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两幅插图,分析了查理大帝和拿破仑加冕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加冕 异同
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必修1中给出了两幅图,一幅见教材第32页: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是为《查理大帝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接受加冕》(如图1),另一幅名为《拿破仑的加冕仪式》,被选用在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中(如图2)。
那么,教材上出现的这两幅反映国王接受加冕的图片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查理大帝和拿破仑加冕有没有差异?结合书本知识,我们不难看出,查理曼加冕图说明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具有浓厚教会色彩,世俗势力与教会既相互斗争,又需要取得教会的支持。像查理曼这样的一世雄主都毕恭毕敬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请求教皇为自己加冕,使自己对世俗统治合法化,披上上帝授权的神圣外衣。而加冕的最终结果导致封建教会与世俗政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拿破仑加冕图则是诠释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共和君主制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拿破仑从执政到皇帝,法兰西成立共和国之后仍然一度出现君主,可见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君主观念依旧存在于一部分人心里,共和之路任重道远。通过这两幅图片所传递的信息可知人教版教材这两幅插图选用比较贴切和到位。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这两幅图深有玩味,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具有可比性,有同有异,两个加冕后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值得细细推敲。
首先来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两次加冕活动形式同样都是由当时教会的最高统治者罗马教皇为称霸一时的君主来加冕,以证明其统治是受到上帝承认的,具有神圣性和合法性。查理曼和拿破仑为把自己的皇冠涂上神圣正统色彩,双双都跪倒在教皇面前。
而两者跪倒在教皇面前加冕的目的也是几乎一致,希翼通过采用加冕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无论查理曼是否出于自愿(关于这一点目前学界尚有争议),但当时的法兰克帝国必须取得教皇的承认才能在教会势力强大的中世纪欧洲持续下去却是事实。所以一直以来世俗皇帝查理曼和教皇都是友好的同盟者。查理大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故而查理曼加冕最起码是半推半就,正中下怀。拿破仑加冕也是时势所迫。大革命过后的法国天主教教会仍然具有一定势力,《拿破仑传》中关于1804年12月2日教皇到巴黎的情形描写可见一斑。“教皇出现在花神楼的阳台上,沸腾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数以万计的人跪在地,原有的好奇心倾刻间化为无限崇拜,有些人哭起来,有些捶打胸脯”,普通百姓对天主教的狂热由此可见。拿破仑即使对此不满,但也必须顺从民意,利用天主教获得法国民众的支持。而加冕对拿破仑的重要性还在于其的身世,讲究正统性的欧洲王室们对拿破仑的身份嗤之以鼻,希望维护大帝国的拿破仑就要通过教皇加冕的形式来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和正统。
然而查理曼加冕和拿破仑加冕又有许多的不同。首先在具体细节上可见一斑。查理曼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亲自冒雪前往罗马彼得大教堂,恭敬等待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放在他的头上。1804年的拿破仑在加冕过程中则傲气十足。他并没有向查理曼那样赶到罗马,反而要求教皇来到法国为他戴上皇冠。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后一种说法因为富于戏剧性,传播的范围似乎更加广泛。据史书记载,教皇曾多次不得不为拿破仑加冕。
为什么同样的加冕如此的天壤之别?查理曼和拿破仑对待教皇的态度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究其原因,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8—9世纪的欧洲,正是封建统治最强大的时候,教会的力量十分强大,作为世俗封建主代表查理曼大帝也不得不偎其羽翼之下;拿破仑加冕却处于19世纪的欧洲,此时欧洲社会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特别是16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后的罗马教皇更是今非昔比,其势力与号召力大不如从前,教会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充满宗教色彩,而非政治色彩。拿破仑不再想像查理曼那样通过加冕获取教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仅仅是希望通过加冕获得法国天主教徒对其统治的承认和拥护,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称帝有着本质的区别。查理曼所建立的帝国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专制政权,和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有着根本相同的利益。通过加冕,可以使封建世俗政权处于教会的保护之下,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而拿破仑的加冕则不然。历史之所以给拿破仑一个发挥的舞台,是因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式的需要。由于法国当时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法国大革命的形势希望通过一种比较专制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的成果。加上法国人对拿破仑的出世的军事才能的崇敬,才使得怀有皇帝美梦的拿破仑可以加冕称帝。但是拿破仑所建立的帝国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一种变异,根本上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法典》即为明证。
两个人的加冕所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查理曼的加冕使法兰克帝国的统治确立起来,基本上奠定了欧洲后来的版图格局。但他的加冕无形中使教会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教权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教皇和封建君主双方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特色。拿破仑加冕的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更多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是不会容忍这一切太久。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必然瓦解,法国又陷入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斗争之中。最终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法国于1871年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这一切表明,查理曼加冕和拿破仑加冕,形同而神不同。真可谓:年年岁岁“冠”相似,而今加冕实不同。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加冕 异同
