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身的诞生、发展与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就是天然的石头,后来又发现了击石取火的奥秘,开启了人类文明史的新里程。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采用美丽的玉石制造出了玉刀、玉斧、玉环等装饰用品。商周时期就兴起了玩石之风,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奇石已大量进入宫廷和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对石至爱、见石必拜。皇帝也以赏石为趣、置石为乐。近代徐悲鸿赏石、张大千品石也屡有佳话流传。
中国灵璧奇石传缘于远古,慢慢向我们走来,我们开始发现它,祭拜它,赞美它,使用它……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流传于历代,兴盛于当世,它的光辉历史源远流长。
一、中国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
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大量开采。据《尚书·禹贡》记载,磬石山在灵璧县北70里,距泗水60里,禹时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战国时代,把灵璧磬石当作贡品,又曰“八音石”,扣之有声,清润悦耳,音色独具,非他物所能代之。徐州上贡的“泗滨浮磬”就是灵璧奇石。另据《枸橼篇》记载“泗水之滨多美石”。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遣使者“以币求之”。泗滨人获悉以“养食客数千”名满天下的孟尝君爱石,很高兴,便装了满满十车美石要送去,而孟嘗君为此也亲临泗滨。后来,这批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磬”。这里的泗滨美石也是人们后来所称的灵璧奇石。
殷代古人利用灵璧磬石的独特音色制磬。《帝王世纪》说:“舜平阳,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帝喾击磐,凤凰舒翼而舞。”打击乐器中还有钟、专制磬等各种,《世本》说:“黄帝使伶伦造磬,垂作钟。”“毋句作磬”。1977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相当于夏代的石磬。这个石磬系灵璧磬石打制而成,长60厘米。磬的上部有一个大孔,可系绳悬挂起来。经试验声音清脆悦耳。1980年前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遗址的墓葬中,也发现了一件石磬,青灰色石灰岩打制,在大型墓中与鼍鼓同出。石磬上端两面对钻一孔,通长80厘米。这一件石磬较东下冯的稍大,但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两件石磬上部都有一孔,说明当时是悬挂起来敲击的,这就必然还有一个特制的磬架。石磬发现在大型的墓葬中,说明石磬在当时已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乐器,也是一种重型礼器。石磐是龙山文化时期比较成熟的乐器,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与历史记载的“伶伦造磬”为同一物器。
二、中国灵璧奇石流传于历代
《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王在灵囿,鹿鹿攸伏……王在灵沼,于轫鱼跃。”灵囿就是周文王(姬昌)游赏狩猎的囿,也就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其虽然比较朴素,但可以想象,掘泽筑台必然要堆叠土山、放置各种石头(其中可能就有灵璧石)。随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奇石的记载始见于典籍,如《山海经》的“山、经”篇几乎随处写石,如洗石、砺石等。而《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地方贡品中就有“怪石”一项,如青州“铅松怪石”“泗滨浮磬” (即后来的灵璧奇石) 等。
据《灵璧石考》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有一“灵璧研山”径长逾尺,共36 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可以治眼疾。
《宋史》曾多次记载历代皇帝来灵璧采石之事。乾德四年,和岘议令采泗滨石为磬;此后还有采泗滨浮石千余,以为垂磬;诏徐、宿、泗、江、郑、淮、扬七州军采磬石,等等。宋代来灵璧采石制磬是非常频繁的,这也说明了灵璧磬石对古代音乐曾有过重大贡献。宋人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为钦定《四库全书》中论石的经典著作,该书记载石品116种,把灵璧奇石列为第一种,并以最多的文字评述灵璧奇石。
由于灵璧奇石嘉誉天下,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和皇家贵族,纷纷刻意搜求,以获得灵璧石为快,每有所获,则视为至宝,置以佳座,日夕耽玩,知音竞赏,甚至还有一些皇家贵族把灵璧石视作灵神异物,供于御苑。同时在民间还有种种神秘的传说,使得灵璧石备受历代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传说古代灵璧磬石山下有一石匠,常干活来往于山边,曾多次在拂晓时分发现山腰石潭内金光四射,即随金光去,至山顶金光消失,见一黑青石上卧一黄龙,湿润尚存,方知是小龙行晨路石潭饮水。消息传开,乡人纷纷前来跪拜,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果然灵验。后村民将灵璧石视为神物,遍山寻找,把似观音、似神山、似灵兽等奇石带回家中,置于案头,长年供奉,香火不断。“石堪玩者,唯灵璧石称最。”历代文人学者和风流雅士,皆为灵璧奇石争相搜求,一时锦囊玉案,横陈斋馆,怀锦握玉,知音竞赏。灵璧奇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以石喻人,坚操励志,寄托人的情操和品德。
