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大多数学校和家庭里,人们对孩子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其他文化课的重视,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社会现象。笔者结合专家理论观点和自身从事孩童音乐教育的几年实践,将音乐对孩子成长进步的积极影响、对文化课的辅助强化功能、对品德性情的辅助教益的观点呈献给读者,其观点有益于业界交流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与孩子成长
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表明,目前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不上心或者缺乏足够的求知欲问题担忧最多。于是,煞费苦心地想尽各种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却很少有因为孩子不热爱音乐而感到担忧的。作为乡村学校的音乐老师,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音乐除了作为专长来体现孩子一份技能以外就是可有可无的吗?音乐和常规的文化课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孩子成长又有怎样的关联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在音乐教育收益的本质和孩子文化知识掌握之间找到那些客观的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全面进步的答案,才有了如下观点和结论。
一、音乐是可以渗透到灵魂的智慧
专家们给音乐下的定义大多是——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其实,加入我们用心思考:在人成长过程中音乐有对情感教育的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的功能,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音乐就是可以渗透到灵魂深处的智慧。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以引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与思考。例如,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中段以热烈明快的节奏与显示段形成了强烈对比,使人们在以五声调式为主体的和声音程的替换中依稀看到两个牧童在阡陌上追逐戏耍,领略到一股浓浓的充满清新淡雅的乡土气息。
孩子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记忆得到巩固和增强,不仅记住了歌词、旋律、舞蹈动作,还可以帮助理解消化吸收其他文化课知识。在此方面,国外有很多研究成果都给予充分的证实,学习音乐对促进大脑记忆皮层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开启记忆和感知大有益处。限于本文的篇幅就不举例说明了;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小学生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实现自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田野间奔跑,青山绿水旁有鸟儿在歌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样的因音乐而引发的想象力,是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在英国,音乐科学实验专家们在试验中做过两组为其一个学期的对比,之后发现,从音乐为基础,每天从事音乐辅助的学生,其智慧指数提高至少30%,其进步之快远远超过单一学习文化课的孩子;此外,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够发展孩子的语音能力,开拓幼儿知识面,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之于孩子,就是智慧的营养剂是不足为过的。
二、音乐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生理学家和医学家们认为,节奏有序、柔和优美的音乐可以引起循环系统和呼吸的谐和律动,调节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从而影响孩童的成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在黑龙江的某小学曾就课件安排音乐做过课堂观察实验,在上完前一节音乐课后的孩子,接下来的语文和数学两节课上都是精神饱满,注意力非常集中。研究者结论指出:由于孩子在音乐中心情舒畅,身体中很多积极因素得到调动,所以,在其他文化课上精神依然保持昂扬的状态,这种积极因素持续时间大约超过三堂课。这说明,我们倡导音乐对身心健康的有益贡献是情理之中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另一方面,接受音乐训练儿童的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证实,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皮层的活动,并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调节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育,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音乐拥有最柔性的美丽
音乐在人的感知世界里,是最柔美的情感化身。通过音乐,可以促进孩子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形成,实现音乐的思想教育作用。国外有调查表明,在音乐的陶冶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善良和诚实,音乐盛行的地方,长大后犯罪率明显低于其他地方。原因就在于音乐在柔美的旋律中,平和了孩子的心绪,唯美的真和善的元素更多渗透到心灵深处,对后天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位于多瑙河之畔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个到处盛行音乐的地方,也是全世界犯罪率比较低的国家之一,事实表明,一个盛爱音乐的国度,人们在音乐中感受的更多的是唯美唯善的气氛和环境,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效仿以音乐陶冶性情的作法,就连北京等大都市的地铁都开始以古典音乐为主旋律营造宁和恬淡的环境。足见音乐最柔顺的美丽和它释放的巨大能量。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学校和家庭并没有将音乐作为孩子们所要学习的重点学科,因为大家认为数学、语文、英语的学习更加重要,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音乐学习的敏感期、关键期,出现对音乐不感兴趣的现象。
当我们通过上述客观的讨论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孩子的教育,离不开音乐的渗透和表达。在我国教育体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客观认识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我们在探讨孩子成长正能量因素时更理性地制定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当“音乐成为教育不可或缺元素”这一共识形成后,科学而充满实效的教育果实就离我们更近了。