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必修1中给出了两幅图,一幅见教材第32页: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是为《查理大帝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接受加冕》(如图1),另一幅名为《拿破仑的加冕仪式》,被选用在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中(如图2)。
那么,教材上出现的这两幅反映国王接受加冕的图片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查理大帝和拿破仑加冕有没有差异?结合书本知识,我们不难看出,查理曼加冕图说明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具有浓厚教会色彩,世俗势力与教会既相互斗争,又需要取得教会的支持。像查理曼这样的一世雄主都毕恭毕敬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请求教皇为自己加冕,使自己对世俗统治合法化,披上上帝授权的神圣外衣。而加冕的最终结果导致封建教会与世俗政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拿破仑加冕图则是诠释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共和君主制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拿破仑从执政到皇帝,法兰西成立共和国之后仍然一度出现君主,可见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君主观念依旧存在于一部分人心里,共和之路任重道远。通过这两幅图片所传递的信息可知人教版教材这两幅插图选用比较贴切和到位。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这两幅图深有玩味,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具有可比性,有同有异,两个加冕后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值得细细推敲。
首先来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两次加冕活动形式同样都是由当时教会的最高统治者罗马教皇为称霸一时的君主来加冕,以证明其统治是受到上帝承认的,具有神圣性和合法性。查理曼和拿破仑为把自己的皇冠涂上神圣正统色彩,双双都跪倒在教皇面前。
而两者跪倒在教皇面前加冕的目的也是几乎一致,希翼通过采用加冕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无论查理曼是否出于自愿(关于这一点目前学界尚有争议),但当时的法兰克帝国必须取得教皇的承认才能在教会势力强大的中世纪欧洲持续下去却是事实。所以一直以来世俗皇帝查理曼和教皇都是友好的同盟者。查理大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故而查理曼加冕最起码是半推半就,正中下怀。拿破仑加冕也是时势所迫。大革命过后的法国天主教教会仍然具有一定势力,《拿破仑传》中关于1804年12月2日教皇到巴黎的情形描写可见一斑。“教皇出现在花神楼的阳台上,沸腾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数以万计的人跪在地,原有的好奇心倾刻间化为无限崇拜,有些人哭起来,有些捶打胸脯”,普通百姓对天主教的狂热由此可见。拿破仑即使对此不满,但也必须顺从民意,利用天主教获得法国民众的支持。而加冕对拿破仑的重要性还在于其的身世,讲究正统性的欧洲王室们对拿破仑的身份嗤之以鼻,希望维护大帝国的拿破仑就要通过教皇加冕的形式来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和正统。
然而查理曼加冕和拿破仑加冕又有许多的不同。首先在具体细节上可见一斑。查理曼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亲自冒雪前往罗马彼得大教堂,恭敬等待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放在他的头上。1804年的拿破仑在加冕过程中则傲气十足。他并没有向查理曼那样赶到罗马,反而要求教皇来到法国为他戴上皇冠。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后一种说法因为富于戏剧性,传播的范围似乎更加广泛。据史书记载,教皇曾多次不得不为拿破仑加冕。
为什么同样的加冕如此的天壤之别?查理曼和拿破仑对待教皇的态度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究其原因,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8—9世纪的欧洲,正是封建统治最强大的时候,教会的力量十分强大,作为世俗封建主代表查理曼大帝也不得不偎其羽翼之下;拿破仑加冕却处于19世纪的欧洲,此时欧洲社会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特别是16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后的罗马教皇更是今非昔比,其势力与号召力大不如从前,教会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充满宗教色彩,而非政治色彩。拿破仑不再想像查理曼那样通过加冕获取教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仅仅是希望通过加冕获得法国天主教徒对其统治的承认和拥护,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查理曼和拿破仑的加冕称帝有着本质的区别。查理曼所建立的帝国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专制政权,和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有着根本相同的利益。通过加冕,可以使封建世俗政权处于教会的保护之下,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而拿破仑的加冕则不然。历史之所以给拿破仑一个发挥的舞台,是因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式的需要。由于法国当时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法国大革命的形势希望通过一种比较专制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的成果。加上法国人对拿破仑的出世的军事才能的崇敬,才使得怀有皇帝美梦的拿破仑可以加冕称帝。但是拿破仑所建立的帝国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一种变异,根本上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法典》即为明证。
两个人的加冕所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查理曼的加冕使法兰克帝国的统治确立起来,基本上奠定了欧洲后来的版图格局。但他的加冕无形中使教会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教权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教皇和封建君主双方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特色。拿破仑加冕的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更多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是不会容忍这一切太久。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必然瓦解,法国又陷入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斗争之中。最终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法国于1871年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这一切表明,查理曼加冕和拿破仑加冕,形同而神不同。真可谓:年年岁岁“冠”相似,而今加冕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