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一部杰出著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迈的推销员威力·洛曼因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双重挫折而梦想破灭、人格分裂,以致他最终自杀的悲剧。关于这部剧作,已有不少学者从美国梦的破灭,表现主义及象征主义,悲剧成因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主要从威力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背景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与家人失败的家庭关系的角度来浅析《推销员之死》。因此,文学伦理学将是进行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作者试图从文学伦理学中的经济伦理及家庭伦理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主人公威力·罗曼,一个商业丛林法则中的不适者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不负责任者的伦理悲剧,进而探讨发生在威力身上不可避免的伦理冲突和悲剧命运,深刻抨击商业化大潮给社会伦理带来的破坏和对人类生存处境造成的危害。从而揭露作者对这种伦理冲突的担忧及对社会人伦关系的关怀。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文学伦理学;经济伦理;家庭伦理
一、 引言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著作。威力是一个典型的面临传统道德和商业规则冲突的人物。这部戏剧是一部可以激发人们内心对于现实商业社会的残酷和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危机的深刻关心的剧作,老推销员威力的悲剧命运解读是这部戏剧的焦点。在年轻时,威力曾有过许多梦想,因此,他努力在大街小巷中销售物品。然而,当他年事已高想要在办公室中谋求一份职位时,他却被老板无情的解雇了。在极度伤心之下,他开始指责他的的两个儿子不够上进。然而, 他的两个儿子却嘲笑他一辈子只是一名推销员。由于工作的失利和两个儿子的嘲讽,威力的梦想最终破灭。最终,威力选择了自杀来为他的家庭换取保险金。文学伦理学是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将用文学伦理学来解读《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
二、 文学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是一种阅读、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及文学难题(聂珍钊 1)。与其他文学理论不同,文学伦理学是一个重在强调阅读与理解文本之间内在关系的文学理论。同时,文学伦理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此研究方法最基本的观点是文学是一门关于伦理到得的学问,是一个分析文学作品重要的批评方法。使用文学伦理学来解读文学作品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三、《推销员之死》中的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指的是人们在经济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价值观念。它属于经济行为的范畴,重在强调经济个体在道德方面的经济认知和自我控制。在商业活动中,为了生存人们需要适应经济规则。相反,那些不能适应经济规则的人就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正如《推销员之死》中,适应了经济规则的推销员都取得了成功,而无法适应经济规则的威力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一) 丛林法则中的成功者
提到丛林法则,其最基本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我们的社会中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强者才能获取更多的能量来赢得更多的自然资源。在《推销员之死》中,本就是一个适应了适者生存规则的典型人物代表。本是一个充满了探险和开拓精神的人物。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便离开了家乡去非洲丛林。本能在那样原始黑暗的丛林中生存下来,这使得很多人难以置信。黑暗和危险充斥着整个的原始丛林,然而,本成功的活了下来。他内心所铭记的一条法则就是“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要残忍,否则就永远也不能走出原始丛林”。很显然,平等在原始丛林中没有任何意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人们要么就去杀害别人,要么只会被别人杀害。因此,在一个受到丛林法则控制的地方,人必须变的冷酷无情,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Ben: Yes, my dear. But I’ve only a few minutes—
Willy: No! Boys! Boys! [YOUNG BIFF and HAPPY appear.]
Listen to this! This is your Uncle Ben, a great man! Tell my boys!
