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性”评价即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为学生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并肯定学生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同班就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多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巧”上下工夫,使同班就读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同班就读生;自信成长
同班就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认知、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他们每天要接受义务教育,与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享受同样的学习环境、拥有同等的地位以及同等的教育,即全纳教育的理念。因为他们的“特殊”,教育更为重要,教师既要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又要引导他们摒弃“不能”和“不行”的想法,使他们在群体中有存在感、价值感,获得自信。多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巧”上下工夫,也是教育学生的一大法宝。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即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励”即劝勉、励志、奖励。“激励性”评价即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为学生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并肯定学生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
一、运用积极语言,激发学生内动力
人常说: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也说明了如何说话在人际交往中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好语言尤为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你怎么这么笨呀?给我闭嘴、你傻啊,你简直就是一个糊涂虫”,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姿态、使用那些课堂上应该少用甚至禁用的语言来呵斥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语言,不仅是头更低了,他们的心灵更是受到了无形的创伤。教师如果能适时地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效果总比呵斥的效果要好上几倍。
一年级的小白同学,家长自述孩子多动症,在班级中随意走动,招惹他人,出怪声,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次社团活动,和他有了最初的接触。我所在的社团正在室外训练,他离开他的社团活动区域,到了我们的活动区,迅速的跑上操场观看台,一一把大哥哥、姐姐的喝水杯踢倒,一溜烟的就要跑,我也略知他的情况,便大声和渐跑渐远的小白说:“我可听说你是个表现很好的孩子呀?”他瞅了我一眼,还是跑了。
后来,再见小白,他竟以“园长妈妈”称呼我,我猜想,他是觉得我的面貌很像他幼儿园期间的一个园长。课间操,我有意站在小白身后,他主动来拉我的手,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看看你能不能站得和同学一样直”,“我相信你能行”“你比以前可有进步了啊”……运用积极语言的交流,小白同学随意走动的频次少了,能正常的站在队尾上操了。其实,学生的改变更多的源于内心的动力,教师积极语言成为了动力生发的最好催化剂,也是一种极好的激励性评价。
二、鼓励参与式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商、学业、技能技巧等方面与正常孩子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他们心里,都装着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可是,在群体比较中,他们也会体会到自己的劣势。但是,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式的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校组织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学生实践活动都是参与式的体验活动。包饺子、摇元宵、包粽子、打月饼等体验活动,学生百做不厌,欢声笑语。记得在“团圆享中秋”实践活动中,我负责教授学生制作月饼。杨XX是一名特殊学生,从外表看,与正常学生没什么两样。我正好巡视到他面前,只听他说:“老师,这月饼怎么做啊”?我和他手里各拿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面球,开始示范教授,揉搓、按压成片、放馅,到手把手的教他捋面,直到收口越来越小,形成一个球儿。然后他选了一个喜欢的月饼花色模具,我辅助他按压成型,把月饼推出模具,一个漂亮的月饼呈现在眼前,他不由的“啊”了一声,开心的笑了。接着,他又制作了第二块。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孩子油然而生的成功感溢于言表。
还有小郑同学,口齿不清,身体协调性不强。但是他的妈妈非常支持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摄影作品征集中,他上交了一幅“篮球争霸赛”的摄影作品,虽然作品中他打篮球的动作不潇洒,甚至两腿成“X”型,我依然把他的作品推荐到区里,因为我感动于他的积极参与。学期末的时候,还奖励给他一个板羽球,只听他口齿不太清晰的嘟囔着:“我和妈妈可以打板羽球了。”从他的这句话中,我既体会到了母爱的不易,更体会到了孩子参与活動受到鼓励的那份欣喜。
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尽人意,他们的语言表达还吞吞吐吐,他们的动作还不够协调,甚至他们的思维还相对滞后,但是,我们引领着孩子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对他们不放弃,不鄙视,多关注、多辅导,一句温柔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打动孩子心灵那块柔软的地方,都会成为激励的源动力,使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个别辅导,树立学生自信心
由于同班就读生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虽然他们和正常孩子生活在一个班级中,但是有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我的做法是给予孩子个体一个独立的空间,运用个别辅导,让孩子重拾自信心。
记得一个同班就读学生,谢xx,经常小便失禁,自卑心理较重,与同学不太合群,有时情绪不稳定,有语言和肢体攻击行为。我把她带到心理咨询室的沙盘前,让她触摸沙子的质感,告诉她沙盘蓝色的边框好像天空,在沙盘里,既可以用沙子做各种造型,也可以用喜欢的沙具摆放其中。在我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摆出了《我的家庭》、《我们班的那些事》、《和平世界》等作品,在分享环节,我还会抓住孩子的动作、表情细节,进行询问,孩子把心中所想一一向我诉说,我知道,这源于学生的一份信任,也源于我对她的那份关注与鼓励。
在个别辅导中,我运用积极语言、多鼓励、多关注,孩子在沙盘作品呈现中感受到了那份恬静,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慢慢地,孩子也有所转变,和班上同学冲突少了,也更自信了。正是沙的世界给她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也与现实有了思想的碰撞,从而有了心理转变。
在使用激励性评价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及时、中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予于表扬。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关心着他的成长,就会倍加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二是评价方式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不能千人一面,千人一词。教师要因人而异。三是评价内容与方法应多样化。激励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目标激励、行为激励、关怀激励、表扬激励、成就激励,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适当的内容和方法。四是态度要诚恳。与学生交流应倾注感情,无论是一句赞扬的话语,或是一个眼神、手势,教师都应是诚恳、欣赏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肯定和由衷的期待,从而增强学生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人们的肯定,鼓励,而赞许、激励式评价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自信心往往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获得表扬,奖励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同班就读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同班就读生;自信成长
