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客运一体化:旨在打破二元、服务三农
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城乡客运一体化”涉及多个部门方方面面的问题,没有相当的把握,是谁都不愿主动去碰的,或者转而论谈“农村客运”,为什么山西运管就敢?见到李华中之前,记者先在办公室主任郭峰那里打听。他说:“是啊,不说敢不敢,只有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客运一体化!”
李华中调集人马提出了《适应形势、理顺体制,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同时,深入各市县,协调地方政府领导解决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记者:听说您花一年之力紧抓城乡客运一体化,我们早有耳闻。为什么不提发展“农村客运”,而是选择相对困难更多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呢?目前效果如何?
李华中:发展“农村客运”是必需的,其他省市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成绩显著,但困难也很多!我们感觉到,公路村村通带来了客车村村通,农民群众出行方便了。但是,现有的二元体制成了制约因素。省局领导班子认为,必须打破二元体制。
按照山西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省委政研室、省交通厅、省运管局组成调研组赴西部和沿海10个省(市、区)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关于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省委书记张宝顺高度重视。省厅、省局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人员深入晋中等市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并争取地方政府开展试点,使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119个县(市、区)中,除23个市辖区外,其余96个县市中已有69个实行了城乡客运一体化。
目前,晋城市已成建制将公交车移交交通部门管理,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心城市突破。长治市11个县市的城乡客运一体化三级客运网络已基本形成。
记者:目前有典型经验可供推广借鉴吗?
李华中:从服务“三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我们认真落实省政府和省厅为民办的实事,积极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
一是逐村落实客车通达情况,做到了公路通客车通。2006年全年新增农村客运班线235条,新增农村客车483辆,村村通客车率达到89.6%,比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充分展现了各级运管机构服务“三农”的实干精神和作用。
运城市运管处进一步完善通达方式,将原先的旅游班线型和逢集赶会型改为天天通。长治市运管处采取冷热线路搭配,提高了偏远村庄的通车率。潞城市政府在县级政府中率先对开通农村客运冷线的公司补贴1万元,大大调动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积极性,并率先出资10万余元为全市17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惠泽于民。
二是缓解燃油价格上涨给城乡客运带来的影响,各级运管机构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村村通客车发放燃油补贴2633万元,确保了村村通客车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力度。全省2006年一年共新建乡镇汽车站157个,安装候车亭2879个、招呼站牌14556个,亭、牌已覆盖全省63.4%的建制村,一个以县级汽车站为中心、乡镇汽车站为节点、候车亭牌为源头的城乡客运站场网正在形成。大同、朔州等市结合实际,走出了站场建设的新路子。平顺县政府采用驻地群众就地承包、广告商协助维护等方式探索出了候车亭、招呼站牌管理维护的新机制。
农村物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
平顺县率先发展农村物流,使该县的农产品等在单位时间里迅速增值,一些偏远山区出现了“早上土豆刚出土,中午城里上餐桌”的喜人景象。农村物流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平顺县成立了双喜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收购加工三樱椒、玉米、豆类,发往全国各地,部分销往海外。
记者:农村物流目前仍是新事物、新课题。我们知道,山西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副厅长王志民等领导曾多次下基层考察农村物流发展情况,实属难得。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华中:村村通了公路,农民的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如何运进去,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如何运出来?按照现在的情况,农村家家有车还做不到。而依托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农村物流平台是发展农村物流的有效途径。通过乡镇汽车站作为货物的集散地,实现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集约运输。
在此基础上,发展货运出租车,安装计价器,规范管理。大同市运管处积极引导货运出租实行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发展了金旅等5家货运出租公司近130辆货运出租车。06年省运管局在大同市召开了现场会进行推广,推动了各市货运出租车的健康发展,目前,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已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成为搞活城市配送服务,方便需要的新兴服务业。下一步,还将延伸服务管理,延伸到农村物流中,增加2吨的实用性车型。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把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作为促进我省流通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来加以实施。
依托“双通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旧的农村供销社和新建的乡镇汽车站为节点,整合资源,试点先行,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我省以长治市为试点市,11个市各确定1-2个县作为试点,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原则,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物流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农村工业品、手工制品为主,以农村日用消费品为辅的农村物流,注重农产品等的仓储、展览、运输等环节,提升农村物流经营和服务水平。
记者:在发展农村物流中,运管机构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李华中:一是通过山西物流信息平台,为产、运、销及时提供信息。二是组织车辆进行配送,组织货运出租车专门为群众配货送货。朔州市应县运管所通过积极引导组织,在晋北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棗应县接马峪蔬菜交易市场组建了物流信息中心,促进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流通发展,惠及周边72个乡村、10万农村人口,农民收入由年1300多元上升到3500元。
交通先行,“双通”工程的实施有效缩小了时空距离,增强了城乡互动,使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融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中。便利的交通成为沟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道路运输服务“三农’、反哺农村,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客运,另一方面则是全力发展农村物流。
