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由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表演的舞蹈作品《羚羊的外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作品的结构内容、道具运用、舞台调度和角色表现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分析,阐释现实主义题材当代舞作品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发现;思考;羚羊的外套;有感
最初看到《羚羊的外套》这个舞蹈作品名字,其实并未对其艺术表达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东北师范大学的舞蹈编导会用一种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思维和手段来表现人类保护藏羚羊这一环保主题。但看完作品完整呈现之后,你就会发现整个舞蹈都充斥着出人意料的细节:巧妙的叙事结构、羚羊的拟人化描写、段落间情绪的转换与对比手法运用等,给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从羚羊的生活与遭遇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与痛苦。作品编导谢飞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创作的缘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图片深深地震撼了我。图片上一只刚出生的小貂趴在一件貂皮大衣之上,旁边写着两个表达小貂心声的字——妈妈。那一刻我的心受到了很深的感动。不过貂的形象用舞蹈很难表现,所以作品的主角换成了羚羊,但表现的仍然是我当时感受到的东西。”
从舞蹈作品的结构与内容出发,《羚羊的外套》采用了叙事表达这一独特的舞蹈表现方式,用身体语言讲述一个具有时间、人物、事件的戏剧式艺术作品,并用A-B-C-A的四段式结构呈现。在主角形象上,编导准确地捕捉到了藏羚羊的动态形象,用短短5分多钟时间,以简明扼要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苍茫的草原上,一群羚羊在王的统领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在羚羊的世界里,生命的温情、感动和喜悦不断上演——舞蹈开篇的三人舞刻画了羚羊王夫妇的舐犊情深;方形舞队的片段表现了羚羊们的机警可爱;怀孕羚羊的"捧腹舞"和之后的"四小羚羊舞"传达了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群体带来的惊喜。然而,这一切美好的生命体验却随着一声枪响戛然而止,人类残忍的猎杀打破了羚羊平静美好的生活。羊群的躲避和抵抗在猎枪面前都无济于事,羚羊王也在保卫羊群的战斗中被偷猎者掳走……整支舞蹈的情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对比强烈,戏剧冲突与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众们无不深深被它吸引,投入其中,为之动容。人们都说舞蹈艺术向来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但本作品打破了的这一特点,可算的上是敘事舞蹈中的上乘之作。在后来的观众征询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无论男女老少,圈内圈外,这些观众都基本表示看懂了舞蹈的剧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听到了和以往反馈舞蹈艺术“太抽象,看不太懂”不一样的声音。
其次,这部作品选用的道具也可谓是亮点之一。条带状的道具曾被很多舞蹈编导使用过,有时被用来表现江河湖海,有时象征树木成林,有时用来表现时空转移。在《羚羊的外套》中,丝带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其中还暗蕴着宽泛的内涵。怀孕的母羊不幸中弹,群羊将一根纤细的红色丝带从母羊肚脐处缓缓拉出,如流淌的血液一般,鲜艳的红色在四周的暗色调中显得格外夺目。它象征着新生命的消逝,简单、直接、形象。黑色的宽绸带平铺在舞台前方,贯穿两端。在舞蹈的黄金分割点处,群羊伤心绝望地看着同伴的羊皮被放置在黑色绸带之上缓缓移动,这块绸带既像是工厂生产线上的传送带,又暗喻了羊皮的用途和背后的经济利益纽带。不需要华丽精良的制作工艺,也不需要绚丽夺目的舞台效果,编导选择的道具能够直接有效地辅助舞蹈表达主题内容和思想,便是充分发挥了道具最实际的艺术功能。
第三,对外来艺术形式的巧妙借鉴亦使作品增色不少。随着我国文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好高,很多国外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音乐剧、芭蕾舞、歌剧、黑光剧等等。《羚羊的外套》从音乐风格、结构编排、戏剧冲突的设计以及服装造型上,我们都能看到音乐剧对它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舞蹈演员的服装和造型化妆,造型设计者的灵感或多或少来源于音乐剧《猫》,尤其是演员面部白色脸颊的妆容,极富立体感的耳朵和身后的尾巴等,这些都区别于以往表现羚羊题材的舞蹈作品,更为准确的刻画了主题形象。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群羊扬蹄、跳跃等动态画面也颇有音乐剧《狮子王》中的灵动感。但这些画面看似熟悉却又不尽相同。
此外,编导在作品中还有一处大胆借鉴与创新,那就是在当代舞中用到了芭蕾舞的足尖鞋。一方面使用黑色足尖鞋是角色需要,它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表现羚羊的羊蹄,准确地刻画主体形象。另一方面,足尖鞋上的动作设计也使作品的舞蹈语汇更为丰富和与众不同,进一步拓展了肢体语言的丰富性。其实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创新或是创意,都是從模仿与借鉴经典开始的。但模仿与借鉴也并不意味着只是一成不变的照抄或生搬硬套。正如本作品的编导,在吸收了其它艺术形式的精华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发展,让这些精华元素为我所用,这才算的上是可取的、巧妙的借鉴之法。
