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的智力结构由很多层面组成,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能力。教育领域应根据智力结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具备应有的综合知识、能力和意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智力开发与培养工作。美术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综合性学习模式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予以重视,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造。
   [关键词] 小学美术;综合性学习;创新
  一、美术教学中综合性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作为一门跟随人类历史共同前行的学科,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内涵,囊括了绘画、雕塑、工艺、手工、民间艺术等众多内容,并且美术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有极其广泛的联系。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单单向学生传授某一种技巧,而是对学生美感,美德,构图能力等的综合性教育。如果以画得像不像为评判绘画水平的标准就很容易让绘画的过程和绘画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在根本上破坏学生对美术内在统一性与系统性的理解。以注重各种学科内在联系的统一性作为目标要求在整个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并注重各个部分与整体联系的关键点,寻找各个知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另外,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画面作为唯一的知识点,而应该将美育、德育以及能力培养贯穿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艺术美感。因此,将综合性教育模式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加强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美感,美德的养成,达到美术教育的要求,促进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因此,进行美术教学改革,综合性美术教育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综合性教育
  (一)综合性美术教育理念落实到备课工作中
  进行综合性教育改革,要让教师明白综合性教育的理念主旨,加深教师对综合性教育的认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将综合性美术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自己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作为课前设计的备课工作。
  (二)综合性美术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具体的授课工作时,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还要在进行本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技能在其他科目中的作用,以及其他科目对美术学习的帮助,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进行美术教学工作,比如教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绘画、立体构成、图案、色彩等知识运用到自己房间的布置中去,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概念。
  三、美术教学中综合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一)教学形式创立
  首先,对传统教学模式改良的工作中可以实行多教师协作备课的形式,并鼓励教师进行上课内容的共享,课件资源的共享;其次,课堂内容可以由班级学习、小组探索、主题综合美术活动组成,同时在时间安排上尝试打破以往的分课时教学时间,让学习的时空适当向校外延伸。
  综合性教学的实行需要以学科的合作为基础,这种合作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互补,资源的共享,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贴合,并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各取所长有利于共同进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综合性教育模式应以问题研究为主线,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的节点的主题,并将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
  美术综合性教学模式涉及的学科知识点之间一般是相互独立,并有独自的内容体系的,但在这些独立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这些交叉内容便是进行美术综合性教学的教材基础。因此,进行“一科多知,多科渗透”方法的构建便能够实现对各科目的整体教学,具体模式便是开展探究性美术活动。确定主题鲜明的美术活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亲身体验、接触大量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探索,发现知识,学会创造,获得更宽广的知识面,并实现各种知识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知识的价值。
  多媒体也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美术的综合性教学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探索更多知识,接受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需要涉及大量情境构造,这需要大量图文、视频及音频资料的支撑,熟练运用多媒体软件能够使素材的获得更加方便,情境的构建更加完善,并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从课堂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二)尝试教学
  进行美术综合性教育强调的是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果进行这种模式教学时实行让某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的美术及其他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话,学科知识的渗透自然而然便能够得以实现,教师能够熟知负责学科的教材,教法以及思维模式,利于实现学科的互补,但要实现这个工作模式,需要教师较高的业务水平,且教师工作量较大,对于低年级教学工作可能比较实用。
  当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时接力型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它指的是由一个美术老师及其他几位教师分别对主题中不同板块进行教学的分工,并在间断或者连续的时间内轮流执教的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并能够注意到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当进行对风筝的教学工作时,将风筝作为教学主题,在这下面分为风筝的历史与种类,风筝的制作,放风筝等几个模块,并将各个模块分给对应的语文、体育、美术老师负责。不同于传统的不同學科由不同教师单独负责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不同教师的配合,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将不同学科通过某一主题链接起来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集体备课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集备思路,能营造研讨氛围,探讨课堂教学,共享研讨成果,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备课效率。   [关键词] 集体备课;共享资源;减轻负担;均衡发展  2021年伊始,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聚集全市各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开展集备活动,共同解读教材,预设课时教学方案,借助“互联网 ”促进集备成果共享。引领各校开展集备活动,预设教学方案、共享教学预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款教学软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线上教学模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成为当下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传统量子力学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无法客观量化评价学生平时表现等问题,引入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以态叠加原理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基于雨课堂的教学过程,针对如何利用雨课堂开展线上教学、课后考核、课后作业等进行了展示,实践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
[摘 要] 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研的模式及发展路径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章探讨以线上方式开展精准教研工作的实施路径,以期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品质,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精准教研;路径  随着“互联网 ”应用技术的推广,课堂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全面展开,为“互联网 教育”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在此背景下,
新时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民主党派建设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切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政治上高站位谋划、方法上精准把握、方式上重点突出,可
[摘 要] 知识源自于生活实践,生活是知识的基础。在现代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迫切需要顺应教育发展需求,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育学生生活化思维和实践精神,积极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创新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
[摘 要] 威海市创新性地把“无废城市”建设与“精致城市”建设相结合,将“无废城市”作为建设“精致城市”的有力抓手。威海市望岛小学将“生态教育”纳入“自信教育”办学特色规划,以环保教育为抓手,把生态体验作为特色建设重要环节,坚持多渠道、全方位营造生态教育氛围。结合当下垃圾污染等问题,学校在构建生态校园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无废’校园打造”项目研究,通过“梯次理念培训、多元分类实践、变废
[摘 要]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全面确保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要在遵循学生的年龄、学段和知识水平实际,充分拓展学科中的思想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教育资源,充分结合当地的社会风情等思想教育资源,紧密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联系配合,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网络,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健康、
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社区是乡村发展的缩影,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如何利用应用型高校继续教育资源,与农村社区达到协同发展,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继续教育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产物,致力于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的双赢。迈入新发展阶段,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同时我们应看到生态扶贫实施中既伴随着风险挑战、重心目标、方法举措之“变”,也保留着党的领导、为民初心、绿色本底之“不变”。基于这一战略演变,统筹推动生态富集区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当务之急是构筑起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动态监测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劳动教育命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让参与劳动教育的主体,在劳动过程中获得身心合一的体验,唤醒潜藏在个体内心深处对高级需求的满足,即实现自我价值、呈现生命本真的要求。而这种呈现就是劳动教育的审美意义。从审美情境出发探究劳动教育的内涵,从而探究劳动教育对人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