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海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方,地形复杂多样,贯穿着秦祁昆三大山系,因此常常伴随着地壳活动。所以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岩浆剧烈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成矿地质特征。而河南县夏日孜地区位于青海南山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带西倾山古陆块体北缘,北邻同德——泽库早印支造山亚带,属于西秦岭南亚带的西延部分,此地区是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域,因此对夏日孜地区的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海省 夏日孜地区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9-0258-02
夏日孜地区位于西秦岭地区南亚带部位,西秦岭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成矿地带,而南亚带恰巧又处于西秦岭地区的成矿带之上,因此夏日地区具有丰富的金属矿资源。近几年来在此地区先后发现了一批金矿床,所以此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地区。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研究,所以对夏日孜地区的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地层特征
总体而言,夏日孜地区的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表现为三层系大面积的出露,大体表现为中——上三叠统,也有一部分地区为第四系。
1.1 中——上三叠统
该地区被岩层大面积覆盖,岩层主要由板岩、灰岩、夹粉岩构成。此地区的岩体整体走向为100度至110度,倾向方位北北东,倾斜度为56度至69度,岩石厚度大约为四千米。根据沉积韵律、岩石组成以及岩石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可以将中——上三叠统分为四个岩性阶段:第一岩性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的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石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度大致为六十五度,岩石厚度为1.4千米以上;第二岩层阶段,也位于夏日孜地区的南方,主要由灰岩、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石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角为六十五度左右,岩层厚度约为七百米;第三岩层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的中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层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角为六十一度左右,岩层厚度为两千米以上;第四岩层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体走向为南东东,岩层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岩层切斜角为五十四度至六十一度,岩层厚度在两千米以上。
1.2 岩石特征
该地区的岩层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砂质板岩、灰岩构成,这四种岩石的特征如下: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特别广泛,颜色表现为灰绿色,结构为中西粒砂式结构,颗粒的大小大致为0.38至0.7毫米,主要存在沉积旋回的中、下部位,该种岩石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五十的石英、百分之十五的长石、百分之五的岩屑、百分之二的白云母、百分之一的金属矿物以及百分之二十五的胶结物,胶结物包括绿泥石、高岭石等等;细砂岩,颜色表现为灰绿色,结构为粉砂状结构与细粒纱状结构。颗粒大小为0.1至0.2毫米。属于粒砂级岩石,有一小部分的大小小于0.1毫米。此种岩石的碎屑颗粒一般呈现棱角状。岩石的组成成分中碎屑占据百分之七十,成分以石英与黑云母为主,其次是云母、长石、岩屑、胶结物占据百分之三十;砂质板岩,颜色表现为灰色,结构为变余泥状花岗鳞片变晶结构,岩石颗粒较小,大小为0.01毫米左右,岩石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四十五的绢云母、百分之三十石英、百分之十的方解石、百分之三的黑云母、百分之四的绿泥石、百分之三的磁铁矿、百分之二的白钛矿以及百分之二的磷灰石;灰岩,结构为隐晶质与显微晶质结构,岩石的组成大体是由百分之九十的方解石组成,然后还有极少成分的石英与绢云母组成。第四系内主要为坡积层与冲击砂砾石层和植物生长层,其厚度在两米以上。
二、构造特征
本次的研究区域位于西倾山古陆块体瓦日杂盖让复式向斜北翼,研究区域为向北东倾斜的单斜式构造,研究区域出露地层为三叠系,此地区地层的走向为北西西至南东东方位,倾向方位为北东,地层的倾斜角为五十六度至六十度。所研究区域内的北西与北东向有两组裂缝在发育,据测量两组裂缝内有明显的石英脉发育情况,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控矿作用。
三、岩浆活动
