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异给信息人员带来了诸多难题,他们往往是一声叹息,因为客户和业务部门提出来的要求是‘想变就变’。今天上一个项目是这样运作,明天上一个项目是那样运作。没有给你时间和周期思考、研发等等。对一个IT人员来说,最痛苦的是信息系统的底层构架能不能适应‘想变就变’的要求,或者说能不能做到‘说变就变’”。
2007年4月1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的“2007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信息财务部经理韩青寥寥数语,为物流信息化行业的同人们做了一次生动代言。
韩青随即谈到,中邮物流自2003年正式挂牌以来逐渐摸索出来很多信息化建设成果,特别是其基于项目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启人深思。据介绍,该系统通过对不同项目在运作内容、环节操作、作业机构、运行时限、消分清算、考核指标、统计口径等方面的差异化来设计应对策略,“使整个信息系统运行时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专用和通用相结合,实现了本企业信息系统的产品化、工具化。”她指出,只有这样,所设计的信息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
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步入稳定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认为,我们面临着信息孤岛的问题,使物流信息化价值得不到体现。物流信息化公共建设平台方面,政府和企业做了很多探索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至今还没有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理论形成共识,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不能理解物流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然而,政府似乎已经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委托信息产业部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必然的途径,是提高经济运营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洪京一特别提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编写加快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完成初稿,力争在年末发布。信息产业部也在积极开展研究,为下一步的方案做准备。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6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进入快速增长区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4.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
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服务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表示:进入市场经济,如何加强物流的管理就成为除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之外扩大产品份额的重要因素……中国物流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在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5年、10年、15年中国经济将快速稳定持续发展。除网络建设、质量管理系统、人才管理等之外,物流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物流信息化。
然而,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
目前,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刘献军在致辞中说,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处在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官方有一个统计,已经实施部分实施信息化企业只占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10%。在整个行业供应链当中,企业与上下游的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了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层次比较低。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服务和提高竞争力主要的手段。
刘献军倡导企业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不仅仅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出发点,而是应该加强客户信息服务的建设,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要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改变物流运作流程,以用户业务需求为依据建立物流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
企业投入开始趋于理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罗文介绍说,物流行业呈现高速成长的势头,步伐越来越快。大中型企业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得到提高,信息化进程得到加快。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同时我们了解到物流企业对现代工业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一些现代物流企业通过移动通信提供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整合了资源。
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物流信息化需求的有效放大、政策环境的显著改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密切,由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产品提供商构成的中国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年度标兵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
招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冠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快运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公路港务局
陕西赛力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优秀服务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怡和佳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恒盛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4月1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的“2007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信息财务部经理韩青寥寥数语,为物流信息化行业的同人们做了一次生动代言。
韩青随即谈到,中邮物流自2003年正式挂牌以来逐渐摸索出来很多信息化建设成果,特别是其基于项目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启人深思。据介绍,该系统通过对不同项目在运作内容、环节操作、作业机构、运行时限、消分清算、考核指标、统计口径等方面的差异化来设计应对策略,“使整个信息系统运行时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专用和通用相结合,实现了本企业信息系统的产品化、工具化。”她指出,只有这样,所设计的信息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
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步入稳定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认为,我们面临着信息孤岛的问题,使物流信息化价值得不到体现。物流信息化公共建设平台方面,政府和企业做了很多探索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至今还没有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理论形成共识,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不能理解物流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然而,政府似乎已经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委托信息产业部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必然的途径,是提高经济运营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洪京一特别提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编写加快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完成初稿,力争在年末发布。信息产业部也在积极开展研究,为下一步的方案做准备。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6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进入快速增长区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4.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
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服务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表示:进入市场经济,如何加强物流的管理就成为除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之外扩大产品份额的重要因素……中国物流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在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5年、10年、15年中国经济将快速稳定持续发展。除网络建设、质量管理系统、人才管理等之外,物流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物流信息化。
然而,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
目前,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刘献军在致辞中说,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处在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官方有一个统计,已经实施部分实施信息化企业只占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10%。在整个行业供应链当中,企业与上下游的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了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层次比较低。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服务和提高竞争力主要的手段。
刘献军倡导企业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不仅仅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出发点,而是应该加强客户信息服务的建设,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要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改变物流运作流程,以用户业务需求为依据建立物流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
企业投入开始趋于理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罗文介绍说,物流行业呈现高速成长的势头,步伐越来越快。大中型企业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得到提高,信息化进程得到加快。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同时我们了解到物流企业对现代工业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一些现代物流企业通过移动通信提供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整合了资源。
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物流信息化需求的有效放大、政策环境的显著改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密切,由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产品提供商构成的中国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年度标兵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
招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冠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快运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公路港务局
陕西赛力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优秀服务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怡和佳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恒盛万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