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在校学生,有很多是特殊家庭环境下极难教育转化的学生。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渐渐对学生的教育进行跟踪调查,甚至对已经进入中高级学校的孩子进行分析,发觉很多问题孩子在严格管控与赏识尊重的双向引领下才会达到真正地教育转化,只有在尊重为前提的严格教育管理下才是真正的育人成人之路。
关键词特殊家庭;尊重赏识;包容期待;成长;幸福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44-01
可以说在小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不仅是要在学校里累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相应的做人处事能力,更要在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中滋润生命积淀思想与内涵。用深邃的思考方式叩问内心,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生来就渴望被尊重与赞美的。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因充满了文化内涵与尊重引领,使他们更加健康阳光地成长,因此对于心灵的成长学校不会影响太多。但有的孩子家庭本就结构不完整,缺少和谐关爱,或是父母极端暴力的管教方式,或是放任自流地毫无约束力……诸如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孩子本来在家中就缺少一种尊重与关爱的良性家教熏陶,在学校若是再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关注与引导,甚至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再被老师大声训斥,无视其存在。更使得孩子童年本该得到的尊重与赏識却受到了“灭顶之灾”。可能读者会觉得笔者有危言耸听之嫌,但仔细思考真得对孩子的一生心智发展蒙上了厚厚阴影,久久不会散去。因此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渐渐对学生的教育进行跟踪调查,甚至对已经进入中高级学校的孩子进行分析,发觉很多问题孩子在严格管控与赏识尊重的双向引领下才会达到真正地教育转化,只有在尊重为前提的严格教育管理下才是真正地育人,真正地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下面我就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尊重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心融坚,尊重唤醒
班主任每天要面对班级的每个孩子,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特定阶段的生活写照与特定家境的缩影。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丰富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在面对孩子时一概而论地认为他们只是要言听计从的“木偶”。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既要“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用班级制度约束他们,使他们成长为遵守纪律,有高素质的群体意识的“社会人”打基础,另一方面还要让孩子们的内心得到全方位的尊重,才会使你所面对的学生真正朝着健康良性方向去成长。我们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没有存在感,班级大事小事都好像与他无关,更痛心的是学习更与自己无关,但自身的违纪现象也与老师、同学无关。这样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很头疼也很无技可施。一旦犯错,老师便严厉批评,越批评孩子的内心越封闭,越封闭教育效果越负增长。其实这样的教育缺少了一个爱与尊重的唤醒过程,你没有让师爱的阳光很好地照进他们的内心。没有让他们的生命感受到很好的尊重,或许他们在家里就缺少关爱,他们对周围人缺少亲近感,教师再一味地去训斥、批评。他们岂不是更精心地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一颗敏感的心包裹得严丝合缝。如此往复,不但孩子的小学教育是失败的,连孩子将来的成长都会有可怕的影响。这样的学校教育是极其可怕的现象。教师应该反思,整个教育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笔者强烈呼吁从教者,真正的教育效果一定是将尊重与喜爱放在教师心中,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名学生,尤其是对待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
二、尊重用心赏识有度
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是一个人对待生命神圣的一种尊重与敬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和教师朝夕相处六年,在上学的每个时刻都会在细微中受到老师的熏陶与引领。教师对待学生一言一行都会不自觉地进行全方位监控。但用赏识的教育方法去鼓励每个孩子也要讲究尺度,所谓尊重用心、赏识有度。面对一个自信心满满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赏识的尺度,不能让孩子虚荣心爆棚,给将来的教育管理带来阻碍,带来困难,带来不得以的问题。教师对于顽皮成性的孩子的教育要保证先约束其言行,用真正的严慈相济方式来促进孩子对班级纪律的真正敬畏与遵守。
如果孩子有了点滴进步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对他进行“行为期待赏识法”进行期待式教育引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关爱与肯定之中得到预期的进步与改变。在教育教学中也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惊喜,但在表扬与赞许的过程中孩子若出现行为滑坡或思想的反弹,教师则应该拿出更加严厉的态势使学生惧怕老师的不赏识与不鼓励,让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赏识有深深的依恋与向往。那么教师何愁没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呢?孩子们对于老师一定会言听计从,他们每天只会用尽心思去经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学习做人,学习遵守制度,怎会有更多精力违纪呢?教育是走心的工作,成长更是用心的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心去尊重孩子,关爱每个未成年人,用恰当的尺度去赏识每名孩子,让他们在更好的关爱中成长,被尊重,被认可,在美好的环境中长大,师生在学校教育的美好中达到共赢。
教育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过程,教育是“爱心融坚,真情唤醒”的过程,教育更是“用心尊重,有度赏识”的共赢过程……我们不是什么高深理论的创造者,我们只是肩负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但我们的工作对象不容我们的教育出现半点差错。而我们又无需让自己的工作多么高不可攀,我们只需要让自己用一颗真正宽容的爱心去包容每个个性鲜明的孩子,让他们幼小的年纪能够得到老师最尊重与赏识的教育引领,他们的生命注定是幸福与美好的,我们的工作也注定是幸福与神圣的,我想这或许就是大教育家常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滕瀚.对教育个案研究中个案代表性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6(32).
