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心一笑。我觉得生命之所以美丽,就在于生命里充满了美丽的邂逅。譬如说,跟戏剧教学法的邂逅。
与“戏剧教学法”结缘
我是那种很相信“心想事成”的人,小时候,就一直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能接纳自己的舞台,能在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自己,在角色的变换间演绎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因此,我把与戏剧教学法相遇,看做“心想事成”的一个结果。
2008年11月,我认识了从香港远道而来的怡雯老师和北师大的马利文老师。他们正在寻找合作对象把他们多年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和印证。当时他俩拟定的合作对象范围是五年级的学生,而我正在教授三年级,显然与他们预设的目标人选不吻合。
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让我眼前一亮,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那么生动,那么注重参与、注重情境、注重情感的张力。从内心深处来讲,我不想做一个平庸而乏味的教师,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保持一种生命本该有的灵性和活力。而此时的我,正好遭遇了自身专业成长的瓶颈。所以我几乎是在毛遂自荐的状态下找到两位老师,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经过几次培训,我从中体验到了乐趣,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有了自己的追求,学习过程也变得越发幸福了。而且,培训后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令我欣喜不已。连续几天的培训,整个过程我丝毫感觉不到身体的疲惫,反而有一种满足于心灵的快乐。我想,这就是做教师追求的最大幸福吧,这也是支持我们如此坚毅的原因吧!
长久以来,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期盼能找到一种实现自我智慧和自我价值的方法。而这一切,我在戏剧教学法的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通过切身体会,我明白了快乐学习对孩子们的意义所在,所以还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过程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与义务。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到学生的差异,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趣、实用,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习回归幸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会感觉到快乐与幸福,因为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师生共同分享课堂的精彩,快乐就不言而喻。
之所以说戏剧教学法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因为当时我正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所带来的纠结,我想找回失落的自己:我带的上一届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配合得很好。学生骄人的成绩,也带给我很多的荣誉,我们那个班级一度被评为“李四光中队”。周围的人看我很光鲜,我在公众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把这一届学生送入初中以后,我新带的班级突然让我措手不及,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呼百应”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班级突然失去了作用。我感到身心疲惫,才明白自己原来是被“端”着的。
新班级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他会在课堂上突然大喊大叫,甚至号啕大哭,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沟通。课堂经常被他不可预测的举动打乱,学生们在一阵错愕后哈哈大笑,课堂秩序混乱,时刻会发生不可理喻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和马利文老师、怡雯老师相遇,她们为我带来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反观、反思自己的视窗。
我很感激她们。如果不是她们,我可能还会继续沉浸在从前的那种被“黄金甲”裹着的状态里而不自知——我以往对学生太多苛责,扛着太多的压力,总是想力争第一,但我从来没问过自己那个“第一”是学生想要的吗?那个“第一”对我和学生分别意味着什么?正因为没有过这些追问,所以我是冰冷的,或者说,那不是真实的我。我的教学里,总是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怨怒和苛责,但反思的视窗打开后,我开始明白,如果他们是一块铁,就让他们努力地做一块铁,一块铁也可以铸就属于自己的精彩模板。
迸发生命活力,重塑新生
透过戏剧教学法,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的褊狭和单一,我慢慢地理解了“接纳”的重要性。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意识到要想有新的突破,自己必须有新的东西。
我突然发现以往太多的时候,我把很多东西都窄化了。比如,我们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但是他们的个人感受与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在乎学生的分数,而孩子的内心感受却被忽视了。
很多学生在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表现突出,展现了以往被传统课堂遮蔽的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重新赢得了周围同学的欣赏和尊重——从这一点上说,戏剧教学法具有重新调整和协调一个小社群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于我而言,我也逐渐从多角度看待和接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逼着我对自己“清零”,这个过程不好受,但它确实是幸福的源头和开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轻装上阵。
