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忆曾经当幼师的經历,案例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主要讲述小班幼儿的一次与众不同的游戏经历,从而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变化。在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做游戏时,一个小孩儿不配合的情况下,老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分析幼儿的心理变化,最后改变自己的游戏方式,使全体幼儿自愿、快乐、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或许是因为儿童时代对老师的向往,又或许是迷恋老师的威严,在那个充满梦想和憧憬的季节,我走上了这条既普通又绚丽多彩的幼教之路。 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
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作为一名新任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孩子不要让我们的意愿去左右他,应该帮助其自然的发展。
一天,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我带着孩子们玩“请你向我这样做”的游戏。这是一个很普通也很简单的幼儿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旨在训练幼儿对语言和动作的模仿力和对简单游戏规则的理解能力以及执行能力。
我边拍着手边模仿着小兔子的动作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大多数小朋友们回应着“我就像您那样做”,然而一个异样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我不想像您那样做”。很快我找到了声音的来源,是坐在角落里的成成。我用眼神示意了他一下,高了一个声调继续说道“请你像我这样做”,但他并不“买我的帐”。这时,其他的幼儿见状,觉得很好玩,纷纷学着他的样子。这时游戏似乎陷入了僵局。无奈之下,我只好停止了游戏!孩子们极不情愿的随着我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活动!成成的小嘴儿更是撅得老高老高的!
下班后,我把这件事说给园里一个很有经验的带班教师。听我说完,她笑了,说“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他不想做的事情,你非要他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他肯定不高兴,也许还会在心里想‘这个老师真不好,她只会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这样一来,他会对这个老师有反感情绪。”回到家里,我细细斟酌李老师的话。
第二天在餐前活动时,我再次和孩子们玩儿起了这个游戏,但这次在游戏之前,我提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看谁学的最像。我一会儿做小猫,一会儿又变成小白兔,效果正如我料,孩子们手口一致的随我比划着。可我注意到成成对这个游戏完全没有兴趣,自己低着头抠着小手静静地坐着,情绪很是低落。
于是,我便说:“现在啊我们把游戏改一改,小朋友们做的动作要和老师的不一样,看看咱们谁的反应快,好不好?”“好啊!”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一旁的成成听到我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趣,在小椅子上坐的笔直,大眼睛紧紧盯着我,我冲他笑了笑。游戏又一次开始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尤其是成成很投入,他反应很快,紧跟着我的节奏。有的孩子则有些反应不过来,需要想一想,犹豫一会儿才做出动作,于是我就放慢了速度,让他们有反应的时间。玩了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了,有的还乐得手舞足蹈。
虽然我们改变了游戏规则,但我仍觉得这是很成功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幼儿不同年龄不同的心理特征,我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自愿、快乐、积极地全部参与到游戏中,并且很快乐。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 注重给幼儿充分的自由, 不随意干预他们的自由和表现,不要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鼓励幼儿产生新奇想法,发挥创造潜能,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自然的发展,和他们的创造性在主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或许是因为儿童时代对老师的向往,又或许是迷恋老师的威严,在那个充满梦想和憧憬的季节,我走上了这条既普通又绚丽多彩的幼教之路。 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
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作为一名新任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孩子不要让我们的意愿去左右他,应该帮助其自然的发展。
一天,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我带着孩子们玩“请你向我这样做”的游戏。这是一个很普通也很简单的幼儿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旨在训练幼儿对语言和动作的模仿力和对简单游戏规则的理解能力以及执行能力。
我边拍着手边模仿着小兔子的动作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大多数小朋友们回应着“我就像您那样做”,然而一个异样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我不想像您那样做”。很快我找到了声音的来源,是坐在角落里的成成。我用眼神示意了他一下,高了一个声调继续说道“请你像我这样做”,但他并不“买我的帐”。这时,其他的幼儿见状,觉得很好玩,纷纷学着他的样子。这时游戏似乎陷入了僵局。无奈之下,我只好停止了游戏!孩子们极不情愿的随着我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活动!成成的小嘴儿更是撅得老高老高的!
下班后,我把这件事说给园里一个很有经验的带班教师。听我说完,她笑了,说“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他不想做的事情,你非要他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他肯定不高兴,也许还会在心里想‘这个老师真不好,她只会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这样一来,他会对这个老师有反感情绪。”回到家里,我细细斟酌李老师的话。
第二天在餐前活动时,我再次和孩子们玩儿起了这个游戏,但这次在游戏之前,我提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看谁学的最像。我一会儿做小猫,一会儿又变成小白兔,效果正如我料,孩子们手口一致的随我比划着。可我注意到成成对这个游戏完全没有兴趣,自己低着头抠着小手静静地坐着,情绪很是低落。
于是,我便说:“现在啊我们把游戏改一改,小朋友们做的动作要和老师的不一样,看看咱们谁的反应快,好不好?”“好啊!”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一旁的成成听到我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趣,在小椅子上坐的笔直,大眼睛紧紧盯着我,我冲他笑了笑。游戏又一次开始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尤其是成成很投入,他反应很快,紧跟着我的节奏。有的孩子则有些反应不过来,需要想一想,犹豫一会儿才做出动作,于是我就放慢了速度,让他们有反应的时间。玩了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了,有的还乐得手舞足蹈。
虽然我们改变了游戏规则,但我仍觉得这是很成功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幼儿不同年龄不同的心理特征,我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自愿、快乐、积极地全部参与到游戏中,并且很快乐。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 注重给幼儿充分的自由, 不随意干预他们的自由和表现,不要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鼓励幼儿产生新奇想法,发挥创造潜能,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自然的发展,和他们的创造性在主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