年政治教育工作者呼吁:“不必把你们编进什么机关去,你们要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来完成自己的任务。你们一进什么机关就会官僚化。”[3]但到了1922年秋,他仍然为党的组织内部和国家机关中大量发生的官僚主义所震惊。他决定进行改革,以革除党和国家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实行党内的民主监督是列宁提出的革除官僚主义的主要方法之一,[4]“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5]按照列宁对党内民主的这些论述,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不是被动、单向接受上级组织的决议,普通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也要在党的决议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还要对上级党组织进行监督。党的干部不应该是党的组织与党员命运的主宰者,仅仅是代表全体党员在履行党员委托给他的职责。干部应该对全体党员负责,而不是党员对干部负责。干部应该按照党员的意志办事,而不是党员无条件服从干部的意志。干部应该自觉接受党员的监督,如果干部的行为违背了大多数党员的意志,他就应该被党员代表大会所撤换。列宁之所以提出这些原则,是因为只有当党员的作用能够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得到最充分发挥时,党员才能够把自己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党内民主并不否定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服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保持党的统一。   对政党来说,官僚化使得党内民主成了空中楼阁。取消党内民主在组织上的恶果就是党的官僚化,即党由志同道合者的联盟变成等级式的官僚化组织。党员与党的基层组织对党的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的形成已经不起任何作用,因此也无法监督党的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而干部只需要对任命他的领导机关负责就足够了,这就必然促使干部会过多地揣摩上级的意图,而不必关心党员与群众的愿望。1971年出版的《赫鲁晓夫回忆录》披露,“无论是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还是主席团的常务委员会都没有规则地工作过。可是斯大林同他内圈的定期会议却像钟表装置一样,倒是必定举行。”[6]斯大林一般是每隔两三天或者更多天,就召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等几个人到他的别墅共进晚餐。通常是边吃边谈,主要是斯大林独自高谈阔论,发号施令,与会者洗耳恭听,唯唯诺诺,谁也不敢轻易发表什么新见,也顾不上认真吃饭。在一言堂中不可能有自由讨论与民主表决。无怪乎赫鲁晓夫“非常讨厌”“这些冗长、令人头痛的晚餐”。[7]
  苏共的执政地位与组织上的官僚化,发展到最后的恶果是,“最具创造性的那部分力量同苏共的疏远,大量没有党性却很有能量的人涌入苏共,不仅破坏了而且瓦解了党的队伍。不道德行为、贪污受贿、入党收费、出卖党证的事越来越多。”“许多党的委员会变成了一部僵化的机器。”在干部选拔中,注重个人关系,“思想性、诚实、不妥协精神常常被置于次要地位。”人们“对那些不称职的工作人员被突然提升为‘领导’感到气愤”,“对许多党员形成了不好的看法”。[8]即使是高唱改革的戈尔巴乔夫,在干部问题上也是按照已形成的惯例办事。“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选拔往往是根据友好关系或熟人原则、根据对个人的忠诚情况进行的。这就掩盖了许多政治领袖最严重的错误。”[9]按这种方式形成的干部队伍,不可能使最优秀的那批人进入党的干部队伍,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状况当然不足为奇了。而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不满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及其干部政策的不满加剧了党的各级统治集团的紧张关系,削弱了党,把它变成了一个没有工作效率的死板的机构。”[10]
  概而言之,官僚化对执政的共产党的危害在于,它使党丧失了组织活力,组织活力的丧失将逐渐使党丧失对社会问题敏感性,从而变成一个没有创造性活力、只能按部就班地听命于上级的机构,到了这个程度,党就由社会前进的推动者演变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反之,要保持党的组织活力,仍然只能借助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即在党的组织工作、组织活动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党内民主,并在最为重要的干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党内民主的发展,保持党在组织上的活力,也就保持了党的旺盛的生命力。
  三
  政党实力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如意识形态、制度规范、组织结构、政治技能以及成员数量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党员对党的政治认同,在于党员能否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产生归属感,即党能否具有对党员的凝聚力。党员的政治认同与归属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
  党员对党的政治认同和归属感,在和平条件下主要通过在党内事务上能够当家作主来形成。相反,如果党员仅仅是上级命令的执行者,不能对这些命令进行任何思考和质疑,短期内党员基于党性和纪律的要求,也许可以发挥作用,但长此以往,党员的归属感将逐渐丧失,进而对党的政治认同将削弱。苏共普通党员中的大多数人对党的命运不再关心,因为在党内关系上存在的信息按级别分配,使普通党员对直接关系党的命运的所有问题的决定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却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这一切决定和指示,他们显然只会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这一切事前他们毫不知情的决定或指示。党员的政治冷漠取代他们曾经具有的政治热情,党员对党的政治怀疑取代他们曾经具有的对党的政治信任。还有一部分人则将入党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如自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苏共的许多理论家进行的全部理论工作就是为论证那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写了成千上万本书和不计其数的论文。因为这些理论家入党的目的就是求取个人功名,用“两种语言”说话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党员政治上的这些变化又使得党的领袖可更加肆无忌惮地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并以党的名义采取广大党员并不赞成的行动。当一个党的党内关系演化到这一步,党员已经绝对不可能主宰党的命运,而党的领袖一个人就可以决定党的生死存亡。
  长期实行干部委派制导致苏共脱离群众,在政治上逐渐蜕变成为一个特权阶层。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人数达到50万至70万人,加上家属约为300万人。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特殊工资、特殊供给、特殊住房、特殊服务、特殊教育的权利,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此极为不满。1989年前后,苏联国内曾经作过一个“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的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达85%。21%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组织已经不具有任何政治威信,67%的人认为它残存的一点威信也正在丧失。同时,每5人中就有1人指出自己已经脱离了政治生活。显然,在民众心里,执政党只代表少数掌权者的利益,成为少数特权者手中的工具。苏联剧变后的进程也证明,最大的赢家不是持不同政见者,而是由过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成员变成的新显贵。党的领袖言行不一使得许多原来还具有真诚愿望的党员永远失去了对党的理想与目标的信任,在党遭受危机时冷漠旁观。