宋代政和年间,御苑藏有一块高二十余尺的奇石,即系灵璧贡品。宋代大书画家米芾见灵璧奇石便拜,口称石兄,他的好友杨次骗取他数件精品灵璧石,留下“两贤相争”的佳话。《灵璧志略》记载:“元章守涟水,地近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一美名。入玩,则终日不出。是时,杨次公为宪史,因往涟焉。正色曰:朝廷以千里都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不省录郡事。米趋前,乃晋笏,由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墨色极清润。宛转反复以示杨曰:如是安得不爱?杨不顾,乃纳入袖;又出一石, 叠嶂层峦,奇巧又胜,又纳入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曰: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余也爱也。即就手攫得之,径登车去。米以杨夺其所最,罔然自失者累月,屡以书请之竟不复得。” 史载:宋徽宗在开封平地造山建“艮岳”,耗时六年,周围十余里,高千仞可览都城。园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景观的有“万态奇峰”“望云龙座”“金鳌玉龟”等四十余座。强征了大量的灵璧奇石,灵璧县的古民歌唱道:“徽宗造山为享乐,黎民搬山苦难言。”为了把灵璧奇石完好无损地运送到开封,先用胶泥把瘦、漏、透处填实,外面再用麻筋杂泥固定如圆柱,让太阳晒干后装运。抵达开封后,再用水浸泡除去泥土。传说有一方灵璧巨石,高二十余尺,舟载至开封后,破城墙而入,千夫抬而不动。徽宗说:“此石神物也。”乃以金带披挂石上,方才移至苑中。
元朝大乐正赵祖荣于至元二十六年奉旨来灵璧采制编磬,任务完成后大为高兴,随作铭颂之。铭云:至元二十六年,太常奏宗庙宫悬宜复古,用泗滨浮磬。按《禹贡》蔡氏书传,磬石山在下邳,今隶归德府之宿州,乃令大乐正赵祖荣乘传,诣在所措制。审谛音律,计磬二百单八悬。臣祖荣百拜稽首而献颂曰:“大圣天子,诞修文德。孝治天下,罔不述职。金声玉振韶获功极。亿万斯年,君临万国。”其内容虽然为皇帝歌功颂德,但其另一面也给灵璧奇石以极高的评价。
明人文震亨撰写的《长物志》,称“石以灵璧石为上,英石次之”。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也无不藏有灵璧珍品,其中叫得出名目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眉”、赵孟頫的“五老峰”等,据记载,宋徽宗十分珍爱一方灵璧小峰,此峰高仅五六寸,深胡桃色,玲珑秀润,十分可爱。徽宗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另明人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隅(之蕃)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穀(稚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悟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蔷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供”。王守谦以上所提诸子,大多是明代后期的大名士。他们之所以都钟爱灵璧奇石,也说明灵璧奇石有其独特的魅力。
灵璧奇石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一次是北宋后期,先是当地人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征石,达到高潮。此后,一直少有人问询开采,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無闻,即问之土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己酉年(1609),有一个姓张的御史决心来灵璧觅石,乘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又一轮掘坑取石的热潮开始了,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为“广陵散”。第三次采掘热潮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奇石热的兴起,海内外来灵璧求石者众多,于是采石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致富途径。一个新的行业——石农阶层应运而生。
灵璧奇石中的磬石,古代不仅为皇家制作乐器,众多的文人墨客更以收藏灵璧石显露风骚。如《文房器具笺》第三十章《述磬》一节里记载:将灵璧石制作为宽三寸,长尺余的编磬。悬于斋中,常击之以乐声清耳。可见古人把斋馆中悬挂灵璧奇石作为雅事。
明清以来,灵璧奇石的声誉有增无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喜欢灵璧奇石,视灵璧奇石为驱邪神物,凿之为器常随身携带。据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灵璧磬石山, 亲手题写“天下第一名石”。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编写了《古文辞类纂》,将苏东坡所撰的《灵璧张氏园亭记》纳入书中,给后人留下了有关灵璧石的宝贵精神财富。灵璧磬石作为艺术品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只是单一的生产制作乐器编磬,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很多工艺品,可以用来挂在宫阙、寺院等高大建筑物上作装饰,或作客厅、书斋的摆设。有“斗升三戟” (谐音陡升三级)“福寿双全”“吉庆有余”“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等美好寓意。这些艺术品构思巧妙,图案优美,刀法精湛,玲珑剔透,以谐音吉语命名,博得当时社会的喜爱。