据测量与观察显示,在研究地区岩浆侵入现象较为微弱,所研究区域的中南方明显可以见到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体,并且此岩体呈现不规则的岩枝状态,岩体由北东至南西方向分布,并且在研究的石英脉中有明显的金矿化。石英闪长岩体呈现小岩枝状态,颜色表现为灰色与浅灰色,结构表现为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石英闪长岩体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的斜长石、百分之十五的黑云母、百分之十五的石英、百分之五的角闪石。
四、矿化体特征
夏日孜地区的矿化体特征表现为:所研究区域内的矿化地段地表不明显,在开挖的探槽之中,均显示矿化与岩体断裂的构造有关,所研究的岩体大多为和铁矿石英砂岩,据观测者观察,断裂构造内的蚀变岩及穿插的细小石英脉为含矿体,部分石英脈发育蜂窝状构造具黄铁矿蚀变淋滤假象。蚀变现象主要表现为硅化(蚀变现象见图1,图中Qtz表示为石英,PI表示为斜长石)。
五、区域矿床特征分析
伴随着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夏日孜地区也就是秦岭地区发现了卡林型金矿近二十处,至今探测到了金矿资源已经达到一千吨,包括大水、阳山等大型、金矿,针对研究者及勘测者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此地区的金矿大多分布在构造变动强烈的缝合地带,前陆冲断带与秦岭微地块内部发生的运动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成矿及相关的矿物质活化、迁移。尤其是自印支运动以来,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带以及成矿场所,从而形成了矿带。据周边的化学元素与特征显示,按照大水金矿七十七线原生晕的计算,与金元素相关性较好的元素主要有:Hg、Mo、As、Sb、W、Pb和Zn。
六、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前景
6.1 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周围其他矿区可以看出,每个矿体的赋矿层位都是地层,大多的矿区为中上三叠统地层,含矿岩性大体表现为浅变质泥砂质岩系,根据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矿产的形成介质主要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降水,金矿的产生介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所研究区域露中上三叠统的粉砂质板岩、薄层状灰岩粉砂质板岩互层组成的一套浅变质泥砂质岩,这就为矿产的形成作用提供了优质的物质来源,就像我国知名学者钟教授所述,大水金矿矿床的发现与研究为沉积岩地区金矿的勘测打开了一个新的找矿前景,根据矿体的侵蚀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地区周围金矿出路的标高大约在三千五百米至三千八百米之间,而研究区域的工作标高在三千六百米至三千八百米之间,从矿体的赋存标高上进行分析,夏日孜地区的矿体没有被严重侵蚀,并且矿体埋没的几率不大。
6.2 矿床成因
根据对研究区域的成矿条件与因素并结合实际的地域特征、矿体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区内的矿体的产生都发育于构造蚀变带之内,并且分布情况受到北西向的构造多影响,因此,研究区域内的产生的金矿化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6.3 找矿标志
夏日孜地区的构造标志为:方位北西向的主断裂破碎蚀变带与他两侧所产生的与其基本平行的次级层间断层构造以及节理裂隙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夏日孜地区蚀变标志:硅化、碎裂岩化等蚀变和构造行迹,黄铁矿化、等金属矿化直接标志;地球化学标志:Au、As组合异常中具明显的浓集中心且套合较好的异常是重要的找金地球化学标志。
6.4 找矿潜力分析
总体而言,含金矿化体的产生主要是在断裂构造蚀变带内通过发育而形成的,因此夏日孜地区恰巧位于西秦岭南带迭部—武都金矿带西端与工作区东侧的甘青交界处,与大水、中曲、拉尔玛等金矿床共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之上。因此夏日孜地区于这几个大的金矿地质特征、背景以及构造都极为相似,同时中上三叠统在矿带中处于主要的含矿层。同时夏日孜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北西西向的区域性哈拉塘断裂带从本区穿过,该带的中东段有大水、忠曲、巴西等大型金矿床分布,西沿至本区也有金、多金属矿点分布,所以受到地区断裂的作用,使夏日孜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缝隙并与其形成一套完整的构造体系,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定位提供了环境。
6.5 深部找矿前景
在分析过程中,按照对小秦岭S60号矿体垂向上矿石品位的统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在该区域的矿石品味表现出明显的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发展规律,并且综合来看,这个规律在垂向延伸方向上较为稳定,根据这一点,在一千七百米至一千九百米的标高范围内的弱矿间隔区下部预测发现了第二矿化富集带,也预示着工作区也可能发育着第二矿化富集带。
七、结束语
总体来看,夏日孜地区地处于极为重要的金矿成矿地带之上,并且此区域的构造发育,中上三叠统是本矿带的主要含矿层,具有较好的金异常,因此根据上文内容,夏日孜地区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与发展潜力,因此应该着重对夏日孜地區进行研究与勘测,加强地质与矿物勘测力度,相信在未来夏日孜地区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彭永和.青海省河南县夏日孜地区找矿前景分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9).