道路运输保障“三大体系”
“当前,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已经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迫切要求。交通行业的成绩和不足最终将通过运输体现出来,相对于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交通运输必须加速跟进。”
记者:山西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构建强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必定让您时刻感到重任在肩。
李华中:是!一年来,我们把提升道路运输组织能力与保障能力作为提高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突破性举措,下力气组建了应急保障和救援体系。
一定适应新时期交通战备工作需要,继续推进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在总结推广大同等3支保障车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了其余9支车队的组建。
省厅于2006年12月份在临汾市召开全省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工作总结会议,对新组建的太原、长治等8支保障车队和1支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车队进行了授旗。目前,全省已有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辆515辆,总吨位1.2万吨,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我省战略道路运输保障车队的组建,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战备后勤运输也是一个有力保障。我们按照“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指导思想,下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实行预备役管理体制,搞好车队的模拟实战演练。现在我们已经编制了车队整训和点验程序的方案和标准,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好交通战备运输演练任务。
二是按照“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要求,各市组织符合技术等级条件的备用客车建立了旅客运输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了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
三是组建了汽车维修救援网络体系。这是省厅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降低救援车辆规费的优惠政策,确定了救援网络标识,绘制了救援网络示意图,依托96566运政热线建立起维修救援网络。全省共有193户施救企业、86辆拖车、310辆服务车辆纳入汽车维修紧急救援网络体系。在接到紧急救援电话后,目前国省干线公路上可1.5小时内达到,市区可在1小时内到达。汽车维修救援网络的组建,不但适应了道路运输发展需求,保证了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更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行业管理有了新推进
记者:2006年,是否攻克了一些难点问题?
李华中:我们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行业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协调,由省交通厅、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公路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客运价格偏离价值的问题;加强了与省旅游、安监、交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了旅游客运管理。2006年,全省共有32家旅游客运企业400多辆旅游客车纳入了行业管理。
二是加强货运市场管理,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知识竞赛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工作。
三是开展了以三类企业为主的维修市场专项整治、维修企业和综检站质量信誉考核,提高了维修行业诚信水平;制定下发了《山西省道路运输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报表制度》等制度和办法,规范了我省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太原市运管局积极和工商部门协商,将汽车美容、装潢、车身清洁纳入行业管理。
四是认真宣贯交通部2号部令,对全省驾校开展了整顿检查和验收。制定了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电子化改造实施方案,对各市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被交通部列入全国唯一试点省份。长治市运管处和驾校之间建设并开通了计算机网络,率先实行了营运驾驶员理论的无纸化考试。晋中、阳泉市运管局、处建设并开通了与驾校的光缆,提升了驾培管理水平。
记者:2007年的工作重点还将继续2006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来抓的工作有哪些?
李华中:对!今年会继续抓好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物流和运输保障工作。此外,要花大力气调整运输结构,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创建文明客运班线。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每一个市至少要创建1条文明客运班线,要培育1个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客运企业。要加快对挂靠车辆实行公司化改造的步伐,对已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要巩固完善,新增的客运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一律实行公司化经营。
二要搞好道路运输节能工作。要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客运方面,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动力,加快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货运方面,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的标准厢式车、甩挂车等,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推进节约型行业建设。要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客运运力增长,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得新增运力;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特别要有效利用回程运力,降低消耗。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化管理。除继续做好《山西运政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外,要进一步做好GPS和行车记录仪的推广,确保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制定GPS车载终端设备安装和使用的验收标准,落实好省交通厅的优惠政策。
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城乡客运一体化”涉及多个部门方方面面的问题,没有相当的把握,是谁都不愿主动去碰的,或者转而论谈“农村客运”,为什么山西运管就敢?见到李华中之前,记者先在办公室主任郭峰那里打听。他说:“是啊,不说敢不敢,只有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客运一体化!”
