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小说有过一定接触,在阅读文章时,能够从人物的语言等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的品质,但对于如何抓住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认识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对船长的认知,只停留在敬佩的层面,理解比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为什么主要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言行,特别是语言进行描写?这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能从说话环境、说话内容、说话矛盾和语言形式四个方面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品质。
  3.能从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
  举中感悟生命,对“生命”有思考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练读词语,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们先来复习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一片漆黑、一个幽灵、阴森森、阴惨惨)
  这是小说发生的——环境。
  当时船上的乘客是这样的。(出示第二组词语:惊恐万状、失魂落魄、你推我搡、不可开交)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诺曼底号”遇难的当天,一起去看看这位伟大的船长。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入手,在巩固和积累词语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难发生时环境的恶劣与情况的危急。在一片混乱与惊恐之中,故事的主人公出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聚焦语言,感受品质
  1.学习活动一。
  (1)请快速默读课文第10~45自然段,画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语言的句子。
  小说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哈尔威船长在紧急的时刻做了许多事情。
  (2)研读语言描写,完成课本第四题。(出示)
  是的,“指挥逃生—了解险情—下达命令—救出克莱芒—沉船牺牲”,短短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险时刻做的一系列举动。俗话说“言为心声”,我们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不仅能够读出他的举动,还能感受他的品质。
  【设计意图: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最大的特点——语言描写。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给学生以支架,让其根据语言描写梳理“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做的一系列举动,初步研读语言描写,理清事情脉络,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法指导。
  (1)从说话环境中感受人物
  品质。
  让我们聚焦第12自然段,(出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的,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当时的震荡可怕极了。(出示)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请你用一个词来说一说:这真是(
其他文献
字、词、句、段、篇是阅读教学认知体系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统编本教材中字词的编排关注生活、识用相连;注重能力,多元发展;传承文化,丰厚底蕴。基于此,我们在字词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遵循学生的年段特点——词语教学追求“序”  词语教学的“序”指词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细读课标中每一学段词语教学目标,发现各有侧重:低年级重点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求
教材解读  “学贵知疑”,本单元导语中语文学习要素是:(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  题。(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课后习题设计和课前阅读导语中,学习任务是围绕学习要素,从仿照问题清单进行小组交流到自我发现问题,罗列问题清单并试着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思维发散训练,为单元习作做好了教学策略上的铺垫。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在阅读中尝试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谁愿意猜一猜?(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图片)  2.生猜图。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
文本解读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内容编排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借助各板块的学习获得语文知识及学习经验的增长。  “识字加油站”围绕“卫生间”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所编排了10个常用词语,分成5组,认识8个生字。每组词语的组合富有规律,一个是日常生活物品名称,一个表示用途。这些词语充满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借助生活场景,培养学生
2018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一诗中的“庭”字中“壬”下面一横短。而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中,发现“庭”字变成下横长上横短的“■”了。  同一个字却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不少教师为此感到很困惑。  我们知道,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庭”析解为一个从广,廷声的形声字,而“廷”又是一个从廴,■声的形声字,“■”读tǐng,下部是“土”,上部許慎解说是像草木从“土”上萌生状
素养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越发重视学生课内外阅读,有些教师试图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可是这样的“试图”常常一厢情愿。令他们匪夷所思的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为数可观的学生,他们喜欢阅读,甚至沉迷于阅读,但习作表达却不尽如人意,面对具体的习作任务,他们的言语捉襟见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阅读教学:什么样的阅读才能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或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何处?其实
一、引读导入,直奔中心,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槐乡五月》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槐乡,领略了槐乡的美景。五月,洋槐开花了——  生: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我们还欣赏了槐花美  丽的姿态。有的槐花——  生: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五月
《童年的水墨画》原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现在选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这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尤其是对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难度不小。这样的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趣、体会出诗歌的美呢?我的教学分如下几个板块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  序曲:认识水墨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立即出示两幅图:一幅中国的水墨画,一幅西洋的油画。让学生猜一猜哪一幅是水墨画,然后让学生说一
“诗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宗旨是用诗性的语言、思维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春风化雨地进行教化,丰盈学生的人文底蕴,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诗教”的内容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古诗及现代诗,也包括现行教材中非诗歌体裁的优秀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文诗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转化、改编、拓展,提取文本诗性,吸收诗教营养。  一、把握非诗歌文体的诗性元素  很多非诗歌文体的文本富有诗情画意,流淌在
贾老师的课看似很传统,无非是听、说、读写——不管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但贾老师的课却总是很经典,不事雕琢,语言干净,设计完美,堪称教科书式的课堂范例。贾老师的课  看似平淡无奇,一点都不精彩——没有任何剧场效应,但贾老师的课却总是震撼人心,他用学生生命的状态变化告诉我们“教语文就是教  做人”。  30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贾老师教作文”如此,13年前的一堂续写童话的习作課《谁动了松鼠的奶酪》更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