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彝族信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彝族最古老的信仰里主要有土地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它不但具有原始的巫文化特征,同时还受儒家、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各地区的彝族既有彝族的原生性的宗教信仰,信仰巫族鬼怪的同时,同时也具有信仰儒家、佛教、道教,所以彝族的宗教信仰以 一个多元化的并存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彝族;崇拜
  一、文化传播视野中彝族宗教概述
  彝族宗教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是一个融合多元化的格局。彝族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原生态的本土宗教---彝族原生态宗教。他以原生态自然形成为主,同时吸纳了很多儒释道三家的宗教内容,逐渐形成了巫教和其他宗教形式互融互通的多元宗教文化格局。现在彝族的宗教仍然与彝族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楚雄地区的彝族不仅信仰道教、儒教、释教,同时还信奉巫教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图腾的崇拜。每家每户在堂屋正中放置神龛,神龛上供奉有家族历代先祖、土地公、灶神、天君、地君,同时还供奉锅龙、苍龙等。村寨里设有大土主,各家各户设有小土主。既有汉族的求神拜佛、又有彝族特色的巫师驱鬼庆坛,使彝族原生宗教和儒释道三教巧妙的互通互融。
  二、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彝族自然崇拜
  宗教最原始最朦胧的对象是大自然。各地区的彝族人民不但崇拜大自然的星辰变幻,同时还崇拜风、雷、雨、电等大自然现象。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很多情况是根据身处自然环境决定的,靠近大山的崇拜山神,靠近河边的崇拜水神,靠耕种为生的崇拜土地神,他们还爱屋及乌,崇拜山神,也崇拜山上的大树和各种动物。
  1、天崇拜
  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天崇拜融入了许多儒释道文化特征,彝族人民心中最重要的自然崇拜就是伟大的天神。彝族人民认为天神主宰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是至高无上最强大的神灵。所以在各类祭祀中,必须先祭天神,再祭拜其他神仙和祖先。在永仁彝族地区,春节时,都要在院子中間栽上一棵松树,松树上有三个树杈,美其名曰:“天地树”。把农历正月15定位天官的生辰,祭祀天官。元朝以后,楚雄地区彝族进入了农耕时期,由于受到外来汉族文化的影响,天神慢慢离开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古老文化的悠久记忆,把祭天神和祭其他诸神放到一起祭祀。很多彝族地区已经把祭天神衍变为祭雷神。彝族没有很正统的祭天仪式,这是由于天神不具备男性共同祖先的特征,慢慢被遗忘在民间传统信仰之外。
  2、土地崇拜
  土地崇拜的产生,是由于彝族人民认为大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开天辟地之后,大地滋养万物生灵,大地让人类身存繁衍。……世间万物在大地滋养下,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土地崇拜也是道儒释和彝族传统的结合。在楚雄地区的彝族人民,每逢农历的七月15叫地官会,那天要祭拜地官,每逢农历正月十五要祭拜地母,在一年一度的农历九月土皇节要祭拜地神。攀枝花市的彝族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要祭拜地神,祈求风调雨顺稻子不受病虫害。楚雄地区的彝族人把地神奉为掌管人世间一切土地的神灵。大家在征用土地时,必须先请示土地神,才能动土。彝族人在入殓前,必须将5颗碎银放于墓地的四个角落和中间,以此表示向土地神缴纳了购买墓地的费用。所以说,土地神成为彝族最重要、最原始的神灵,它即有道教的因素,也有原始宗教的因素。
  三、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图腾崇拜
  彝族图腾继承于,氏族人为图腾,氏族和图腾有某种内在关联,彝族人用图腾兽庇佑先人。武定等地的彝族典籍中就记录有彝族家谱,家谱中第一人,都是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等。子孙取名,都取先人名字末尾的一个音传递下去。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楚雄地区的彝族中,才有树木、竹子、动物等各种图腾流传。例如,关于虎的图腾,在姚安等地有“梅葛”的传说,万事万物都是由老虎的尸体变幻而成,老虎成了万物的始祖。武定、大姚等地的彝族地区,目前还传颂着人死后变成老虎的传说。甚至有的地区彝族人还认为,人死以后,口中会重新长新牙齿,会全身长毛,最后变成一只老虎回家。所以有“人死一只虎”的谚语。又比如说葫芦图腾。很多地区的彝族史诗都记载了洪水之后,人类祖先躲进葫芦后得救,于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葫芦变成了彝族人民的保护神。在很多彝族地区,新郎迎娶新娘时,要在屋门口,摔破一个装满灶灰的葫芦,新婚夫妇在灶灰弥漫的环境中进入屋内。这样寓意着早生贵子,葫芦就象征着孕妇的肚子。所以说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老虎、葫芦等图腾包含了很多道教的文化内涵,是道教和彝族传统宗教的结合。
  四、文化传播视野中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彝族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从文化传播视野分析,其中融合了佛教、道教文化,形成了彝族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彝族人認为,人活着时,灵魂在体内,人死后,灵魂就会脱离肉体,在阴阳两界游荡,或在居住的地方出现。为了让死去人的灵魂得到安息,不危害人间,人们就通过各种方法把灵魂固定住,或者通过祭司的方法让灵魂得以安息。于是在彝族有一体多魂的说法,有的彝族地区认为人有12道魂魄,阎王抓走了最大的,剩下11个小的回到家中保佑子孙后代。所以彝族人把对祖宗的崇拜高于对其它神灵的崇拜,怀着崇敬的心对待祖宗的神灵。
  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化传播视野中彝族的宗教信仰。阐述了彝族宗教的发源以及组成元素。以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切入点,讲诉了天崇拜、地崇拜、老虎图腾、葫芦图腾等宗教文化形式,旨在说明彝族的宗教文化不但具有原始的巫文化特征,还包含了很多儒家、佛教、道教文化特征,是一种巫释道综合在一起的宗教形式,他有彝族的原生性宗教信仰,同时也受汉族的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下卷第436页。
  [2] 李云峰、李子贤、杨甫旺著: 《梅葛的文化学解读》,昆明:云 南 大 学 出 版 社,2007 年, 第 131页。
  作者简介:蒋华(1981—),男,彝族,籍贯:四川盐源,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宗教学。
