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旅行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记录史金霞老师作为一位家长、一名教师以及自己的成长史,这三种角色的成长历程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很值得我去品味和深思。
  近年来,颇为附庸风雅。每逢假期,总会争取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人物景观拍了无数照片,朋友圈也频频分享。亲朋好友閑唠时也常会谈及“你们去哪里旅游”,“那里怎么样?”何谓“旅游”?顾名思义,当然是出门游玩,或是与家人,或是与朋友三五为伴、说说笑笑,游览景点、品尝美食。我也常常沾沾自喜地阔谈起这个那个的美景,有点小满足地回味着某处某地的美食。
  直至读到史金霞老师《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时,我忽而有感于给“出去走走”定这样的概念,似乎与我心中所想的还有些出入。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之外,我似乎也常常不在于我是否尽览了目的地景点,而是随心随感,从通畅的高速之路,走到陈旧的老国道,走到崎岖蜿蜒的山区小道;从云轻风淡,走到落日余晖,乃至走到夜阑人静;同时也放纵思绪,寻觅着隐藏在灵魂深处的自我;怀揣好奇,探索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儿的奥秘;融入自然,在宇宙人生中肆意驰骋,感受那亘古不衰的人类智慧的魅力。而好多时候就在刹那间,我遇见了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某种熟悉的感觉,或是某种追求的境界。这似乎不只是“游”。
  曾经,小家三口,四轮溜转。转过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当了一回“七省巡按”;宿过了厚蕴佛山、潇湘永州、古城凤凰、山城重庆、雨城雅安、月城西昌、春城昆明、边境红河、乐土丘北、绣城靖西、象城南宁等地,稍品酒店文化;走过了山水万千,穿过了隧道无数,遇见了长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名流,经过了窄险云桂山道……骄阳皓月,青山绿水,名都古村,风土人情,见证着我们多姿的身影,弥漫着我们朗朗的笑声,铭刻着我们永恒的记忆,赠予了我们无限的风光,更是让我们兜走了满满的、美美的心情。历时24天!一路分享,一路点赞,一路鲜花,一路关怀,一路祝福,一路掌声!感恩!感谢!但这仅在于“游”吗?不,不止!我们收获的不只是景观与心情。我们作为父母,带着孩子,开拓了视野,磨炼了意志。
  犹记某一次旅途之中,旅馆老板的热情豁达以及特为投缘的一席话,特别是那免费的一宿,让我心胸豁然开朗。人在旅途,思绪在路。感谢让我愉快的人,你们给了我好多好多的正能量!感谢缘分,让我遇到了可喜的一切!感谢疾风,带走我一切的不悦!感谢GPS,让我可以在如此广袤的宇宙之间畅游!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再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这难道只是“游”?不,是“悟”!我也期望我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人文熏陶中,成为胸怀阔达之人。
  更记起:“天路”——雅西高速自驾之行有感:任性启程千里行,人入画境不敢声。疑作良辰酣睡中,唯恐呼叹惊扰梦。古有策马扬鞭,今有驱车驰聘!古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则足谓:蜀道绝,千叹万赞无以伦比!天路,歌声里的不再是梦境,传说中的不再是神话。此时何语达此情,唯问此境真与假。
  “生命,是一场惊人的旅行。教育,也是一场惊人的旅行。”当欣赏着微信里转发的关于“天路——雅西高速”的链接时,我疑惑:此中图景是真的吗?或是P图呢?若真的,我能到此一行吗?感谢我家先生,让我美梦成真!我们一家三口驱车进行了“天路之旅”,求证了这天路的真实存在。惊叹“天路”工程之宏观,敬佩“天路”设计者与造路者之伟大,更启示了孩子:没有什么不可能!思维不受一切时空限制,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切梦想皆可成为现实。
  旅行,有随性,也有蓄意。在名不见经传的银屏山小住时,恋恋不舍归,感悟甚多!