同班就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认知、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他们每天要接受义务教育,与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享受同样的学习环境、拥有同等的地位以及同等的教育,即全纳教育的理念。因为他们的“特殊”,教育更为重要,教师既要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又要引导他们摒弃“不能”和“不行”的想法,使他们在群体中有存在感、价值感,获得自信。多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巧”上下工夫,也是教育学生的一大法宝。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即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励”即劝勉、励志、奖励。“激励性”评价即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为学生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并肯定学生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
一、运用积极语言,激发学生内动力
人常说: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也说明了如何说话在人际交往中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好语言尤为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你怎么这么笨呀?给我闭嘴、你傻啊,你简直就是一个糊涂虫”,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姿态、使用那些课堂上应该少用甚至禁用的语言来呵斥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语言,不仅是头更低了,他们的心灵更是受到了无形的创伤。教师如果能适时地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效果总比呵斥的效果要好上几倍。
一年级的小白同学,家长自述孩子多动症,在班级中随意走动,招惹他人,出怪声,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次社团活动,和他有了最初的接触。我所在的社团正在室外训练,他离开他的社团活动区域,到了我们的活动区,迅速的跑上操场观看台,一一把大哥哥、姐姐的喝水杯踢倒,一溜烟的就要跑,我也略知他的情况,便大声和渐跑渐远的小白说:“我可听说你是个表现很好的孩子呀?”他瞅了我一眼,还是跑了。
后来,再见小白,他竟以“园长妈妈”称呼我,我猜想,他是觉得我的面貌很像他幼儿园期间的一个园长。课间操,我有意站在小白身后,他主动来拉我的手,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看看你能不能站得和同学一样直”,“我相信你能行”“你比以前可有进步了啊”……运用积极语言的交流,小白同学随意走动的频次少了,能正常的站在队尾上操了。其实,学生的改变更多的源于内心的动力,教师积极语言成为了动力生发的最好催化剂,也是一种极好的激励性评价。
二、鼓励参与式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商、学业、技能技巧等方面与正常孩子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他们心里,都装着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可是,在群体比较中,他们也会体会到自己的劣势。但是,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式的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校组织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学生实践活动都是参与式的体验活动。包饺子、摇元宵、包粽子、打月饼等体验活动,学生百做不厌,欢声笑语。记得在“团圆享中秋”实践活动中,我负责教授学生制作月饼。杨XX是一名特殊学生,从外表看,与正常学生没什么两样。我正好巡视到他面前,只听他说:“老师,这月饼怎么做啊”?我和他手里各拿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面球,开始示范教授,揉搓、按压成片、放馅,到手把手的教他捋面,直到收口越来越小,形成一个球儿。然后他选了一个喜欢的月饼花色模具,我辅助他按压成型,把月饼推出模具,一个漂亮的月饼呈现在眼前,他不由的“啊”了一声,开心的笑了。接着,他又制作了第二块。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孩子油然而生的成功感溢于言表。
还有小郑同学,口齿不清,身体协调性不强。但是他的妈妈非常支持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摄影作品征集中,他上交了一幅“篮球争霸赛”的摄影作品,虽然作品中他打篮球的动作不潇洒,甚至两腿成“X”型,我依然把他的作品推荐到区里,因为我感动于他的积极参与。学期末的时候,还奖励给他一个板羽球,只听他口齿不太清晰的嘟囔着:“我和妈妈可以打板羽球了。”从他的这句话中,我既体会到了母爱的不易,更体会到了孩子参与活動受到鼓励的那份欣喜。
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尽人意,他们的语言表达还吞吞吐吐,他们的动作还不够协调,甚至他们的思维还相对滞后,但是,我们引领着孩子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对他们不放弃,不鄙视,多关注、多辅导,一句温柔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打动孩子心灵那块柔软的地方,都会成为激励的源动力,使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个别辅导,树立学生自信心
由于同班就读生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虽然他们和正常孩子生活在一个班级中,但是有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我的做法是给予孩子个体一个独立的空间,运用个别辅导,让孩子重拾自信心。
记得一个同班就读学生,谢xx,经常小便失禁,自卑心理较重,与同学不太合群,有时情绪不稳定,有语言和肢体攻击行为。我把她带到心理咨询室的沙盘前,让她触摸沙子的质感,告诉她沙盘蓝色的边框好像天空,在沙盘里,既可以用沙子做各种造型,也可以用喜欢的沙具摆放其中。在我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摆出了《我的家庭》、《我们班的那些事》、《和平世界》等作品,在分享环节,我还会抓住孩子的动作、表情细节,进行询问,孩子把心中所想一一向我诉说,我知道,这源于学生的一份信任,也源于我对她的那份关注与鼓励。
在个别辅导中,我运用积极语言、多鼓励、多关注,孩子在沙盘作品呈现中感受到了那份恬静,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慢慢地,孩子也有所转变,和班上同学冲突少了,也更自信了。正是沙的世界给她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也与现实有了思想的碰撞,从而有了心理转变。
在使用激励性评价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及时、中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予于表扬。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关心着他的成长,就会倍加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二是评价方式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不能千人一面,千人一词。教师要因人而异。三是评价内容与方法应多样化。激励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目标激励、行为激励、关怀激励、表扬激励、成就激励,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适当的内容和方法。四是态度要诚恳。与学生交流应倾注感情,无论是一句赞扬的话语,或是一个眼神、手势,教师都应是诚恳、欣赏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肯定和由衷的期待,从而增强学生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人们的肯定,鼓励,而赞许、激励式评价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自信心往往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获得表扬,奖励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同班就读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