其他文献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在发展中国自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式的标准,所以造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对于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要求过分苛刻,但是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其为“中国风”产品的话,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我国民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元素与设计相互结合,每一位设计师在做设计创作的时候都必须立足于所处的时空和历史上。靳埭强作为当代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将设计艺术立足于生活之中,他的很多设计思想和作品都为现代设计融入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后者运用和学习中国元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的探索和融合中有了更高的台阶,让广大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  【摘要】:苗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无文字山地农业民族,在其以芦笙音乐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五千年来苗族人对音乐独有的审美理念,体现了苗族音乐的文化特征。苗族的芦笙文化是苗族历史、人文、制度、生态和理念的结晶。是苗族人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苗族;芦笙;川南;音乐文化特征  一:芦笙的发展历史  5000多年以来,苗
期刊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由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表演的舞蹈作品《羚羊的外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作品的结构内容、道具运用、舞台调度和角色表现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分析,阐释现实主义题材当代舞作品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发现;思考;羚羊的外套;有感  最初看到《羚羊的外套》这个舞蹈作品名字,其实并未对其艺术表达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东北师范大学的舞蹈编导会用一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致使包括宗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倍受关注,甚至出现了绿色神学、生态神学,开创了宗教伦理研究的新领域。  佛教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世界性宗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及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有独特的思考和解答。藏传佛教一直秉承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既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伦理观念,又有道德实践,但一直以来,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 要】:从音乐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如何通过混合类的电子音乐的实现将会更好的体现出对当前的整个音乐的实现功能和分析的有效性躬耕上来,这样的表现基础也将会更加明确的凸显出对未来的分析作用的实施和分析,所以,热恩需要对当前的管理基础和发展的效益之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体现。作为音乐本身的分析和分析的过程中的实现基础,将会产生多种音乐实现功能的体现效益,
期刊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社会变迁从未停歇,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电影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每次社会变革,都是有忧有喜,关锦鹏女性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是忧愁的,她们遭受新旧时代的夹击,中西方时代的错位,时代的变迁,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关键词】:关锦鹏;女性电影;时代悲剧  一、新旧时代的夹击  当古老的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时,西方国家已经日新月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重视文化。藏族文化是我國的特有文化,主要是运用藏语进行记录。藏语翻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人们更好的了解藏族文化建立了沟通渠道,带动了有特色的藏族文化发展,对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对吐蕃译师管法成的生平及其译作,以及译作的内容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对了解管法成的生平和译作,以及那个时期唐吐文化交流的情况可以了解和考究。  【关键词】:管法成;译作;生平  藏族翻译活动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始于吐蕃时期,吐蕃历代赞普重视外来文化的吸收,大力支持佛教的翻译传播,使翻译事业异常活跃,得到空前的发展。到九世纪已达
期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商代历史上有两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是自商汤灭夏至太戊时期,都城均在亳;另一个是自盘庚至帝辛(纣)时期,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都城均位于今洹水南殷墟。而处于这两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之间,即仲丁至阳甲时期,“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都城迁徙频仍,计有仲丁迁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