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耳目一新
题解
这是全命题作文题,没有任何提示,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全方位自主解读题目的能力。“耳目一新”是成语,解读成语须运用解读古汉语的能力,古汉语中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产生特定名词或短语,例如“黄发垂髫”“伛偻提携”等,所以这里的“耳目”所指并不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而是指所有感官感受到的。能准确解读的学生自然不会受到感官的限制,选材范围可以更广泛,描写角度可以更丰富;只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当然会在选材和描写角度方面受到限制,但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种感知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一”可理解为“全”“都”,也可以理解为“一下子”。前者需要突出新的程度,即帶有某种颠覆性;后者需要突出“新”呈现时的突发性、震撼力。运用恰当,两者都会充分体现。当然,在初中阶段,并不会严格要求这两个方面。“新”解释为动词“变新”,也可解释为使动用法的“使……新”。前者更注重新面貌的呈现,后者则还需要呈现促动新面貌呈现的施动者。当然“新”必须在比较中渐渐体现,所以对“旧”要有适当的描写。不过,“新”才是主要内容,“旧”的篇幅不可以超过“新”。
学生例文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马芊明
呆呆地看着投影仪上的几何图形,看着新老师的电子教鞭在屏幕上移来移去,想起老何画满整个黑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们的老何,再也不教我们了。
继任的女老师与他同姓。她刚来的日子里,我们只叫她“数学老师”或“新老师”,称呼里不带一个“何”字。一想到老何不再教我们,心中便产生了一种是她赶走了老何的感觉,因此我很排斥她,甚至有些厌恶。
我们多么想念老何的课堂啊!老何总爱想到哪里讲哪里,或者带着一班学生把课本里的一道题钻研一整节课。有时,在课上和大家一起碰撞出新思路,他便兴奋得如得到糖果的孩子,手舞足蹈起来,完全不理会下课铃声。有时他讲得极快而唾沫星儿飞溅,然后,扔下一句“好,自己看书”,留下大半节课让我们上自习。
新来的老师与老何不同。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精打细算,学校的铃声与她的课堂总是完美配合。她讲课必用幻灯片课件,每一帧画面都和她的讲授内容严丝合缝。想到她上课前一定精心排演了多次,只为课堂内容能精确完美,我那“只有老何好”的立场动摇了。可比起豪放洒脱的老何,同学们总认为她照本宣科,而且认为只要读了课件便能自学,要她无用云云。
她讲课多用一本练习册上的听课手册。这本手册与作业本是装订在一本书上的,尽管她批改作业极快,却仍有改不完就该上课的时候,这影响了课堂进度。她多次要求大家把练习册撕开,我们都当笑话听。直到有一天,课代表抱回了两摞“作业本”,我们都好奇地围过去:每本作业都被整齐地撕开了,她给每本后面都添加了一张纸,又用两个夹子夹紧。课堂上用的那一半加了绿纸,写作业用的那一半是黄纸。夹子的颜色花花绿绿,仔细研究发现她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区分了性别。有的同学的本子原本包了书皮,拆开后又被她重新套好。
我找到属于我的一黄一绿两个册子,打开看:呀!这么短的时间里,批改了这么多作业,还要把练习册一一拆开,她竟然从我的作业里挑…来一个极小的、十分不起眼儿的错!我一下子想起老何改作业时的“懒”,忽然发现新老师的好。唱歌方法有美声有通俗,说唱的节奏有crap也有old school,我们又何必苛求每位老师的讲课方式都一样?既有以老何为代表的“毕加索数学艺术”流派,就该允许有何老师这样精细的工笔画师。她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又怎能小觑呢?