李华中调集人马提出了《适应形势、理顺体制,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同时,深入各市县,协调地方政府领导解决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记者:听说您花一年之力紧抓城乡客运一体化,我们早有耳闻。为什么不提发展“农村客运”,而是选择相对困难更多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呢?目前效果如何?
李华中:发展“农村客运”是必需的,其他省市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成绩显著,但困难也很多!我们感觉到,公路村村通带来了客车村村通,农民群众出行方便了。但是,现有的二元体制成了制约因素。省局领导班子认为,必须打破二元体制。
按照山西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省委政研室、省交通厅、省运管局组成调研组赴西部和沿海10个省(市、区)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关于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省委书记张宝顺高度重视。省厅、省局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人员深入晋中等市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并争取地方政府开展试点,使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119个县(市、区)中,除23个市辖区外,其余96个县市中已有69个实行了城乡客运一体化。
目前,晋城市已成建制将公交车移交交通部门管理,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心城市突破。长治市11个县市的城乡客运一体化三级客运网络已基本形成。
记者:目前有典型经验可供推广借鉴吗?
李华中:从服务“三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我们认真落实省政府和省厅为民办的实事,积极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
一是逐村落实客车通达情况,做到了公路通客车通。2006年全年新增农村客运班线235条,新增农村客车483辆,村村通客车率达到89.6%,比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充分展现了各级运管机构服务“三农”的实干精神和作用。
运城市运管处进一步完善通达方式,将原先的旅游班线型和逢集赶会型改为天天通。长治市运管处采取冷热线路搭配,提高了偏远村庄的通车率。潞城市政府在县级政府中率先对开通农村客运冷线的公司补贴1万元,大大调动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积极性,并率先出资10万余元为全市17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惠泽于民。
二是缓解燃油价格上涨给城乡客运带来的影响,各级运管机构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村村通客车发放燃油补贴2633万元,确保了村村通客车工程的顺利推进与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力度。全省2006年一年共新建乡镇汽车站157个,安装候车亭2879个、招呼站牌14556个,亭、牌已覆盖全省63.4%的建制村,一个以县级汽车站为中心、乡镇汽车站为节点、候车亭牌为源头的城乡客运站场网正在形成。大同、朔州等市结合实际,走出了站场建设的新路子。平顺县政府采用驻地群众就地承包、广告商协助维护等方式探索出了候车亭、招呼站牌管理维护的新机制。
农村物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
平顺县率先发展农村物流,使该县的农产品等在单位时间里迅速增值,一些偏远山区出现了“早上土豆刚出土,中午城里上餐桌”的喜人景象。农村物流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平顺县成立了双喜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收购加工三樱椒、玉米、豆类,发往全国各地,部分销往海外。
记者:农村物流目前仍是新事物、新课题。我们知道,山西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副厅长王志民等领导曾多次下基层考察农村物流发展情况,实属难得。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华中:村村通了公路,农民的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如何运进去,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如何运出来?按照现在的情况,农村家家有车还做不到。而依托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农村物流平台是发展农村物流的有效途径。通过乡镇汽车站作为货物的集散地,实现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集约运输。
在此基础上,发展货运出租车,安装计价器,规范管理。大同市运管处积极引导货运出租实行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发展了金旅等5家货运出租公司近130辆货运出租车。06年省运管局在大同市召开了现场会进行推广,推动了各市货运出租车的健康发展,目前,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已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成为搞活城市配送服务,方便需要的新兴服务业。下一步,还将延伸服务管理,延伸到农村物流中,增加2吨的实用性车型。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把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作为促进我省流通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来加以实施。
依托“双通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旧的农村供销社和新建的乡镇汽车站为节点,整合资源,试点先行,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我省以长治市为试点市,11个市各确定1-2个县作为试点,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原则,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物流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农村工业品、手工制品为主,以农村日用消费品为辅的农村物流,注重农产品等的仓储、展览、运输等环节,提升农村物流经营和服务水平。
记者:在发展农村物流中,运管机构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李华中:一是通过山西物流信息平台,为产、运、销及时提供信息。二是组织车辆进行配送,组织货运出租车专门为群众配货送货。朔州市应县运管所通过积极引导组织,在晋北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棗应县接马峪蔬菜交易市场组建了物流信息中心,促进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流通发展,惠及周边72个乡村、10万农村人口,农民收入由年1300多元上升到3500元。
交通先行,“双通”工程的实施有效缩小了时空距离,增强了城乡互动,使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融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中。便利的交通成为沟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道路运输服务“三农’、反哺农村,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客运,另一方面则是全力发展农村物流。
