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过度合理化效应”原理,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每个人都力图为行为合理性寻找原因,一旦感到找够了,就很少再繼续找下去;而且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如果外部原因足以解释行为,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原因了。
  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现象产生原因
  在企业薪酬激励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倾向,当公司过度重视薪酬刺激员工工作的时候,薪酬就变成员工工作的外部解释。
  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现象在目前的中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看看新闻中形形色色的天价薪酬事件就知道这一普遍性。如果员工过于关注薪酬激励,而不是为自己的兴趣工作,员工所输出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吗?这很令人怀疑!
  当企业在迅猛扩张与成长时,薪酬总额预算与企业利润挂钩,薪酬的涨幅与企业利润的涨幅保持同步,则采用薪酬激励明显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这种方式极大满足了员工个人英雄主义成就感的内在动机。按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当业绩上升时,就给予加薪,薪酬就变成了强有力的强化手段,员工把薪酬的高低看做自己在企业地位与成就的指示器,薪酬则变成激发员工工作强有力的手段。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每时都处于扩张期与成长期,大部分企业处于创业期或者相对成熟期,甚至很多企业处于衰退期,对于这些企业还能够潇洒地保持扩张期与成长期的薪酬水平吗?相信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大部分企业都还是把员工的薪酬水平结合劳动力市场与企业利润挂钩。
  其实,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给予个人英雄主义极大的发挥空间。薪酬本身并不具备多大的激励能量,但如果薪酬被赋与个人英雄主义成就的指示器时,而资本方或企业家也认可薪酬的这种指示功能,那么薪酬就极有可能激励“过度合理化”。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的第二大原因在于目前企业里崇尚的是竞标赛理论、赢者全得理论与丛林法则,企业薪酬机制采取的是职位工作制,员工通过竞争与打擂台获得高薪职位与高薪酬,这为个人英雄主义与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实即便在企业成长与扩张期,或者在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环境(比如说通讯行业与电力行业企业),企业的成功在于外界环境或者机会,而不是高薪酬;当高业绩并不是高薪酬驱动的,高薪酬激励明显有些“过度”了。
  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倾向解决方案
  对企业来说,过度超出劳动力市场的那部分薪酬成本是一种浪费。
  那么,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倾向能够消除吗?答案是肯定的!最直接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激励理念与模式。无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薪酬激励都不应该是唯一的强化手段,而是应用综合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说通过“理念牵引”、“活动推动”、“荣誉唤起”等诱导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兴趣,打造员工“提”、“拉”、“带”的牵引力量。比如通过社会学习、社会助长、社会从众、评价忧虑等群体动力手段也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2)放弃职位工资制,采用职能工资制,削弱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的土壤。在职位工资制中,员工薪酬只跟职位有关,这种工资制操作很简单,只要做简单的职位评估就行了,然后把员工薪酬跟其职位评估的分数相衔接。职能工资制一方面继承职位工资制的优良传统,但重要的是避免了其消极的一面。职能工资制是一种“既看岗又看人”的工资制。
  (3)给予员工一定的自我选择权,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自由度。自由选择权的给予提升员工在企业的平等意识与协作意识,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改变单纯采用薪酬作为成功指示器的局面。企业可以采用弹性工作菜单与弹性福利设置形式,建立给予员工自我选择权的管理机制。例如可以采用“积分”的方式,员工通过自身的表现赚取“积分”,企业制定各种福利的“积分”兑换方式并组织员工兑换“积分”,员工通过这种兑换获取自己喜欢的福利。给予自我选择权可以使员工心理感觉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薪酬激励“过度合理化”。
其他文献
我们认为HR转型应该改变企业的根本特征、文化或企业形象。我们将HR转型的这一成果称之为组织能力的界定和打造。组织能力会塑造企业在人们心中的模样。企业不是因他们的组织结构(structure)而为人所知,而是因他们的独特能力(capability)而为人所知。  组织能力代表了一个企业因何而为人所知,它擅长做什么,以及它如何建构行为模式以提供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无形资产中的大部分是由组织能力定义的,组
期刊