关键词特殊家庭;尊重赏识;包容期待;成长;幸福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44-01
可以说在小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不仅是要在学校里累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相应的做人处事能力,更要在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中滋润生命积淀思想与内涵。用深邃的思考方式叩问内心,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生来就渴望被尊重与赞美的。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因充满了文化内涵与尊重引领,使他们更加健康阳光地成长,因此对于心灵的成长学校不会影响太多。但有的孩子家庭本就结构不完整,缺少和谐关爱,或是父母极端暴力的管教方式,或是放任自流地毫无约束力……诸如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孩子本来在家中就缺少一种尊重与关爱的良性家教熏陶,在学校若是再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关注与引导,甚至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再被老师大声训斥,无视其存在。更使得孩子童年本该得到的尊重与赏識却受到了“灭顶之灾”。可能读者会觉得笔者有危言耸听之嫌,但仔细思考真得对孩子的一生心智发展蒙上了厚厚阴影,久久不会散去。因此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渐渐对学生的教育进行跟踪调查,甚至对已经进入中高级学校的孩子进行分析,发觉很多问题孩子在严格管控与赏识尊重的双向引领下才会达到真正地教育转化,只有在尊重为前提的严格教育管理下才是真正地育人,真正地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下面我就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尊重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心融坚,尊重唤醒
班主任每天要面对班级的每个孩子,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特定阶段的生活写照与特定家境的缩影。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丰富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在面对孩子时一概而论地认为他们只是要言听计从的“木偶”。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既要“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用班级制度约束他们,使他们成长为遵守纪律,有高素质的群体意识的“社会人”打基础,另一方面还要让孩子们的内心得到全方位的尊重,才会使你所面对的学生真正朝着健康良性方向去成长。我们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没有存在感,班级大事小事都好像与他无关,更痛心的是学习更与自己无关,但自身的违纪现象也与老师、同学无关。这样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很头疼也很无技可施。一旦犯错,老师便严厉批评,越批评孩子的内心越封闭,越封闭教育效果越负增长。其实这样的教育缺少了一个爱与尊重的唤醒过程,你没有让师爱的阳光很好地照进他们的内心。没有让他们的生命感受到很好的尊重,或许他们在家里就缺少关爱,他们对周围人缺少亲近感,教师再一味地去训斥、批评。他们岂不是更精心地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一颗敏感的心包裹得严丝合缝。如此往复,不但孩子的小学教育是失败的,连孩子将来的成长都会有可怕的影响。这样的学校教育是极其可怕的现象。教师应该反思,整个教育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笔者强烈呼吁从教者,真正的教育效果一定是将尊重与喜爱放在教师心中,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名学生,尤其是对待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
二、尊重用心赏识有度
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是一个人对待生命神圣的一种尊重与敬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和教师朝夕相处六年,在上学的每个时刻都会在细微中受到老师的熏陶与引领。教师对待学生一言一行都会不自觉地进行全方位监控。但用赏识的教育方法去鼓励每个孩子也要讲究尺度,所谓尊重用心、赏识有度。面对一个自信心满满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赏识的尺度,不能让孩子虚荣心爆棚,给将来的教育管理带来阻碍,带来困难,带来不得以的问题。教师对于顽皮成性的孩子的教育要保证先约束其言行,用真正的严慈相济方式来促进孩子对班级纪律的真正敬畏与遵守。
如果孩子有了点滴进步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对他进行“行为期待赏识法”进行期待式教育引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关爱与肯定之中得到预期的进步与改变。在教育教学中也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惊喜,但在表扬与赞许的过程中孩子若出现行为滑坡或思想的反弹,教师则应该拿出更加严厉的态势使学生惧怕老师的不赏识与不鼓励,让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赏识有深深的依恋与向往。那么教师何愁没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呢?孩子们对于老师一定会言听计从,他们每天只会用尽心思去经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学习做人,学习遵守制度,怎会有更多精力违纪呢?教育是走心的工作,成长更是用心的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心去尊重孩子,关爱每个未成年人,用恰当的尺度去赏识每名孩子,让他们在更好的关爱中成长,被尊重,被认可,在美好的环境中长大,师生在学校教育的美好中达到共赢。
教育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过程,教育是“爱心融坚,真情唤醒”的过程,教育更是“用心尊重,有度赏识”的共赢过程……我们不是什么高深理论的创造者,我们只是肩负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但我们的工作对象不容我们的教育出现半点差错。而我们又无需让自己的工作多么高不可攀,我们只需要让自己用一颗真正宽容的爱心去包容每个个性鲜明的孩子,让他们幼小的年纪能够得到老师最尊重与赏识的教育引领,他们的生命注定是幸福与美好的,我们的工作也注定是幸福与神圣的,我想这或许就是大教育家常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滕瀚.对教育个案研究中个案代表性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