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音乐课程计划中的“音乐创造”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制定的音乐课教学计划中包含着几大模块:感受与鉴赏、表现(演唱、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音乐创造模块为新增的内容,它之所以存在,意义在于通过完成一些音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通过音乐创造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并且积累一定的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虽然它在理论上的意义非常重要,但实际运用情况却并不看好。现在大多数课堂教学过程中几大模块能完整的体现在我们音乐课堂中的就是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和音乐表现这两个模块,而音乐创造模块无论在教材中或是教学参考中,有实质性的可操作建议不多,以及课程时间的限制,所以该模块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几乎为零。
  如何看待这个被我们遗忘在角落中的“重量级选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中来发挥它的有效性和独创性,我想不仅仅是从单元设计安排上着手,更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实施:
  一、教师的关注和态度
  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来,我们大多数教师对于音乐创造教学没有很好的关注,常常忽视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虽为课堂的主体,但是不能没有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本身是否关注音乐创造这项活动,是否会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将它们再发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即兴创作或者是利用教材来创设各种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活动前做铺垫,做相关知识的训练,引导,在上课前认真的针对此环节备课,准备相关资料和活动内容,这个过程中也是在不断优化教材资料。
  二、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的进行指导
  学生总会感觉“创造”高不可攀,教师首先要打破这种神秘感,从音乐创造教学实践看,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音乐创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上能够实施音乐创造的内容基本上有“旋律的创造”、“歌词的创造”、“节奏的创造”、“舞蹈的创造”等,我们对于这些创造活动总是理解为“作曲教学”,广义上来说演唱、演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联想、想像也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的音乐创造教学就可以有以下这些形式:
  1.体态律动。
  根据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中音乐的意境,用身体的各种动作姿势做以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等即兴的、合理的表现出来,不能只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创造活动的最终目的。
  2.根据歌曲或乐曲的需要,选择、配置适当的节奏。
  比如,说四四拍的乐曲,我们来为它创编适当的打击节奏,创编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创编可能性的建议,如可以改变强弱规律,可以适当加入附点节奏之类的。
  3.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其进行旋律的创编。
  让学生根据指定的节奏创作出多种不同的旋律,启发学生把旋律的片段逐渐发展成乐句、乐段。
  4.为单元中学唱的歌曲创作合唱声部。
  这个看起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教师可以将整首歌曲中的主旋律部分挑出来,让学生将主旋律按三度音程配唱简单的二部合唱,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创作过程。而且此类创作还可以强化训练学生的和声练习,为我们在歌唱教学中非常头疼的合唱教学提供实践上的支持。
  但是要注意的是此类创造教学需要有基础的乐理知识做铺垫,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灌输此类知识,经常做一些视唱、练耳、乐理方面的练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才可以进行此类创造教学实践。
  三、教师要科学有效的进行活动评价和及时做好反思,从而优化创设活动的方式
  在创造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对学生表现的总结也为下次活动做铺垫的前提。
  (一)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要太过强调“规范性”“专业性”,一定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对于每一个参与创造活动的学生无论他们的表现对与错,水平高与低,教师首先都要予以肯定,赞赏,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创造的行为。
  (二)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尽量强调发挥集体的力量,而非个体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创造和参与展示的机会要让学生重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虽然学生的音乐素质各有高低,能力不同,但是教师要让人人有事做,即使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要无所适从。
  (四)教师须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也是对自己的组织与创设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及时自评,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为下次的活动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纵观20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音乐创造是发展最快的教学领域,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无不将音乐创造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音乐创造教学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人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音乐教师再次面对创造时,自己首先从事创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这样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的经验,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质,展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通过这样的训练,他们能够以另一种心情去感受音乐,提高审美感受成功,去学会合作和享受自我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做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教材的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这也是新课标中制定此模块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其他文献
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校校通”工程,即“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掀起了校园网建设的高潮。  同时,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降低建设成本,各地都在实施建设教育城域网。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数百个教育城域网,而且城域网建设还在如火
期刊
我校从2011年春季学期以来,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洋思中学”为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以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的方式,以“先学后教,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学习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对于我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子缓慢,原因是:(1)教学脱离大纲要求,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2)多数教师仍按单篇课文教学,不能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功能。单篇教学,千课一面,教学费时费力,学生收效甚微。(3)课堂教学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一个劲地灌输,而没有把他们看作是活生生的人。(4)“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转变,大运动量的习题代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提出  (一)理论背景  1.我国宋代的教育学家朱熹讲过
期刊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  1.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
期刊
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手段取代旧有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落后教学手段,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如何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结合我校实际从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在校园网络系统工程中,网络硬件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就如同“有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以下五点看法: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拓宽信息渠道  步入二十一世纪,当
期刊
精当巧妙的作文评语,常常能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不仅要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正确客观,不随意拔高要求,更不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的主要优缺点进行点评,让学生有所收获。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语句多有不通时,就不能一句“语句不通”了事,应具体指出语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向传统的语言教育挑战,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语言教育。《纲要》还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语言领域做为五大领域之一有着独特的作用,它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因此说语言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语言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
期刊
蓬勃兴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基础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这对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识、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结构、内容选择、遵循原则、评价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