以前,自己太在乎远方的目标,或者头顶的光环,却遗忘了最坚实的脚下的大地。从自身爆破,自己会为自己从他方寻找向度,求得自我突破。于是,我有点释怀了。我想,曾经我能抽到好牌——带好的班级,可以打好这副牌,现在我没有抽到好牌,我依然能够打顺这副牌。
班上那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因为特殊原因,必须有人照顾,因此他的保姆陪着他。一开始,我对这个保姆出现在我的课堂是有情感上的排斥的。因为这么多年,我已然习惯了封闭的课堂——我的课堂上只有我和我的学生,而她在我眼里像一个外来的闯入者。但后来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排斥她进入课堂,是因为我不希望当我面对一种束手无策的局面时有人在场,这会使我觉得没有面子。总之,那是一种奇怪而隐秘的综合情感作用。
当我接受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后,我开始为我的冷漠感到自责,开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我开始转化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试着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张力。我会主动想办法和孩子交流,试着走近患自闭症的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和他去交流,比如经常摸摸他的头,为他鼓掌,为他喝彩,主动和他说话。在我最感到无力的时候,他的保姆,那个叫“毛毛”的女孩子给了我道义上的支持,她肯定了我的努力。她告诉我:“王老师,你是个好老师,真的,如果我读书的时候能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我不会不喜欢念书的”。后来,这个孩子的状态好多了,他不会再突然大喊大叫了,还经常和我对古诗,他说一句,我对一句。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把很多我讲的格言都记了下来,并且在课间诵读。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几乎交了白卷,但却把我平时教他的格言全部写在了作文纸上。我和他的保姆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这个女孩子会主动为我分担很多事情,比如打扫教室卫生,组织同学参与活动,维持班级的纪律,帮助我处理一些班级事务,也解决一些同学间的矛盾,俨然是我的副手。这个班也从一开始乱哄哄的状况变得温馨友爱起来。
思考视角改变,找回工作的原动力
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人,我预先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认为课堂的实际情况越是和预先设计的情境相符合,我就越成功,因为一切都似乎在我的掌控之中。
但是在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角,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你不能强求你的学生按照你的理解或意愿来演绎文本。你要有足够的宽容,接纳他们纷繁的想法。
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一个学生说他是超人。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制止他,想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超人。但是,我立刻止住了,我让学生继续他的想法。那一次,我很受震撼,幡然悔悟,原来我的内心也一直渴望做个超人,一直把自己“逼”得紧紧的,每天总在不断地对自己说:只有不懈地向前才可以,不能有丝毫退缩;只允许成功,不允许任何失败;自己必须完美,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在别人眼中和口中我一定要做个“完人”,只要自己一出现,他人所有的棘手问题就能神奇般地得到解决……一直以来我都把自己设想为“超人”,并为之乐此不疲,这样其实很累!此时,突然明白过来的我,有种前所未有的如释重负!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体现在我对“问题学生”——过于有个性的学生的教育上。
与“戏剧教学法”结缘
我是那种很相信“心想事成”的人,小时候,就一直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能接纳自己的舞台,能在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自己,在角色的变换间演绎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因此,我把与戏剧教学法相遇,看做“心想事成”的一个结果。
2008年11月,我认识了从香港远道而来的怡雯老师和北师大的马利文老师。他们正在寻找合作对象把他们多年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和印证。当时他俩拟定的合作对象范围是五年级的学生,而我正在教授三年级,显然与他们预设的目标人选不吻合。
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让我眼前一亮,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那么生动,那么注重参与、注重情境、注重情感的张力。从内心深处来讲,我不想做一个平庸而乏味的教师,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保持一种生命本该有的灵性和活力。而此时的我,正好遭遇了自身专业成长的瓶颈。所以我几乎是在毛遂自荐的状态下找到两位老师,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经过几次培训,我从中体验到了乐趣,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有了自己的追求,学习过程也变得越发幸福了。而且,培训后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令我欣喜不已。连续几天的培训,整个过程我丝毫感觉不到身体的疲惫,反而有一种满足于心灵的快乐。我想,这就是做教师追求的最大幸福吧,这也是支持我们如此坚毅的原因吧!