灵璧奇石小者如拳,大者高广数丈,肖形状物,若静若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自然成趣。叠石成山,立石成景,在我国历代园林中广泛使用,至今还有一些古名苑中,有许多作为景观的灵璧奇石,供游人观赏。北京北海公园中的琼花岛,原是土山。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后,海陵王征调民夫,将艮岳奇石运往中都(北京) ,将琼花岛扩建为石山。后来京都皇家园林增多,琼花岛上的艮岳石,又移向各处。至今琼花岛普安殿、正觉殿四周的假山石,见春亭、峦影亭一带的石洞假山,经专家辨认有不少灵璧奇石散叠在其中。中山公园里明清时期的社稷坛,东西门外堆叠的假山中,都有灵璧奇石。园北筒子河南岸庭院中,汉白玉的须弥座上一块一米多高的花石,也是灵璧奇石。园南四宜轩旁,雕石基座上的圆明园遗石,石上有两个半月形洞孔,石上刻有乾隆题写“绘月”, 此石也是灵璧奇石。坛的西门外,小土山南有一奇石,上刻有“青莲朵”,相传是乾隆南巡从杭州拆运回北京的,该石也是灵璧奇石。
民国年间,把玩和收藏灵璧奇石者经久不衰。灵璧磬石艺术继以沿袭。值得一提的是,民国13 年,灵璧县磬石艺人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只特大的镂花石磬,镌刻了《总理遗嘱》的全文,敬奉中山陵总理陵园。
三、中国灵璧奇石兴盛于当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石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把玩和收藏灵璧奇石者愈来愈多。在灵璧石产地,寻常百姓家如没有一件灵璧奇石就好像吃面条忘记放盐一样缺少味道。国内外石文化爱好者与灵璧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挖掘寻觅奇石的人们接踵而来。同时灵璧石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灵璧县先后成立了两家加工厂,添置了现代化的大型设备。一个厂以生产板材为主, 一个厂以雕刻工艺为主。另外还有一个采石场,专门采伐石料。这些厂除继承和发展灵璧磬石的传统工艺外,还生产各种花纹奇特、五光十色的石板材和建筑装饰雕件。因灵璧石无放射性污染,被称为绿色建材,深受建筑业欢迎和喜爱。磬石雕刻方面,除给一些省、市博物馆、文管会、音乐院校生产成套的编磬,用磬石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磬石雕外,还生产了一些古色古香的磬石文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各式磬石台灯、壁灯、落地灯及国际象棋等。尤其是手工石壶,因透气性好,茶香易渗壶壁,久泡茶味更浓,还含有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加之精雕细刻的工艺制作,使石壶更具有艺术生命力,深受日本、台湾等石壶界人士赞扬,还为各地文物部门和单位制作文物标志,复制古碑,也给全国一些烈士陵园镌刻纪念碑、烈士英名碑等。灵璧石石雕工艺品曾出口到30多个国家,遍及东南亚,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厚爱。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自豪地向全世界播放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那清脆悠扬的旋律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
1991年,中央电视台记者陈小卿同志亲临灵璧县采访,制作了《灵璧一石天下奇》的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播放,向世界人民全方位地展示了灵璧奇石的美姿和价值。
1993 年,江泽民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40 年题词“建设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就是镌刻在色如墨玉的灵璧石碑上。
1999年,云南昆明的世界博览会上,灵璧奇石充分地向五大洲朋友展现了“天下第一名石”的风采。“灵璧秀峰”在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第三展厅内和鲜花、黄山松组合起来。形成了“夕阳余辉”的壮美景观。该石获得了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同时还有“红恐龙”“海狮浴日”获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铜奖。还有“西汉壁画”“穿山甲”“莲花峰”等石品获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优秀奖。
在整个90年代中,灵璧奇石相继参加了北京十一届亚运会民间奇石展、南通亚太地区国际盆景展、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著名的南京中华奇石馆、武汉中华奇石馆、郑州中原奇石王国等都收藏了一定数量的灵璧奇石。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美学观也日益向高层次推进。玩石赏石就是一种爱美观发展的反映。随着国际国内奇石热的兴起,一股欣赏、把玩、收藏灵璧奇石的新热潮正在掀起,天赐神韵、天工造化的“天下第一名石”——灵璧奇石,越来越受中外石玩家与爱好者的赏识和青睐,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张训彩
