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文是中学生涉猎较多的,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时文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对语文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探讨了时文阅读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
【关键词】时文阅读 中学 语文 运用
现在的语文学习越来越暴露出我们的学生阅读量狭窄,作文往往是空洞老套 、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学生对教材对练习往往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又对报刊杂志、时文美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可这些阅读却往往得不到一些老师家长的支持,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老师家长也有其顾虑的一面,担心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担忧社会的消极的东西影响的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对语文仅有的热情也被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越来越僵化,效果也越来越差。
须知,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就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与语文是源头和活水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应当积极有效的利用好生活中一切学习资源。
时文是中学生涉猎较多的,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它在日常生活中可谓“俯拾皆是”。 时文往往反映了现代生活和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相对经典而言,更符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时文在文字表述上也更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习惯。通过时文阅读,让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生活,逐步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也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写作题材,让学生写作立足生活。以往我们也曾注意到让学生阅读时文,但往往是作为自由阅读,是自发的,缺乏有效指导,结果学生常常是蜻蜓点水,缺乏思考、讨论的过程,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时文阅读的实施方案作有效安排,并逐步过渡到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语文学习的阵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手几种形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素材积累指导
阅读时文目的之一就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写作中有“米”可用。笔者会根据某个时期的热点问题选择一些时文让学生阅读,比如说每年“感动中国”优秀人物事迹,有关奥运、地震等等。积累素材时强调识记准确,并能学会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因为学生在写议论文写作时事实论据往往识记不准确,或是表述不凝练。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学生习作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选材鲜活的文章,不再像过去那样题材陈旧,范围狭小。每次学生中能运用到新鲜材料一定会在全班鼓励肯定。
二、语言表达训练
新课程强调培养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而语言表达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并且关注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以往单纯依靠题目训练的方式来提高,而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时文,接触第一手的材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说平常让学生多关注新闻标题、新闻导语、编者按、开场白、新闻短评等。平时我会在根据不同的时文材料确定不同的训练题型,逐步引导学生平时在阅读时文的时候有意识的关注这些训练点。
三、专题阅读训练
中学生生活相对封闭,再加上社会阅历缺乏,所以看待事物往往简单肤浅。而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的文章,形成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最近的热点问题选择相关时文让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学生对于这种专题阅读非常欢迎,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有时学生还能受其启发提出深刻的见解。
四、作文的变异变通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对时文阅读往往充满热情,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时文,体会揣摩,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中学会变异与变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接近自己水平的文章,学习其结构、选材、立意、表述等,鼓励学生在某些方面作出变异变通,形成新的文章,或者对自己过去的文章就行修改加工。这样让学生写作有所借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当然教导学生把握好变异变通的尺度,以防套作防作的形成。
在时文阅读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必要注意一些问题,像选文的筛选,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注意选择一些语言规范优美的文章。再有,还必须把课外的时文阅读与课堂教学教材阅读有效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法落实到时文阅读中,将时文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训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讀时文的能力,真正做到让生活这个源头不断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活水,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稳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新沂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时文阅读 中学 语文 运用
现在的语文学习越来越暴露出我们的学生阅读量狭窄,作文往往是空洞老套 、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学生对教材对练习往往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又对报刊杂志、时文美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可这些阅读却往往得不到一些老师家长的支持,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老师家长也有其顾虑的一面,担心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担忧社会的消极的东西影响的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对语文仅有的热情也被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越来越僵化,效果也越来越差。
须知,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就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与语文是源头和活水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应当积极有效的利用好生活中一切学习资源。
时文是中学生涉猎较多的,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它在日常生活中可谓“俯拾皆是”。 时文往往反映了现代生活和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相对经典而言,更符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时文在文字表述上也更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习惯。通过时文阅读,让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生活,逐步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也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写作题材,让学生写作立足生活。以往我们也曾注意到让学生阅读时文,但往往是作为自由阅读,是自发的,缺乏有效指导,结果学生常常是蜻蜓点水,缺乏思考、讨论的过程,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时文阅读的实施方案作有效安排,并逐步过渡到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语文学习的阵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手几种形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素材积累指导
阅读时文目的之一就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写作中有“米”可用。笔者会根据某个时期的热点问题选择一些时文让学生阅读,比如说每年“感动中国”优秀人物事迹,有关奥运、地震等等。积累素材时强调识记准确,并能学会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因为学生在写议论文写作时事实论据往往识记不准确,或是表述不凝练。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学生习作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选材鲜活的文章,不再像过去那样题材陈旧,范围狭小。每次学生中能运用到新鲜材料一定会在全班鼓励肯定。
二、语言表达训练
新课程强调培养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而语言表达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并且关注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以往单纯依靠题目训练的方式来提高,而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时文,接触第一手的材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说平常让学生多关注新闻标题、新闻导语、编者按、开场白、新闻短评等。平时我会在根据不同的时文材料确定不同的训练题型,逐步引导学生平时在阅读时文的时候有意识的关注这些训练点。
三、专题阅读训练
中学生生活相对封闭,再加上社会阅历缺乏,所以看待事物往往简单肤浅。而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的文章,形成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最近的热点问题选择相关时文让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学生对于这种专题阅读非常欢迎,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有时学生还能受其启发提出深刻的见解。
四、作文的变异变通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对时文阅读往往充满热情,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时文,体会揣摩,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中学会变异与变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接近自己水平的文章,学习其结构、选材、立意、表述等,鼓励学生在某些方面作出变异变通,形成新的文章,或者对自己过去的文章就行修改加工。这样让学生写作有所借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当然教导学生把握好变异变通的尺度,以防套作防作的形成。
在时文阅读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必要注意一些问题,像选文的筛选,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注意选择一些语言规范优美的文章。再有,还必须把课外的时文阅读与课堂教学教材阅读有效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法落实到时文阅读中,将时文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训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讀时文的能力,真正做到让生活这个源头不断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活水,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稳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新沂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