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一新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耳目一新
  题解
  这是全命题作文题,没有任何提示,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全方位自主解读题目的能力。“耳目一新”是成语,解读成语须运用解读古汉语的能力,古汉语中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产生特定名词或短语,例如“黄发垂髫”“伛偻提携”等,所以这里的“耳目”所指并不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而是指所有感官感受到的。能准确解读的学生自然不会受到感官的限制,选材范围可以更广泛,描写角度可以更丰富;只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当然会在选材和描写角度方面受到限制,但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种感知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一”可理解为“全”“都”,也可以理解为“一下子”。前者需要突出新的程度,即帶有某种颠覆性;后者需要突出“新”呈现时的突发性、震撼力。运用恰当,两者都会充分体现。当然,在初中阶段,并不会严格要求这两个方面。“新”解释为动词“变新”,也可解释为使动用法的“使……新”。前者更注重新面貌的呈现,后者则还需要呈现促动新面貌呈现的施动者。当然“新”必须在比较中渐渐体现,所以对“旧”要有适当的描写。不过,“新”才是主要内容,“旧”的篇幅不可以超过“新”。
  学生例文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马芊明
  呆呆地看着投影仪上的几何图形,看着新老师的电子教鞭在屏幕上移来移去,想起老何画满整个黑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们的老何,再也不教我们了。
  继任的女老师与他同姓。她刚来的日子里,我们只叫她“数学老师”或“新老师”,称呼里不带一个“何”字。一想到老何不再教我们,心中便产生了一种是她赶走了老何的感觉,因此我很排斥她,甚至有些厌恶。
  我们多么想念老何的课堂啊!老何总爱想到哪里讲哪里,或者带着一班学生把课本里的一道题钻研一整节课。有时,在课上和大家一起碰撞出新思路,他便兴奋得如得到糖果的孩子,手舞足蹈起来,完全不理会下课铃声。有时他讲得极快而唾沫星儿飞溅,然后,扔下一句“好,自己看书”,留下大半节课让我们上自习。
  新来的老师与老何不同。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精打细算,学校的铃声与她的课堂总是完美配合。她讲课必用幻灯片课件,每一帧画面都和她的讲授内容严丝合缝。想到她上课前一定精心排演了多次,只为课堂内容能精确完美,我那“只有老何好”的立场动摇了。可比起豪放洒脱的老何,同学们总认为她照本宣科,而且认为只要读了课件便能自学,要她无用云云。
  她讲课多用一本练习册上的听课手册。这本手册与作业本是装订在一本书上的,尽管她批改作业极快,却仍有改不完就该上课的时候,这影响了课堂进度。她多次要求大家把练习册撕开,我们都当笑话听。直到有一天,课代表抱回了两摞“作业本”,我们都好奇地围过去:每本作业都被整齐地撕开了,她给每本后面都添加了一张纸,又用两个夹子夹紧。课堂上用的那一半加了绿纸,写作业用的那一半是黄纸。夹子的颜色花花绿绿,仔细研究发现她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区分了性别。有的同学的本子原本包了书皮,拆开后又被她重新套好。
  我找到属于我的一黄一绿两个册子,打开看:呀!这么短的时间里,批改了这么多作业,还要把练习册一一拆开,她竟然从我的作业里挑…来一个极小的、十分不起眼儿的错!我一下子想起老何改作业时的“懒”,忽然发现新老师的好。唱歌方法有美声有通俗,说唱的节奏有crap也有old school,我们又何必苛求每位老师的讲课方式都一样?既有以老何为代表的“毕加索数学艺术”流派,就该允许有何老师这样精细的工笔画师。她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又怎能小觑呢?
