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提高党员条件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新形势和新的历史任务,刘少奇提出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接收党员必须经过考察和教育,并且成分好,历史清楚,对党忠诚,有实际的阶级觉悟并表现积极。同时,刘少奇还从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奋斗目标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指出只有通过教育和不断的斗争,才能达到这一更高标准。刘少奇的提高党员条件理论,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四个意识”为标准、以提高党员队伍质量为目标,始终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坚定信心和政治定力。
   〔关键词〕 刘少奇;党员条件;党员标准;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2-0052-04
  严格共产党员的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由于在不同时期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条件和要求也不相同。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入党的五项条件,即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 〔1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六项条件,即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群众模范;学习 〔2 〕。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对共产党员的条件所作的阐述。1940年7月,刘少奇在《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一文中指出,建设一个好的党需要大家争做一個好的党员,而好的党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要尽心负责地为党工作,爱护党的每一个事物,如自己的事物一样;为党与劳苦大众的公共事业而牺牲,是最值得的;要做一个终身的好党员 〔3 〕。这三个条件是革命战争年代对好党员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党员队伍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我们党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到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党的转变,刘少奇提出要把党员的条件尽可能提高到适当高度,使我们党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最先进的政党。
  一、更高共产党员条件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全面领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党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还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也对广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党具备更高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完成新的伟大任务。在此形势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的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具备更高的标准,并阐明了更高共产党员条件的主要内容。
  (一)接收党员“五个必须”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指出接收新党员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接收的新党员,都必须经过考察,经过教育;(2)都必须是成分好的,即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出身的人,至于剥削阶级出身的人,则必须是在基本上抛弃了剥削阶级的立场、观点和作风并决心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解放而斗争的人;(3)都必须是历史清楚、没有政治问题的人;(4)都必须是对党忠诚、愿意为党的事业终身奋斗的人;(5)都必须是在群众斗争中受到阶级教育,有了实际的基本的阶级觉悟,并在工作、生产和学习中表现出这种觉悟、发挥了革命积极性的人。总而言之,“必须是成分好,历史清楚,对党忠诚,有实际的阶级觉悟并表现积极,又懂得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事业,愿意遵守党纲党章的人,才能被接收为党员。这些就是我们在今后必须坚持的党员条件” 〔4 〕69-70。
  (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1951年3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1)一切共产党员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3)共产党员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斗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的斗争,还要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武装斗争。(4)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5)一切共产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6)一切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7)一切共产党员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8)一切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 〔4 〕62-64。
  总体看来,刘少奇提出的更高共产党员的条件,即接收党员“五个必须”的基本条件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总结了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成分标准与政治标准结合起来,把理论觉悟与实际表现结合起来,把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结合起来,着重于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与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员条件相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变化展现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和战略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后提高共产党员觉悟程度的需要、整党的需要以及新的革命任务的需要。   二、提高共产党员条件的正确途径
  更高共产党员的条件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斗争才能达到。刘少奇认为,新时期提高共产党员的条件,其主要途径是依靠教育,要把党前教育与党内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不断实现自我斗争、自我革命、自我觉悟,同时也要反对降低党员条件和提出不适当过高党员条件的错误倾向。
  一方面,要重视党前教育。党前教育,主要是针对接收党员而言。在接收党员时要强调党前教育,这是刘少奇总结了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在民主革命时期长期战争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接收党员往往采取的是先入党再教育的方法,这有利于快速发展和壮大革命队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发展党员问题上纠正了“关门主义”倾向,使党的革命队伍迎来了迅速发展,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全国党员已发展到120万人;到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时,更是发展到448万人 〔5 〕,有效地增强了党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力,为我们党领导和争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先入党再教育的方法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党内开始出现了许多党员不够标准或不完全够标准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动机不纯的坏分子潜藏在党内。譬如,在1951年至1953年的整党期间,经清查发现“共有32.8万人离开了党的组织,其中属于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的23.9万人被清除出党,9万余人不够党员条件自愿或被劝告退党” 〔6 〕。这些不合格的党员使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接收党员时忽视了党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的关系。针对这种状况,刘少奇指出,革命胜利以后应该让那些不够条件的人在党外教育和锻炼好了之后再入党,“现在我们也有一切便利的条件在党外教育和锻炼愿意入党的人,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必要先把他们接收入党然后去教育和锻炼他们” 〔4 〕72。除此之外,对于当时的党员发展对象,即入党积极分子和候补党员,“还必须向他们进行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教育,以便在更高的水平上提高他们的觉悟,即把他们提高到党员的觉悟水平上来,然后才能接收他们入党” 〔4 〕70。
