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巴塘弦子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塘弦子是藏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将主要研究巴塘弦子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态、发展前景等,让读者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这种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传承 艺术 巴塘弦子
  一、巴塘弦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塘弦子,藏语称“巴谐”,在1000年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今天这样集诗、琴、歌、舞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并发展于游牧文化中,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集自娱性、群娱性、观赏性、抒发性为一体的民间大众艺术。
  (一)巴塘弦子名称的由来
  巴塘弦子的全称为“嘎谐”,意为圆圈舞,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谐” , 在《藏文大辞典》中解释为民歌。在卫藏语中“谐栋” 即唱歌。在藏族民间舞中,“谐”是载歌载舞之意。它从古老的传统“卓”舞中产生,因而祭祀性是“谐”舞的原创性特征,巴塘“谐”舞母体性的地方就是“曲卓”。当“谐”与其他字组合时意义就发生变化,例如“果谐”便成为圆圈歌舞的意思,“堆谐”即踢踏舞的意思。后来就把这种集歌、舞、唱等的艺术形式称为“谐舞”即我们今天说的“弦子舞”。
  (二)从农耕文明孕育出的巴塘弦子
  因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巴塘亦有“江南高原”之称,那里人们以农耕为主,牧业文化为辅进行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说,巴塘是康藏地区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有一首歌这样唱:吉祥如意的山谷间/村寨牧户星罗棋布/田间麦浪翻滚起伏/奶酪乳汁如海似湖。同时,由于舞蹈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明显,表演时间、形式更为自由。其后又加进了弦胡伴奏,形式更加完美,这便是巴塘弦子最早的雏形。
  二、巴塘弦子的社会交流及教化性
  作为人类视野中的歌舞,巴塘弦子在社会中的功能及作用同样也是一大重点。将歌舞同文明、宗教及人类自身对生命的体验相联系,谱写出文化的新篇章。其中,教化性生动地再现了藏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思想,同时也继承着人类和谐共生这一本质道德情操。而这一切需要用舞蹈这一最强烈、最单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歌舞与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历史。
  (一)紧跟时代步伐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弦子的宣传与保护。弦子活动融入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弦子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既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也创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2000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巴塘弦子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国首届藏族弦子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弦子进一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二)弦子的教化性
  寓教于乐是弦子歌舞的重要人文社会功能。它深刻广泛地再现了当时巴塘人民的生产情形。弦子歌曲曲调内容丰富真实地再现了藏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情感,不僅反映了巴塘人民的生活,也对人们具有一定的寓教性,使人们能接受其中道德伦理的教育。
  三、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
  巴塘弦子是用肢体语言、音乐表现人类文化的艺术,除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外,还世世代代沉淀在人们的心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有着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不仅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藏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优美的舞姿与悠扬的旋律
  在舞蹈中,运动是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人体动作。弦子也如此,膝部连续不断、既有松弛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内在动作的核心。人们围成圆圈一起载歌载舞、激情高歌,或螺旋回环而跳,无不使人赏心悦目;而它的音乐也可分为歌唱和器乐两部分,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每首曲调均有固定的模式歌词,既是群众创造的智慧,也显示出藏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可谓是情真意切、包罗万象。
  (二)独特的风格与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巴塘弦子最具特色的道具是弦胡,它音量厚重,琴身长短适中,适合于行进间跳动时拉奏,除用于歌舞伴奏外,也是青年男子携带的心爱之物和闲暇之时即兴演奏的主要乐器。弦子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唱词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迎送宾客,赞美父母长辈家乡,倾吐男女爱慕之意,歌颂劳动生产等,婀娜飘逸的舞姿,也是巴塘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四、结语
  巴塘弦子,是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是巴塘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所创造的,是康巴人在农耕文明中孕育并树立的一座人类文明的历史丰碑。如今,巴塘弦子已成为四大歌舞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那古老的艺术价值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保护文化多样性依然是我们当今的一大难题,像巴塘弦子这样的艺术文化还有许多,我们应该去弘扬、去继承,将它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约翰·赫尔达曾说,“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我们要牢记这个规律,从而迎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李妮亭,女,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应可欣,女,四川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乱针绣源于苏绣而超越苏绣,是全新独立的刺绣种类。乱针绣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进而与苏绣齐名,成为我国的第五大名绣。乱针绣所涉及的装饰图案大多贴近现实生活,且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颜色明快、内涵丰富,成功将具象与装饰加以融合。本文将从乱针绣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出发,分析乱针绣装饰图案的传承与应用。  关键词:乱针绣 装饰图案 传承  一、引言  刺绣可以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人们常常将其称作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审美观也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舞蹈表演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观赏者,不仅想要看到优美的舞蹈动作,还想要感受到舞者的情感。本文将简要分析在舞蹈表演中如何做好情感的基调掌控这个问题。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基调 把控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舞蹈的内涵以及传递的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并
摘要:在油画风景写生过程中,装饰性色彩的运用十分常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本文将先对装饰性色彩在油画中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造型、空间和光影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油画风景写生中装饰性色彩的应用。  关键词:油画 风景写生 装饰性色彩  在油画写生和创作中,装饰性色彩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装饰性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及运用,是和油画创作中客观写实性色彩表现不一样的,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也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很多特色。本文将主要围绕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 研究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城市景观设计应用。因此,我们要注重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应用,将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护理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抛硬币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摘要:舞蹈创作手法是一种有效的舞蹈创作方式,更是舞蹈动作设计过程中最为有效的具体方法。舞蹈创作手法是编舞的重要工具,使得相关的舞蹈动作有了灵魂,把简单的舞蹈动作系统化为一套完整的舞蹈。  关键词:舞蹈 创作手法 运用  一、引言  随着舞蹈形式的丰富和发展,舞蹈的类型越来越多,舞蹈创作手法也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从而保证了舞蹈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发展。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创作手法使得舞蹈动作表现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让互联网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网络广告,更是凭借强大的互联网络平台向受众准确传达了各类信息,满足了受众的生活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广告的创意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网络广告应用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广告 创意设计 特征 现状  一、网络广告的特征  (一)原创性  原创性是广告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摘要:黄梅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其美妙的曲调和动人的旋律,结合清新的生活气息,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艺术界,并获得了一席之位。黄梅戏中的人间冷暖在感染着人们的心情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它的价值远不止其本身,还为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黄梅戏 艺术表达 精神面貌  黄梅戏是五大剧种之一,从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在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逐渐吸收、融合了汉剧、采茶剧、京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异军突起,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电视剧艺术创作和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紧密联系,数字媒体能给电视剧的画面创作带来更生动的表现,提升电视剧的包装,提升电视剧的画面感,提升电视剧和观众之间的交互性。本文将主要介绍数字媒体艺术和电视剧艺术创作的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