令我耳目一新的,不止被拆开的练习册。
教师点评
这种以成语或谚语为题的全命题作文,难免让人有“无从下笔”的感觉。但马芊明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妙在什么地方?对一个学生来说,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无疑是人际交往的两大部分,你看她侃侃而谈,如同与读者聊着身边琐事。一个被深爱的、豪放洒脱的何老师离开了,同学们心碎了;代替何老师的是一位“刻板”的新何老师。所以,你看,她的抵触情绪随之产生。然而,如何客观公正、胸怀宽广地接纳不同的人,难道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课题吗?所聿,小马同学固执的眼光改变了,那是因为新来的何老师另有一种魅力,让她彻底改变了对新老师的看法。这一转变过程,小作者描写得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赵蓉)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陶柯帆
猫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是与人类社会毫无交集的捕食动物,当英国皇室发现这种可爱又美丽的小动物可以被驯化后,就被人们抓来当作贵族们的消遣物,并且名字也变成了可爱的“咪咪”。
我家就养了这么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平时义静低调,也十分懒惰,常常趴在床上睡懒觉,而且一睡就是一整天。它醒来后伸个懒腰舒展舒展身体,饿了就懒懒散散地走到猫碗前吃几口猫粮,喝点儿水,然后就跳到柜子上给自己舔舔毛梳理妆容,然后继续睡觉。有时我们突然找不到它了,急得不得了,在家里到处找,喊它的名字,最后总在某个柜子里发现它在睡大觉,令人哭笑不得。有时它会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副傻傻的样子。
但最近,它做了一件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的事。一天,家中正开窗透气,它正好坐在阳台的凳子上,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几只在空中飞了好几圈的鸽子停下来,在阳台窗外的台子上歇脚。猫看到鸽子,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躲得远远的在暗中观察。慢慢地,它开始靠近鸽子们,像是在试探。鸽子没有任何反应,仍站在台子上叽叽喳喳地聊天。过了一会儿,猫可能发现时机已到,或是听到了野性的呼唤,于是迅速一跃跳上前,一爪子挠过去,抓住了其中一只鸽子拽到屋中。鸽子后知后觉,拼命地想往窗外飞,但猫似乎不愿轻易放过这顿刚抓到手的美餐,它把鸽子扑倒在地,凶狠地咬断鸽子的颈部。它用嘴叼着鸽子,就像动物世界中狮子叼着被它杀死的羚羊一样,用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向我走来,炫耀着它的战利品。
耳目一新
题解
这是全命题作文题,没有任何提示,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全方位自主解读题目的能力。“耳目一新”是成语,解读成语须运用解读古汉语的能力,古汉语中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产生特定名词或短语,例如“黄发垂髫”“伛偻提携”等,所以这里的“耳目”所指并不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而是指所有感官感受到的。能准确解读的学生自然不会受到感官的限制,选材范围可以更广泛,描写角度可以更丰富;只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当然会在选材和描写角度方面受到限制,但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种感知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一”可理解为“全”“都”,也可以理解为“一下子”。前者需要突出新的程度,即帶有某种颠覆性;后者需要突出“新”呈现时的突发性、震撼力。运用恰当,两者都会充分体现。当然,在初中阶段,并不会严格要求这两个方面。“新”解释为动词“变新”,也可解释为使动用法的“使……新”。前者更注重新面貌的呈现,后者则还需要呈现促动新面貌呈现的施动者。当然“新”必须在比较中渐渐体现,所以对“旧”要有适当的描写。不过,“新”才是主要内容,“旧”的篇幅不可以超过“新”。
学生例文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马芊明
呆呆地看着投影仪上的几何图形,看着新老师的电子教鞭在屏幕上移来移去,想起老何画满整个黑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们的老何,再也不教我们了。
继任的女老师与他同姓。她刚来的日子里,我们只叫她“数学老师”或“新老师”,称呼里不带一个“何”字。一想到老何不再教我们,心中便产生了一种是她赶走了老何的感觉,因此我很排斥她,甚至有些厌恶。