  另一方面,要加大党内教育力度。党内教育,主要是针对已入党的党员而言,其中包括那些在民主革命前后入党但却不够标准或不完全够标准的正式党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内有许多党员不够标准或不完全够标准,除了党前教育不到位,对党内教育的忽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在党内对于党员的教育工作又不够,没有尽力把这些不够标准的党员提高到适当的标准上面来” 〔4 〕66。刘少奇认为,培养符合标准的合格的共产党员,既要具备必要的入党条件,又要对之进行必要的党前教育,更要在入党以后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 〔4 〕82,“一切党员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否则是可耻的” 〔4 〕375;其次,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为了适合新时期更高共产党员的标准,“每个党员除开社会职业之外,必须在党的一个组织的分配之下担负一种工作” 〔4 〕70,这既可以避免产生一种单纯的社会职业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不断促进广大党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更大作用。
  同时,坚决反对降低党员条件的错误倾向。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的基本状况以及党所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刘少奇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反对降低党员的条件。对此,刘少奇具体阐明了以下几种观点:(1)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是否可以仍照过去一样允许那些不够条件的人先入党再教育?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党在领导民主革命时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倾向,但今后发展党员不可这样做,否则会使党的工作陷入被动。(2)如何防止党员条件提高后某些党的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可能采取的消极态度呢?过去接收党员时有些地方的党组织犯了降低党员条件的原则性错误,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机关过去对于接收党員的工作没有实行严格的控制与检查,也没有把这项原则在党内普遍地说清楚” 〔4 〕72。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的原则性错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认真负责,经常检查、督促和指导,既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又要坚持党员条件,严格入党手续,做充分的考察和教育工作。
  此外,刘少奇还强调指出,要把提高党员条件与向党员提出过高条件区分开来,反对向党员提出过高条件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为:(1)把背诵马列主义词句与党员觉悟程度划等号的错误倾向。这对劳动者出身的党员来说是过高的条件,是不合适的,应该重视他们在阶级斗争中所启发的实际的阶级觉悟。(2)过于强调党员的非政治性非原则性个人生活上的小节的错误倾向。应当防止以此向党员提出不适当的要求。(3)给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布置过多的会议和社会活动的错误倾向。对于党员来说,参加社会活动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要求广大党员用太多的时间无代价地参加社会活动,这样的条件是过高的,不利于党员本职工作的开展,也是不必要的。(4)要求党员没有必要地牺牲自己的家庭的错误倾向。总之,要避免以上这些对党员提出过高条件的错误倾向,对党员的实际困难应当予以考虑 〔4 〕73-74。
  三、刘少奇提高党员条件理论的时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拥有近9 000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与此同时,党员队伍结构及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党内,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固、工作能力不强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部分党组织不重视党的建设,在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方面没有严格遵照党员的条件和要求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部分党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遗忘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方面的原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广大党员应该增强使命意识、担当意识,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的提高党员条件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新时代提高党员条件要以“四个意识”为标准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关于提高共产党员条件的理论。这一理论表明,不同时期及不同历史任务,对共产党员要求的条件和标准也不一样。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些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既为广大党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对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政治上的一项基本要求。“四个意识”的要求表明,新时代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引领发展的“责任人”、党性坚定的“正派人”和严守规矩的“带头人”,这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新要求。“四个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素养的试金石。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要做到不迷失自我、不被糖衣炮弹打到,就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以新时代“四个意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新时代提高党员条件要以提高党员队伍质量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提高党员条件理论的根本价值指向是要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先进执政党。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样应严把发展党员关口,以提高党员质量为目标,进而推动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新形势下,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候选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工作,把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有机结合起来;海纳百川,任人唯贤,将各领域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的队伍和领导岗位上来,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教育管理党员和对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的作用,增强广大党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健全退出机制,加强对党员的考核,突出政治标准和底线思维,及时淘汰腐化堕落分子,确保党员队伍质量,增强党的组织基础和政治优势。
  (三)新时代提高党员条件需要广大党员保持坚定的自信心