[2] 左英,孙川,吴金波.青海省某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
[3] 许存胜,赵志逸,温得银,卢世银.青海省矽卡岩矿床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J].甘肃冶金,2013(05).
[关键词]青海省 夏日孜地区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9-0258-02
夏日孜地区位于西秦岭地区南亚带部位,西秦岭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成矿地带,而南亚带恰巧又处于西秦岭地区的成矿带之上,因此夏日地区具有丰富的金属矿资源。近几年来在此地区先后发现了一批金矿床,所以此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地区。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研究,所以对夏日孜地区的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地层特征
总体而言,夏日孜地区的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表现为三层系大面积的出露,大体表现为中——上三叠统,也有一部分地区为第四系。
1.1 中——上三叠统
该地区被岩层大面积覆盖,岩层主要由板岩、灰岩、夹粉岩构成。此地区的岩体整体走向为100度至110度,倾向方位北北东,倾斜度为56度至69度,岩石厚度大约为四千米。根据沉积韵律、岩石组成以及岩石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可以将中——上三叠统分为四个岩性阶段:第一岩性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的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石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度大致为六十五度,岩石厚度为1.4千米以上;第二岩层阶段,也位于夏日孜地区的南方,主要由灰岩、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石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角为六十五度左右,岩层厚度约为七百米;第三岩层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的中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层走向为南东东,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倾斜角为六十一度左右,岩层厚度为两千米以上;第四岩层阶段,位于夏日孜地区北方,主要由石英砂岩与板岩构成,岩体走向为南东东,岩层倾向方位为北北东,岩层切斜角为五十四度至六十一度,岩层厚度在两千米以上。
1.2 岩石特征
该地区的岩层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砂质板岩、灰岩构成,这四种岩石的特征如下: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特别广泛,颜色表现为灰绿色,结构为中西粒砂式结构,颗粒的大小大致为0.38至0.7毫米,主要存在沉积旋回的中、下部位,该种岩石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五十的石英、百分之十五的长石、百分之五的岩屑、百分之二的白云母、百分之一的金属矿物以及百分之二十五的胶结物,胶结物包括绿泥石、高岭石等等;细砂岩,颜色表现为灰绿色,结构为粉砂状结构与细粒纱状结构。颗粒大小为0.1至0.2毫米。属于粒砂级岩石,有一小部分的大小小于0.1毫米。此种岩石的碎屑颗粒一般呈现棱角状。岩石的组成成分中碎屑占据百分之七十,成分以石英与黑云母为主,其次是云母、长石、岩屑、胶结物占据百分之三十;砂质板岩,颜色表现为灰色,结构为变余泥状花岗鳞片变晶结构,岩石颗粒较小,大小为0.01毫米左右,岩石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四十五的绢云母、百分之三十石英、百分之十的方解石、百分之三的黑云母、百分之四的绿泥石、百分之三的磁铁矿、百分之二的白钛矿以及百分之二的磷灰石;灰岩,结构为隐晶质与显微晶质结构,岩石的组成大体是由百分之九十的方解石组成,然后还有极少成分的石英与绢云母组成。第四系内主要为坡积层与冲击砂砾石层和植物生长层,其厚度在两米以上。
二、构造特征
本次的研究区域位于西倾山古陆块体瓦日杂盖让复式向斜北翼,研究区域为向北东倾斜的单斜式构造,研究区域出露地层为三叠系,此地区地层的走向为北西西至南东东方位,倾向方位为北东,地层的倾斜角为五十六度至六十度。所研究区域内的北西与北东向有两组裂缝在发育,据测量两组裂缝内有明显的石英脉发育情况,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控矿作用。
三、岩浆活动
据测量与观察显示,在研究地区岩浆侵入现象较为微弱,所研究区域的中南方明显可以见到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体,并且此岩体呈现不规则的岩枝状态,岩体由北东至南西方向分布,并且在研究的石英脉中有明显的金矿化。石英闪长岩体呈现小岩枝状态,颜色表现为灰色与浅灰色,结构表现为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石英闪长岩体的组成成分为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的斜长石、百分之十五的黑云母、百分之十五的石英、百分之五的角闪石。
四、矿化体特征