道路运输保障“三大体系”
“当前,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已经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迫切要求。交通行业的成绩和不足最终将通过运输体现出来,相对于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交通运输必须加速跟进。”
记者:山西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构建强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必定让您时刻感到重任在肩。
李华中:是!一年来,我们把提升道路运输组织能力与保障能力作为提高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突破性举措,下力气组建了应急保障和救援体系。
一定适应新时期交通战备工作需要,继续推进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在总结推广大同等3支保障车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了其余9支车队的组建。
省厅于2006年12月份在临汾市召开全省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工作总结会议,对新组建的太原、长治等8支保障车队和1支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车队进行了授旗。目前,全省已有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辆515辆,总吨位1.2万吨,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我省战略道路运输保障车队的组建,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战备后勤运输也是一个有力保障。我们按照“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指导思想,下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实行预备役管理体制,搞好车队的模拟实战演练。现在我们已经编制了车队整训和点验程序的方案和标准,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好交通战备运输演练任务。
二是按照“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要求,各市组织符合技术等级条件的备用客车建立了旅客运输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了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
三是组建了汽车维修救援网络体系。这是省厅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降低救援车辆规费的优惠政策,确定了救援网络标识,绘制了救援网络示意图,依托96566运政热线建立起维修救援网络。全省共有193户施救企业、86辆拖车、310辆服务车辆纳入汽车维修紧急救援网络体系。在接到紧急救援电话后,目前国省干线公路上可1.5小时内达到,市区可在1小时内到达。汽车维修救援网络的组建,不但适应了道路运输发展需求,保证了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更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行业管理有了新推进
记者:2006年,是否攻克了一些难点问题?
李华中:我们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行业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协调,由省交通厅、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公路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客运价格偏离价值的问题;加强了与省旅游、安监、交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了旅游客运管理。2006年,全省共有32家旅游客运企业400多辆旅游客车纳入了行业管理。
二是加强货运市场管理,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知识竞赛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工作。
三是开展了以三类企业为主的维修市场专项整治、维修企业和综检站质量信誉考核,提高了维修行业诚信水平;制定下发了《山西省道路运输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报表制度》等制度和办法,规范了我省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太原市运管局积极和工商部门协商,将汽车美容、装潢、车身清洁纳入行业管理。
四是认真宣贯交通部2号部令,对全省驾校开展了整顿检查和验收。制定了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电子化改造实施方案,对各市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被交通部列入全国唯一试点省份。长治市运管处和驾校之间建设并开通了计算机网络,率先实行了营运驾驶员理论的无纸化考试。晋中、阳泉市运管局、处建设并开通了与驾校的光缆,提升了驾培管理水平。
记者:2007年的工作重点还将继续2006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来抓的工作有哪些?
李华中:对!今年会继续抓好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物流和运输保障工作。此外,要花大力气调整运输结构,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创建文明客运班线。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每一个市至少要创建1条文明客运班线,要培育1个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客运企业。要加快对挂靠车辆实行公司化改造的步伐,对已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要巩固完善,新增的客运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一律实行公司化经营。
二要搞好道路运输节能工作。要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客运方面,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动力,加快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货运方面,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的标准厢式车、甩挂车等,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推进节约型行业建设。要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客运运力增长,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得新增运力;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特别要有效利用回程运力,降低消耗。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化管理。除继续做好《山西运政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外,要进一步做好GPS和行车记录仪的推广,确保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制定GPS车载终端设备安装和使用的验收标准,落实好省交通厅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