号石父,1949年12月生,安徽灵璧县人。作家、藏石家、赏石文化研究者。现为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灵璧石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宿州市赏石协会顾问等。
中国灵璧奇石传缘于远古,慢慢向我们走来,我们开始发现它,祭拜它,赞美它,使用它……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流传于历代,兴盛于当世,它的光辉历史源远流长。
一、中国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
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大量开采。据《尚书·禹贡》记载,磬石山在灵璧县北70里,距泗水60里,禹时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战国时代,把灵璧磬石当作贡品,又曰“八音石”,扣之有声,清润悦耳,音色独具,非他物所能代之。徐州上贡的“泗滨浮磬”就是灵璧奇石。另据《枸橼篇》记载“泗水之滨多美石”。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遣使者“以币求之”。泗滨人获悉以“养食客数千”名满天下的孟尝君爱石,很高兴,便装了满满十车美石要送去,而孟嘗君为此也亲临泗滨。后来,这批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磬”。这里的泗滨美石也是人们后来所称的灵璧奇石。
殷代古人利用灵璧磬石的独特音色制磬。《帝王世纪》说:“舜平阳,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帝喾击磐,凤凰舒翼而舞。”打击乐器中还有钟、专制磬等各种,《世本》说:“黄帝使伶伦造磬,垂作钟。”“毋句作磬”。1977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相当于夏代的石磬。这个石磬系灵璧磬石打制而成,长60厘米。磬的上部有一个大孔,可系绳悬挂起来。经试验声音清脆悦耳。1980年前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遗址的墓葬中,也发现了一件石磬,青灰色石灰岩打制,在大型墓中与鼍鼓同出。石磬上端两面对钻一孔,通长80厘米。这一件石磬较东下冯的稍大,但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两件石磬上部都有一孔,说明当时是悬挂起来敲击的,这就必然还有一个特制的磬架。石磬发现在大型的墓葬中,说明石磬在当时已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乐器,也是一种重型礼器。石磐是龙山文化时期比较成熟的乐器,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与历史记载的“伶伦造磬”为同一物器。
二、中国灵璧奇石流传于历代
《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王在灵囿,鹿鹿攸伏……王在灵沼,于轫鱼跃。”灵囿就是周文王(姬昌)游赏狩猎的囿,也就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其虽然比较朴素,但可以想象,掘泽筑台必然要堆叠土山、放置各种石头(其中可能就有灵璧石)。随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奇石的记载始见于典籍,如《山海经》的“山、经”篇几乎随处写石,如洗石、砺石等。而《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地方贡品中就有“怪石”一项,如青州“铅松怪石”“泗滨浮磬” (即后来的灵璧奇石) 等。
据《灵璧石考》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有一“灵璧研山”径长逾尺,共36 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可以治眼疾。
《宋史》曾多次记载历代皇帝来灵璧采石之事。乾德四年,和岘议令采泗滨石为磬;此后还有采泗滨浮石千余,以为垂磬;诏徐、宿、泗、江、郑、淮、扬七州军采磬石,等等。宋代来灵璧采石制磬是非常频繁的,这也说明了灵璧磬石对古代音乐曾有过重大贡献。宋人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为钦定《四库全书》中论石的经典著作,该书记载石品116种,把灵璧奇石列为第一种,并以最多的文字评述灵璧奇石。
由于灵璧奇石嘉誉天下,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和皇家贵族,纷纷刻意搜求,以获得灵璧石为快,每有所获,则视为至宝,置以佳座,日夕耽玩,知音竞赏,甚至还有一些皇家贵族把灵璧石视作灵神异物,供于御苑。同时在民间还有种种神秘的传说,使得灵璧石备受历代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传说古代灵璧磬石山下有一石匠,常干活来往于山边,曾多次在拂晓时分发现山腰石潭内金光四射,即随金光去,至山顶金光消失,见一黑青石上卧一黄龙,湿润尚存,方知是小龙行晨路石潭饮水。消息传开,乡人纷纷前来跪拜,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果然灵验。后村民将灵璧石视为神物,遍山寻找,把似观音、似神山、似灵兽等奇石带回家中,置于案头,长年供奉,香火不断。“石堪玩者,唯灵璧石称最。”历代文人学者和风流雅士,皆为灵璧奇石争相搜求,一时锦囊玉案,横陈斋馆,怀锦握玉,知音竞赏。灵璧奇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以石喻人,坚操励志,寄托人的情操和品德。