Ben: Why boys, when I was seventeen I walked into the jungle, and when I was twenty-one I walked out. [He laughs.] And by God I was rich. (刘海平、朱雪峰 128)
我们可以看到本在最后非常成功。他必将是是丛林法则的典成功代表。
(二)丛林法则中的失败者
毫无疑问,威力是丛林法则中的不适者,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适应丛林法则。
受老推销员戴维的影响,威力期望自己能活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并成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然而,这个残酷的社会并不允许他取得成功。最终,威力的梦想破灭了。事实上,威力知道这个社会的运作规则,然而,出于他的善良的本性,威力从不将丛林法则运用到自己的推销事业中。
Willy [uttering a gasp of fear, whirling about as if to quiet her]: Sh! [He turns around as if to find his way; sounds, faces, voices, seem to be swarming in upon him and he flicks at them, crying, ‘Sh! Sh!’ Suddenly music, faint and high, stops him. It rises in intensity, almost to an unbearable scream. He goes up and down on his toes, and rushes off around the house] Shhh! (刘海平、朱雪峰,149)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最终威力将自己作为一件商品给卖了。他的死亡想人们暗示着在当时美国社会,人们要想存活就必须遵守丛林法则。
四、《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遵循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伦理,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必将遭受巨大的冲击。在《推销员之死》中,威力家庭最终破裂了,而这种家庭关系的失败应归咎于威力打破了家庭伦理规则。作为一个丈夫,威力并不理解他应该为妻子进的职责。作为一个父亲,威力也没有遵守一个父亲的义务。
(一) 威力和妻子失败的夫妻关系
作为一个丈夫,威力背叛了妻子。他和妻子在情感上也没有任何真正的交流(柯建华 1)。他所做的就是尽量在物质上满足他的妻子。他从来都不会和他的妻子谈论关于他工作的问题。即使当威力知道自己已不能养活自己的家庭时,他宁愿去和朋友查理借钱也不愿告诉妻子他的失败。对于威力来说,家只是一个他可以临时休息的地方。然而,我们也不该将一切责任归咎为威力,他的妻子琳达也有一定的责任。琳达住在一个充满美国梦的世界里。她相信梦幻的美国梦终将实现,她的丈夫终将成功。结果她阻止丈夫和本一起去阿拉斯加。
(二) 威力和儿子之间失败的父子关系
作为一个父亲,威力并没有给儿子们做好典范,他也没有给儿子正确的指导(柯建华 1)。威力特别注重与他人建立好的关系但是却忽视了他儿子的学习。同时,他给儿子们灌输了不切实际的梦想,他甚至告诉他的儿子们他们学校课程好坏并不重要。但是一旦他们违背了他的意愿,从来都不会去理解儿子们,也不会考虑自己儿子失败的原因。
虽然威力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父亲,但是他还是失败了。显然,他儿子们的自我追求与威力的期望相反。威力与其儿子们失败的父子关系归咎于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威力不知道究竟什么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成功。
五、结论
在《推销员之死》中,威力试图成为一名成功的丈夫和父亲,因此,他努力工作。然而,由于他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的一生被美国梦所摧毁。威力是米勒创造的一个典型的戏剧人物,他的命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读米勒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人们精神危机和社会道德危机的深切担忧。
[参考文献]
[1]柯建华.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伦理冲突[J]. 外国文学研究,2010.4. [2]刘海平, 朱雪峰著. 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 Plays and Criticisms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 基本理论与术语[J]. 外国文学研, 2010.1.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文学伦理学;经济伦理;家庭伦理
一、 引言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著作。威力是一个典型的面临传统道德和商业规则冲突的人物。这部戏剧是一部可以激发人们内心对于现实商业社会的残酷和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危机的深刻关心的剧作,老推销员威力的悲剧命运解读是这部戏剧的焦点。在年轻时,威力曾有过许多梦想,因此,他努力在大街小巷中销售物品。然而,当他年事已高想要在办公室中谋求一份职位时,他却被老板无情的解雇了。在极度伤心之下,他开始指责他的的两个儿子不够上进。然而, 他的两个儿子却嘲笑他一辈子只是一名推销员。由于工作的失利和两个儿子的嘲讽,威力的梦想最终破灭。最终,威力选择了自杀来为他的家庭换取保险金。文学伦理学是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将用文学伦理学来解读《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
二、 文学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是一种阅读、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及文学难题(聂珍钊 1)。与其他文学理论不同,文学伦理学是一个重在强调阅读与理解文本之间内在关系的文学理论。同时,文学伦理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此研究方法最基本的观点是文学是一门关于伦理到得的学问,是一个分析文学作品重要的批评方法。使用文学伦理学来解读文学作品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三、《推销员之死》中的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指的是人们在经济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价值观念。它属于经济行为的范畴,重在强调经济个体在道德方面的经济认知和自我控制。在商业活动中,为了生存人们需要适应经济规则。相反,那些不能适应经济规则的人就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正如《推销员之死》中,适应了经济规则的推销员都取得了成功,而无法适应经济规则的威力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一) 丛林法则中的成功者
提到丛林法则,其最基本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我们的社会中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强者才能获取更多的能量来赢得更多的自然资源。在《推销员之死》中,本就是一个适应了适者生存规则的典型人物代表。本是一个充满了探险和开拓精神的人物。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便离开了家乡去非洲丛林。本能在那样原始黑暗的丛林中生存下来,这使得很多人难以置信。黑暗和危险充斥着整个的原始丛林,然而,本成功的活了下来。他内心所铭记的一条法则就是“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要残忍,否则就永远也不能走出原始丛林”。很显然,平等在原始丛林中没有任何意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人们要么就去杀害别人,要么只会被别人杀害。因此,在一个受到丛林法则控制的地方,人必须变的冷酷无情,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Ben: Yes, my dear. But I’ve only a few minutes—
Willy: No! Boys! Boys! [YOUNG BIFF and HAPPY appear.]