夏日孜地区的矿化体特征表现为:所研究区域内的矿化地段地表不明显,在开挖的探槽之中,均显示矿化与岩体断裂的构造有关,所研究的岩体大多为和铁矿石英砂岩,据观测者观察,断裂构造内的蚀变岩及穿插的细小石英脉为含矿体,部分石英脈发育蜂窝状构造具黄铁矿蚀变淋滤假象。蚀变现象主要表现为硅化(蚀变现象见图1,图中Qtz表示为石英,PI表示为斜长石)。
五、区域矿床特征分析
伴随着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夏日孜地区也就是秦岭地区发现了卡林型金矿近二十处,至今探测到了金矿资源已经达到一千吨,包括大水、阳山等大型、金矿,针对研究者及勘测者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此地区的金矿大多分布在构造变动强烈的缝合地带,前陆冲断带与秦岭微地块内部发生的运动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成矿及相关的矿物质活化、迁移。尤其是自印支运动以来,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带以及成矿场所,从而形成了矿带。据周边的化学元素与特征显示,按照大水金矿七十七线原生晕的计算,与金元素相关性较好的元素主要有:Hg、Mo、As、Sb、W、Pb和Zn。
六、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前景
6.1 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周围其他矿区可以看出,每个矿体的赋矿层位都是地层,大多的矿区为中上三叠统地层,含矿岩性大体表现为浅变质泥砂质岩系,根据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矿产的形成介质主要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降水,金矿的产生介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所研究区域露中上三叠统的粉砂质板岩、薄层状灰岩粉砂质板岩互层组成的一套浅变质泥砂质岩,这就为矿产的形成作用提供了优质的物质来源,就像我国知名学者钟教授所述,大水金矿矿床的发现与研究为沉积岩地区金矿的勘测打开了一个新的找矿前景,根据矿体的侵蚀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地区周围金矿出路的标高大约在三千五百米至三千八百米之间,而研究区域的工作标高在三千六百米至三千八百米之间,从矿体的赋存标高上进行分析,夏日孜地区的矿体没有被严重侵蚀,并且矿体埋没的几率不大。
6.2 矿床成因
根据对研究区域的成矿条件与因素并结合实际的地域特征、矿体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区内的矿体的产生都发育于构造蚀变带之内,并且分布情况受到北西向的构造多影响,因此,研究区域内的产生的金矿化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6.3 找矿标志
夏日孜地区的构造标志为:方位北西向的主断裂破碎蚀变带与他两侧所产生的与其基本平行的次级层间断层构造以及节理裂隙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夏日孜地区蚀变标志:硅化、碎裂岩化等蚀变和构造行迹,黄铁矿化、等金属矿化直接标志;地球化学标志:Au、As组合异常中具明显的浓集中心且套合较好的异常是重要的找金地球化学标志。
6.4 找矿潜力分析
总体而言,含金矿化体的产生主要是在断裂构造蚀变带内通过发育而形成的,因此夏日孜地区恰巧位于西秦岭南带迭部—武都金矿带西端与工作区东侧的甘青交界处,与大水、中曲、拉尔玛等金矿床共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之上。因此夏日孜地区于这几个大的金矿地质特征、背景以及构造都极为相似,同时中上三叠统在矿带中处于主要的含矿层。同时夏日孜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北西西向的区域性哈拉塘断裂带从本区穿过,该带的中东段有大水、忠曲、巴西等大型金矿床分布,西沿至本区也有金、多金属矿点分布,所以受到地区断裂的作用,使夏日孜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缝隙并与其形成一套完整的构造体系,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定位提供了环境。
6.5 深部找矿前景
在分析过程中,按照对小秦岭S60号矿体垂向上矿石品位的统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在该区域的矿石品味表现出明显的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发展规律,并且综合来看,这个规律在垂向延伸方向上较为稳定,根据这一点,在一千七百米至一千九百米的标高范围内的弱矿间隔区下部预测发现了第二矿化富集带,也预示着工作区也可能发育着第二矿化富集带。
七、结束语
总体来看,夏日孜地区地处于极为重要的金矿成矿地带之上,并且此区域的构造发育,中上三叠统是本矿带的主要含矿层,具有较好的金异常,因此根据上文内容,夏日孜地区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与发展潜力,因此应该着重对夏日孜地區进行研究与勘测,加强地质与矿物勘测力度,相信在未来夏日孜地区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彭永和.青海省河南县夏日孜地区找矿前景分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9).
[2] 左英,孙川,吴金波.青海省某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
[3] 许存胜,赵志逸,温得银,卢世银.青海省矽卡岩矿床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J].甘肃冶金,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