在品牌的意义系统中,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品牌的愿景和价值,当然涵盖产品和服务,技术和品质等。其次是品牌的识别身份,比如说品牌故事。第三是标识,比如颜色或设计,还有品牌资产和历史渊源。第四个组成元素,对餐饮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文化背景。  创建品牌价值主张有四个原则:  第一,价值主张一定对目标客户非常重要。当你界定好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你所提供的价值就必须是他们看重的才行;  第二,价
期刊
对于实体店们而言,过去的2016年很难说得上“精彩”。上海淮海路矗立近20年的太平洋百货即将在年底走入历史,零售巨头玛莎宣布关闭中国所有门店并退出全球10个市场……实体店的“水逆”期似乎仍在继续。  诚然,在电商及其他新兴购物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实体店模式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实体店”本身将会退出历史舞台。无变革,不实体!  日前,亚马逊就相继宣布开设实体书店和实体便利店 (Amazo
期刊
我们听见许多创业者逢人便说痛点,用痛点来装点门面,然而大家真的了解痛点吗?能否找到痛点、找得准不准、有没有办法解决,成了各路创业精英必须要迎接的一个个挑战。其中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找的痛点准不准?它将直接决定痛点解决方案在市场上的成败。  模拟推演:解决痛点能否影响用户购买  如果你有一个新的创业想法,想验证它是否抓住了顾客真正的痛点?是否真正捕捉到了商机?  做到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看你能
期刊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工作中遇到问题应该表达出来,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做到。可以看看最近调查的一些案例:  “有个助理最近总是跟人对着干,大家碰到她都小心翼翼的,宁愿自己多做点也不愿找她合作。她的领导也不敢惹她。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一直到她退休。”  “公司里遇到问题都没法做计划,大家悄悄商议就过去了。有时每个人都知道方案有很大的漏洞,也都要耗费好几个月执行。长此以往,企业达不到既定的发展目标,也没有足
期刊
在过去十年推动中国企业实施品类战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以改良而非革命的方式推进品类聚焦是更加稳妥可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聚焦最核心业务。  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低估现有业务的增长潜力、高估新兴业务的发展前景。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是过多的将眼光放在未来而忽视了目前,不断的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所谓的新的增长点上去,忽略了深入挖掘现有业务的增长潜
期刊
不懂顾客的需求和痛点,产品和服务未经差异化定位,凭什么在市场上立足?70年代定位理论就产生了,它强调企业应努力去寻找那些对消费者有价值且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价值点,并通过相应的营销措施使之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位置,具备特殊的影响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定位理论的目的是给自己在市场上划出一个细分地盘,实现差异化竞争,规避红海,避免残酷的近身搏杀。通过差异化定位,无论是在传统市场,还是在新兴市场,或是
期刊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彼得·圣吉关注的重点在于分散组织中的领导角色,从而提高所有员工的能力,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高效的工作。而成功领导人很好地去理解了挑战的各个方面,并能有效地應对这些挑战。  自己要为未来负起更多的责任  谁能对未来负起更多的责任?回答是:我们自己。无论如何,组织也好,社会也好,我们正在逐渐从一个一切都已经为我们安排好的世界转变到一个要我们为了自己的未来担负起更多责
期刊
痛点即用户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找痛点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有痛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企业必须思考自己能给用户提供什么、能满足用户的哪些刚性需求,这样才能将用户的痛点转化为机遇,提高用户黏性,形成双赢局面。  那么,什么是痛点?形成痛点思维、找准痛点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对于企业而言,找准痛点并进行痛点营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看名企怎样对待痛点  一个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或产品的
期刊
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正在将人工智能推向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麦肯锡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可能为全球额外贡献13万亿美元的GDP增长(此为总体数据,去除了竞争影响和转型成本),平均每年推动GDP增长约1.2%,足以比肩历史上其他几种通用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例如19世纪的蒸汽机、20世纪的工业机器人和21世纪的信息技术。  过去数年间,各大国均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