宋代政和年间,御苑藏有一块高二十余尺的奇石,即系灵璧贡品。宋代大书画家米芾见灵璧奇石便拜,口称石兄,他的好友杨次骗取他数件精品灵璧石,留下“两贤相争”的佳话。《灵璧志略》记载:“元章守涟水,地近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一美名。入玩,则终日不出。是时,杨次公为宪史,因往涟焉。正色曰:朝廷以千里都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不省录郡事。米趋前,乃晋笏,由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墨色极清润。宛转反复以示杨曰:如是安得不爱?杨不顾,乃纳入袖;又出一石, 叠嶂层峦,奇巧又胜,又纳入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曰: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余也爱也。即就手攫得之,径登车去。米以杨夺其所最,罔然自失者累月,屡以书请之竟不复得。” 史载:宋徽宗在开封平地造山建“艮岳”,耗时六年,周围十余里,高千仞可览都城。园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景观的有“万态奇峰”“望云龙座”“金鳌玉龟”等四十余座。强征了大量的灵璧奇石,灵璧县的古民歌唱道:“徽宗造山为享乐,黎民搬山苦难言。”为了把灵璧奇石完好无损地运送到开封,先用胶泥把瘦、漏、透处填实,外面再用麻筋杂泥固定如圆柱,让太阳晒干后装运。抵达开封后,再用水浸泡除去泥土。传说有一方灵璧巨石,高二十余尺,舟载至开封后,破城墙而入,千夫抬而不动。徽宗说:“此石神物也。”乃以金带披挂石上,方才移至苑中。
元朝大乐正赵祖荣于至元二十六年奉旨来灵璧采制编磬,任务完成后大为高兴,随作铭颂之。铭云:至元二十六年,太常奏宗庙宫悬宜复古,用泗滨浮磬。按《禹贡》蔡氏书传,磬石山在下邳,今隶归德府之宿州,乃令大乐正赵祖荣乘传,诣在所措制。审谛音律,计磬二百单八悬。臣祖荣百拜稽首而献颂曰:“大圣天子,诞修文德。孝治天下,罔不述职。金声玉振韶获功极。亿万斯年,君临万国。”其内容虽然为皇帝歌功颂德,但其另一面也给灵璧奇石以极高的评价。
明人文震亨撰写的《长物志》,称“石以灵璧石为上,英石次之”。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也无不藏有灵璧珍品,其中叫得出名目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眉”、赵孟頫的“五老峰”等,据记载,宋徽宗十分珍爱一方灵璧小峰,此峰高仅五六寸,深胡桃色,玲珑秀润,十分可爱。徽宗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另明人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隅(之蕃)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穀(稚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悟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蔷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供”。王守谦以上所提诸子,大多是明代后期的大名士。他们之所以都钟爱灵璧奇石,也说明灵璧奇石有其独特的魅力。
灵璧奇石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一次是北宋后期,先是当地人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征石,达到高潮。此后,一直少有人问询开采,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無闻,即问之土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己酉年(1609),有一个姓张的御史决心来灵璧觅石,乘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又一轮掘坑取石的热潮开始了,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为“广陵散”。第三次采掘热潮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奇石热的兴起,海内外来灵璧求石者众多,于是采石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致富途径。一个新的行业——石农阶层应运而生。
灵璧奇石中的磬石,古代不仅为皇家制作乐器,众多的文人墨客更以收藏灵璧石显露风骚。如《文房器具笺》第三十章《述磬》一节里记载:将灵璧石制作为宽三寸,长尺余的编磬。悬于斋中,常击之以乐声清耳。可见古人把斋馆中悬挂灵璧奇石作为雅事。
明清以来,灵璧奇石的声誉有增无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喜欢灵璧奇石,视灵璧奇石为驱邪神物,凿之为器常随身携带。据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灵璧磬石山, 亲手题写“天下第一名石”。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编写了《古文辞类纂》,将苏东坡所撰的《灵璧张氏园亭记》纳入书中,给后人留下了有关灵璧石的宝贵精神财富。灵璧磬石作为艺术品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只是单一的生产制作乐器编磬,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很多工艺品,可以用来挂在宫阙、寺院等高大建筑物上作装饰,或作客厅、书斋的摆设。有“斗升三戟” (谐音陡升三级)“福寿双全”“吉庆有余”“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等美好寓意。这些艺术品构思巧妙,图案优美,刀法精湛,玲珑剔透,以谐音吉语命名,博得当时社会的喜爱。