关键词:音乐教育与孩子成长
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表明,目前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不上心或者缺乏足够的求知欲问题担忧最多。于是,煞费苦心地想尽各种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却很少有因为孩子不热爱音乐而感到担忧的。作为乡村学校的音乐老师,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音乐除了作为专长来体现孩子一份技能以外就是可有可无的吗?音乐和常规的文化课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孩子成长又有怎样的关联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在音乐教育收益的本质和孩子文化知识掌握之间找到那些客观的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全面进步的答案,才有了如下观点和结论。
一、音乐是可以渗透到灵魂的智慧
专家们给音乐下的定义大多是——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其实,加入我们用心思考:在人成长过程中音乐有对情感教育的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的功能,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音乐就是可以渗透到灵魂深处的智慧。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以引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与思考。例如,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中段以热烈明快的节奏与显示段形成了强烈对比,使人们在以五声调式为主体的和声音程的替换中依稀看到两个牧童在阡陌上追逐戏耍,领略到一股浓浓的充满清新淡雅的乡土气息。
孩子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记忆得到巩固和增强,不仅记住了歌词、旋律、舞蹈动作,还可以帮助理解消化吸收其他文化课知识。在此方面,国外有很多研究成果都给予充分的证实,学习音乐对促进大脑记忆皮层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开启记忆和感知大有益处。限于本文的篇幅就不举例说明了;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小学生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实现自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田野间奔跑,青山绿水旁有鸟儿在歌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样的因音乐而引发的想象力,是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在英国,音乐科学实验专家们在试验中做过两组为其一个学期的对比,之后发现,从音乐为基础,每天从事音乐辅助的学生,其智慧指数提高至少30%,其进步之快远远超过单一学习文化课的孩子;此外,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够发展孩子的语音能力,开拓幼儿知识面,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之于孩子,就是智慧的营养剂是不足为过的。
二、音乐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生理学家和医学家们认为,节奏有序、柔和优美的音乐可以引起循环系统和呼吸的谐和律动,调节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从而影响孩童的成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在黑龙江的某小学曾就课件安排音乐做过课堂观察实验,在上完前一节音乐课后的孩子,接下来的语文和数学两节课上都是精神饱满,注意力非常集中。研究者结论指出:由于孩子在音乐中心情舒畅,身体中很多积极因素得到调动,所以,在其他文化课上精神依然保持昂扬的状态,这种积极因素持续时间大约超过三堂课。这说明,我们倡导音乐对身心健康的有益贡献是情理之中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另一方面,接受音乐训练儿童的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证实,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皮层的活动,并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调节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育,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音乐拥有最柔性的美丽
音乐在人的感知世界里,是最柔美的情感化身。通过音乐,可以促进孩子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形成,实现音乐的思想教育作用。国外有调查表明,在音乐的陶冶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善良和诚实,音乐盛行的地方,长大后犯罪率明显低于其他地方。原因就在于音乐在柔美的旋律中,平和了孩子的心绪,唯美的真和善的元素更多渗透到心灵深处,对后天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位于多瑙河之畔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个到处盛行音乐的地方,也是全世界犯罪率比较低的国家之一,事实表明,一个盛爱音乐的国度,人们在音乐中感受的更多的是唯美唯善的气氛和环境,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效仿以音乐陶冶性情的作法,就连北京等大都市的地铁都开始以古典音乐为主旋律营造宁和恬淡的环境。足见音乐最柔顺的美丽和它释放的巨大能量。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学校和家庭并没有将音乐作为孩子们所要学习的重点学科,因为大家认为数学、语文、英语的学习更加重要,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音乐学习的敏感期、关键期,出现对音乐不感兴趣的现象。
当我们通过上述客观的讨论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孩子的教育,离不开音乐的渗透和表达。在我国教育体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客观认识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我们在探讨孩子成长正能量因素时更理性地制定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当“音乐成为教育不可或缺元素”这一共识形成后,科学而充满实效的教育果实就离我们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