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巧”带“悟”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感悟能力,我在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用“巧”带“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确保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巧联想,悟多彩
  
  我国语言浩瀚精深,蕴意丰富。因此,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既应该以书为本,还要跳出书本,体现一个“活”字。即所谓的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答谢中书书》,其中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其中“清流见底”一句是说明水清的程度,属于概括叙述。为了在脑中形成具体形象,我联想到这样两句作以补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而且让概括的语言更具神韵。
  再如,学习《湖心亭看雪》一文,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你喜欢哪句话,它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联想丰富的程度让我不由感叹:教学相长!有的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有的想起两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的说“在古代诗文中写春夏季西湖美景的多,而作者能独辟蹊径,写冬景更难能可贵”;有的学生根据这个提示又背了几首写西湖的诗,妙的是把诗句进行了串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算是淡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属浓抹了。联想真妙!更有一学生说:这两个亭上铺毡对坐的人挺风流的。没想到一句“风流”引发全班大笑。我适时引导:“风流”这个词用得好。毛泽东同志有一首词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风流,意思是高雅脱俗……
  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展开丰富的联想,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扩展了知识的储备,感受到生活的多彩,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二、巧突破,悟思路
  
  教师上的每一节成功的课,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章讲究构思巧妙,条理清晰。而教师讲课也是如此。要讲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对这篇文章的内涵、背景等了然于胸,而要真正地把学生带入到文章里去进行恰切、巧妙的指导,选准切入点至关重要。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前在讲解时唯恐把知识点遗漏,力求面面俱到,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不好。一篇优美的散文就这样被肢解了。而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深思熟虑之后,我觉得讲解这篇文章,巧妙的切入是一个关键,也就是要选准突破口。作为自由撰稿人写文章常因受到某种触动之后,感情的潮水才会一发不可收。朱自清之所以在8年后才想起写父亲送他去车站爬月台为他买橘子时的情景,是缘于文章结尾收到父亲来信的一句话:“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恐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他的情感,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感受最深的那一次“背影”。为什么对那次“背影”感受最深呢?还要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环境背景下: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的家事让“我”忧心,分别,背着沉甸甸的牵挂。带着这样的心情看父亲的“背影”尤其让人感动。这样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的一条思路:寻找感情触发点→提炼写作中心→围绕中心把人物放在特殊的背景下→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写作思路总结,学生不仅有同感,便于理解和体会,而且对于写作构思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巧点拨,悟通透
  
  善于思考的教师会发现:只要你善于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像语文阅读和写作这样需要灵活运用的知识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巧指导,指导得好了,会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就拿记叙文的阅读来说吧。理解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必须把握的是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每一部分的安排以至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中心进行的,把握不好,很多问题答得似是而非。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淀和教师点拨,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文章题目的含义、插叙的作用、文中某一句话的含义等等,都与主题密切相关。经过不断的积累与总结,对阅读题也探寻到一些规律,掌握了一些技巧。这样学生再做起阅读题来就觉得容易多了。现在我教的两个班学生,做阅读题时总是跃跃欲试,感到得心应手。
  写作的指导相对阅读来说更让教师们头疼。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写作的技巧,更需要学生长期的知识文化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我发现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指导也更具有针对性。有一节作文指导课的主题是:写作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现身说法,就举了自己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材料构思的一个例子。当时我考虑到,所有班主任工作都兢兢业业,非常辛苦。如果我写一天之中自己是怎样做的,那样流于一般,毫无新意。根据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抓住了四个关键词作为发言材料的中心:平等、沟通、激励、和谐。平等是基础,沟通是手段,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才更具说服力;激励是方法,和谐是目的,只有激励每一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够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就是说写作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紧接着我又灵光一闪,让学生转头面向后黑板(因为那里有我主办的一期板报“话谈期中考”)。“谁说说老师设计的这期板报的思路?”这时有许多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在他们面前展示了几天的黑板报,竟蕴含着写作的条理性。四个板块是:“采撷”(考前做出的努力),“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遗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失误),“期待”(有了不足以期改正)。就这样,在学生佩服与喜悦交织的目光中,我成功地完成了对这节作文课的指导。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新课改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以“巧”带“悟”,让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轻松和愉悦。
其他文献
<正>薪酬数据需较真儿随着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时效性的不断深入,"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风格。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数据更科学、更准确
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上课举手想举又不敢举高;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声音很小;有些学生站起来的样子扭扭捏捏、不够大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实际上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这样做:    一、鼓励中增强自信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还是很不成熟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可以起着相当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就业困难应分为外在环境和学生内在素质两个方面,现着重论述内在素质方面,从而论及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具体培养目标不明确、现有的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修养,而语言修养的提高离不开修辞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修辞教学提出的目标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一句话非常明确地对修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修辞教学和课文教学的紧密结合,要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来理解修辞。  那么,什么是修辞呢?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
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继发性脑水肿等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同时也可影响到眼球,使眼球出现相应并发症,玻璃体出血是其中之一。现报道我院2例由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引起的
【正】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法治政府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立足于社会主要
通过针灸调节内分泌,中药外用熏洗,辅以面部按摩,并配合中成药内服综合治疗黄褐斑52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6例,有效率88.4%。认为该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持久,
没有大学校园的和谐,也就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保
【原句】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出处】  《老子》  【深度讲评】  不固执己见,事物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是非判得清楚;不自我显耀,事业才会有成就;不自以为贤能,才能成为领导。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