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尔兰”项目“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行动研究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行动研究就要把握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认真组织,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使教师获得成就,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基本特点 深入实践 总结反思 专业成长
“教师行动研究,看起来是教育变革过程中的小问题,激发的却是教师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撬动的可能是大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对行动研究最精辟的论述。行动研究确实是一种适合广大教师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又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教育教学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由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爱尔兰”项目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于2008年7月在我校启动,该项目在西北师范大学李谨瑜教授及其研究生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组,就“农村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这一课题开展行动研究,作为课题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笔者亲身目睹和经历了教师行动研究,现就教师行动研究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有效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勒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国内外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或看法均有所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分别是:以苛勒为代表的“科学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提高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格朗蒂根据哈贝马斯三种构建知识兴趣——技术兴趣、实践兴趣、解放兴趣,将行动研究分为“技术取向”、“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虽然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即行动研究强调研究和行动合一,强调教师主体的深度参与,强调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强调对实际工作的改进。行动研究者一定要把握行动研究这一基本特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二、认真组织,深入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深入开展行动研究。
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筛选出关系学校和自己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问题,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开展调查分析,制定转化措施,深入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日志,总结行动过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精心部署,及时反馈,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把课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课题实施方案和每周活动安排,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保证时间,落实措施。把课题行动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课题组在学习相关“学业不良”理论和行动研究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召开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实施过程,讨论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并安排下周的具体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和安排符合课题开展的需要,保证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讨论时间,及时了解和反馈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真实进程,强化了课题组成员合作意识,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组内成员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同伴的合作交流,及时反思实施过程,才能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寻找转化突破口,扎实开展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的成因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科任教师制定出每个学业不良生的个性化转化措施,重点根据他们的课上的表现,实施相机辅导措施和及时了解学业不良生的学习动态实施课外教师辅导和同伴帮扶措施。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同伴帮扶(每个学科学业不良生都安排了学业优秀生来帮扶)措施,全方位关注他们,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查找他们的知识漏洞,补救和修复他们的知识链接,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业不良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对学业不良学生的逐步转化。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实施个性化的转化措施中,对待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部分学生的转化效果良好。
3.重视过程性资料积累,不断总结成功的转化经验。
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是每一个老师都要碰到的问题,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化这部分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业不良生的转化融入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所以,课题组成员在转化过程中要付诸大量的行动,随时捕捉学业不良生的各种表现,通过撰写研究日志、教学随笔、谈话记录、辅导记录、论文等广泛积累过程性资料,从大量的资料中寻找得失,总结经验,记录学习不良生的成长历程。
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自我,解放自我。
心理学家舍恩曾指出,教师作为有能力的实践工作者,他们所知道的通常多于他们所说的,行动研究鼓励教师通过“探究—反思”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与自尊,同时也张扬教师作为人的自信与自尊。正因如此,行动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更精彩的展现实践能动性和专业艺术的舞台。在以往的学校科研范式中,学校常常是科研机构的试验田,教师常常在标准化的试验中看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实验的全景,天天跟随着忙碌,没有自己展现的空间。行动研究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改变,不仅是“知性”和“理性”行为,而且包含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现和探寻,这些都是自上而下的科学研究所不能企及的。行动研究不仅会带来教师专业能力的变化,而且会带来教师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变化,以及专家学者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他们更多是伙伴关系,平等的合作者。参加行动研究的教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目的地进行每天的教育教学,而是带着自己研究的问题走进学校和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撰写研究日志,记录研究过程,反思研究方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感动自我,是行动研究使他们找到真实的自我,发展自我。
总之,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行动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范围和参与方式,虽然行动研究的成果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行动研究揭示的问题情境和经验知识确实可以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适合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教师的成长和解放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9.4.24.
[2]韩淑萍.行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9.4.24.
[3]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基本特点 深入实践 总结反思 专业成长
“教师行动研究,看起来是教育变革过程中的小问题,激发的却是教师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撬动的可能是大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对行动研究最精辟的论述。行动研究确实是一种适合广大教师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又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教育教学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由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爱尔兰”项目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于2008年7月在我校启动,该项目在西北师范大学李谨瑜教授及其研究生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组,就“农村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这一课题开展行动研究,作为课题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笔者亲身目睹和经历了教师行动研究,现就教师行动研究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有效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勒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国内外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或看法均有所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分别是:以苛勒为代表的“科学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提高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格朗蒂根据哈贝马斯三种构建知识兴趣——技术兴趣、实践兴趣、解放兴趣,将行动研究分为“技术取向”、“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虽然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即行动研究强调研究和行动合一,强调教师主体的深度参与,强调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强调对实际工作的改进。行动研究者一定要把握行动研究这一基本特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二、认真组织,深入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深入开展行动研究。
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筛选出关系学校和自己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问题,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开展调查分析,制定转化措施,深入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日志,总结行动过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精心部署,及时反馈,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把课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课题实施方案和每周活动安排,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保证时间,落实措施。把课题行动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课题组在学习相关“学业不良”理论和行动研究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召开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实施过程,讨论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并安排下周的具体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和安排符合课题开展的需要,保证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讨论时间,及时了解和反馈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真实进程,强化了课题组成员合作意识,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组内成员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同伴的合作交流,及时反思实施过程,才能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寻找转化突破口,扎实开展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的成因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科任教师制定出每个学业不良生的个性化转化措施,重点根据他们的课上的表现,实施相机辅导措施和及时了解学业不良生的学习动态实施课外教师辅导和同伴帮扶措施。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同伴帮扶(每个学科学业不良生都安排了学业优秀生来帮扶)措施,全方位关注他们,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查找他们的知识漏洞,补救和修复他们的知识链接,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业不良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对学业不良学生的逐步转化。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实施个性化的转化措施中,对待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部分学生的转化效果良好。
3.重视过程性资料积累,不断总结成功的转化经验。
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是每一个老师都要碰到的问题,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化这部分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业不良生的转化融入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所以,课题组成员在转化过程中要付诸大量的行动,随时捕捉学业不良生的各种表现,通过撰写研究日志、教学随笔、谈话记录、辅导记录、论文等广泛积累过程性资料,从大量的资料中寻找得失,总结经验,记录学习不良生的成长历程。
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自我,解放自我。
心理学家舍恩曾指出,教师作为有能力的实践工作者,他们所知道的通常多于他们所说的,行动研究鼓励教师通过“探究—反思”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与自尊,同时也张扬教师作为人的自信与自尊。正因如此,行动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更精彩的展现实践能动性和专业艺术的舞台。在以往的学校科研范式中,学校常常是科研机构的试验田,教师常常在标准化的试验中看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实验的全景,天天跟随着忙碌,没有自己展现的空间。行动研究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改变,不仅是“知性”和“理性”行为,而且包含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现和探寻,这些都是自上而下的科学研究所不能企及的。行动研究不仅会带来教师专业能力的变化,而且会带来教师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变化,以及专家学者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他们更多是伙伴关系,平等的合作者。参加行动研究的教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目的地进行每天的教育教学,而是带着自己研究的问题走进学校和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撰写研究日志,记录研究过程,反思研究方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感动自我,是行动研究使他们找到真实的自我,发展自我。
总之,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行动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范围和参与方式,虽然行动研究的成果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行动研究揭示的问题情境和经验知识确实可以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适合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教师的成长和解放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9.4.24.
[2]韩淑萍.行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9.4.24.
[3]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