  令我耳目一新的,不止被拆开的练习册。
  教师点评
  这种以成语或谚语为题的全命题作文,难免让人有“无从下笔”的感觉。但马芊明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妙在什么地方?对一个学生来说,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无疑是人际交往的两大部分,你看她侃侃而谈,如同与读者聊着身边琐事。一个被深爱的、豪放洒脱的何老师离开了,同学们心碎了;代替何老师的是一位“刻板”的新何老师。所以,你看,她的抵触情绪随之产生。然而,如何客观公正、胸怀宽广地接纳不同的人,难道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课题吗?所聿,小马同学固执的眼光改变了,那是因为新来的何老师另有一种魅力,让她彻底改变了对新老师的看法。这一转变过程,小作者描写得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赵蓉)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陶柯帆
  猫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是与人类社会毫无交集的捕食动物,当英国皇室发现这种可爱又美丽的小动物可以被驯化后,就被人们抓来当作贵族们的消遣物,并且名字也变成了可爱的“咪咪”。
  我家就养了这么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平时义静低调,也十分懒惰,常常趴在床上睡懒觉,而且一睡就是一整天。它醒来后伸个懒腰舒展舒展身体,饿了就懒懒散散地走到猫碗前吃几口猫粮,喝点儿水,然后就跳到柜子上给自己舔舔毛梳理妆容,然后继续睡觉。有时我们突然找不到它了,急得不得了,在家里到处找,喊它的名字,最后总在某个柜子里发现它在睡大觉,令人哭笑不得。有时它会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副傻傻的样子。
  但最近,它做了一件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的事。一天,家中正开窗透气,它正好坐在阳台的凳子上,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几只在空中飞了好几圈的鸽子停下来,在阳台窗外的台子上歇脚。猫看到鸽子,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躲得远远的在暗中观察。慢慢地,它开始靠近鸽子们,像是在试探。鸽子没有任何反应,仍站在台子上叽叽喳喳地聊天。过了一会儿,猫可能发现时机已到,或是听到了野性的呼唤,于是迅速一跃跳上前,一爪子挠过去,抓住了其中一只鸽子拽到屋中。鸽子后知后觉,拼命地想往窗外飞,但猫似乎不愿轻易放过这顿刚抓到手的美餐,它把鸽子扑倒在地,凶狠地咬断鸽子的颈部。它用嘴叼着鸽子,就像动物世界中狮子叼着被它杀死的羚羊一样,用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向我走来,炫耀着它的战利品。
其他文献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题目  人们总有一些心里话想要倾诉,有时候是感谢、敬佩、怀念,有时候是意见分歧,是不吐不快……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以“致”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题解  1.格式选择  题目是“致”,也就是“写给某某某的心里话”,因此,在格式上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最常见的是书信体,但也不局限于书信体,也可以是一般的留言体。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必须采用第二人称行文。  当然,留言人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長,但从uber、Airbnb到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在短时间内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凯文·凯利在2015年出版的《必然》中就告诉我们“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从而导致“共享”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涌现出了大量创业公司,出现了C2C、B2C、C2B2C等模式。  共享经济这一
顾墨尘伏案桌前,认真答题。他紧紧攥着笔,用力到指尖泛白。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下来,滴在试卷上,他也浑然不觉。那些密密麻麻的满是考查记忆力强弱的试卷难住了他,他不得不停下笔,环顾考场。看到其他同学奋笔疾书的模样,顾墨尘心里焦躁又无奈。没办法,顾墨尘从小记忆力就不好,连他的妈妈都常打趣说:“这点儿东西都记不住,可得小心哪天把自己名字都忘了……”  测试结束了,顾墨尘最后看了一眼试卷抬头上“志愿者素质测
吕雷祎一是我们的語文课代表,也是本年级作文写得最好的人。她行文如鸣编钟,可旁征博引,又字字珠玑,令人时沉浸其中,时被警醒。描写事物,我们也总能一窥她细腻的心思、敏感如文学家的灵气。同她交流或辩论(绝不为诡辩)时,她也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常与她促膝而谈,讲到动情处,她忽地一顿,眼睛深深地望向别处。这思虑的片刻,我仿佛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她脑中迸发!遇到有益有趣的文章,祎一总要寻出出处来,再细细地品读,说
有一双眼睛,  清澈透明,  他怀着无限的眷恋,  凝望着天上的星星。  一道流星划过天际,  他盼望着,盼望着,  花儿再次迎风绽放,  鸟儿亲吻碧蓝的天幕,  泉水捧着马儿的嘴唇时,  那个远方的春天,  悄悄地,悄悄地,  從山岗的另一面,  跑过来,跑过来,  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天有些暗了,我们坐在舅舅的车上,往妈妈的老家那里赶。  我没在这个以本族姓氏命名的村子里住过,但我知道,妈妈是在这儿出生的,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这里总共住过她们家族的二十六代人。  很小的时候,我来过一次,觉得老家很落后,印象不好。现在公路两旁已种上了杨树,可惜杨树落叶太早,显得很冷清。  很快我就发现公路两旁全摊晒着玉米,有整根的棒子,更多的是金黄色的玉米粒,绵延了几公里。有村民坐在一旁看着。舅
落日的余暉褪尽了夕阳最后一抹酡红  空气中回荡着粗重的喘息  汗水从额头滑落  落在了浸满汗水的衣服上  即使跌倒了  疲惫了  困倦了  也依旧坚持  眼里闪耀着执著的光芒  心中期盼着那个耀眼的地方  一个年轻的梦  从这里出发
我本不怎么喜欢赏画。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看到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幅幅画,觉得好看的,如果能拍照,就拍下来,留作纪念,当然以后也不会仔细欣赏它;对于那些不能拍的,就在心里感慨一番,记个大概,也很快就忘了。美术课,往往是没有文字作业的,可面对要求赏析艺术作品的作业,我脑袋空空,只好无奈地上网看看有什么名画品评之类的文章。  鼠标不断下滑,一幅幅画从眼前掠过,却始终没有让我有所感触的,直到这幅《芙蓉锦鸡
事件回放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不仅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儿童食用越来越多高糖和高热量食品,肥胖比例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问题已非城里人和成年人的“专利”,农村青少年儿童正面临肥胖的侵袭。一项由山东省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的为期29年的调查显示,从1985年至2014年,调查对象中超重男孩的比例从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