  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政党,都需要有大批忠诚而积极的普通党员来发挥作用,共产党同样也如此。一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党不战自亡,这就是缺乏党内民主的最大恶果。所以,从党员作用这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得出的结论依然是,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细心考察和研究苏共如何一步步将列宁初创的党内民主制破坏殆尽,可以启发我们党如何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并完善党内民主制。
  参考文献:
  [1](俄)瓦·博尔金.李永金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383.400.
  [2](德)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60.
  [3]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7.198.
  [4]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M].人民出版社,1987.377.
  [5]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人民出版社,1987.249.
  [6][7]赫鲁晓夫回忆录.张岱云等译[M].东方出版社,1988.429.431.432.
  [8][9][10]姚海,刘长江.当代俄国[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394.399.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中良
其他文献
一  记者: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期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初始就非常重视党内监督。党内各级纪检监督机构与各级党委之间关系是影响党内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建党以来这对关系的变化进行梳理,分析党内纪检监督机构独立性问题,并对未来的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党内监督;纪检监督机构;权力结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11-0037-03  从纪检监督
期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的社区空间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本文从建构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开展群众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所处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就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重建社区空间,从区域、组织、文化、情感等方面培育社会认同,开展群众工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社会认同;基层党组织;社区群众工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的实际出发,主动贴近各主体对象的特点与诉求,从妥善处置劳资矛盾入手,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转型、维护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成效明显,启迪深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9-0025-02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0年
期刊
记者:中苏论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运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及世界格局均产生了深刻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档案的解密,关于中苏论战的专题研究颇受关注,并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我们注意到,在这方面既有一些亲历者的珍贵回忆,也有一些学者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总体看学界的共识是在逐渐增多的。然而在对“九评”的认识和评价上,分歧仍然很大。您认为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中苏论战和“九评”?
期刊
[摘 要]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最主要实现形式,也是当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扩大群众参与;以党建为纽带,不断强化自治与共治互动;以党建为保障,不断深化政社合作,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公共治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党的领导;社区治理;群众自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
期刊
[摘 要]  当前,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在试点的基础上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遇到了与基层政治行权逻辑难以契合、与党委会人代会权力边界难以区分以及配套制度难以跟进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调整基层权力授受关系为突破口,从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完善制度平台等方面着力推进。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党委以公推直选为契机,在推动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工作深入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高东镇;基层党代会
期刊
记者:高会长,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突破。其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理论创新亮点就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表述,即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变为现在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位中央有关改革文件起草的
期刊
[摘 要]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超前谋划,引领企业实施跨越发展的战略;搭建平台,支撑企业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创新载体,提升企业创新驱动的凝聚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提升凝聚力;跨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 要]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建创新的一项重要探索,是一项为民之举、务实之举。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惠民医盟着眼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以区域化党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项目化的医疗服务机制,提高了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形成了互惠共赢的可喜局面。  区域化党建;资源整合;社会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