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浅谈基因改良食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因改良食品是20世纪晚期生命科技的重要成果,是公众非常关注的话题,转基因食品在当今的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但谁也无法准确回答出基因改良食品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基因改良食品在是公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在近代生物学史上也一直饱受争议,通过对《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这本书的读解,让我对基因改良食品有着更新、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读后感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基因危机和恐惧占据了媒体、政治和伦理的中心舞台。人们之所以恐慌,原因也似乎很明显:基因食品搞乱了自然区划的纯洁性。把鱼的基因和番茄的基因连接在一起,打破了物种间的界线,许多人担忧这将是向着生命杂种的弗兰肯斯坦怪物的生命改造工程前进的致命的一步。
  堂娜.哈拉维是当代西方著名的跨学科的学者,他在生物学、灵长类动物学、科学史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幻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20世纪晚期,哈拉维与基因食品相遇,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位激进的行动主义思想家对基因改良食品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作为一位在左翼思想家中被奉为神明的先锋人物,哈拉维和他身边的大多数思想家一样,对转基因技术和弗兰肯斯坦博士们没有任何好感。然而对于转基因生物本身,哈拉维的看法却没有那么简单,在她的眼中,转基因生物——无论是以保鲜番茄为代表的基因改良食品还是以致癌鼠为代表的实验用转基因动物,它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妖魔”形象。正相反,哈拉维对这些生物另眼相看,在这些转基因生物身上,她看到了赛博格的典型形象:难以划分其范畴,不知父母,充满了模糊性。的确,在生物学史上关于转基因生物的问题上,已经不存在任何政治上正确的立场,是高唱人文关怀,反对唯利是图的大公司的激进主义者,还是对新生事物充满恐惧的保守主义者?是为保护大自然和人类的长远发展潜力而奋战不息的绿色和平主义者,还是在血统纯化、优生学的旗号下,泯灭人道的纳粹主义者?以上的种种形象,在基因论战的舞台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模糊,所以转基因生物可以作为赛博格世界理论的忠实体现者和实践者。
  然而,最伟大的是哈拉维对待转基因生物的问题上却是十分客观的:一方面,她把转基因番茄和放射性能源——钚之间形成了一种精确的类比,是首位在生物学史上提出非常引人注目的警告的生物学家,她认为转基因番茄在生物史上的意义将正如钚在物理史上一样。另一方面她又指出致癌鼠是一种癌症研究的一种定制的工具,它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救世主,它的受难可能包含着我们解救的希望。同样的,哈拉维也希望我们能够从一些最有影响的反对基因改良食品、基因改良作物和基因改良生命体的论点退却。如果要反对,那么需要从别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类型的教条和内在目的”。
  我们不能从这本书中发现哈拉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的?我们也不能在下一次购物的行程中作出新的决定。实际上,哈拉维也并不试图说服我们去购买基因食品。这本书把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留给了我们。但哈拉维在警告我们不要只满足与一些反基因的讨论,同时也要承认我们的世界某种程度上正在改变着,我们必须更新所以支持和反对各种怪诞的新食品的理由以及支持和反对所有其他存在和概念的理由。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转基因食品,或者说它们和我们已经融为一体!就像书中所说的“带着鲽鱼基因的番茄”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天然和自然已经被模糊了,就像我们分不清学校里、城市的绿化带的绿草和田间地头的野草,哪一个是真正天然的草了!而阅读这本书后,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我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在生物史上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抗争中,无非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基因污染
  在大多数抗议中,新的基因改良食品和食用作物看起来是不纯净的,是非法的品种,听到的是对外来这恐惧和对杂种怀疑的调论。哈拉维在遭遇基因食品时最苦恼的也是关于纯粹与不纯粹的问题。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在1998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认为,改良玉米的花粉对深受人们喜爱的黑脉金斑蝶幼虫是有毒的,这一发现震惊了全球,甚至引起了克林顿总统的高度关注,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一问题上发起了挑战。转基因食品对本人来说是否安全?对下一代甚至下几代来说是否安全?这是我们值得探求的。
  在我看来,转基因食品导入了外源基因,的确存在的一定的不纯洁性,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它们是不纯洁的就认为它是坏的,是对我们有危害的。而另一方面在这本书中也提到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专家,相信权威,权威的见证者也具有自己的主观,并且他们说的话也都来源与他们自己的观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震惊全球的改良玉米的花粉对黑脉金斑蝶幼虫是有危害的这一实验也曾被来德克里.伯克教授刻薄的评论该幼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被强行喂食了玉米的花粉所造成的损害。这一评论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该书最著名的一段话:“许多现代科学家本身正在和真理作危险的游戏,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片面的推向媒体,以便在获取稀缺的研究经费份额的残酷争斗中分一杯羹。这样做可能会有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期看,对科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只能更糟。”而当今的职称讲评制度让这种风气越演越盛,许多科学家为了职称,为了研究经费,不再注重科研方面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更多注重虚荣、利益,使得中国成为论文发表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论文的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却屈指可数。我的不得不想起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她因为发现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她的成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是因为她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却几次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难道数百万人的生命还比不上一个博士学位,一个留洋背景吗?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确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我觉得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究其根本目的,都应该是为了人类全面而幸福的生活,如果转基因食品仅仅带给我们经济利益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不能与道德、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甚至对人类造成危害,那么它的发展就变成了一种变态的发展,无法对人类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贡献。
  因此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利是弊,答案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人类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看待转基因食品和用什么样的发展观来发展转基因食品。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反思的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有能力利用基因工程创造更多甚至于任何所需的转基因食品,但是自然界的生物有其自身进化的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平衡系统,人类对生物的任意改造,对自然界的直接干预,引起的风险是很难预测的。一旦这些潜在的风险变成现实的危害,那么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实现在生物史上又有什么价值呢?