《羚羊的外套》这部当代舞作品之所以能感动广大观众,除去编导创作上的巧思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在落下感动的泪水过后,它给人们留下的是认真思考和反省的空间。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屠猎,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正快速退化,许许多多像藏羚羊一样的珍惜物种正濒临灭绝。保护身边的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皮草,善待生灵,人类身为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通过观赏作品,观众似乎与舞台上的羚羊经历了一次角色互换,这种互换的感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比其它方式来的更为猛烈和深刻。
近年来,当代舞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较于其它舞种而言,当代舞没有特定的舞蹈语汇和必须遵循的表演模式这一特点,给了编导们足够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观众以往接触到的当代舞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军旅生活和我们传统的历史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编导开始认真地观察当下的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挖掘生活并升华现实中的事物,从而创作出反映实际生活当中的舞蹈即反映现实题材的当代舞。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舞蹈先驱吴晓邦先生对现实题材的创作就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旧中国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创作了许多反映当时现实社会的舞蹈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五、六十年代,许多现实题材的作品如《喜送粮》、《洗衣歌》等舞蹈,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改革开放后,《再见吧、妈妈》、《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黄河魂》等舞蹈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对于今天,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由东北师范大学创作和表演,像《羚羊的外套》一样用舞蹈触摸现实题材的当代舞作品就还有《进城》、《中国妈妈》、《南京·亮》等佳作。由于这一类作品直面人生直面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反思精神的特点,拉近了舞蹈与观众的距离,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震撼人心的美感力量和现实教育意义,更为直接地体现出当代舞反映当下生活、具有时代性的鲜明特点,并给大多数本来看不太懂舞蹈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接受的可能。
相信在《羚羊的外套》之后,我们的舞台上出现越来越多关注生活本质、深深打动观众的现实题材当代舞作品,真正地用事实来证明,舞蹈不仅是一种用来点缀的“花朵艺术”,它亦可以生动地贴近生活,弘扬生命中那些我们崇尚的东西。
【摘要】:由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表演的舞蹈作品《羚羊的外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作品的结构内容、道具运用、舞台调度和角色表现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分析,阐释现实主义题材当代舞作品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发现;思考;羚羊的外套;有感
最初看到《羚羊的外套》这个舞蹈作品名字,其实并未对其艺术表达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东北师范大学的舞蹈编导会用一种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思维和手段来表现人类保护藏羚羊这一环保主题。但看完作品完整呈现之后,你就会发现整个舞蹈都充斥着出人意料的细节:巧妙的叙事结构、羚羊的拟人化描写、段落间情绪的转换与对比手法运用等,给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从羚羊的生活与遭遇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与痛苦。作品编导谢飞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创作的缘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图片深深地震撼了我。图片上一只刚出生的小貂趴在一件貂皮大衣之上,旁边写着两个表达小貂心声的字——妈妈。那一刻我的心受到了很深的感动。不过貂的形象用舞蹈很难表现,所以作品的主角换成了羚羊,但表现的仍然是我当时感受到的东西。”
从舞蹈作品的结构与内容出发,《羚羊的外套》采用了叙事表达这一独特的舞蹈表现方式,用身体语言讲述一个具有时间、人物、事件的戏剧式艺术作品,并用A-B-C-A的四段式结构呈现。在主角形象上,编导准确地捕捉到了藏羚羊的动态形象,用短短5分多钟时间,以简明扼要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苍茫的草原上,一群羚羊在王的统领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在羚羊的世界里,生命的温情、感动和喜悦不断上演——舞蹈开篇的三人舞刻画了羚羊王夫妇的舐犊情深;方形舞队的片段表现了羚羊们的机警可爱;怀孕羚羊的"捧腹舞"和之后的"四小羚羊舞"传达了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群体带来的惊喜。然而,这一切美好的生命体验却随着一声枪响戛然而止,人类残忍的猎杀打破了羚羊平静美好的生活。羊群的躲避和抵抗在猎枪面前都无济于事,羚羊王也在保卫羊群的战斗中被偷猎者掳走……整支舞蹈的情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对比强烈,戏剧冲突与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众们无不深深被它吸引,投入其中,为之动容。人们都说舞蹈艺术向来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但本作品打破了的这一特点,可算的上是敘事舞蹈中的上乘之作。在后来的观众征询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无论男女老少,圈内圈外,这些观众都基本表示看懂了舞蹈的剧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听到了和以往反馈舞蹈艺术“太抽象,看不太懂”不一样的声音。