  刘少奇指出,提高共产党员的条件需要展开不断的斗争,这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交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冲击,使廣大党员的政治认知、理想信念受到重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敢于同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无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充满了自信心,这种自信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传承、来自伟大实践成就、来自人民的衷心支持与拥护、来自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7 〕。新时代党员条件的不断提高,表明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坚定信心和政治定力。
  〔参 考 文 献〕
  〔1〕李朝阳.《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探索及启示〔J〕.学习论坛,2012(07):18-21.
  〔2〕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7.
  〔3〕刘少奇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94.
  〔4〕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高志中.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入党条件和党员标准的演变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6(07):120-127.
  〔6〕许春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提高党员标准的探索及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8-73.
  〔7〕郝永平,洪巧英.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底气〔N〕.学习时报,2018-08-01(01).
其他文献
〔摘要〕 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程序衔接,对于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建立与司法机关的配合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以监察机关的调查职权为中心,围绕职务犯罪案件立案管辖中的程序衔接、调查过程中的程序衔接、调查终结后的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程序衔接等,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程序衔接机制,完善办案流程,实现两类机关的权力对接,进而保障职务犯罪案件办
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始终坚持将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反腐败工作呈现出一条由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向法制反腐、体系反腐、系统反腐演变的发展轨迹。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如将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密切党群关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等,这些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
期刊
〔摘要〕 青年工作事关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党代会报告是能集中体现党代会精神的文献资料,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展进步的纲领,通过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概括为青年的历史地位、时代使命、思想特点、培养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并与时俱进地开展青年工作,加强共青团这一青年团体的建设,继续坚持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
期刊
〔摘要〕 制度治党是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制定并完善党支部制度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途径。回顾建党以来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条例》延续了制度治党的传统,集中体现了党支部建设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党支部基础主干法规。《条例》具有突出政治属性、内容体系完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运用的特点。贯彻落实《条例》的规定,可以从思想引领、学习教育、监督管理、激励惩处四个方面综合提升
期刊
〔摘要〕 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为:坚持“干部教育第一”的工作方针,确立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等。新时代,党校要借鉴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党校姓党为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发挥好主阵地和大熔炉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严”为标准,提高干部教育的管理水平
期刊
〔摘要〕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多年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质量。为此,应通过严把“入口关”、挖掘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   〔关键词〕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案;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学理基础,人民主体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逻辑理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期刊
〔摘要〕 随着市场体制的发展和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在试点县(市、区)改革中部分地区提出了同权同价、统一市场、收益共享的土地流转原则以维护农民权益。然而实践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尚未形成良好的实现机制,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规范性的法律制度缺失、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等。为此,应统一立法,保证集体经营
期刊
〔摘要〕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与《共产党宣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绝非一些西方学者所称的“对立”。以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从二者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因、目标、领导力量、发展阶段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能够清晰地发现二者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词〕 《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一致性;无产阶级斗争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山西曾拥有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但许多知名品牌在之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相继消失或衰落,给山西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们的兴衰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其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的山西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启示:要将转型发展的长远规划放在突出位置;要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有效路径;要让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要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
期刊