灵璧奇石小者如拳,大者高广数丈,肖形状物,若静若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自然成趣。叠石成山,立石成景,在我国历代园林中广泛使用,至今还有一些古名苑中,有许多作为景观的灵璧奇石,供游人观赏。北京北海公园中的琼花岛,原是土山。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后,海陵王征调民夫,将艮岳奇石运往中都(北京) ,将琼花岛扩建为石山。后来京都皇家园林增多,琼花岛上的艮岳石,又移向各处。至今琼花岛普安殿、正觉殿四周的假山石,见春亭、峦影亭一带的石洞假山,经专家辨认有不少灵璧奇石散叠在其中。中山公园里明清时期的社稷坛,东西门外堆叠的假山中,都有灵璧奇石。园北筒子河南岸庭院中,汉白玉的须弥座上一块一米多高的花石,也是灵璧奇石。园南四宜轩旁,雕石基座上的圆明园遗石,石上有两个半月形洞孔,石上刻有乾隆题写“绘月”, 此石也是灵璧奇石。坛的西门外,小土山南有一奇石,上刻有“青莲朵”,相传是乾隆南巡从杭州拆运回北京的,该石也是灵璧奇石。
民国年间,把玩和收藏灵璧奇石者经久不衰。灵璧磬石艺术继以沿袭。值得一提的是,民国13 年,灵璧县磬石艺人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只特大的镂花石磬,镌刻了《总理遗嘱》的全文,敬奉中山陵总理陵园。
三、中国灵璧奇石兴盛于当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石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把玩和收藏灵璧奇石者愈来愈多。在灵璧石产地,寻常百姓家如没有一件灵璧奇石就好像吃面条忘记放盐一样缺少味道。国内外石文化爱好者与灵璧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挖掘寻觅奇石的人们接踵而来。同时灵璧石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灵璧县先后成立了两家加工厂,添置了现代化的大型设备。一个厂以生产板材为主, 一个厂以雕刻工艺为主。另外还有一个采石场,专门采伐石料。这些厂除继承和发展灵璧磬石的传统工艺外,还生产各种花纹奇特、五光十色的石板材和建筑装饰雕件。因灵璧石无放射性污染,被称为绿色建材,深受建筑业欢迎和喜爱。磬石雕刻方面,除给一些省、市博物馆、文管会、音乐院校生产成套的编磬,用磬石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磬石雕外,还生产了一些古色古香的磬石文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各式磬石台灯、壁灯、落地灯及国际象棋等。尤其是手工石壶,因透气性好,茶香易渗壶壁,久泡茶味更浓,还含有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加之精雕细刻的工艺制作,使石壶更具有艺术生命力,深受日本、台湾等石壶界人士赞扬,还为各地文物部门和单位制作文物标志,复制古碑,也给全国一些烈士陵园镌刻纪念碑、烈士英名碑等。灵璧石石雕工艺品曾出口到30多个国家,遍及东南亚,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厚爱。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自豪地向全世界播放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那清脆悠扬的旋律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
1991年,中央电视台记者陈小卿同志亲临灵璧县采访,制作了《灵璧一石天下奇》的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播放,向世界人民全方位地展示了灵璧奇石的美姿和价值。
1993 年,江泽民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40 年题词“建设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就是镌刻在色如墨玉的灵璧石碑上。
1999年,云南昆明的世界博览会上,灵璧奇石充分地向五大洲朋友展现了“天下第一名石”的风采。“灵璧秀峰”在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第三展厅内和鲜花、黄山松组合起来。形成了“夕阳余辉”的壮美景观。该石获得了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同时还有“红恐龙”“海狮浴日”获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铜奖。还有“西汉壁画”“穿山甲”“莲花峰”等石品获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优秀奖。
在整个90年代中,灵璧奇石相继参加了北京十一届亚运会民间奇石展、南通亚太地区国际盆景展、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著名的南京中华奇石馆、武汉中华奇石馆、郑州中原奇石王国等都收藏了一定数量的灵璧奇石。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美学观也日益向高层次推进。玩石赏石就是一种爱美观发展的反映。随着国际国内奇石热的兴起,一股欣赏、把玩、收藏灵璧奇石的新热潮正在掀起,天赐神韵、天工造化的“天下第一名石”——灵璧奇石,越来越受中外石玩家与爱好者的赏识和青睐,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张训彩
号石父,1949年12月生,安徽灵璧县人。作家、藏石家、赏石文化研究者。现为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灵璧石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宿州市赏石协会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