  因此,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我们要摒弃人类万能性的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和只注重技术实现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正确的观念来指导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应该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效应。只有这样转基因食品的有利方面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真正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既是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又是对科学方法大胆创新的产物。本文以《原理》为载体,由其诞生背景出发,从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两个维度,分别探讨牛顿的理论成就和方法体系,进而总结其影响和启示。正如牛顿力学体系是十六世纪以来力学研究成果之集大成,牛顿的科学方法同样是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性综合。  【关键词】:《原理》;科学成就;科学方法;牛顿  0《原理》诞生的背景  《自然哲
期刊
【摘要】:南宋画家牟益的《捣衣图》,与牟益创作时参照的南朝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之间,存在着某种图像与文本间的叙事及转译,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捣衣图》;《捣衣诗》;叙事;转译  一、引言  《捣衣图》,为南宋画家牟益的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家在创作该画时,参照了南朝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1],这体现于画家在手卷上留下的自跋中[2],而牟益友人董良史在画后的题
期刊
和谢老师书信聊天始于对她微信名称的好奇,总共已进行了两次,第三次,也就是说第三封信仍待发送。她第二次的回信是我最喜爱的,从中能看出许多她与我兴趣相投的地方。其实原因远不止于此,当我那天读到信的末尾时,心底不由得微微一颤,暖意像块由天际延伸出的围巾,在我脖子上绕了一个圈。  信末有一句话:“天冷,勤添衣!”  这是秋冬之交时父亲常对我说的话。父亲怕冷,在我还盖着薄棉被的秋末初冬,他已经换上羽绒被,穿
期刊
Donald Barthelm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postmodern writers. One of his masterpieces, The School enrolls a panorama of a strange school for the extremely high mortality of plants, animals a
期刊
【摘要】:《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所描绘出的中西文化在华裔家庭中的剧烈冲突,使得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与语言张力。小说中母亲们与女儿们的话语冲突,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异质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国式的家庭观是在力图维持家庭的封闭性,以一种威权的方式来维持一种静止。然而,美国式的家庭观则聚焦于外在于家庭的东西,那就等于打破了封闭性。《
期刊
编者按:向永其,1968年生,汉族,重庆綦江人,曾任綦江区赶水镇政法书记,现任綦江区煤管局副局长,綦江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2014年中宣部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评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先后在《小学教学研究》、《教育周报》、《重庆公安报》、《诗歌报》、《綦江文艺》、《南州诗刊》、《綦江日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150余篇。2016年元月出版诗集《綦城物语》。  1、八月的血性,点燃中国梦
期刊
【摘要】:人们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界,时下处于科学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脑神经科学等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由埃德尔曼的话可见21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界。人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它控制着整个生命体的活动。随着对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它的功能认识不仅处于治疗疾病的角度,更是可以扩展延伸到心理学、教育学等范围。  【关键词】:脑研究;疾病;教学  “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
期刊
【摘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明确交代最终命运的人物少之又少,因而对《红楼梦》这样一部包含着无限“隐情”的巨著来说,那些命运明朗的人物就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贾瑞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脱精而亡的他却依然让人记忆深刻。笼罩在贾瑞身上的是人性的恶与悲的两重性,是“可恨人的可怜之处”,也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冷漠与淡薄。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综合前人的探讨,从王熙凤判词、相关回目
期刊
【摘要】: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国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等杂志主编。郭敬明是新时代的一个传奇人物,外表非常不起眼的他,近几年却连续创造惊人业绩,让很多娱乐圈的大鳄们汗颜,也成了很多青年朋友们羡慕的对象。而同时,他极具舆论争议性质的炒作行为方式,也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从抄袭门到炫富再到小时代,郭敬明的成功之路离不开这些争议性炒作。本文就从这点切入,
期刊
【摘要】: 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司汤达的《红与黑》与路遥的《人生》中女性爱情观的像似点。探讨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透过德·瑞那夫人和刘巧珍、马特尔小姐和黄亚萍这两组人物形象,认识她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关键词】: 爱情;付出;追求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路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篇小说《人生》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文围绕主人公高加林来展开叙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