  岁月如歌。感情扬抑调高低,暂别喧哗,心归宁静,携小家三口,拣一隅清幽,随伴日月轮回,纵任身心舒展,稍仿文人之逸风,偷借骚客之诗意,邀聚三二投缘好友,缓斟些许佳酿香茗。阔论那上下天地玄黄,聊扯点今古芸芸众生;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皆是语,杯来盏往鸟鸣虫栖无须题;奢尽不拘时光之雅兴,畅抒无境胸臆之豪情;窃喜一年甚好时节,忙趁闲里贪婪将息;揽收草木之绿意,临沐山水之灵气;欲问仙眷何如,谓曰莫若这般,心闲境尤佳,神清气倍爽。悠哉悠哉,乐乎乐乎,归不归,不舍归,流连,欣然,醉在游山玩水之中,其实更加眷恋的是贤人达士。孩子的成长,需要培养性格,更需要开启心智。
  孩子的成长旅途中,若能巧遇良师启智,那便是最大的幸运。
  谢谢史金霞老师,让我在偶然的拜读中,顿悟“旅行”的深意。我希望自己可以在旅游与修行中不断提升自身境界;作为母亲,我希望孩子在这场人生之旅中,或扬帆,或策马,或腾飞,不只是来这世间游玩一趟,而是在游玩之中,可以修得人生正果。而作为教师,我没能陪着学生们一起去看世界,但在三尺讲台之上,我会尽情挥洒,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人生中的旅行心得,在学识上引领学生们去遨游、去修行,赋予人生的这一场旅行更加深刻的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澄华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广府文化和文创品牌形象设计的研究,探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对广府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简述,接着对文创品牌形象设计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广府文化之于文创品牌形象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广大设计者在后续的品牌设计中,更好地对广府文化进行运用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府文化能够为更多人所了解,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字:广府文化 文创品牌 形象设计 影响  广府文化是我国
期刊
【人物】  语文老师  学生(七女一男):  华妃(个性外露、霸气型)  曹贵人(不愿得罪人,精明自保型)  皇后(自认有觉悟、有头脑,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型)  祺貴人(高傲自恋、我行我素型)  淳贵人(天真烂漫、神经大条型)  男班干温太医兼带刀侍卫(文科班男丁稀缺,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兼生活委员,负责收发作业、记迟到早退、督查卫生。因为女生多,招架不了,平常只能迁就女生)  月光宝门甲乙(女生扮演
期刊
摘要:文化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鹰潭就是一座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城市。鹰潭特有的道文化、铜文化、码头文化、火车文化等自古有之并且在文学名著中得到了真实的写照,本文将从《水浒》对鹰潭的描述中,研究鹰潭特有的道文化。  关键词:《水浒》 鹰潭 道文化  《水浒》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非完全出于虚构,就像《水浒》的第一回《张天师祈禳
期刊
摘要:本文以鲍元恺《炎黄风情》组曲中采用原民歌旋律材料完成的二声部卡农段落为例,从原民歌五声性调式旋律的旋法特征与二声部卡农的复调技术原理中,寻找和剖析出由民歌主题组成的二声部卡农既具备严谨的复调技法,又能够获得自然协和音响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鲍元恺 炎黄风情 旋法 二声部卡农  前言  作曲家鲍元恺于1991年创作完成并成功首演的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旨在用西方音乐形式唱出31首无词的
期刊
摘要: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从儿子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位普通母亲博大无私的胸怀和坚毅勇敢的心灵,也表达了对于母亲深刻的愧疚之情。本文从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出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进行深入赏读。  关键词:母爱 老舍 《我的母亲》 赏读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其彰显的人性魅力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古今中外,以歌颂母爱、怀
期刊
摘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既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作品虽然强调了“男女平等”,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但是,实际是把“女”字给抹杀掉,是以男性的身份来行使男性的权利,以男性的标准来评价女性,限制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这是中国古代封建桎梏下女子无法摆脱的悲哀。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要塑造人物,必须遵从人的生命的真实存在。《废都》作为肯定人的生命的文学作品,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从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上系统地诠释了人作为动物本原的生命存在,同时也彰显了人作为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人类生命效应。  关键词:文学作品 人物 废都 三重生命  前言  《废都》是贾平凹在20世纪末所著的一部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在当时曾经轰动全国,成为出版行业的畅销书,在文
期刊
摘要:本文所说的《二泉映月》是一篇文学作品,整篇文章主要对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一生进行了简述,描绘了《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的创作过程,同时又揭示了该曲的丰富内涵,从而生动形象地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勇于和命运抗争以及追求理想的精神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这篇课文进行鉴赏,阅读者可以深入感受《二泉映月》的魅力和伟大,体验阿炳身上的优秀品质,这对阅读者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要:《八路军军政杂志》作为八路军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在抗战相持阶段是我党政治、军事动态的重要阵地,他的通讯文章在战争叙事中细致体现了人性的书写,在战争语境下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八路军军政杂志 通讯 战争叙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打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心,坚持抗战,继续巩固并扩大全国统一战线的力量,不断克服困难,防御敌人的进攻,
期刊
读书读书,彼时常以为,读书不过是读万卷书。而今年岁过,阅历增,感悟渐变。方觉“书”有三读:一读万卷书,二读各色人,三读世间万物。倘若能左手万卷诗书,右手各色人生,胸怀世间万物。会不会就能通透有灵?  曾有幸游过一回梦里水鄉,试过枕水江南。在乌镇,一个细雨如丝的日暮,一处狭窄回廊里,闲立听穿堂而过的风声,转身欲去,忽见木匾上书“晴耕雨读”。一瞬间,过往诗书跃现,又忆起:  日丽风和,昼出耘田夜绩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