长久以来,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期盼能找到一种实现自我智慧和自我价值的方法。而这一切,我在戏剧教学法的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通过切身体会,我明白了快乐学习对孩子们的意义所在,所以还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过程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与义务。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到学生的差异,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趣、实用,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习回归幸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会感觉到快乐与幸福,因为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师生共同分享课堂的精彩,快乐就不言而喻。
之所以说戏剧教学法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因为当时我正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所带来的纠结,我想找回失落的自己:我带的上一届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配合得很好。学生骄人的成绩,也带给我很多的荣誉,我们那个班级一度被评为“李四光中队”。周围的人看我很光鲜,我在公众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把这一届学生送入初中以后,我新带的班级突然让我措手不及,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呼百应”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班级突然失去了作用。我感到身心疲惫,才明白自己原来是被“端”着的。
新班级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他会在课堂上突然大喊大叫,甚至号啕大哭,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沟通。课堂经常被他不可预测的举动打乱,学生们在一阵错愕后哈哈大笑,课堂秩序混乱,时刻会发生不可理喻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和马利文老师、怡雯老师相遇,她们为我带来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反观、反思自己的视窗。
我很感激她们。如果不是她们,我可能还会继续沉浸在从前的那种被“黄金甲”裹着的状态里而不自知——我以往对学生太多苛责,扛着太多的压力,总是想力争第一,但我从来没问过自己那个“第一”是学生想要的吗?那个“第一”对我和学生分别意味着什么?正因为没有过这些追问,所以我是冰冷的,或者说,那不是真实的我。我的教学里,总是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怨怒和苛责,但反思的视窗打开后,我开始明白,如果他们是一块铁,就让他们努力地做一块铁,一块铁也可以铸就属于自己的精彩模板。
迸发生命活力,重塑新生
透过戏剧教学法,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的褊狭和单一,我慢慢地理解了“接纳”的重要性。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意识到要想有新的突破,自己必须有新的东西。
我突然发现以往太多的时候,我把很多东西都窄化了。比如,我们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但是他们的个人感受与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在乎学生的分数,而孩子的内心感受却被忽视了。
很多学生在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表现突出,展现了以往被传统课堂遮蔽的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重新赢得了周围同学的欣赏和尊重——从这一点上说,戏剧教学法具有重新调整和协调一个小社群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于我而言,我也逐渐从多角度看待和接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逼着我对自己“清零”,这个过程不好受,但它确实是幸福的源头和开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轻装上阵。
以前,自己太在乎远方的目标,或者头顶的光环,却遗忘了最坚实的脚下的大地。从自身爆破,自己会为自己从他方寻找向度,求得自我突破。于是,我有点释怀了。我想,曾经我能抽到好牌——带好的班级,可以打好这副牌,现在我没有抽到好牌,我依然能够打顺这副牌。
班上那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因为特殊原因,必须有人照顾,因此他的保姆陪着他。一开始,我对这个保姆出现在我的课堂是有情感上的排斥的。因为这么多年,我已然习惯了封闭的课堂——我的课堂上只有我和我的学生,而她在我眼里像一个外来的闯入者。但后来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排斥她进入课堂,是因为我不希望当我面对一种束手无策的局面时有人在场,这会使我觉得没有面子。总之,那是一种奇怪而隐秘的综合情感作用。
当我接受了戏剧教学法的理念后,我开始为我的冷漠感到自责,开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我开始转化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试着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张力。我会主动想办法和孩子交流,试着走近患自闭症的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和他去交流,比如经常摸摸他的头,为他鼓掌,为他喝彩,主动和他说话。在我最感到无力的时候,他的保姆,那个叫“毛毛”的女孩子给了我道义上的支持,她肯定了我的努力。她告诉我:“王老师,你是个好老师,真的,如果我读书的时候能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我不会不喜欢念书的”。后来,这个孩子的状态好多了,他不会再突然大喊大叫了,还经常和我对古诗,他说一句,我对一句。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把很多我讲的格言都记了下来,并且在课间诵读。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几乎交了白卷,但却把我平时教他的格言全部写在了作文纸上。我和他的保姆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这个女孩子会主动为我分担很多事情,比如打扫教室卫生,组织同学参与活动,维持班级的纪律,帮助我处理一些班级事务,也解决一些同学间的矛盾,俨然是我的副手。这个班也从一开始乱哄哄的状况变得温馨友爱起来。
思考视角改变,找回工作的原动力
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人,我预先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认为课堂的实际情况越是和预先设计的情境相符合,我就越成功,因为一切都似乎在我的掌控之中。
但是在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角,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你不能强求你的学生按照你的理解或意愿来演绎文本。你要有足够的宽容,接纳他们纷繁的想法。
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戏剧教学法的课堂上,一个学生说他是超人。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制止他,想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超人。但是,我立刻止住了,我让学生继续他的想法。那一次,我很受震撼,幡然悔悟,原来我的内心也一直渴望做个超人,一直把自己“逼”得紧紧的,每天总在不断地对自己说:只有不懈地向前才可以,不能有丝毫退缩;只允许成功,不允许任何失败;自己必须完美,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在别人眼中和口中我一定要做个“完人”,只要自己一出现,他人所有的棘手问题就能神奇般地得到解决……一直以来我都把自己设想为“超人”,并为之乐此不疲,这样其实很累!此时,突然明白过来的我,有种前所未有的如释重负!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体现在我对“问题学生”——过于有个性的学生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