其次,这部作品选用的道具也可谓是亮点之一。条带状的道具曾被很多舞蹈编导使用过,有时被用来表现江河湖海,有时象征树木成林,有时用来表现时空转移。在《羚羊的外套》中,丝带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其中还暗蕴着宽泛的内涵。怀孕的母羊不幸中弹,群羊将一根纤细的红色丝带从母羊肚脐处缓缓拉出,如流淌的血液一般,鲜艳的红色在四周的暗色调中显得格外夺目。它象征着新生命的消逝,简单、直接、形象。黑色的宽绸带平铺在舞台前方,贯穿两端。在舞蹈的黄金分割点处,群羊伤心绝望地看着同伴的羊皮被放置在黑色绸带之上缓缓移动,这块绸带既像是工厂生产线上的传送带,又暗喻了羊皮的用途和背后的经济利益纽带。不需要华丽精良的制作工艺,也不需要绚丽夺目的舞台效果,编导选择的道具能够直接有效地辅助舞蹈表达主题内容和思想,便是充分发挥了道具最实际的艺术功能。
第三,对外来艺术形式的巧妙借鉴亦使作品增色不少。随着我国文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好高,很多国外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音乐剧、芭蕾舞、歌剧、黑光剧等等。《羚羊的外套》从音乐风格、结构编排、戏剧冲突的设计以及服装造型上,我们都能看到音乐剧对它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舞蹈演员的服装和造型化妆,造型设计者的灵感或多或少来源于音乐剧《猫》,尤其是演员面部白色脸颊的妆容,极富立体感的耳朵和身后的尾巴等,这些都区别于以往表现羚羊题材的舞蹈作品,更为准确的刻画了主题形象。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群羊扬蹄、跳跃等动态画面也颇有音乐剧《狮子王》中的灵动感。但这些画面看似熟悉却又不尽相同。
此外,编导在作品中还有一处大胆借鉴与创新,那就是在当代舞中用到了芭蕾舞的足尖鞋。一方面使用黑色足尖鞋是角色需要,它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表现羚羊的羊蹄,准确地刻画主体形象。另一方面,足尖鞋上的动作设计也使作品的舞蹈语汇更为丰富和与众不同,进一步拓展了肢体语言的丰富性。其实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创新或是创意,都是從模仿与借鉴经典开始的。但模仿与借鉴也并不意味着只是一成不变的照抄或生搬硬套。正如本作品的编导,在吸收了其它艺术形式的精华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发展,让这些精华元素为我所用,这才算的上是可取的、巧妙的借鉴之法。
《羚羊的外套》这部当代舞作品之所以能感动广大观众,除去编导创作上的巧思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在落下感动的泪水过后,它给人们留下的是认真思考和反省的空间。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屠猎,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正快速退化,许许多多像藏羚羊一样的珍惜物种正濒临灭绝。保护身边的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皮草,善待生灵,人类身为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通过观赏作品,观众似乎与舞台上的羚羊经历了一次角色互换,这种互换的感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比其它方式来的更为猛烈和深刻。
近年来,当代舞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较于其它舞种而言,当代舞没有特定的舞蹈语汇和必须遵循的表演模式这一特点,给了编导们足够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观众以往接触到的当代舞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军旅生活和我们传统的历史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编导开始认真地观察当下的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挖掘生活并升华现实中的事物,从而创作出反映实际生活当中的舞蹈即反映现实题材的当代舞。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舞蹈先驱吴晓邦先生对现实题材的创作就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旧中国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创作了许多反映当时现实社会的舞蹈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五、六十年代,许多现实题材的作品如《喜送粮》、《洗衣歌》等舞蹈,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改革开放后,《再见吧、妈妈》、《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黄河魂》等舞蹈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对于今天,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由东北师范大学创作和表演,像《羚羊的外套》一样用舞蹈触摸现实题材的当代舞作品就还有《进城》、《中国妈妈》、《南京·亮》等佳作。由于这一类作品直面人生直面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反思精神的特点,拉近了舞蹈与观众的距离,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震撼人心的美感力量和现实教育意义,更为直接地体现出当代舞反映当下生活、具有时代性的鲜明特点,并给大多数本来看不太懂舞蹈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接受的可能。
相信在《羚羊的外套》之后,我们的舞台上出现越来越多关注生活本质、深深打动观众的现实题材当代舞作品,真正地用事实来证明,舞蹈不仅是一种用来点缀的“花朵艺术”,它亦可以生动地贴近生活,弘扬生命中那些我们崇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