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女 社会性别 择偶观
“剩女”及其社会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构建的。社会性别学理论把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同社会文化构建的性别区分开来,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视角既是一种科学方法,又是一种观察视角,运用这种理论和视角,我们就能够在人们认为是正常的、历来如此的社会现象中,识别出两性关系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原因探析
首先,传统观念的原因。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不是先天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年的社会文化构建的。受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影响,大部分人在婚姻上有意或无意地按照“梯度理论”选择自己的配偶。
其次,女性自身的原因。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女人的一生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不仅不平顺,有时还非常惶恐。比如,恐惧自己的性发育、青春期等等。更不用说惶恐比男性更早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了。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生育、家庭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在职业上的发展。而且,女性一旦有了家庭、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把重心从工作中转移,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再次,社会方面的原因。德国社会学家穆勒将婚姻的动机概括为以下三种:经济动机、子女动机和情感动机,他们的重要性依附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由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以及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日益兴起,感情无疑是人们走入婚姻的主要动机。
“剩女”现象的影响
“剩女”现象不仅是个体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单身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能享受自由的同时更多的对个人以及社会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当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已经恋爱或者成家有子时,单身者们交际的范围会越来越小,谈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局限,单身者们或许寄托于学习和事业来排解寂寞,但那并不是一辈子的逃避,此时单身者们会发现,情绪的发泄有限、生活很累、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发展也便会受到影响。
对社会更多的是影响其运行平衡,当社会不平衡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导致社会的混乱。布迪厄《单身者舞会》更好的诠释了单身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单身者舞会中讲述了贝亚恩农村社会中长子单身的现象,当舞会散场是,单身者三三两两的逐渐离去悲凉情景暗示了贝亚恩农村的萧条与衰落。虽然讲述的农村社会的单身现象,推及整个社会,如果整个社会中单身者过多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将会到处是嘻哈霓虹,到处是花天酒地,人类人性的堕落将导致社会的堕落,社会将是萧条而没有活力。
“剩女”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适当放宽择偶标准。尤其是“剩女”,更要注意排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社会应对这一现象予以充分的关注,利用各种渠道为她们提供相关信息,使之能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双向选择。此外,男性也要改变传统的、保守的择偶观念,尊重和支持女性的事业发展。男女双方都要摆正自己在婚姻中的位置,使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单一夫妻模式逐步过渡到夫妻共同主内主外的合理模式。這不仅有利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可以提高婚姻家庭的质量。所以,成功的婚姻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择偶观,是否找对了人。同时,作为独立的人,现代女性不仅仅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女性和男性同样应有自信、自强、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追求高尚道德的自强意识,追求思想的未来意识,对民族,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等社会意识。
其次,大众传媒应自觉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传统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而女性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大众传媒应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以性别公正意识去引导不合时宜的性别观念,用理性的眼光认真审视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别的分工。要引导受众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赋予两性分工公正合理的价值评价。倡导社会性别公正意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与传统,并不是宣扬男女对等或对峙。真正的男女平等应是基于人格上的平等,反对以强凌弱,反对“男权”或“女权”主义,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不顾生理差别片面追求男女平等。
最后,为防止出现新的大龄未婚人口,国家要从“剩女”现象的出现原因及现状出发,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社会对女性的尊重与理解,赋予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通过立法来保护女性的平等参与。另外,要确保男女双方有一个和谐的婚恋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康的家庭机制,通过道德和法律等手段对破坏婚姻和家庭的行为进行谴责和制裁。
总之,“剩女”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客观现象。通过研究和分析该现象,一方面能够使人们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希望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希望女性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更重要的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女性,不仅是关注女性的婚姻问题,而且要从女性的价值实现出发,为女性价值实现提供平台。
“剩女”及其社会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构建的。社会性别学理论把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同社会文化构建的性别区分开来,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视角既是一种科学方法,又是一种观察视角,运用这种理论和视角,我们就能够在人们认为是正常的、历来如此的社会现象中,识别出两性关系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原因探析
首先,传统观念的原因。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不是先天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年的社会文化构建的。受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影响,大部分人在婚姻上有意或无意地按照“梯度理论”选择自己的配偶。
其次,女性自身的原因。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女人的一生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不仅不平顺,有时还非常惶恐。比如,恐惧自己的性发育、青春期等等。更不用说惶恐比男性更早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了。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生育、家庭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在职业上的发展。而且,女性一旦有了家庭、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把重心从工作中转移,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再次,社会方面的原因。德国社会学家穆勒将婚姻的动机概括为以下三种:经济动机、子女动机和情感动机,他们的重要性依附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由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以及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日益兴起,感情无疑是人们走入婚姻的主要动机。
“剩女”现象的影响
“剩女”现象不仅是个体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单身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能享受自由的同时更多的对个人以及社会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当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已经恋爱或者成家有子时,单身者们交际的范围会越来越小,谈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局限,单身者们或许寄托于学习和事业来排解寂寞,但那并不是一辈子的逃避,此时单身者们会发现,情绪的发泄有限、生活很累、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发展也便会受到影响。
对社会更多的是影响其运行平衡,当社会不平衡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导致社会的混乱。布迪厄《单身者舞会》更好的诠释了单身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单身者舞会中讲述了贝亚恩农村社会中长子单身的现象,当舞会散场是,单身者三三两两的逐渐离去悲凉情景暗示了贝亚恩农村的萧条与衰落。虽然讲述的农村社会的单身现象,推及整个社会,如果整个社会中单身者过多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将会到处是嘻哈霓虹,到处是花天酒地,人类人性的堕落将导致社会的堕落,社会将是萧条而没有活力。
“剩女”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适当放宽择偶标准。尤其是“剩女”,更要注意排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社会应对这一现象予以充分的关注,利用各种渠道为她们提供相关信息,使之能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双向选择。此外,男性也要改变传统的、保守的择偶观念,尊重和支持女性的事业发展。男女双方都要摆正自己在婚姻中的位置,使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单一夫妻模式逐步过渡到夫妻共同主内主外的合理模式。這不仅有利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可以提高婚姻家庭的质量。所以,成功的婚姻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择偶观,是否找对了人。同时,作为独立的人,现代女性不仅仅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女性和男性同样应有自信、自强、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追求高尚道德的自强意识,追求思想的未来意识,对民族,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等社会意识。
其次,大众传媒应自觉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传统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而女性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大众传媒应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以性别公正意识去引导不合时宜的性别观念,用理性的眼光认真审视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别的分工。要引导受众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赋予两性分工公正合理的价值评价。倡导社会性别公正意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与传统,并不是宣扬男女对等或对峙。真正的男女平等应是基于人格上的平等,反对以强凌弱,反对“男权”或“女权”主义,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不顾生理差别片面追求男女平等。
最后,为防止出现新的大龄未婚人口,国家要从“剩女”现象的出现原因及现状出发,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社会对女性的尊重与理解,赋予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通过立法来保护女性的平等参与。另外,要确保男女双方有一个和谐的婚恋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康的家庭机制,通过道德和法律等手段对破坏婚姻和家庭的行为进行谴责和制裁。
总之,“剩女”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客观现象。通过研究和分析该现象,一方面能够使人们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希望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希望女性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更重要的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女性,不仅是关注女性的婚姻问题,而且要从女性的价值实现出发,为女性价值实现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