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6.及时巩固原则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1)激发学习动机
  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锻炼学习意志
  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
  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其他文献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古诗,无论是形式,声韵,还是意境,都具有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美感。《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
摘要: 本文从数学文化这一视角,对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提供了三个方面的观点,即时代背景、数学思想、数学家故事,并以《圆锥曲线》一章为个案,依据高中教材的特点,对数学思想史在高中课程中的编写和渗透,提出了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契合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文化背景 数学文化 数形结合 数学家轶事    今天,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观念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1998年,国际数学家联盟(IMC)主席D.B芒
摘要: 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复杂、先进,都无法替代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艺术仍然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生动直观性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 科学性 启发性 直观性 韵律性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家的武器,正如枪是战士的武器一样。武器愈好,战士也就愈有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语言也是教师的武器。成功的教学因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就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完善起来的,所以问题解决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根据我个人的教学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
摘要: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观原因有: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 数学 兴趣 和谐 培养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教学实际的需求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多媒体计算机也必将给数学课的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下面谈谈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促使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而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目标教学”,即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