我们多么想念老何的课堂啊!老何总爱想到哪里讲哪里,或者带着一班学生把课本里的一道题钻研一整节课。有时,在课上和大家一起碰撞出新思路,他便兴奋得如得到糖果的孩子,手舞足蹈起来,完全不理会下课铃声。有时他讲得极快而唾沫星儿飞溅,然后,扔下一句“好,自己看书”,留下大半节课让我们上自习。
新来的老师与老何不同。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精打细算,学校的铃声与她的课堂总是完美配合。她讲课必用幻灯片课件,每一帧画面都和她的讲授内容严丝合缝。想到她上课前一定精心排演了多次,只为课堂内容能精确完美,我那“只有老何好”的立场动摇了。可比起豪放洒脱的老何,同学们总认为她照本宣科,而且认为只要读了课件便能自学,要她无用云云。
她讲课多用一本练习册上的听课手册。这本手册与作业本是装订在一本书上的,尽管她批改作业极快,却仍有改不完就该上课的时候,这影响了课堂进度。她多次要求大家把练习册撕开,我们都当笑话听。直到有一天,课代表抱回了两摞“作业本”,我们都好奇地围过去:每本作业都被整齐地撕开了,她给每本后面都添加了一张纸,又用两个夹子夹紧。课堂上用的那一半加了绿纸,写作业用的那一半是黄纸。夹子的颜色花花绿绿,仔细研究发现她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区分了性别。有的同学的本子原本包了书皮,拆开后又被她重新套好。
我找到属于我的一黄一绿两个册子,打开看:呀!这么短的时间里,批改了这么多作业,还要把练习册一一拆开,她竟然从我的作业里挑…来一个极小的、十分不起眼儿的错!我一下子想起老何改作业时的“懒”,忽然发现新老师的好。唱歌方法有美声有通俗,说唱的节奏有crap也有old school,我们又何必苛求每位老师的讲课方式都一样?既有以老何为代表的“毕加索数学艺术”流派,就该允许有何老师这样精细的工笔画师。她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又怎能小觑呢?
令我耳目一新的,不止被拆开的练习册。
教师点评
这种以成语或谚语为题的全命题作文,难免让人有“无从下笔”的感觉。但马芊明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妙在什么地方?对一个学生来说,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无疑是人际交往的两大部分,你看她侃侃而谈,如同与读者聊着身边琐事。一个被深爱的、豪放洒脱的何老师离开了,同学们心碎了;代替何老师的是一位“刻板”的新何老师。所以,你看,她的抵触情绪随之产生。然而,如何客观公正、胸怀宽广地接纳不同的人,难道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课题吗?所聿,小马同学固执的眼光改变了,那是因为新来的何老师另有一种魅力,让她彻底改变了对新老师的看法。这一转变过程,小作者描写得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赵蓉)
耳目一新
北达资源中学初三 陶柯帆
猫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是与人类社会毫无交集的捕食动物,当英国皇室发现这种可爱又美丽的小动物可以被驯化后,就被人们抓来当作贵族们的消遣物,并且名字也变成了可爱的“咪咪”。
我家就养了这么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平时义静低调,也十分懒惰,常常趴在床上睡懒觉,而且一睡就是一整天。它醒来后伸个懒腰舒展舒展身体,饿了就懒懒散散地走到猫碗前吃几口猫粮,喝点儿水,然后就跳到柜子上给自己舔舔毛梳理妆容,然后继续睡觉。有时我们突然找不到它了,急得不得了,在家里到处找,喊它的名字,最后总在某个柜子里发现它在睡大觉,令人哭笑不得。有时它会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副傻傻的样子。
但最近,它做了一件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的事。一天,家中正开窗透气,它正好坐在阳台的凳子上,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几只在空中飞了好几圈的鸽子停下来,在阳台窗外的台子上歇脚。猫看到鸽子,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躲得远远的在暗中观察。慢慢地,它开始靠近鸽子们,像是在试探。鸽子没有任何反应,仍站在台子上叽叽喳喳地聊天。过了一会儿,猫可能发现时机已到,或是听到了野性的呼唤,于是迅速一跃跳上前,一爪子挠过去,抓住了其中一只鸽子拽到屋中。鸽子后知后觉,拼命地想往窗外飞,但猫似乎不愿轻易放过这顿刚抓到手的美餐,它把鸽子扑倒在地,凶狠地咬断鸽子的颈部。它用嘴叼着鸽子,就像动物世界中狮子叼着被它杀死的羚羊一样,用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向我走来,炫耀着它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