Listen to this! This is your Uncle Ben, a great man! Tell my boys!
Ben: Why boys, when I was seventeen I walked into the jungle, and when I was twenty-one I walked out. [He laughs.] And by God I was rich. (刘海平、朱雪峰 128)
我们可以看到本在最后非常成功。他必将是是丛林法则的典成功代表。
(二)丛林法则中的失败者
毫无疑问,威力是丛林法则中的不适者,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适应丛林法则。
受老推销员戴维的影响,威力期望自己能活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并成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然而,这个残酷的社会并不允许他取得成功。最终,威力的梦想破灭了。事实上,威力知道这个社会的运作规则,然而,出于他的善良的本性,威力从不将丛林法则运用到自己的推销事业中。
Willy [uttering a gasp of fear, whirling about as if to quiet her]: Sh! [He turns around as if to find his way; sounds, faces, voices, seem to be swarming in upon him and he flicks at them, crying, ‘Sh! Sh!’ Suddenly music, faint and high, stops him. It rises in intensity, almost to an unbearable scream. He goes up and down on his toes, and rushes off around the house] Shhh! (刘海平、朱雪峰,149)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最终威力将自己作为一件商品给卖了。他的死亡想人们暗示着在当时美国社会,人们要想存活就必须遵守丛林法则。
四、《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遵循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伦理,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必将遭受巨大的冲击。在《推销员之死》中,威力家庭最终破裂了,而这种家庭关系的失败应归咎于威力打破了家庭伦理规则。作为一个丈夫,威力并不理解他应该为妻子进的职责。作为一个父亲,威力也没有遵守一个父亲的义务。
(一) 威力和妻子失败的夫妻关系
作为一个丈夫,威力背叛了妻子。他和妻子在情感上也没有任何真正的交流(柯建华 1)。他所做的就是尽量在物质上满足他的妻子。他从来都不会和他的妻子谈论关于他工作的问题。即使当威力知道自己已不能养活自己的家庭时,他宁愿去和朋友查理借钱也不愿告诉妻子他的失败。对于威力来说,家只是一个他可以临时休息的地方。然而,我们也不该将一切责任归咎为威力,他的妻子琳达也有一定的责任。琳达住在一个充满美国梦的世界里。她相信梦幻的美国梦终将实现,她的丈夫终将成功。结果她阻止丈夫和本一起去阿拉斯加。
(二) 威力和儿子之间失败的父子关系
作为一个父亲,威力并没有给儿子们做好典范,他也没有给儿子正确的指导(柯建华 1)。威力特别注重与他人建立好的关系但是却忽视了他儿子的学习。同时,他给儿子们灌输了不切实际的梦想,他甚至告诉他的儿子们他们学校课程好坏并不重要。但是一旦他们违背了他的意愿,从来都不会去理解儿子们,也不会考虑自己儿子失败的原因。
虽然威力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父亲,但是他还是失败了。显然,他儿子们的自我追求与威力的期望相反。威力与其儿子们失败的父子关系归咎于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威力不知道究竟什么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成功。
五、结论
在《推销员之死》中,威力试图成为一名成功的丈夫和父亲,因此,他努力工作。然而,由于他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的一生被美国梦所摧毁。威力是米勒创造的一个典型的戏剧人物,他的命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读米勒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人们精神危机和社会道德危机的深切担忧。
[参考文献]
[1]柯建华.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伦理冲突[J]. 外国文学研究,2010.4. [2]刘海平, 朱雪峰著. 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 Plays and Criticisms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 基本理论与术语[J]. 外国文学研,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